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把时间当作朋友 - 第四章 开拓自己的心智 4.c 关于自学能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常常暗骂现在的本科教育,可是我也知道骂了也没用,所以,骂的时候只是偶尔才愤怒。不夸张地讲,今天的本科教育很大程度上干脆就是忘了本。本科教育的最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上讲,本科毕业之后,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学自己需要的任何科目。
  可是,今天的本科教育基于种种原因,或明显的,或隐晦的,或有意的,或无意的,使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依然不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不说,甚至可能连本专业都没学好。最要命的是,本科教育不仅没能让相当数量的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同时,甚至令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憎恨。
  抱怨是没有用的,尽管很多时候为了身心健康是必要的。偶尔骂骂,证明自己还是个七情六欲正常的人之后,还是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真正弄清楚自学能力究竟是什么,又应该如何掌握以及应该如何运用才对。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毕业之后,大多数人会拒绝承认自己阅读能力低下。可是,那仅仅是幻觉而已。很多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顶多只不过是识字而已--弄不好识字数量也事实上很有限。说起来简单,阅读理解这事儿做起来确实难得很。首先,阅读是能够识别文字的人输入信息的过程,所以,在此之前就有一个甄别所输入的信息是否可靠、有效的过程--这显然需要依赖长期培养的甄别能力。输入之后,信息要经过大脑处理:需要记忆的,就要记住,并且还要依靠反复才能真正记住;不能全部记忆的,就要用文字存档,并且还要想办法保证将来不可能找不到;刚输入的信息与过去曾输入的信息如果类似但却并不完全一样的话,还要花时间仔细甄别,以便将来使用的时候不出差错;刚输入的信息如果与过去曾经输入的信息有关联的话,那就要想办法弄清楚究竟是怎样的联系,要知道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要多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融会贯通”……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装载存放信息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很久也说不清楚,但我们可以想象的是,那肯定要比受过专业训练的图书馆管理员所做的事儿复杂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很多人却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真是不自量力。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文字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标准之一,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并不重视文字。这也难怪。人类拥有了文字之后,拥有了最佳的知识积累经验共享手段,乃至于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其他的物种只能依赖最落后但被称为神奇的方式:基因遗传。可是,人类从这个角度上看,也许是地球上最尴尬的物种之一:长期的进化以及文字运用能力使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但是,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实际上与其他的动物居然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然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枯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文字运用能力,成长为真正的意义上的人--当然一定有相当比例的、绝对超过半数的“人”其实在这条路上只进化到一般都不到的程度就自以为是去了。随着自身知识的不停地积累(通过不停地阅读、观察、理解、交流、沉淀、筛选),一个人终究会发现图书馆的好处,当然,在一个图书馆体系从未真正有效建立的国度,互联网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从这个意义上,搜索引擎就是互联网价值的最终极体现(不得不插一句,从这个意义上看,有些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被商业收入所左右的做法多么令人憎恨)。当我看到很多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不善用图书馆资源、不会用搜索引擎、而仅仅因此就无法找到实际上唾手可得的有效信息的时候,无法不感到悲哀。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在这里所提到的写作能力不是写小说的能力,不是写诗歌的能力,不是写剧本的能力,不是写散文的能力,我说的只是写作能力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把语文和文学过分紧密联系起来,乃至于忘了文字本身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文学只是文字应用的众多领域中的一个而已,甚至都不见得是最重要的领域。也许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的,但这可能是事实:我们的文化中,如果真的少了一本《红楼梦》或者《西游记》,实际上并不影响今天我们出差坐飞机,查资料用互联网,感冒了吃黑加白,累了渴了喝红牛。日本人没有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大江健三郎也一样最终可以有sony这种超级企业;美国人没有梭罗和海明威,一样可以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超级大国;英语今天主宰全球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莎士比亚、培根、狄更斯和柯南道尔。我们的语文教育忘记了教会学生如何用“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便通过共享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更不用说“生动”了。所以,中国人没有做出linux,做不出wikipedia,写出来的blog大多是无病呻吟的心情日记而已。请注意,在这里,我并没有任何用意去鼓吹“文学无用”。我只是说,1) 从人类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除了“文学”之外,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等;2)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曾在某本书上看到一句非常令人震动的描述:“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很多人都慨叹,工作之后才知道什么真正有用,可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一个人不是很懒惰的话,那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啊!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才开始。比如说英语这事儿,很多人天天在学却从来不用。背单词坚决不造句,却去练习什么词根词缀记忆法或者联想式记忆法。背了那么多单词,却从来不去读英文文档,从来不写英文文章,当然,偶尔还是说说英语的,但仅限于“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and you?”之类的。其实, 2000基础词汇基本掌握、基本语法规则大致了解之后,就应该去用英文了。比如,看本专业的英文原版材料就是很好的“使用英文”的机会。有不认识的词,查字典么;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整句话就是看不懂,查查语法书么;如果还是搞不明白(其实这种概率并不是很高,甚至极小),那就问问老师么。可是,我所见到的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进步本质上只是因为懒惰,他们在第一步就已经放弃实践了--我经常遇到问老师“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连字典都不愿意查(别告诉我查不到,今天的辞典种类很多,另外还有互联网,查不到的概率实在小之又小),更别说去查语法书了。实际上,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我能在新东方做英语老师仅仅是因为我会查字典、翻语法书,然后再加上一个搞不清楚决不罢休的心态而已。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连这种最基本的实践都不愿意做呢?
