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巴黎圣母院 -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美与丑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用心灵创作的,其中饱含了他的爱与恨,寄托与希望,倾注了他自己深切而真挚的感情。他用自己奇特的想象力勾勒了一个个夸张但令人深思的场面,把美与丑的涵义表达的动人而悠长。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诗人用“爱”这个主题词牵引着书中的人物,并用对照的手法把美与丑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家想把他和他抱着的那具尸骨分开,他就倒下化作了灰尘
  诗人用灵魂铸造了加西莫多。在众多所谓深爱着爱斯梅拉达的男人中,他是最后一个出场,然而是最震撼我心灵的一个,正是由于与前面那些内心丑陋 的人的对比,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才尤其的崇高与伟大。最初,也许是耻辱柱上的一口水,让他流下了他一生中第一滴眼泪,从此他对这个吉普赛姑娘心存感激。加 西莫多是一个忠诚懂得感恩的人,诗人形容他与克洛德是狗与其主人。尽管这个比喻有些讽刺,但我们就不难理解,最初的一口水换来了他绞刑架上对爱斯梅拉达的 舍身相救。后来,最初的感恩变成了崇拜,他与其他男人一样沉醉与她的美丽,然而,这种沉醉是爱的崇拜,并不是肉欲与占有。他为自己的相貌与爱斯梅拉达的美 丽感到深深的遗憾,却在无声之处,为她做着一切他能做到的事情。他是个聋子,却能听到爱斯梅拉达的吹哨声;他因为她害怕,而不惜危险攀高去削平钟楼对面的 怪兽石像;他在每个深夜去为她换上新鲜的食物与水,因为担心自己的相貌吓到她;他夜夜守在她房前冰冷的地板上,守着他心中不可亵渎的天使。有一个细节令我 尤其感动,姑娘日日心系她的爱人腓比斯,他便替她去找他,在广场等了整整一天在午夜才看到腓比斯,最终却没能劝动腓比斯来见爱斯梅拉达,以挨了一鞭子而告 终。他在见到爱斯梅拉达时满心愧疚,一声“滚开”的背后,我难以想象这个原本就自卑却全心全意爱着的人是怎样的落寞与受伤。他是丑的,文字的描写足以让人 不忍想象,但是他的心是如此的美,也许他的身世、相貌让他在畸形的环境中成长,他自卑,凶残,行为怪癖,然而心灵却是光明而善良的。他为爱斯梅拉达放置了 两个花瓶,一个是精美的水晶却有裂缝不能滋育花朵,一个是粗糙的陶罐,却使花朵芬芳清香。这是加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心灵展示,这样的精心设计,暗含了他 内心的痛苦、深情、理想与希望。那颗纯净而深情的心牵引着我的心起起伏伏。让我至今回想着他的行为,他从绞刑架上抢过爱斯梅拉达后兴奋狂喜的在钟楼上庆祝 凯旋的吼叫,他一个人用种种残忍血腥的手段击溃几千流浪汉围攻钟楼的坚毅,他望着自己心爱的姑娘绞死在广场上的疯狂,那种无尚的爱打破他二十年来对养父的 忠诚感恩,化作仇恨悲愤的冲动。这一切夸张近乎疯狂的行为都是那颗纯净的心灵对爱对美最好的诠释,大美大爱却在这个丑陋的敲钟人身上。

  绞刑架还没有你使我害怕
  很多文学评论家都认为克洛德副主教是道貌岸然、肉欲纵横的衣冠禽兽。我不这么认为,他是一个宗教的牺牲品,是雨果表达反封建反宗教的重要角色*。他是加西莫 多的养父,他养了加西莫多二十年,他自己说:我收养他,给他吃穿,我也爱他,他几乎成了我的一切。他有一个弟弟,他在父母双亡之后把照顾弟弟当成第一要 务,于是选择做主教,选择责任,把所有的爱给了弟弟以至把弟弟溺爱成一个无赖痞子。他尊重学问,深刻的了解知识对自己是何等的重要。这样的人可以说他是道 德低下、没有人性*的人吗?然而,毋庸置疑,书中所有的-阴-谋都是他设计,他操作的。这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激*情,三十几年宗教教育让他不得已压制着自己的人欲还 要伪装出君子的模样,他一直在苦苦的内心挣扎,他的道德、教义与爱欲、肉欲的矛盾时时刻刻在折磨着他的心灵。他也曾幻想,与爱斯梅拉达去一个世外桃源过着 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也在误以为爱斯梅拉达死后,发出痛苦的呻吟,但是他又不得不屈服于ANATKH(命运)中,于是由爱生恨,越是爱越是恨,他由此认为他 的痛苦他的失败全是爱斯梅拉达造成的,便一次次采取卑劣-阴-险的手段,这是一个可怜又可憎的人最终的选择。但是,与加西莫多的光辉形象相比,克洛德显得尤其 的丑陋。他嫉妒,在爱斯梅拉达裸着身体押上绞刑架时,他的恨居然是由于觉得爱斯梅拉达的身体被众人看了,他不能容忍别人的分享,更何况这种分享真是无稽之 谈!相反,加西莫多抢回爱斯梅拉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扔给她一包衣服,并躲得远远的。克洛德看到爱斯梅拉达没有死,并没有开心,而是觉得她有可能与她的爱人 在一起而咬牙切齿。他自私,他每次向爱斯梅拉达表达爱,都长篇大论,看似真挚却是私心的体现,他丝毫没有顾及爱斯梅拉达的感受,只想占有。而加西莫多用两 个花瓶传递他的爱,他宁愿受爱的折磨也不愿见她痛苦。他对爱斯梅拉达说:如果你愿意我从钟楼上摔下去,甚至不须将一个字,只要一霎眼就够了。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相互融合成一个天使,进入天堂
  这是爱斯梅拉达对爱的解释,显然,腓比斯辜负了这句话。爱斯梅拉达以为的真爱,只不过是这个花花公子的逢场作戏。然而天真、纯朴、善良、热情的爱斯梅拉达 却根本无法自拔,她甚至愿意做腓比斯的情妇,被人轻贱、蔑视。直到最后,她依然对腓比斯坚贞不渝、无法忘怀。这种纯粹的爱虽然让我觉得有些无奈,但是却是 一种伟大的不平凡!然而,外表华丽俊朗的腓比斯却只是一个花心、充满兽欲的人,他可以在爱斯梅拉达接受绞刑的时候还无动于衷与自己的未婚妻调情,丝毫没有 为这个愿意为他付出生命的女子留有一丝的爱怜。 这种人比克洛德还不如!
