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北回归线 - 《北回归线》作者 亨利·米勒 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年12月26日 - 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
  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怪杰。
  生平简介
  亨利·米勒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
  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侧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1934年在巴黎出版自传体小说《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出版了《空调噩梦》。
  1930—1939年生活在法国,因此对欧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他不仅立足于美国,还立足于欧洲。他是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者。他的作品洞察力十分有深度,实际的创作也非常卓越
  。得到许多名家的称赞。当然也存在非议。一生穷困潦倒,怀才不遇,自称“流|氓|无|产|者的吟游诗人”。有一部关于“亨利•米勒”生平的电影,叫做《亨利和琼》(港译名《情迷六月花》)。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了“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
  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芙相提并论。亨利·米勒的作品由于有许多露骨的性*描写,所以很多出版社都予以拒绝,称为婬*秽禁书。这三部作品后于法国面世。直到1961年才被解禁。被六十年代的反正统文学运动者称作“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亨利·米勒 - 创作特点
  亨利·米勒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最初发表的自传性*三部曲《北回归线》(1934)、《黑色*的春天》(1936)、《南回归线》(1939)都是先在法国面世的。由于他的作品中存
  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初在英语国家默默无闻。英语国家的广大读者读到亨利·米勒的上述三部作品,首先还要感谢盟军在1944年以后来到巴黎。
  亨利·米勒的作品意外地比那些流行的文学精英们获得了更广泛的读者,但是,由于许多人仍然把亨利·米勒看作专写“婬*秽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者无法在美国公开发表。后经过长期努力之后,美国终于于1961年对《北回归线》解禁,允许它在国内公开发表。两年以后它又得以在英国公开发表。随着对他其余作品的解禁,亨利·米勒的名字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变得家喻户晓,他被反正统文化运动的参加者们奉为“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亨利·米勒 - 双面人性*
  劳伦斯说生活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纵欲式的,一个是宗教式的,这用在米勒身上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在法律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能超越“道德法庭”的审视。面对亨利·米勒如此直白与肆意的“性*”描写,几乎所有人都要用“婬*秽”这个词来判定这个作家了,然而许多见过米勒的人又大感意外,似乎存在着“两个”亨利·米勒。
  《北回归线》的英文名为“Tropicof Cancer”,Cancer既是巨蟹座的名字,又有“癌”的意思,因此这个“Tropic”的米勒自称为“分割生与死的两个半球的子午线”,它与“TropicofCapricorn”(《南回归线》)共同标示着一种“精神的气候地带”,Capricorn可以分解为“Caper”(山羊)与“Cronu”(角)两个词根,它们恰恰都是“性*”的象征。我们用这样的两条“回归线”(性*与死亡)来“分割”亨利·米勒的作品,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殉色*三部曲”则属于“情|欲躁动的热带”,而《黑色*的春天》是在热浪吞噬之余稀少的“绿洲”。在此范围之外,“情|欲”渐渐冷却,理性*的哲思渐渐占却上风,《宇宙哲学的眼光》是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经过那悠远的 “布鲁克林桥”,那个在米勒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裁缝铺”,继而是《大瑟尔》和《空调噩梦》,最后通向《谋杀者的时代》。这篇以兰波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是米勒理性*信仰介入的极致,背后的态度从本质上恰恰又是“宗教”的,于是在“宗教”与“纵欲”之间,我们找到了确定的经度与纬度,以便把“两个亨利·米勒”完整地统一在同一个球面之上。
  “性*”的描述在米勒来看,并非终级的目的,恰恰只是手段,用亨利的话来说是“性*的恶臭,其实预示着再生的芳香”,性*是什么?它就像上帝的灵,无处不在、渗透四方、弥漫天地。这里的性*与其说是一种人类的本能,不如说是作者玄思的符号而已,在弥漫的性*之中,人们完全脱离工业文明的齿轮,齿轮正是《北回归线》里不断出现的意象,正是性*的弥漫让每个人重返个体的自由。在《性*的世界》中,亨利·米勒提到过一个细节:他曾看到过一张类似子宫的面具,后面是一个男性*的头颅,正在向外窥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痛苦来源在于没能把世界看成一个巨大的子宫(《巨大的子宫》),这样的玄想恰恰是回到母体的欲|望的流露,性*在亨利·米勒这里始终是此岸,只不过它始终指向并不明朗的彼岸罢了,在这里,性*是带着长矛与盔甲的堂·吉诃德的一次远征,也是一次在自我精神自由上的归乡之路(回归母体),在纵欲背后的态度的虚无,恰恰是宗教的渴求,纵欲即是宗教!这多少有些像”烦恼即是菩提“的兴味了,只不过在亨利看来,这只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罢了。