  如果真的看懂了这篇文章,那你就应该认真想一下自学能力了--而自学能力的打造就是从你认真对待它开始,它就像你的恋人一样,你对它好,它才对你好。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吧,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如果你真的做到这个地步,那,你不仅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人,还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人--哈,你可以对你自己说“你太有才了!”我个人的建议是去自学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因为,关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文档,互联网上有最广泛最全面资源。并且,优秀的资源往往是英文文档,所以,顺带还练习了英文阅读理解能力--想想吧,肯定不仅仅是一举两得。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们的大脑有个运行机制叫做“选择性输入”。具体表现就是你在很多人身上看到的特征:他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看的。其实这样的特征未必就是100%的缺陷,很多的时候它对我们来说甚至属于“自我保护功能”。然而,无时不刻对于一个挣扎着发展自己心智的人来讲,“选择性输入”就是个可怕的敌人了。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我们最好的工具--纸笔。有空的时候,或者干脆定期找出一段时间,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或者支持的,或者反对的,或者无所谓的论点观点记录下来。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究竟在什么地方?支持的,记录下几个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反对的,也一样可以记录下几个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甚至那些无所谓的,也可以写下为什么自己觉得这完全是无所谓的。这样的记录有会使任何一个有着这样良好习惯的人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处理知识的能力--“反刍”。这种“反刍”能力,使我们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的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了解学习的进程
  所有的学习过程从进展方式上来看都是类似的,但貌似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真正了解。有一个并不太蠢但也足够蠢的地幻想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一直持续地进步。实际上,学习的时候,进展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肯定不是线性的(在你确实努力的前提下):
  那个曲线实际上更可能是阶梯状的--有的时候,你会很长时间没有一点点进展,但是某一刻开始感觉突飞猛进;而后,就又是长长的一段所谓的“平台期”。
  事实上,上图的每个阶梯可能没有那么陡峭。如果放大一点,那么阶梯的每一阶可能应该是这样的:
  你看到了,在任何一个阶段,总是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许久过后,所谓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可能有突飞猛进的感觉。
  可是人们往往在行进一小段时间之后,就因为觉得进展“过分”缓慢而产生动摇。所以,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突飞猛进的感觉。然而这样慢慢动摇直至最终放弃的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身边的某些人在“突飞猛进”--于是,在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的错误的情况下,当然貌似“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呀,他肯定有什么诀窍!”
  当然,更多的时候,那个曲线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曲线。打个比方,就有点儿像华尔兹那样,先进两步再退一步。
  如果,你把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仅仅理解为纯粹的线性关系,那你最终根本不可能遇到你所满意的进展。其实,没有哪个人可以长时间忍受失望。这样看来,你曾经的放弃,往往并不是因为你没有毅力,而只是对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理解错误造成的--在频繁发生失望甚至绝望的情况下你居然坚持了那么久,你其实是多么的有毅力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曾许诺·殇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白云苍狗,世事无常,悠悠时光看似漫长,不过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已卧黄土陇中,曾经容颜如花的少女,已是枯骨一堆,那些恩恩怨怨的悲欢离合,都只变成了街角巷尾人们打发闲暇的故事,即使最跌宕起伏的传奇,在一年又一年的时光中,也渐渐失去了色彩,消抿于风中。只有那山坡上的野花烂漫无主,自开自落,自芳自华,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绚烂缤纷。 [点击阅读]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2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簪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65 人气:2
摘要:【第一簪春灯暗】☆、一恶名昭彰(一)暗夜中,忽然有暴雨倾泻而下,远远近近的山峦峰林,长长短短的江河峡谷,全都在突然而至的暴雨中失去了轮廓,消渐为无形。前方的路愈见模糊。长安城外沿着山道满栽的丁香花,也被倾泻的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一团团锦绣般的花朵折损在急雨中,堕落污泥道,夜深无人见。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1
作者:佚名
章节:121 人气:2
摘要:2006年夏,正当美国房地产泡沫如日中天之时,我对即将来临的金融海啸已深感忧虑,《货币战争》一书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安和焦虑之中诞生的。在我看来,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1971年以来的美元体系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全世界的货币大厦事实上建立在美国的债务沙滩之上,而美元的债务本位既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续,随着世界经济总吨位的增长,美元地基已在沉陷,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厦将倾的危机。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秋水映尘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第一章午后,冷风阵阵吹拂,远方飘来一朵乌云,掩去微弱的一抹斜阳。幽僻的竹林,断断续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约可辨明是风声拍打竹叶的声音,然而,除此之外,若凝神细听,其中犹交杂着细碎虚浮的跫音。该死的!谷映尘的额上冒着冷汗,暗声低咒。事发至今,已近半个时辰,药性已发挥到极致,他若再不设法解决,恐怕……颠踬的步伐踩上一地的竹叶,为这幽寂的林子添上一缕清冷萧条之气。 [点击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在自由冈车站走下大井町线的电车,妈妈拉着小豆豆的手朝检票口走去。小豆豆以前很少乘电车,所以她珍惜的把车票攥在手里,舍不得交出去。她问检票员叔叔:“这张票能留给我吗?”“不行呀!”检票员叔叔说着就从小豆豆手里把车票拿走了。小豆豆指着检票箱里积满了的车票问:“这些全是叔叔的吗?”检票员叔叔一边匆忙地收票一边回答说:“不是我的,是车站的。 [点击阅读]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靠姿色靠青春不如靠能力前言如果说“女人十八一枝花”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二十几岁的女人则是盛开的花,相较于“十八”这只花骨朵来说,更加成熟、有魅力。二十几岁的女人有着年轻的容颜、**的活力、对生活的渴望;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也有着不太成熟的性格、初为**的羞涩,对生活的迷茫……总之,二十几岁的女人拥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同时,这些与众不同时刻决定着自己一生的命运。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石油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当我坐在桌前,铺开笔墨,准备为本书中文版撰写序言的时候,既感到自豪,也感到惶惑。中国读者智慧而敏锐,要在这样一篇短序中将一个纷乱嘈杂的世界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的历史使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