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昂梯菲尔奇遇记 - 第二部 第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五章爱诺卡特用手指随便划了一个圆,谜底却揭开了
  8月12日,圣马洛高房街院宅喜气洋洋,将近10点钟的时候,一对未婚夫妻在穿着节日盛装的亲友的簇拥下,走出家门。
  市政府,教堂先后接待了喜庆的人群。在市政府,负责结婚的副司务发表了动听的讲话;在教堂,听到的是关于一个主题的美好教诲,那位梯尔克麦勒决不会探讨这样的主题。这对未婚夫妻在法律和宗教两种仪式结束后,就匹配成双了。然后,喜庆的人群又把他们领回家里。
  由于他们的婚事几经周折,恐怕不会搞错吧,这对新婚夫妻就是爱诺卡特和朱埃勒。
  这么说来,朱埃勒娶的不是一位公主,也不是公爵、子爵的千金小姐,爱诺卡特也没嫁给一位王子,或是什么公爵、子爵!没有万贯家财,他们的叔叔、舅舅的宿愿也只好作罢。这对一对青年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大喜事。
  除了新郎新娘,另外两个人也喜出望外,笑逐颜开:纳侬对女儿的幸福绝对放心了;吉尔达-特雷哥曼是证婚人,他身着漂亮的大礼服,笔挺的裤子,戴着丝帽和白手套。
  妙极了……那么昂梯菲尔-皮埃尔-塞尔旺-马洛呢?为什么不谈谈他?
  还是让我们讲讲他,也讲讲其他人吧。他们曾水中捞月似地去寻找财富,经历了艰辛的远征。
  发现关于第4号小岛的最后一个文件后,他们大失所望,简直完全绝望了,“克隆”号的旅客回船了。昂梯菲尔师傅是由水手们抬上去的。
  这是否表明在这最后的灾难中,他已失去理智?是的,但没有精神错乱,也许他从此完全失去记忆倒是件好事?况且,他如此潦倒不堪、萎靡不振,吉尔达和朱埃勒都不能使他吐出半个字来。
  施行者只好踏上归途,水陆兼程,迅速地结束了这次探险。“克隆”号把旅客送回哈默费斯特;然后,北角的邮船又把他们送到卑耳根。由于从特隆赫姆到克里斯蒂安尚未通火车,他们只好乘汽车去挪威首都。轮船送他们到哥本哈根,最后,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的铁路把他们先送至巴黎,最后回到圣马洛。
  在巴黎,昂梯菲尔和赞布哥彼此怏怏不乐地分手告别。塔莉丝玛小姐大概这辈子就得终身当老处女了。连皮埃尔-塞尔旺-马洛也未能使她摆脱困境。赞布哥所提供的旅费,昂梯菲尔所花销的那部分,一笔相当可观的款子,如数偿还给他了。但卖钻石所得的钱并未花完,他口袋里仍有一笔余额。这没什么可遗憾的。
  至今公证人勃-奥马尔,他没有索要剩款。
  “现在,见鬼去吧!”昂梯菲尔师傅说道,一副打发他走的样子。
  吉尔达-特雷哥曼认为应该以安慰的口吻讲话,补充说:“咱们跟他尽量好说好散吧!”
  勃-奥马尔向着亚历山大港逃之夭夭,发誓从此和财宝一刀两断,再也不去寻找了。
  第2天,昂梯菲尔、吉尔达和朱埃勒回到圣马洛。他们受到同胞们的热烈欢迎,当然也不排除夹杂一些玩笑、讥讽,说些诸如:“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之类的话。
  纳侬和爱诺卡特对自己的兄弟、舅舅、表兄和朋友,则是一片深情,一个劲地安慰他们。大家热烈地拥抱,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
  昂梯菲尔师傅不可能为侄子和外甥女置办一份百万法郎的嫁妆,也就无法拒绝他们的婚事,他和蔼可亲的话语表明了他的态度:
  “只要上帝高兴,让我安静,他们就按自己喜欢的去做吧!”