  亨利·米勒 - 自评
  “我对生活的全部要求不外乎几本书、几场梦和几个女人。”这句话在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里经由他人之口说出,却成了他自己的谶语,这似乎也是一个“禁书作家”无可奈何的宿命。1934年《北回归线》在巴黎出版以后,便被指斥为“婬*书”,不仅许多国家加以查禁,英国当局甚至不准这个“不正派”的美国作家入境,在港口截下他后,勒令他乘下一班船回法国去。米勒在《大瑟尔》的序里抱怨道:“在美国它们仍是禁书,它们是《北回归线》、《回纽约》、《黑色*的春天》、《南回归线》,‘殉色*三部曲’中的《性*爱之旅》和《情|欲之网》……《柯利希的宁静日子》刚刚付印(在巴黎),估计也得被查禁,至于如何弄到或在哪儿弄到禁书,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我们在任何一个进口港对海关来个突然搜查。”
  这当然只是一个聊以自|慰的“黑色*幽默”,1961年《北回归线》在美国终于得以公开发行,却意外地成为畅销书,平装本一年之内竟卖了百万册,连精装本也卖了10万册,但美国好几个州的司法机关仍不允许此书出售,这时,索尔·贝娄、马拉默德、诺曼·梅勒等美国作家则集体签名抗议对《北回归线》的查禁,而出版商也被迫在那一年里连续打了60多场官司,平均每月达五六场。直到1964年,美国最高法院才为《北回归线》平反,这亦可说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平反官司”了。
  在不到几千字的《自传》里,亨利·米勒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了他一生在文学上的努力方向:“在写作时,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大的现实……目的是为了生活……我反对黄|色*婬*秽和暴力的东西……我的目标始终朝着真实的内心和谐和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所有对亨利·米勒的谩骂与误解,在岁月中都不自觉地化为文学道路本身的注脚,在后来的“垮掉一代”与“黑色*幽默”的美国文学流派中以颗粒的形式留存下来。有趣的是,这个曾被视为“通俗黄|色*小说家”的人在“影响我的100本书”里,却堂而皇之地把《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列在最显眼的位置,那是这个横行无忌的斗士最后的两根温暖的“救命稻草”……
  亨利·米勒 - 名言记录
  亨利·米勒在一篇谈论创作的文章中说道:“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得以发展,我对自己作为一位作家的命运渐渐漠然,而对自己作为人的命运却愈发明确了。” (《关于创作的反思》)什么是作家的命运?什么是人的命运?难道两者是可以区分的吗?这是一个令无数作家遭受灭顶之灾的陷阱,恰恰在此,亨利·米勒一跃而出,凭借其伟大的才能与勇气将二者天衣无缝地融合为一体了。

  亨利·米勒说:“我不相信任何词语,无论它怎样错落有致,构思精美,但我却相信超出词语之外、且词语所难以充分描绘的语言。除了在语文学家的头脑里,字词是不单独存在的,离开了语言,就失去了生命。大家都以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昭示于人。对于心底清纯的人,最难辨认的笔迹也会明白无误。”(《关于创作的反思》)
  “我具有受过教育的人所显露的一切缺点。我不得不以全新的方式,像没有受过任何教育那样,去重新学习思考、感觉和观察,这是世上最难不过的事了。尽管我知道有危险,还是勇敢地投入激流。绝大多数艺术家也跃入了激流,但他们脖子上套着救生圈,而往往正是这些救生圈使他们沉入水底。”(《关于创作的反思》)
  “一个人应随时成为艺术家,最终根本不当艺术家,而只成为一件艺术品。”(《和平,真是好极了》)
  亨利·米勒 - 后世评价
  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革命的先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个夫人(一生共5个)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1940年创作了“殉色*三部曲”。
  亨利·米勒是思想家,亨利·米勒一辈子,思考,写作,嫖*妓。亨利米勒的小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成形的人物,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象。真正的思想者,不讲姿势,没有这些故事、悬念、人物像血肉骨骼一般的支撑,元气彪悍,赫然成型。既然不依俗理,没有系统,亨利米勒的书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好像“陌上花开,君可徐徐归”。在一些支持者眼里,亨利米勒的每一页小说,甚至每十个句子,都能成为一部《追忆似水流年》重量的小说的主题。
  亨利·米勒是一位长期被排斥被误解的文学叛逆。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二三十年代美国旅欧作家相比,米勒的创作道路愈发显得荆棘丛生,他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黑色*的春天》中,他写得很自由,简直流畅得像篇散文诗。例如,米勒说他听见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名字,仿佛一只旧鞋盒闯进了自己的生活。
  阅读亨利·米勒是一次感觉与想像力的清醒复苏,就像鲁迅的文字,总是能够以一种单刀直入的方式,刺穿阅读者长满厚茧的心灵,释放出尘封已久的真实回忆,由于亨利·米勒的出现,从而变得气氛热烈起来。不是因为大师,也不是因为文学,而是因为一个拥有回忆的人对另一个人的启示。
或许您还会喜欢:
