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昂梯菲尔奇遇记 - 第一部 第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三章“沙漠之舟”由驳船长特雷哥曼驾驶着
  第二天,3月23日拂晓,一支骆驼商队离开王国着都,走在海岸附近的大路上。
  这是一支真正的商队,驳船长从未见过这样的商队。朱埃勒并不感到吃惊。这支商队由上百名阿拉伯人、印度人和数量相当的牲畜组成。人多势众,不必担心陆上的蠢贼袭击,他们还没有海盗危险。
  在这些人中间,还发现有两、三位金融家和商人。他们旅中并不讲求排场。精力都放在苏哈尔进行的生意上。
  商队有五位外国成员,便是三位法国人:昂梯菲尔师傅、朱埃勒、吉尔达-特雷哥曼和两位埃及人:纳吉姆和奥马尔。
  他们两位,小心在意,生怕误了出发时间。他们听说商队第二天动身,所以也提前作好准备。圣马洛人对他们毫不理睬。但他们却愿意跟着他,自然就不必躁心他们会掉队。他决意作出与他们不相识的样子,根本不跟他们打招呼。看他那威严的目光,驳船长连头也不敢转向他们。
  坐骑和驮货的牲畜分三类:骆驼、骡子和驴。除了简陋的小轮车,别的运载工具都是无济于事的。坎坷不平的陆地上根本没有路;有时是沼泽地带,名副其实的“荒芜之地”。于是,人们各行其便地骑在牲畜上。
  两头壮实、肯卖劲儿、中等个头的骡子驮着叔父和侄子。马斯喀特的牲畜出租是犹太人,精通业务,给他们备好了适合旅行用的鞍具——要出大价钱,这自不必说。昂梯菲尔师傅显然不会在乎几百个铜板的。但是,不管出多大价钱,也租不到一头壮实的骡子能跟特雷哥曼的体重相称。骡类牲畜中,没有一头能在50公里的行程中,承受得起这么肥大的身躯。因此,需要给这位“可爱的阿美丽”号前船长搞到一头更为壮实的牲畜。
  “你知道你的处境很困难吗?驳船长?”昂梯菲尔把一个个试过的骡子退回后,彬彬有礼地对他说。
  “我的朋友,你说怎么办呢,——本来就不该非让我陪你!……让我留在马斯喀特吧,我在那儿等你。……”
  “绝对不行!”
  “我总不能叫人把我切成几块驮着走……”
  “特雷哥曼先生,”朱埃勒问题,“您讨厌骑骆驼吗!”
  “不讨厌,一点儿不,小伙子。只要骆驼它不讨厌我。”
  “好主意!”昂梯菲尔喊起来,“他骑在一头骆驼上,会很舒服的……”
  “这才叫‘沙漠之舟’呢!”朱埃勒补充说。
  “好吧!就乘‘沙漠之舟’!”驳船长也只好这样回答。
  就这样,特雷哥曼骑上了庞然大物,坐在它的双峰之间。他并未感到什么不自在。别人处在他的位置或许会洋洋得意。而他,即使心里美滋滋的,他也不会有任何流露。当商队加快步伐,坐在骆驼上是很艰苦的。好在,驳船长那肉敦敦的婰部足以抵消那颠簸时的撞击。
  萨伍克愿意走在商队的后面,骑一头敏捷的骡子,俨然是一名精干的骑士。走在他旁边的奥马尔,他全神贯注,生怕掉队,骑一头小毛驴,两脚几乎擦地,这样可以防万一,不致于摔下来。叉开两腿骑在骡子上,公证人还从未试过。这些阿拉伯骡子敏捷、骠悍、任性,必须有一只强有力手才能驾驱。
  商队每天行走10余里①,中午休息2小时,4天就可到达苏哈尔。
  ①法国古里:约合4公里
  4天功夫,对昂梯菲尔师傅来说,是多么漫长啊!那小岛使他牵肠挂肚,梦寐以求。不过,这次冒险家式的旅行就要结束了……再走一段路程,就要到达目的地。……可为什么越接近那最后时刻,心情越为紧张不安呢?谁跟他说话他也不搭理,他的伙伴们只能自己相互交谈。
  驳船长骑在骆驼上,在那两峰之间摇晃着,他提出一个独特见解:
  “朱埃勒,告诉我,你真的相信会有总督的财宝吗?”
