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把时间当作朋友 - 第二章 开启自己的心智 2.d 推迟满足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提出“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Daniel Goleman)曾做过一个关于“推迟满足”(delaying gratification)的实验。
  找来一批四岁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糖,并告诉他们若能等主持人回来再吃这块糖,则还能吃到第二块糖。戈尔曼悄悄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只等了一会儿便不耐烦,迫不急待地把糖塞进了嘴里;而有的孩子则很有耐心,而且很有办法,想出作游戏啦、讲故事之类种种方式拖延时间,分散注意力,最终坚持到主持人回来,得到了第二块糖。戈尔曼又对这批孩子14 岁时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晚吃糖的孩子数学和语文成绩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坚强,经得起困难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据说,这个实验说明的是,要取得大的成绩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为当前名利所诱惑,能按社会需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奋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结论不知道被多少书引用,并且被反复重申。可是,我看到的是另外一回事儿。“大多数孩子没有等到主持人回来,已经把糖吃掉了”这样一个事实能够完全证明的或者说明的也许只有两件事儿:1) 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是大多数人的天性;2) 野心是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
  至于“忍住欲望”究竟能不能决定成功,答案只能是“也许”--和其他所有的“也许”一样,仅仅是零 - 壹之间(不含零和壹)的某一个数值。如果不是“也许”而是“必然”的话,那么,所有的苦行僧都应该必然成功。但是事实明显并非如此--即便是苦行僧,也和其他任何一个群体一样,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不禁想起来前段时间流行的戏谑:“要练神功,必先自宫--就算自宫,也未必成功!”
  另外,要知道一个人有无自制能力和此人是否有才华,其实是完全不相干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多得去了。写下“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周是老臣。”的温庭筠就是大头才华横溢小头从不争气的一个人。考了那么多年中不了进士就是因为考试作弊上瘾。注意,以他的才华,他是从来不需要抄写别人的。他是帮别人作弊上瘾,并且死活管不住。一上考场,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的卷子答完,然后把周围的人全帮上一遍--人送外号 “救救人”。还有,这哥们只要能弄到钱,就一定去春楼花到欠债为止。都到了六十岁,还和一帮人酗酒嫖娼,结果犯了宵禁的法令,被虞侯打得鼻青脸肿……

  尽管大家都知道不是每个欲望都能被满足,但是我们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是个确定的事实。于是,哪怕用脚趾头想想都能明白,不劳而获是每个人心中所拥有的诸多梦想之一,甚至可能还是其中最大的梦想。如果不能做到不劳而获的话,那就最好尽量少劳但是一定要尽量多得,并且多多益善。更进一步,大多数人看法惊人地类似甚至相同:如果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结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欲望,只不过或者程度不同,或者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得各不相同。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迷恋赌博。因为这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想要甚至需要马上获得结果。赌场里各种赌博形式中赌鬼们最喜爱的就是老虎机了。赌王是不玩老虎机的,因为他们在这种纯粹的赌博中得不到乐趣的同时也不能保证收益。但是赌鬼们不一样,尽管这些赌鬼和赌王一样有着强烈的赢利欲望,但是,赌鬼潜意识里还有另外一个更需要满足的欲望--那就是“马上看到结果”。老虎机可以在这方面满足这些赌鬼--它的操作极为简单,拉一下手柄,五秒钟之内就得到结果--结果是输是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五秒钟之内就得到结果”!
  同样的道理,酗酒无度的、嫖娼乐此不彼的、吸毒不顾死活的、玩电游没完没了的,都是这种“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的天性”使然。要命的是,整个社会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刺激人们的这种天性并使其越来越强烈。电视广告告诉你所有的减肥药都有神奇的功效,当天开始见效。报纸上的医疗广告告诉你无论你得了病都不要怕,找他--手到病除。各种培训班告诉你不管学什么都要速成,因为人生苦短。有一种防身术学习班期期火爆,看看它的名称就知道为什么这么火爆了 --“一招制敌”!
  也许最善于利用人类天性的商业机构就是银行了。想住大房子?好!我给你办贷款,慢慢还,不着急,三十年之内还清就好。想买新款轿车?行!我给你办贷款,不用还得太快,三五年之内还清就可以。房子有了,车子有了,还想要什么?说,没关系。不怕你没有钱,我可以给你办信用卡,透支么,给你10万的信用额度,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吧!这是一个“享受在先”的时代!并且人人如此!当然了,关于银行是如何对付那些最终欠债不还的人,它可从来不会在广告上提及,也尽量不对外公开。