  诗人在书中还描绘别的爱,巴格特对女儿的爱,她在苦苦守候十五年后与女儿重逢的狂喜,之前的疯癫瞬间化作了保护女儿的理智。还有格兰古瓦,这个典型意义的 贪生怕死的懦弱之徒,爱斯梅拉达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将她陷于虎穴。他体现了雨果对中世纪所谓的哲人、诗人的鄙夷。还有,兄弟之爱,爱斯梅拉达说友谊就是 一只手上的两根手指,灵魂沟通却不融合。当那些被称为暴民、流氓的吉普赛流浪汉得知他们的爱斯梅拉达被困钟楼时,义无反顾的冒死去搭救他们的姐妹,即使血 流成河。
  雨果描绘了教会统治下的中世纪,《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无辜善良的人在封建专制下遭到迫害和璀璨的悲歌,爱斯梅拉达与加西莫多这两个正直美好的灵魂也是被教 会和专制王朝逼迫而死。但同时,他也在他爱的人物身上寄予了理想。书中处处都有对比,几乎每两个人、每两件事都可以拿来对比。不仅仅是对爱斯梅拉达的爱的 对比,美与丑,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理智与情|欲,民主与专制,诗人用极尽夸张之势表达着对立面而使人内心受着强烈的撞击。

  尽管这是一个悲剧,但是,诗人并没有用严肃正经的口吻来描述,相反,很多话语妙趣横生。他描述外交官威廉“靠挖墙脚过活”,可喜的是欧洲最能 挖墙脚的专家路易十一很欣赏他。看,连君王他都不放过连带戏谑一番。格兰古瓦在连连遇到倒霉事时说:如果河水稍微暖和一点,我投河自尽得了!这一句话,把 一个懦弱虚伪的伪哲人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当加西莫多被绑在耻辱柱上时遭到百姓的侮辱,俏皮的你一言我一语看似幽默实则悲哀。难道这是中世纪独有的百姓麻 木缺乏人性*的表现吗?我们现在社会中这种无缘无故的恨又何尝少呢?我以为这种讽刺的场面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依然数不胜数!更有趣的是,很多我以为是现当代 作家的哲思的话,在《巴黎圣母院》中处处体现:学问这姐妹起码不会当面讽刺你,你要是对她好,她总会报答你,即使有时报答的不够;每个驼子都雄赳赳气昂 昂,每个结巴都口若悬河,每个聋子都小声细语,他最多觉得自己有点重听。这些话是多么完美啊,在让人笑过之后在书的结尾感到无尽的悲凉。
  书名为《巴黎圣母院》,尽管此书的重点并不是这座著名建筑,但诗人对建筑的眼光却折射了一个时代,这让我在这本书里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我在故 宫博物院会有那么深的震撼与落寞,每一个建筑有饱含它虔诚的平静思想。一个王朝没有用言语和文字才体现,却就在这一砖一瓦中了,这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关于《巴黎圣母院》,我想说的太多太多,这其中每一个小主题都可以拿来展述几千字,我相信,每读一遍一定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如何辨别美与丑,感受爱与恨。这曲宗教王朝的悲歌伴随着加西莫多的钟声和爱斯梅拉达的舞姿将永远响彻人类的历史。
或许您还会喜欢: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2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幽谷百合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我注意到在一棵白桃树下,葡萄架中间,有一个白点,那是她的轻纱长裙。可能您已经知道她就是这座幽谷的百合花。为天地而生长,满谷飘溢着她美德的馨香。而她自己却毫无觉察。无限的柔情充满我的心灵,它没有别种滋养,只有那依稀可见的身影。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日常生活的冒险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读者可曾想象过接到这样来信时的辛酸味?信上说,你的某一尽管时有龃龉,但长期来常挂心间交谊甚笃的好友,不意在某个远如火星上的共和国的哪个陌生处所,原因不明,轻生自尽了。在弱小的兽类世界,想来也有像遇到较强兽类,将其坚实头颅,如同软蜜饯似地一下咬碎一类的残酷体验,但在人类世界,以我目前的想法,即此便是辛酸不过的体验了。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