  这一许诺大家心满意足。于是,开始张罗婚礼。
  身兼叔叔、舅舅的昂梯菲尔袖手旁观,他很少离开房间,闷闷不乐,摆弄那无数的小石子,总是克制着怒气,稍不遂意就有可能爆发。
  婚礼结束了,人们谁也没有说服他。特雷哥曼的恳求也是枉然,他毫无顾忌地说:
  “你错了,朋友!”
  “得了吧。”
  “你让孩子们难堪……我要求你……”
  “驳船长,我呢,请你让我安静点……”
  朱埃勒和爱诺卡特终于配成鸳鸯,高房街院宅的两间房子合二而一了。他们离开宅子,和纳侬一道去他们的知心朋友特雷哥曼家度过一段幸福时光。在那儿,人们谈到昂梯菲尔师傅,看他整天无精打采,怒发冲冠,人人都忧心忡忡。他谁也不理,不再出门。昔日他叨烟斗,在海港码头或在城墙上散步,这一切都宣告结束了。如此惨败之后,他羞于出头露面。事实也正是这样。
  “我担心他健康会变糟。”爱诺卡特说,当她谈起舅舅时,美丽的双眼充满了忧愁。
  “我也担心,闺女。”纳侬答道,“我每天祈求上帝,让他变得平静一些!”

  “他应该把那上千万的金钱送上门来……”朱埃勒喊道,“可恶的总督!”
  “特别是我们找不到那上千万法郎!”吉尔达-特雷哥曼答道,“但是,……钱仍然在那儿……在某一个地方……要是我们能解开那个谜,该有多好呢!……”
  一天驳船长对朱埃勒说:
  “我想,你叔叔并未善罢甘休,假如他得知财宝所在的小岛……”
  “特雷哥曼先生,您说的可能有道理,最使他气恼的是,他手中明明有第4号小岛的材料,可就是最后几行无法辨认……真气人。”
  “这次彻底告吹了!”驳船长答道,“那个材料只是一张废纸……”
  “不过,我叔叔还保留着,他两眼不离,翻过来调过去地读它呢!……”
  “一切都是枉然,孩子,白白受罪!……永远也找不到卡米尔克总督的财宝,永远不会……”
  这是个无限的未知数。
  现在,两位青年人结婚几天后,大家得知那讨厌的萨伍克的消息。他之所以没有抢先到达斯匹次卑耳根岛,那是因为当他要登上航船时,被扣在格拉斯哥了。大家对袭击梯尔克麦勒教士事件还记忆犹新,那教士好容易才脱了险。萨伍克用何等可怕的方式读到那些刺在他肩上的纬度呀!为此,引起警方极大关注,采取措施追捕罪犯;教干提供了罪犯的确切特征。
  况且,行凶后那天早晨,萨伍克连帝国旅店都没回,便跳上开往格拉斯哥的火车。在该港,他希望找到一艘去卑耳根或去特隆赫姆的船。他是从西岸出发的。而昂梯菲尔一行人是从苏格兰的东岸乘的船。走的差不多是一条路。他本以为可抢先到达目的地。
  倒霉的是,一星期之后,才有船开出,他不得不在格拉斯哥等着。警察可走了好运,当萨伍克要上船时,把他认出来了。他当即被捕,判了好几年的徒刑,这样,他自然就去不了斯匹次卑耳根了。即使他去,也将一无所获。
  从阿曼湾的最初探险,直到北冰洋的寻找,所有的事实都证明,不慎的主人把财宝存放在某个小岛上了,财宝肯定还沉睡在它的腹中。大概只有唯一的一个人,他一点也不埋怨,他甚至感谢上帝:那就是梯尔克麦勒神甫。
  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如果不是看见他们的叔叔那种凄惨的样子,朱埃勒和爱带卡特本可无忧无虑享受新婚蜜月的幸福生活。还有青年船长就要上任,又要离开他心爱的妻子、家庭和朋友们。这时刻一天天逼近,他心中闷闷不乐。巴伊夫公司的三桅船快要打造好,还有6个月,他就要出海远航、去印度群岛。
  新婚夫妇常常谈起这些事情。少妇一想到和丈夫分别,感到无限惆怅。但是,在海港,哪有不习惯分离的家庭呢?爱诺卡特不愿从个人的角度表示抱怨,只是舅舅不好办……对侄子朱埃勒来说,在叔叔处于这种情况下,离他而去,实在于心不忍,令人难过。谁知道回来时,还能不能再见到他老人家呢?