  “咳!”朱埃勒答道,“这确有些太离奇!”
  “朱埃勒……要是小岛不存在呢?”
  “特雷哥曼先生,就算有那个小岛,而却没有那巨额财宝呢?……我叔叔只好效仿那位著名的马赛船长了,去寻波旁王,没找到,只好又返回马赛!”
  “这样,对他就太可怕了,朱埃勒,我真不知道他那大脑神经能否经受得起这样的打击。”
  驳船长和他的年轻朋友自然不会当着他的面,谈论这种种猜测。那有什么好处呢?这顽固的家伙,没有什么东西可动摇他的信念。价值连城的珠宝、钻石,那个已经掌握了方位的小岛,对这些,他决无半点怀疑。为了这次远征的凯旋而归,他唯一担心的是,在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某些困难。

  实际上,去小岛比较容易,很可能会一帆风顺。到了苏哈尔就买一只小船,去寻小岛,把那三只橡木桶挖掘出来……没有什么东西能扰乱圣马洛人坚定不移的决心。有驳船长和朱埃勒的陪同,他骑在骡子上,走在商队中,还有什么可躁心的呢?可以想象,把财宝运往苏哈尔,也不会遇到障碍。然而,返回马斯喀特,就需要把这些盛满钻石、黄金的橡木桶放在骆驼的驮架上,就会像沿海商品过境那样。怎么把它们装上船,既不惊动海关人员,又无须交重税呢?……谁又会知道,国王会不会把它们掠为己有,宣布他是这块土地上,海岛中的绝对主人呢?也实在无可争辩,那个岛屿的确是马斯喀特王国的一部分。
  上述这些就是使他不知所措的主要原因。
  我们那位埃及首富却把他的财宝安置在阿曼湾的一个小岛上,岂不是荒诞无稽吗?……这样做,既然可以逃过一切监视,没人会提出财产权的要求。那么,继承人不是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这份遗产,而不引起任何怀疑吗?
  总之,事情就是早已安排好的,目前已无法改变。小岛天经地义的占据阿曼湾的一部分。总不见得可以拴上一条施船把它拖到圣马洛去吧!多么糟糕呢!……如果真那样,工程就简单多了。
  人们都已觉察到,昂梯菲尔师傅忧心忡忡,内心深处极为焦躁不安。啊!可怜的他始终在喃喃自语,对任何人提出问题都不予回答,骑在骡子上独自走着,不时打那牲口几冤棍……老实说,如果那骡子真的四蹄猛跳一下,把他从背上抛下去,也是没有理由拖怒它的。
  朱埃勒对这一切看在眼里,也已猜出八九分,但却不敢提及。
  坐在驼峰之间的吉尔达老头,也明白朋友脑海里想些什么,两个人都摆脱不了这精神上的折磨,相对无言,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开头的一天旅行还不算疲劳。不过,这一纬度线上,气温已经升高。阿拉伯南部的气候是无法忍受的。灼热的风掠过被火辣辣的热气吞噬的天空,经常从高山那边吹来;凉爽的海风无力驱散这股热流。耸立的群山犹如一幅垂幕,面朝南方,像一架巨大的接热器,反射着太阳的光辉。这么烈日炎炎的季节,夜间也极为闷热,实在无法入睡。
  尽管如此,三个法国人旅程刚开始阶段,并未吃太多的苦头。因为,商队是在沿海有树的平原上行进的。在马斯喀特周围,并看不出沙漠地区的旱象,植物生长茂盛。当土地干旱时,种植谷子;而河水上涨时,则种上水稻。再说那无花果森林,那盛产阿拉伯胶的树丛中,一点也不缺庇荫之处,这种树胶大量出口,是该国财富主要来源之一。
  夜间,露宿在小溪旁。西部小泉流水,先入小镇,然后才缓缓流向海湾。人们解下僵绳,让牲畜自由啃草,饱餐一顿,甚至不需看管,因为它们早已习惯了这有规律的停歇。再说,叔叔和侄儿把它们的骡子撒放到草原上;商队一停下,萨伍克也照此办理。驳船长的骆驼,象一个作晚祷时的虔诚教徒,跪坐在草地上。吉尔达-特雷哥曼立即跳下来,心疼地抚摸着他的坐骑。至于勃-奥马尔的毛驴,它突然停住,而骑士动作缓慢,它冷不防地扬起后蹄,把他摔倒在地。公证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面向麦加城①,作出伊斯兰教徒祈祷的姿势。或许他并不是诅咒那该死的毛驴,而是在瞻仰真主穆罕默德吧!