  其实,承认“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 是自己的天性就好办了。因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就算有些时候天性难移,无法彻底改变,那么也起码还可以稍加控制,略微改善。没必要控制自己的方方面面,这不是很难做到,而是干脆不可能做到。尤其是对大脑格外活跃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有的时候成为高手需要愚钝,金庸小说里的郭靖成为一代宗师的根本原因更可能是因为他傻到一定程度,所以,很多人或事情对别人来讲是诱惑,对他来讲是干脆就是不存在的;于是,他可以用普通的智商长期只专注在一件最应该做的事情上,最终天下无敌。
  控制这种天性正确的方法是,仔细审视一下自己都在哪方面这种天性尤为强烈?再一次拿出纸笔罗列。经过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长期反复审视,你会发现那个列表变得越来越长。别怕,相信我,谁都是这样的--至少99.9%的人是这样的。然后从列表中挑出一个最重要的(如果你有野心的话,再挑出一个也很重要的),写在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自己这方面一定要控制这种天性。
  我个人觉得,在工作和学习上控制这种天性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在这一个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时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纵一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我,偶尔大醉一场没什么不好。偶尔连续打上两天两夜的牌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活动。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上,坚决不要放纵。工作和学习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经验告诉我们,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技巧,但是,当场见效的技巧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找到了,也只不过是两种情况之一:1) 寻找这个技巧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2) 这个技巧可能有后遗症,只不过是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事实上,“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最终掌握了这个能力,也因此使得他们与众不同的同时又往往令他人迷惑地意味“我怎么看不出来他到底比我强在哪里呢?”其实,说穿了就很简单,掌握了“推迟满足感”之技巧的人早就有因此获的极大的、只有少数人才会获得的利益的经历。于是,他们最终表现为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这些耐心被用来不动声色地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轻松坦然地面对更多的威逼和利诱;甚至,可能会仅仅因为他们惊人的耐心,那些打击和挫折对他们来讲不再称得上是打击或者挫折,那些威逼和利诱对他们来讲根本并不存在……

  再次,这是个依赖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并理解的道理--乃至于很多人一生都无法获得这种经验,无法理解这种道理。前面的这段文字,再次尽管啰唆但值得反复认真阅读--尽量运用你的心智能力去思考,去体会,去凭空演练,而后,掌握个中道理以及技巧。再次体会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快乐。
  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的你,生活就会从此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你会发现,你对追逐新潮的电子商品失去了兴趣--那可是过去你为之不停地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主要渠道之一。你会很自然地等待到下一个新产品的推出之前,用相对很低的价格买下它,然后,在避免了所有兼容性麻烦的情况下,让那个曾经时髦的产品在你的手中变成实用的产品。
  维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阿尼塔.克雷顿博士(Dr. Anita Clayton)甚至通过设计精巧而严密的实验,用其统计结果来说明所有的丈夫都应该通过练习学会“推迟满足感”的技巧,即,通过有意减少性交次数,和延长性交之前的交谈爱抚时间大大提高性生活的质量。按照阿尼塔.克雷顿的观点,性压抑和性欲得不到满足,直接与各种我们常见的精神疾病紧密相关。她表示她非常惊讶,搞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会对仅仅通过运用心智就可以无成本地解决的简单问题,却要么逆来顺受一辈子,要么花上大价钱购买昂贵的药物或者去约见心理医生 --往往到最后只不过是不了了之?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会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你会定时去健身房,从不为自己瘦得太慢而烦恼的同时竟然用节食甚至吞食泻药的方法去减肥,因为,在那些人因为无奈而抱怨的人面临绝望的时候,你早已经是持续锻炼了许多年的健康的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