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八百万种死法 - 第二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男孩”丹尼把他那杯俄国伏特加举起,透过酒杯观察光线。“纯度、亮度、精准度。”他说,每个字都小心翼翼地从嘴里滚出来,“马修,最好的伏特加就像是剃刀,是一把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手里锐利的手术刀。切口整齐。”
  他杯子一歪,咽下一盎司左右的纯度和亮度。我们坐在普根酒吧,他穿了套海军制服,上头的那条红杠在酒吧昏暗的灯光下几乎无法辨识。我在喝苏打水加酸橙,来的路上,我去了另一家酒吧,有个一脸雀斑的女招待告诉我,这种饮料叫做“莱姆摇”。我印象里好像从来没用那个名字点过这种饮料。
  “男孩”丹尼说:“复述一下。她名叫金·达基嫩,大高个金发女郎,二十出头,住在默里希尔区,两个礼拜以前在星河旅馆被杀。”
  “还不到两个礼拜。”
  “对。她是钱斯手下的女孩。她有个男友。他是你要问的。她的男友。”
  “没错。”
  “你打算给能通风报信的人钱。多少?”
  我耸耸肩:“几块钱。”
  “一百块?五百块?到底多少?”
  我又耸耸肩:“不知道,丹尼。要看是什么样的消息、哪来的,以及有什么用。我不是什么百万富翁,不过这几个钱也是拿得出来。”
  “你说她是钱斯手下的姑娘之一?”
  “对。”
  “两个多礼拜以前你还在找钱斯呢,马修。然后你把我带到拳击场,要我指认他。”
  “对啊。”
  “那之后几天,你那位大高个金发女郎就上了报。你本来在找她的皮条客,现在她死了,你又要找她的男朋友。”
  “那又怎么啦?”
  他喝完剩下的伏特加:“钱斯知道你在干嘛吗?”
  “知道。”
  “你跟他说过这个?”
  “说过。”
  “有趣。”他把空杯子对准光线,眯起眼睛透视玻璃。肯定是在检验玻璃的纯度、亮度和精确度。
  他说:“你的客户是谁?”
  “不能透露。”
  “真滑稽。挖消息的人从来不肯透露消息。没问题。我可以四处打听,到某些场所放话,你要的是这个吧?”
  “我要的是这个。”
  “你知道这男友的什么事吗?”
  “什么事?”
  “譬如他年纪大不大?聪明机智还是简单直接?已婚还是未婚?他是走路上班还是自己带午餐?”
  “他可能给过她礼物。”
  “这消息可真是有用。”
  “我知道。”—棒槌学堂·E书小组—
  “好吧。”他说,“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是试试看了。”
  我能做的也的确仅此而已。和丹尼碰面之前,我参加完戒酒聚会回到旅馆,发现有人给我留话。“致电桑妮”,纸条上写着,还附有我早先打过的号码。我从大厅的电话亭打过去,还是没有人接。难道她没有答录机吗?干她们这行的现在不都装有答录机吗?
  我回到房间,但待不住。我不累,小睡已经驱走我的倦意。
  我在会场喝的一杯杯咖啡开始让我蠢蠢欲动,坐立难安。我翻翻记事本,重读唐娜的诗,一个念头突然闪过;我在找的或许是个某人早已知道的答案。
  警察办案过程中,这情形司空见惯。获得答案最简单的办法是找出那个知情人。难就难在要找出那人是谁。金会对谁吐露心事?不会是我到访谈过的女孩。也不是她三十七街的邻居。那又会是谁呢?

  桑妮?或许是她。但桑妮一直没接电话。我又试着打了一次,通过旅馆总机接过去。
  没人接听。这样也好。我不是很想马上再跟另一个应召女郎喝一个钟头的姜汁汽水。
  他们到底做了什么——金和她那神秘的朋友?如果他们所有的时间都关在房里,躺在床上海誓山盟,那我很可能没有希望。不过也许他们出过门,也许他带她去某些圈子炫耀过。也许他和某人谈过,而那人又和别人谈过,也许……
  待在旅馆房间是绝对不会找到答案的。去他的,今晚天气其实没那么坏。开会时雨就停了,风势也已减弱。该抬起屁股叫辆出租车,花一点钱了。我的钱还没存进银行,没塞进募捐箱。也没寄到赛奥西特的家。是该散点财出去了。
  说到做到。普根酒吧大概是我造访的第九个地方,而“男孩”丹尼·贝尔大概是找第十五个谈话对象。我去的某些地方,当初在查访钱斯时曾经到过。我试了格林威治村的酒店,默里希尔区和海龟湾的小酒馆,第一大道上的单身酒吧。离开普根酒吧后,我一直在干这事,把一笔笔小钱花在出租车和饮料费上,一再重复同样的对话。
  没有人真能提供消息。你像无头苍蝇一样瞎撞时,心里总是抱着希望。总有可能在你访谈时、某个谈话对象手指一点说:喏,就是他,她的男友。那边角落坐的大个子就是。”