  ①伊斯兰教的圣地,在沙特阿拉伯。
  商队露夜之处,距马斯喀特足有40多公里,一夜露宿过去,倒也平安无事。
  第二天,天刚破晓,便启程了,继续踏上通往苏哈尔的路程。
  这里地势开旷,一望无垠的广阔平原上,满眼是沙子,呈现出一幅撒哈拉沙漠的景象。一切都变得不方便了,缺水,无处庇荫,随之而来的是疲惫不堪……对那些阿拉伯人来说,这样的旅行已习以为常。而在三伏天,他们也可以在炽热的阳光下,长途跋涉。但,那几位欧洲人又怎能经受得起呢?
  请读者也别耽心,他们也都安然无恙。尽管几周后,驳船长那肥硕的身躯好象被焦灼阳光给熔化了。他简直像躺在摇篮中,随着那骆驼富有弹性的步伐,有节奏地摆动着,痴呆地在驼峰中打起盹来。他本人似乎变成它身体的一部分,丝毫不用担心会摔下来。再说,他很快意识到,那坐骑比自己更了解路途的艰难。索性不去管它了,就是用纤绳指着“可爱的阿美丽”号,沿朗斯河航行,也不会比这更安全。

  至于充满活力,年轻的朱埃勒,当他漫游在马斯喀特和苏哈尔之间的大地上时,他们心却早已飞向布列塔尼的高房街,飞到了爱诺卡特的身边,……叔父要想给他娶公主,他根本不放在心上。除了那漂亮、动人的表妹外,他永远不会娶别的女人!世界上有哪个女人能同表妹相媲美呢?即使是一位出身皇族的公爵夫人。
  不!卡米尔克总督的价值连城的财主,也无法改变他的主意。这次探险只不过是那《一千零一夜》中不可实现的梦想罢了。
  毫无疑问,一到达马斯喀特,朱埃勒就给他的未婚妻写了封信。可是,她什么时候才能收到呢?