新月集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白昼更加深沉地投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田地,默默地躺在那里。天空里突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他的乡村的家坐落在荒凉的边上,在甘蔗田的后面,躲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贾克果树的阴影里。 [点击阅读]
旗振山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J报社大阪支社的总编富永拜访浅见家,那是l1月1日的事。那天是星期天,可对于浅见光彦来说,不管是周末还是假日都与他无关。浅见昨晚深夜才从四国松山旅行回来,一回来就埋头工作到凌晨。因为约定后天之前要完成的稿件,比预定的晚了许多,虽然老记挂着这件事,可人终究敌不过睡魔。一直坚持到凌晨4点20分,本想打算稍事休息,没想到脑袋一落枕头,就沉沉睡过去了。“少爷!少爷!快起来。 [点击阅读]
无人生还
作者:佚名
章节:71 人气:0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沃格雷夫法官先生新近离任退休,现在正在头等车厢的吸烟室里,倚角而坐,一边喷着雪茄烟,一边兴致勃勃地读着《泰晤士报》上的政治新闻。沃格雷夫放下报纸,眺望窗外。列车奔驰在西南沿海的萨默塞特原野上。他看了看表,还有两小时路程。 [点击阅读]
无声告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1977年5月3日早晨6点30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只清楚一个无伤大雅的事实:莉迪亚来不及吃早餐了。这个时候,与平常一样,母亲在莉迪亚的粥碗旁边放了一支削好的铅笔,还有莉迪亚的物理作业,作业中六个有问题的地方已经用对勾标了出来。 [点击阅读]
无妄之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薄暮时分,他来到渡口。他大可早就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他尽可能拖延。先是跟他的一些朋友在“红码头”午宴;轻率、散漫的对谈,有关彼此都认识的一些朋友的闲话——这一切只意味着他内心里对他不得不去做的事退缩不前。他的朋友邀他留下来喝午茶,而他接受了。然而最后他知道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他雇来的车子在等着。 [点击阅读]
日常生活的冒险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1读者可曾想象过接到这样来信时的辛酸味?信上说,你的某一尽管时有龃龉,但长期来常挂心间交谊甚笃的好友,不意在某个远如火星上的共和国的哪个陌生处所,原因不明,轻生自尽了。在弱小的兽类世界,想来也有像遇到较强兽类,将其坚实头颅,如同软蜜饯似地一下咬碎一类的残酷体验,但在人类世界,以我目前的想法,即此便是辛酸不过的体验了。 [点击阅读]
日本的黑雾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0
摘要:松本清张是日本当代着名的小说家,一九〇九年生于福冈县小仓市。高小毕业后,曾在电机厂、石版印刷厂做过工,生活艰苦。自一九三八年起,先后在朝日新闻社九州岛分社、西部总社、东京总社任职,同时练习写作。一九五〇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西乡钞票》,借明治初期西乡隆盛领导的西乡军滥发军票造成的混乱状况来影射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钞票贬值的时局。一九五二年,以《〈小仓日记〉传》获芥川奖,从此登上文坛。 [点击阅读]
日瓦戈医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精彩对白Gen.YevgrafZhivago:Tonya,canyouplaythebalalaika?日瓦戈将军:冬妮娅,你会弹三弦琴吗?Engineer:Cansheplay?She'sanartist!工程师:她会弹吗?她是个艺术家!Komarovski:Igivehertoyou,YuriAndreavich.Weddingpresent.科马罗夫斯基:我把她给你,尤里,结婚礼物。 [点击阅读]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作者简介奥德丽·尼芬格(AudreyNiffenegger),视觉艺术家,也是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书籍与纸艺中心的教授,她负责教导写作、凸版印刷以及精美版书籍的制作。曾在芝加哥印花社画廊展出个人艺术作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她的第一本小说。 [点击阅读]
时间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 [点击阅读]
昂梯菲尔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一位无名船长为搜寻一座无名小岛,正驾着无标名的航船,行驶在不知晓的海洋上。1831年9月9日,清晨6时许,船长离舱登上了尾船楼板。东方欲晓,准确地说,圆盘般的太阳正缓缓地探头欲出,但尚未冲出地平线。长长地发散铺开的光束爱抚地拍打着海面,在晨风的吹拂下,大海上荡起了轮轮涟漪。经过一个宁静的夜,迎来的白天将会是一个大好的艳阳天,这是末伏后的九月难得的天气。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4:新希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时间。“古老的共和国”是传奇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不必追溯它的起源,也不必寻求它的方位……它就是宇宙这一方的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骑土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当财富和权力从受人倾慕而膨胀到令人畏惧时,奸邪之徒就会应运而生。他们贪得无厌,渐荫觊觎之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