  这其实不太可能发生。如果你走运的话你的话可能传出去。这该死的城里大概有八百万人,不过大家竟然都在互相谈论着彼此,这可真奇怪。如果我做事得法,大概不需要多久会有八百万人听说有个惨死的妓女交过男友,而现在有个叫斯卡德的人正在找他。
  连着两辆出租车都不肯载我到哈勒姆区。法律明文规定他们不得拒绝。任何服装整齐、言行正常的乘客如果要求前往纽约市所属五区的任何一个地点,司机都必须接受。我懒得跟司机引述相关法律条文,想想还是再走一条街去搭地铁比较省事,这个车站没有通往外地的地铁线,月台空无一人。售票员坐在上锁的防弹亭里。我怀疑她坐在里头是否真觉得安全。纽约市的出租车都装有厚实的隔离树脂玻璃保护司机,但我刚才拦下的出租车就算有保护玻璃也不愿开往城北。
  前不久,一名售票员在票亭内心脏病发作。医护人员无法进入上锁的亭子里急救。那可怜的家伙只有坐以待毙。但话说回来,我想售票亭保护的人应该还是比它们害死的人要多。
  当然,它们并没有保护到百老汇地铁站那两名女人。几个小孩因为不满一名售票员报警说他们在十字旋转门上跳来跳去,便拿了个救火器灌满汽油,把汽油喷进售票亭里.然后点上火柴。整个亭子立刻爆炸,里头的两名女人被活活烧死。又多了一种死亡方法。
  这条新闻是一年前上报纸的。当然,没有法律规定我非看不可。
  我买了票,车来了,我上车往城北去。我在莱诺克斯大道上的凯尔文·斯莫尔酒吧和其他几个地方打探消息。在一家无上装酒吧我碰到罗亚尔·沃尔登,和他谈的话已经不知重复了多少遍。我在一百二十五街喝了杯咖啡,一路走到圣尼古拉斯大道,然后在喀麦隆俱乐部的吧台喝了杯姜汁汽水。

  玛丽·卢公寓的雕像来自喀麦隆。那是一座他们先人的雕像,身上镶满贝壳。
  吧台那儿我找不着熟到可以交谈的人。我看看腕表,时间不早了。礼拜六晚上纽约市的酒吧都提早一个钟头打炸,不是四点而是三点。我一直不懂为什么。也许是要让酒鬼早点清醒过来好上教堂。
  我对酒保点点头,问他有没有超时营业的酒吧。他只是冷冷看着我,面无表情。我发现自己已把钱塞到他手上,告诉他我在打听有关金男友的消息。我知道他不会给我答案,也知道他没打算让我满意,但至少我的口信传出去了。他听到我的话,我两旁坐的人也是。他们都会把这话告诉大家,这正是我的目的。
  “恐怕帮不上忙。’他说,“不管你找的是准,你来得可真是够‘北边’的。”
  我猜那男孩是尾随我走出酒吧的。我没注意到,这实在是犯了大忌。干我这行的对这种事应该随时保持警觉。我沿着街走,思路跳来跳去——从金的男友一直想到戒酒聚会上自称杀死他性伴侣的演讲人。等我察觉到不对时已经来不及了。我要转身,他的手已经扣住我肩膀,把我推进巷子口。
  他紧跟我走进来。他比我矮差不多一寸、但蓬松的非洲爆炸头补偿了两寸。也许更多。此人年约十八或二十或二十二,留两撇八字胡、脸颊上有个灼伤的疤。他身穿飞行外套,拉链式口袋,下身则是条黑色绷紧的牛仔裤,而且他手里还握了把枪,枪口正对着我。
  他说;“操他妈的,你他妈的操他妈的。把钱拿来,操你妈的。拿出来,全拿出来,不拿你就完蛋了,操你妈的。”我在想,为什么我没去银行?为什么我不在旅馆留些钱?我在想,老天爷,我儿子米基矫正牙齿的钱泡汤了,要捐给圣保罗教堂那十分之一的薪水再见了。
  明天的生活费没着落了。
  “操他妈的狗杂种,操他妈的大烂货——”
  他打算要杀我。我把手伸进口袋要掏皮夹,看着他的双眼,还有他按在扳机上的手指。我知道,他正在热身,他体内已经装上了火药,所以不管给多少都无济于事。他这回真是中了大奖,足足两千多块,可是不管有多少我都完蛋了。
  我们站在一条约莫五尺宽的小巷子里,只是两栋砖房中间的一道窄缝。一盏街灯的光泻进来,照亮我们面前十到十五码的地方。地上有雨淋过的垃圾、纸片、啤酒罐以及碎瓶子。
  归西的好地方。归西的好“方法”——甚至连创新都谈不上。遭抢匪枪杀,街头犯罪,社会版一则不起眼的小新闻。
  我从口袋掏出皮夹。我说:“给你,我的东西全给你,欢迎来拿。”可是我知道多少钱都不够。
  不管我有五块钱还是五千块,他已经打定主意要打死我。
  我递过皮夹,手直抖,把它掉在地上。
  “对不起。”我说,“实在对不起,我来捡。”我弯下腰捡,希望他也跟着往前弯身,我想他一定会这样做。我双膝前弓。两脚抓地,想:“好!”我猛地直起身,使出全力一头撞向他的下巴,同时朝他的枪一掌劈去。
  枪走火了,在密闭的空间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我以为我一定被击中了,但毫无感觉。我抓住他,再次使劲撞他,用力摇着他。他踉跄着靠在他身后的墙上,眼神散了,枪也拿不住了。我一脚踢向他手腕,手枪飞了起来。