  这些日子,昂梯菲尔师傅显得一天比一天更为忧愁;那三只橡木桶的运输问题一直使他牵肠挂肚,惴惴不安。
  若是他知道,在商队中已受到特别的监视,他将会感到如何恐惧呢?的确,有一位面目清秀,五十多岁,从未引起他疑心的土著人,在注意他了。
  事实上,来往苏伊士和马斯喀特之间的邮船,在为期半个月的停泊期间,不可能不引起王国警察的特别关注。除了叫所有外国人交纳关税外,君王对前来拜访他的欧洲人,还表现出东方人所特有的好奇心。他为了解到这些人来的目的,如果仅仅是过路停留,那一切都将很自然……因此,当三位圣马洛人登上码头,住进一家英国旅馆后,警察局长毫不迟疑地对他们进行了巧妙的保护。
  然而,马斯喀特警察不仅在维护街道安全方面组织出色,在对从海上或陆路来此旅行家们的监视、亦毫不逊色。他并不要求出示证件,也不进行什么询问,因为,那些都发现不了什么实质问题,只有用眼睛紧紧地盯住他们,不让他们溜掉。这警察极为谨慎,办事留有余地。总之,以东方人的机敏“跟踪”他们。
  因此,昂梯菲尔一行始终处于警察的监视之下。他的任务,就是“跟踪”他们。警察并未向昂梯菲尔等人问什么,但终于弄清了这些欧洲人来到王国的意图。而他们,来到这里,却不懂得人家的语言,多么不方便啊!偏偏这个民族又那么殷勤,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鉴于这种情况,国王认为,除非某些原因无兴趣挽留他们,他是不会让这些外国人离开的。
  可想而知,这种监视将会阻碍昂梯菲尔师傅的伟大事业。要把挖掘出的无价之宝,平安带回马斯喀特,再装上开往苏伊士的邮船,这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国王陛下知道此事的由来,那可凶多吉少了。
  幸好,皮埃尔-塞尔旺-马洛对这一切完全蒙在鼓里。
  眼前的忧虑已足以把他压得透不过气来。他根本不知道,至少是并没有怀疑他是在警察眼睛的监视下,进行的旅行。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那两位伙伴,都没有注意到,在商队中那位矜持寡言,十分谨慎,从未和他们攀谈过的阿拉伯人。
  然而,如果说这些可避开法国人的话,未必能骗过萨伍克。勃-奥马尔的那个“见习生”会讲阿拉伯语,会去和苏哈尔的一些商人交谈。而这些人对警察并不陌生,总会透露秘密,说出他的身份的。当警察注意昂梯菲尔之际,萨伍克已产生了怀疑。这不能不引起他的担心。事实上,他是不愿意这笔遗产落入法国人手中,但他更不愿意使它落入国王的手中。这儿的警察对两位埃及人,毫不怀疑,他根本不会想到他们与三位法国人是在寻求同一个目标。因为,他们本民旅的旅行者也经常去马斯喀特,这说明,即使在陛下的伊斯兰王国里,警察也会有失误之时。
  经过一天的劳累,商队在夕阳西下时,开始宿营。在一个半干枯,类似池糖的附近,有一件自然古董。这是一棵可供整个商队乘凉的大树。中午烈日当空,有此树荫躲避,真是难得。那茂密的枝叶构成一个圆形屋顶,就像一块巨大的苫布,高出地面足有15尺,阳光是无法射透过去的。

  “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树!”朱埃勒高声说道,他的骡子在大树的枝叶下自动停下来。
  “我恐怕也不会有机会看见这样的树!”驳船长答道,并从刚刚卧下去的骆驼双峰中站起身来。
  “您说呢,叔叔?”朱埃勒问。
  叔叔一言不发,因为,他对这里根本没有留意。
  “在我看来,”特雷哥曼说,“我们好象在圣波德莱昂,在我们的布列塔尼,在一座奇异的颇有名气的葡萄园里。……”
  是的,不管圣波德莱昂的葡萄园是多么了不起,但在这株巨大的植物面前,也只不过是一片是的,不管圣波德莱昂的葡萄园是多么了不起,但在这株巨大的植物面前,也只不过是一片普通的灌木林面已。
  这是一棵榕树,或说成无花果树,树干粗大无比,若您有兴趣,不妨仔细量一下,树围足有100尺。树干犹如一座塔,有10多个细枝的树叉,枝叶交织,盘根错节,舒展开来,半公顷的范围内可以纳凉。这就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也是一把能避开暴风雨的大雨伞。总之,无论是阳光还是雨水都别想透过它。
  驳船长如果是时间允许,他会精心地去欣赏这棵参天大树的,他肯定是有这份耐心的。
  这种好奇心真的得到了满足:当他观察大树低矮的枝叶,转来转去,伸着手、翘起指头的时候,听到身后有人说出这样几个字:
  “一万。”
  这是两个英文字,用很重的东方口音迸出来的。他对此语言一窍不通,不知是什么意思。
  而朱埃勒会说英文,他和土著人交谈几句,那人说了下述情况:
  “看来有上万个枝叉!”他对驳船长说。
  “上万?”