  一有空闲,朱埃勒就会想起那个不完整的材料,想到那张古老的羊皮纸的最后几行字。他一直在想那句话,简直无法摆脱这个念头。
  那句话是这样的:“只要向……”
  只要向……什么?
  然后,又是这样几个字:“小岛……位于……几何学的……定理……极……”
  是什么几何定理呢?这个定理把多个小岛联结起来,……总督决不会轻率地选择小岛的。……那阿曼湾、马永巴湾、又是斯匹次卑耳根群岛!……除非是那位总督酷爱数学……留点难题让后人来解?
  关于“极”字,这是指地球轴心的两端吗?不!一百个不行!……但是,那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朱埃勒绞尽脑汁,想得到一个答案,可毫无结果。
  “极……极……恐怕这是症结所在?”他自言自语的说了一遍又一遍。
  他经常和驳船长谈论这个。特雷哥曼自从不怀疑那亿万财宝存在以来,也赞成朱埃勒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但是,孩子”他说道,“可不要为了破这个字谜搞坏身体……”
  “唉,特雷哥曼先生,我向您担保,这不是为了我自己!那些财宝对我说来,不过是只配做滑轮的下脚料。那是为了我叔叔……”
  “对……是为了你叔叔,朱埃勒,肯定这是艰苦的!……看来,眼下你还没摸到门路?”
  “没有,特雷哥曼先生,但是,在那句话中,有‘几何学的’,文件指出几何学的关系,不是毫无缘故的……而后是只要向……什么呢……”
  “向……什么?”驳船长重复道。
  “特别是‘极’这个字,我真弄不清是何意?”
  “真糟糕,孩子,我对此一窍不通呀!……我会帮你掌好舵的。”

  两个月过去了。昂梯菲尔的精神状态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毫无变化。
  一天,10月10日,午饭前,爱诺卡特和朱埃勒两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天有些冷,壁炉里燃起了熊熊火苗。年轻的妻子拉着朱埃勒的手,静静地瞧着他。见他如此闷闷不乐,她想引导开他的思路,给他开心解闷。
  “我的朱埃勒,”她对他说道,“在旅行中,你经常给我写信,那些信,我全珍藏着……那个漫游给我们带来多少痛苦呀!我反复读你的来信。……”
  “那些信只能让我们钩起对往事的回忆,我的亲爱的……”
  “是的……然而,我一定要永远保留着!……但那些信并未告知我,你们所经历的一切。关于旅行,你从来没详细地给我讲过……今天给我讲讲好吗?”
  “何必要讲呢?”
  “我喜欢听呀!我仿佛觉得跟你同乘一船……坐火车……随着商队……”
  “亲爱的,得有一张地图才能逐点指给你看,我们的路线……”
  “那儿正好有地球仪……这难道不成吗?”
  “好极了!”
  爱诺卡特到朱埃勒的写字台那儿,取来一个架在金属脚上的地球仪,用手指着圣马洛城。
  “启程了!”他说道。
  当两个倾斜的头接触到一起时,每到行程的一个点,两个年轻人交换几个亲吻,读者不介意吧!
  朱埃勒一下子便从法国跳到埃及,在那儿,昂梯菲尔和他的伙伴到苏伊士。然后,他的手指越过了红海,印度洋,来到马斯喀特伊斯兰国家。
  “是这样……马斯喀特,在这儿……”爱诺卡特说道,“第1个小岛就在附近吧!”
  “是的……就在海湾的海面上!”