  他离开墙,眼里充满杀气。我假意伸出左手,冷不防右拳击向他的胃窝。他发出想呕的动静,抱着肚了弓下身。我揪住那婊子养的。一手拽住他的尼龙夹克,一手扯紧他那头乱发,三个箭步推着他往墙里捣,把他的脸狠狠往砖墙上撞。我扯住他头发不放,一连三四次拉着他退后,再把他的脸往墙上撞。等我松手时,他就像断了线的木偶似的啪一声倒下,直挺挺躺在地上。
  我的心扑腾乱跳。仿佛才铆足全力冲上十层楼梯。我喘不过气。只好背靠砖墙调整呼吸。一边等着警察来。
  没有人来。刚刚才发生过一场噪音十足的混战,老天,还传出枪响,但没有人来,也不会有人要来。我俯视那个差点置我于死地的年轻人。他张大嘴巴躺着,几颗牙齿由牙龈处断裂。
  他的鼻子差点撞进脸里,鼻血汩汩流下。
  我检查一下,确定自己并未中枪。有时候,我知道,你很可能中了弹却毫无知觉。惊吓以及肾上腺素的分泌会麻痹痛苦。
  不过他没打中。我查看身后那堵墙,找到砖上子弹击中后反弹留下的凹洞。我算了一下我当时所站的位置,知道他射不中的可能性极小。
  下一步呢?
  我找到我的皮夹,把它放回口袋。我四处搜索、找到了手枪。那是点二二口径的左轮,其中一个药室已发出一颗子弹,另外五个药室则上满子弹。他拿这枪杀过别人吗?他刚才似乎挺紧张,所以我或许是他计划里的第一个牺牲者。不过这也难说,有些人在扣扳机之前总会紧张,就像有些演员上台之前总会忐忑不安。
  我跪下来搜他的身。有一把弹簧刀藏在口袋里,另一把刀则插在袜子里。没有皮夹,没有身份证。但他屁股上却鼓出厚厚一捆钞票。我拉下橡皮筋,迅速点了一下。他有三百多块钱,这狗杂种。他并不是付不出房租或是没钱吸毒才来抢我。
  他妈的我该拿他怎么办,
  报警?能交给他们什么?没有证据,没有目击者,而且现在真正受伤的是他。要上法庭根本拿不出凭据,连要拘押他都成问题。他们会把他紧急送医,治好他,甚至把他的钱还给他。
  没法证明那钱是偷来的,没法证明那钱法律上不属于他。
  他们不会把抢还给他。他们也不能以非法持有枪支的罪名逮捕他、因为我无法证明那枪是他的。
  我把那捆钞票塞进口袋,拿出早先我放在里头的手枪。我拿着枪在手中反覆把玩。试着回忆最后一次使枪的滋味。那已经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他躺在那儿,气息把他鼻中流出的血吹出气泡,我蹲坐在他身边。过了一会儿,我把枪插入他断齿冒血的口中。手指放在扳机上。
  有何不可?
  有什么阻止了我,但并不是因为恐惧惩罚——不管来自现世的还是来世的。我不确定原因,只是感觉等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我叹口气。把枪由他口中抽出。枪管上沾了血渍,在小巷的微光下发出铜色的亮光。我用他的上衣擦净手枪,然后放回口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2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心是孤独的猎手》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在榜单上名列17,据翻译陈笑黎介绍,这是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出版于1940年她23岁之时。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她说:“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 [点击阅读]
悖论13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听完首席秘书官田上的报告,大月蹙起眉头。此刻他在官邸内的办公室,正忙着写完讲稿,内容和非洲政策有关。下周,他将在阿迪斯阿贝巴①公开发表演说。坐在黑檀木桌前的大月,猛然将椅子反转过来。魁梧的田上站在他面前,有点驼背。“堀越到底有甚么事?是核能发电又出了甚么问题吗?”堀越忠夫是科学技术政策大臣。大月想起前几天,他出席了国际核能机构的总会。“不,好像不是那种问题。与他一同前来的,是JAXA的人。 [点击阅读]
无人生还
作者:佚名
章节:71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沃格雷夫法官先生新近离任退休,现在正在头等车厢的吸烟室里,倚角而坐,一边喷着雪茄烟,一边兴致勃勃地读着《泰晤士报》上的政治新闻。沃格雷夫放下报纸,眺望窗外。列车奔驰在西南沿海的萨默塞特原野上。他看了看表,还有两小时路程。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