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被禁止的爱 - 被禁止的爱 8、秋之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虞梅琳给裴小龙辅导功课时,接到男友亦奋从香港打来的长途电话,说他在香港的公司总部有重要的会议,然后公司让他转道新加坡,去洽谈一笔业务,大约要一个月之后才能返回上海。
  虞梅琳听后有点闷闷不乐,她想这种情况就像现代版的“牛郎织女”,她的孤独和寂寞,男友也许并不理解。她想要的并不只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子,而是能尽量陪伴在她身边,关心体贴她的男人。
  她坐下来,静静地整理了一下思索,突然把桌上的书和资料整理好,对裴小龙说:“小龙,我们今天放松一下,出去散散心怎么样?”
  “去哪儿?”小龙的眼睛都发亮了。
  “去郊游,去踏秋,去写生。只要能使精神放松和得到休息,去哪儿都行!”她兴奋地说,“你赶快准备一下吧。”
  秋深了,树上的叶子开始变黄了,只有那枫叶染上了火红的颜色,准备向未来的寒冷挑战。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开始用金色的眼睛来戳破草丛,象一个温柔、郁悒的女子在追忆往事。
  虞梅琳和小龙乘车一直来到郊外很远的江边,附近有一片很大的野生植物园。而这里附近的农家景色,有点象古人诗中所描写的,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霞故人稀,秋菊丽,远山细,水寒荷破人怜仃的景象。这也许是一秋之中最好的时候了。
  他们向江边走去。这时他们看见一只翅膀很大的蝴蝶,在路边一束野生的石竹上采取它的养价,它用一双迅速翻动的翅膀从这朵石竹上飞到另一朵石竹上,等到它停在花蕊上的时候,翅膀仍旧从容不迫地扑动着。
  “它也许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后代呢。”虞梅琳这样说道。
  说时迟,那时快,裴小龙眼疾手快,已把把它捉在手指间了。他们把它举到阳光下看,它那薄薄的翅翼,居然是透明的,颜色金黄和浅蓝相间,上面有芝麻似的星星点点的斑点,漂亮得令人目眩神迷。
  小龙从包皮里掏出一个纸袋说:“把它抓回去,做成标签吧。”
  虞梅琳说:“它好可怜啊!也许它的朋友在等它回去相聚呢。”
  小龙把蝴蝶放到虞梅琳两只白晰的手掌中,它似乎受到很大惊吓和冲击,在虞梅琳的手心中摇摇欲坠,站立不稳。虞梅琳欣喜地睁大眼睛,仔细端详着它,朝它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像得了仙气似的,蝴蝶一振翅飞向空中,转眼消失在草丛之中了。虞梅琳和小龙高兴得跳了起来。
  他们走到江边,一阵潮湿的水腥味扑面而来,江心非常开阔,白茫茫的,闪闪发光。遥远的水面处似乎还有朦胧雾网,被秋风一吹,宛如破碎的镜片涟漪波动。

  “真想到江水里走走。”虞梅琳神往地说,“可是江水也许很深,很凉的。”
  他们在江边的浅滩处发现有一条小船,船上无人,闲置在水中。虞梅琳问小龙:“你会划船吗?”
  “会,那不算什么。”小龙想也不想就回答。
  他们连跳带爬地走上那条船,发现没有浆,只有一枝折断了破竹篙。小龙让虞梅琳在船尾上坐好了,自己就站在船头上用那破竹篙撑着船在江中走。可是船刚离开江边,就开始打转不动了。
  虞梅琳问他:“你不是说你会划船的吗?”
  小龙说:“不好意思,骗你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划船。”
  虞梅琳气坏了,就用手在江中舀水甩他的脸。裴小龙毫不示弱就用竹篙溅拨出水花反击她。船在江水中原地打旋。这时虞梅琳叫道:“哎呀,糟了!不好啦,这条船漏水了!”
  原来这是一条废弃不用的破船。虞梅琳和小龙一开始并没有发觉。等他们发现,江水已浸淹到船底了。
  虞梅琳担心起来,说:“这样的话,我们会淹死在江里的。快想办法往回划!”
  小龙一看不好,就使劲把船往江边撑,可是离江边两三公尺远就再也动弹不得了。小龙说:“老师,我们跳下去,走到岸上吧!”
  两人象田径运动员似的,从船头上拼命地往岸上跳,落在水中,溅起一身的水花,幸好水并不深,只浸没了膝盖。虞梅琳和裴小龙相视一下,哈哈大笑。他们湿淋淋地跑到江岸上的一棵大树旁坐下。
  虞梅琳吩咐小龙说:“咱们把湿了的鞋袜脱了,让脚晒晒太阳吧。”
  小龙觉得这主意好。于是两人把四只赤裸的脚踝一起伸到秋天和煦的阳光之下,他们感到一阵透心的舒服和自由。
  裴小龙偷眼瞥见虞梅琳的脚踝白晰秀窄、宛如雕刻出来似的秀美,想偷偷地把自己的脚踝放到她的脚背上。这一刹那,忽听见老师在问他话,赶紧又把脚缩回原地。
  “小龙,你在跟人亲近时,最想跟人谈论的是谁呢?”
  “妈妈,谈我的妈妈。”小龙说道,“老师,你呢?”