  然后,朱埃勒又转动地球仪,到了突尼斯市,在那儿会见了赞布哥。穿过地中海,在达喀尔停下来,通过赤道,顺非洲海岸南下,停在马永巴海湾。
  “第3个小岛在那儿吗?”爱诺卡特问道。
  “是的,我的小宝贝。”
  接着,沿非洲海岸北上,纵横欧洲,在爱丁堡停下来,在那儿,他们和梯尔克麦勒神甫进行了接触。终于,手指向北方,一对年轻夫妻把手指放在斯匹次卑耳根的光秃秃的岩石上。
  “这儿是第3个小岛吗?”爱诺卡特喊道。
  “是的,亲爱的,这是第3小岛。在那儿等待我们的是最大的不幸,我们这次愚不可及的漫游就算告终了!”
  爱诺卡特静静地听着,瞧着地球仪……
  “可是,为什么那位总督先后选择了这3个小岛?”她问道。
  “这正是我们所迷惑不解的,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永远?”
  “但是,照最后一个文件所提供的情况,这3个小岛大概是由一个几何定理联系在一起。还有,‘极’这个字使我大伤脑筋……”
  朱埃勒一边讲着,一边自我回答着早已提过无数次的问题。他陷入了沉思。此刻,他的智慧洞察力攻向那个难题。
  然而,当他沉思的时候,爱诺卡特移近了地球仪,开心地用手指划着朱埃勒指过的路线。她的手指先放在马斯喀特,然后划一条弧线,回到马永巴,接着继续延长这条弧线,到了斯匹次卑耳根,再把弧线继续延长,又回到了出发点。
  “嘿,”她微笑着说,“转了一个圆周……你们作了一次环球旅行……”
  “环球?”
  “是的,朋友……一个圆周……一次环球旅行……”
  “环行”朱埃勒喊道。
  他站起来……在房间里,走了几步,重复着这个词:
  “一个圆周……一个圆周!”
  于是,他又转向桌子……拿起地球仪……他也用手指在地球仪上划起旅程的圆周来,尖叫了一声。
  “我找到啦……我找到啦!”
  “找到什么啦?”
  “第4小岛!”
  显然,青年船长也失去了理智,第4小岛?……难道不可能吗?
  “特雷哥曼先生、特雷哥曼先生!”朱埃勒喊道,他打开了窗子,叫他的邻居……
  然后,他又回到地球仪旁,打量着它,似乎他在跟这个马粪纸做的圆球谈天……
  一分钟过后,驳船长来到了房间,青年船长冲到他的面前,喊道:“我找到了……”
  “你找到什么了,孩子?”
  “我找到了第3号小岛是怎样呈几何图形联在一起的了,第4号小岛的位置该在什么地方……”
  “天哪!这怎么可能呢!”吉尔达辩驳道。
  看到朱埃勒的神态,他在想,青年船长没发疯吧。
  “不,”朱埃勒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回答道,“不,我非常清醒……您听我说……”
  “我洗耳恭听!”

  3个小岛位于同一弧线的圆周上。那么,我们假定这3个小岛在同一平面上,用一条直线将其两两相连——正如那文件所说的,‘只要……’——在每两条线的中央划一垂直线……这两条垂线在弧线正中相交,正是在这个圆心上。既然这儿是地球仪的顶部,当然就在这个‘极’上啦,第4号小岛肯定是在这个点上。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几何学问题,卡米尔克总督同邹船长异想天开地玩了一个小游戏!……朱埃勒之所以没能早些找到答案,那是因为他没发现3个小岛是同一圆周上的3个点。
  爱诺卡特那美丽纤细的手指划出了这个吉祥的圆,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不可能!”驳船长重复说道。
  “特雷哥曼先生,是这样,您瞧瞧,就会信服的!”
  他把地球仪摆在驳船长面前,划了一个圆,那3个小岛正位于圆周上,卡米尔克在圆周所选的点是:马斯喀特,曼德海峡①、马永巴、佛得角群岛、夏至线、新西兰角②,斯匹次卑耳根群岛的东南岛、阿米兰特群岛③,喀拉海、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波斯的赫拉特④,因此,如果朱埃勒说得对的话,第4号小岛恰好构成这个圆的圆心,因为,在平面图上的圆圈,也就是地球仪的顶端、地球仪的极便是圆心。
  ①沟通红海和印度洋的海峡。
  ②位于戴维斯海峡市入口处。
  ③在印度洋
  ④在今阿富汗境内。
  吉尔达-特雷哥曼还在五里雾中。青年船长踱来踱去,情不自禁地吻了一下地球仪,又亲吻了爱诺卡特的双颊,那双颊可比地球仪的硬球面温柔得多啊。他又说道:
  “特雷哥曼先生,是她找到的。没她的话,我永远也不会想到这儿上去!”