  “奇怪!我呢,喜欢谈我爸爸,他是个大学的教授。”
  “我妈妈是个医生。”
  “我知道,我们见过面。”虞梅琳恬静、舒适地倚靠着树背,躺下身子说,“也许从心理学上说,你有恋母情结,我呢,则有恋父情结。”
  “那你为什么要和你的男友谈恋爱?”小龙问她。
  “他?”虞梅琳露出一个不易察觉的得意的微笑说,“因为他‘傻’啊。”
  “女人都喜欢傻的男人?”小龙又不解地问道。
  “这个嘛,要等你长大以后才会明白。”虞梅琳岔开话题。她看见远远的地方有一片枫树林,红叶尽染,就对小龙说:“我们去看枫叶吧。”

  两个人赤裸着脚,提着鞋袜,向枫树林走去。
  走近一看,根本称不上“林”,而是在一条拖拉机道的两旁种植着十几棵枫树,只是在这秋日的村庄和那如画的野趣里,才显出美妙的风姿。交错的枝梢,象着了火的赤焰似的汹涌,在秋风中飞舞。在阳光的反射下,从树干到根梢都沐浴着同样的火红色,闪耀着,震颤着,瑟瑟地絮语着,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希望摆脱束缚而飞到远处去似的——只有这种时候,它们才是在合唱一首秋日的生命之歌。
  “哇哈,这不就是你得奖作品‘秋之歌’的写生场景吧?”虞梅琳赞叹道。
  “可我是第一次来这儿。”小龙也感叹起来,“太美了!老师,我给你放个烟花吧!”
  说完,他像个猴子似的灵巧地爬到一棵树上,从树上摘了大把大把的枫叶,一齐向虞梅琳的头上洒落下来。鲜红的枫叶象烟火礼花似的纷纷扬扬地飘落到她头上,身上,虞梅琳伸开双手,在地上旋转着,迎接这美丽的落叶,就像节日庆典或婚礼的盛宴一样,使她感到心醉神迷。
  她的童心被唤醒,被萌发了,她向树上的开端分叉处爬去,一边兴奋地叫着,一边看着落下的红叶。小龙伸出手来拉她,就在手指接触到一刹那间,她从树上滑落下来。虞梅琳感到一阵钻心似的疼痛,仔细查看,才发现脚脖子扭了。
  裴小龙赶紧下树替她按揉,脚脖子反而有些肿上来了,他象闯祸的孩子,难过地说:“都怪我,是我不好!”
  “是我自己不好,哪能怪你呢?”虞梅琳安慰地说,“坐一会儿,休息一下会好起来的。”
  他们在树下坐着,心脏似乎还兴奋地在怦怦跳动,长时间默默不语。
  小龙忽然想起什么,从背包皮拿出一张纸给虞梅琳说:“老师,给你看一样东西,解解闷好吗?”
  “没有!这东西很‘养眼’的。”小龙分辩说。
  虞梅琳打开纸条看,象是一首散文诗或歌词一样的东西,题目叫着“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她觉得 很新奇,就边坐着休息边读: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
  有着心灵的区别;
  喜欢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很开心;
  爱一个人,在一起时会有莫名的失落。
  “喜欢一个人,你不会想你们的将来;
  爱一个人,你们常常一起憧憬明天。
  喜欢一个人,在一起时永远是欢乐的;
  爱一个人,你会常常烦恼流泪。
  喜欢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
  你会突然想起她(他);
  爱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
  你会天天想着她(他)……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
  有着心情的区别,
  喜欢一个人,当你想起她(他)
  你会微微一笑;
  爱一个人,当你想起她(他),
  你会对着天空发呆。
  喜欢一个人,你会想她(他)有了孩子,”
  你一定会很欢喜。
  爱一个人,你会很好奇地想,
  将来我们的孩子会是怎样的?
  喜欢一个人,就是希望大家都开心;
  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她(他)更开心。
  喜欢一个人,你要的只是今天或一瞬;
  爱一个人,你期望的是永远……”
  虞梅琳问:“很有趣,写得不错,是你写的吗?”
  “不,是我从网络上摘下来的。不过,略作了修改。”小龙有点羞涩地回答道。
  “看来,你应该去考大学的艺术系。”她站起来,试了试脚脖子,仍旧不能用力和使劲,就吩咐裴小龙说:“我们该回去啦,你扶着我走吧。”
  “老师,我背你走吧。”小龙劝她说,他突然蹲在虞梅琳前面,指指自己的肩背说。
  虞梅琳想了一想,也就不推辞了。小龙背着她,沿着江边往回走,午后的阳光将他们的影子投映在江水中,如同美酒中的杯影。
  “我很重吧。”虞梅琳有些担心地问。
  “一点也不!”小龙咬紧牙,倔强地说,但他的额上已渗出大颗大颗的汗珠。
  虞梅琳掏出手绢,替他在额上把汗吸去。她对他说:“我可以下来走走了,我不想再这么背着走啦!”
  小龙正焦急中,忽然发现路边的农舍旁有一辆没上锁的自行车,心里就有了主意,他说:“老师,我们可以骑那辆自行车走。”
  虞梅琳说:“那不好吧。这有偷窃的嫌疑。”
  小龙不以为然,说:“我们这是借用!我把你送到汽车站,就骑回来,仍放在这儿。我的脚快,可以跑到车站。”
  虞梅琳像偷吃禁果一样,有些心跳,她关照小龙说:“好吧,但你可要小心,别让人给逮住了!”
  自行车在夕阳余晖反射的泥路上,跌跌撞撞地行驶着。虞梅琳闭上眼睛,柔和的微风拂过她的耳际,好像是在浅唱低吟着一首动人的歌谣。她不由得伸开双手,想拥抱这周围大自然的一切,她觉得自己的身子浸入一种完美的舒适之中……
  夜色很浓的时分,他们才回到住处。裴小龙把跛着脚的虞梅琳一直送到她家门口,他正想转身离去。突然,虞梅琳唤住他,用一种感激的目光注视着他,深情地把他搂到怀里,然后才挥挥手让他离去。
  这时,有一个黑影从墙角里转出来,也许是盯梢或等候得太久了,有些不太耐烦,暗中可以听见照相机快门的急促按动声音。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