  朱埃勒喜在心里,笑在眉梢。吉尔达也同样欣喜若狂,竟手舞足蹈起来,腿撇向两边,婰部摆动着,双臂舞成圆圈。如同一个体重200公斤的仙女在翩翩起舞!他从右舷到左舷滚动着,“可爱的阿美丽”号在朗斯河上都没摇摆得这么利害过,或者装载大象的“波塔莱格雷”号也不至于如此。他扯起嗓子高唱起了皮埃尔-塞尔旺-马洛的歌:
  “我有经度啦……
  有啦!
  我有纬度啦……
  啦里啦
  我有纬度……我有经度啦!”
  然而,一切都平静下来了。
  “应该告诉我舅舅!”爱诺卡特说。
  “告诉他?”吉尔达-特雷哥曼对这个建议有点吃惊,“这合适吗?”
  “值得考虑!”朱埃勒口答道。
  大家叫来了纳侬,这位布列塔尼老妇人一下子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当朱埃勒问对她兄弟该怎么做时,她毫不迟疑地说:
  “我们什么也不该瞒着他。”
  “但是,如果是一场骗局,舅舅忍受得了吗?”爱诺卡特提醒道。
  “一个骗局?”驳船长喊了起来,“不,这次不会的!”
  “最后一个文件指出财宝埋藏在第4号小岛上。”朱埃勒补充说,“第4号小岛位于我们刚才所划圆的正中央,这次,肯定没错……”
  “我去找我兄弟去!”纳侬只说了这么一句。
  稍过片刻,昂梯菲尔来到朱埃勒的房间。他仍是满目怒气,脸色阴沉,眉头紧锁。
  “什么事?”
  他的声调简直令人毛骨悚然,大家感到里边有一股无名怒火。
  朱埃勒对他讲述了所发生的一切,讲了3个小岛的几何学的联系是怎么发现的,讲了第4个小岛肯定在那个圆的圆心处。
  昂梯菲尔神情自然,丝毫也无神经质表现,众人对此惊诧不已。他似乎早就料到这个信息迟早会得到的,那是非常自然的事。
  “朱埃勒,那个圆心在那儿?”他只问了这一句。这实际上是他最感兴趣的。
  朱埃勒在地球仪上,用折尺和一支划线笔,好像在一个平面上躁作似的。他划了一条线,把马斯斯特和马永巴联结在一起,又划一条线把马永巴和斯匹次卑耳根联在一起,这两条线的正中间,他各划一条垂直线,恰恰在圆心相交。
  圆心就在地中海,位于西西里岛和邦角之间,紧临班泰雷利亚岛。
  “在那儿……叔叔……在那儿!”朱埃勒说。
  仔细抄下经线和纬线后,他果断的宣布道:
  “北纬37度26分,以巴黎子午线为准,东经10度33分。”
  “但是,那儿有小岛吗?”吉尔达-特雷哥曼问道:
  “应该有一个。”朱埃勒答道。
  “肯定有一个小岛……我向你担保,驳船长,”昂梯菲尔说,“我向你担保……啊,成亿成兆的灾难!!!”
  在一阵使得玻璃窗直颤的吼叫,咒骂声中,他离开了爱诺卡特的房间,回到自己的房间,一天都未露面。
或许您还会喜欢:
爱弥儿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 [点击阅读]
爱者之贻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石真译1沙杰汗①,你宁愿听任皇权消失,却希望使一滴爱的泪珠②永存。岁月无情,它毫不怜悯人的心灵,它嘲笑心灵因不肯忘却而徒劳挣扎。沙杰汗,你用美诱惑它,使它着迷而被俘,你给无形的死神戴上了永不凋谢的形象的王冠。静夜无声,你在情人耳边倾诉的悄悄私语已经镌刻在永恒沉默的白石上。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