  这位阿拉伯人刚才是这样说的,他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盯住他们的警察。找到了和他们拉关系的好机会,他是会利用的。朱埃勒和这位阿拉伯人用英语交谈了几句。他自我介绍说,他是马斯喀特英国军团的翻译,很乐意为他们效劳。
  朱埃勒谢过土著人之后,把此情况告知他的叔叔,他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机遇,对到达苏哈尔后的活动有利。
  “好吧,——好吧!”昂梯菲尔师傅答道,“尽可能跟这个人搞好关系。告诉他,我们会重谢他的——”
  “至少要有酬金!”不开窍的吉尔达老头嘟哝着。
  朱埃勒觉得这一相遇值得庆幸;而萨伍克可能并不满意。看到警察和三个圣马洛人打交道,他很担心。他准备仔细监视这位本地人的行踪。还有,奥马尔可否知道人们的去向,旅行看似接近尾声,还会再延长吗?——小岛到底是卧在阿曼的海面上,霍尔木兹海峡里,还是在波斯湾?——今后如何行动,要多少时间……他们打算在苏哈尔重新搭船吗?既然在马斯喀特并未乘船,这是否说明小岛的方位远在霍尔木兹海峡之外呢?——除非还跟着商队还继续向查迪亚、埃尔卡利夫方向进发,可能直至古兰和波斯湾海底?
  捉摸不定,令人不安的假设,残酷、不停地刺激着萨伍克的神经,最后,只有拿奥马尔这个可怜虫出气。
  “这是我的错吗?”他重复着,“昂梯菲尔师傅那么顽固,完全把我当局外人!”
  不,比这个还坏。因为,公证人参与此事不过是遗嘱制定人强加于他的罢了!啊!倘若不是那百分之一的酬金——现在却得经受一番考验!……只是,何时考验才能结束呢!……
  第二天,商队穿行那一望无垠的大平原,一片看不到绿洲的旷野。这几天,由于炎热,令人感到极度疲劳。驳船长以为他将要融化了,就像北冰洋冰川的一个冰块,流向赤道地区一样。可以断言,他那超重级的体重减少了十分之一。被他压在身下的双峰驼总算松了一口气。
  行程的最后,没有什么意外。需要强调的是,那位自称翻译的阿拉伯人和朱埃勒,因语言相通,彼此更为熟悉了。但是,请别耽心,年轻的船长始终谨慎、谈吐适当,丝毫没有泄露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在沿海,寻找建立子公司的城市,也就是在马斯喀特骗法国代理人而杜撰的故事,同样得到那位塞利克翻译官的赞赏。他果真相信吗?朱埃勒也只能这样认为。这狡猾的家伙弄这套把戏,不过是为了搞得更多的实情罢了。
  3月27日下午,商队经过4天半的路程,终于越过了苏哈尔的城墙。
或许您还会喜欢: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2:骑虎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在悌摩西家里人的占有欲是从来不会停止不前的。福尔赛家人总认为它是永远固定的,其实便是在福尔赛族中,它也是通过开花放萼,结怨寻仇,通过严寒与酷热,遵循着前进的各项规律;它而且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就如同马铃薯的好坏不能脱离土壤的影响一样。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这两个仇人种下的灾难的祸根使一对舛运的情人结束掉生命。——《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邂逅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 [点击阅读]
空中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9月的太阳烤得布尔歇机场发烫。乘客们穿过地下通道,登上飞往克罗伊登的“普罗米修斯”号航班,飞机再过几分钟就要起飞了。简-格雷落在了后面,她匆忙在16号座位上坐定。一些乘客已经通过中门旁的洗手间和餐厅,来到前舱。过道对面,一位女士的尖嗓音压过了其他乘客的谈话声。简微微撅了撅嘴,她太熟悉这声音了。“天啊,真了不起。……你说什么?……哦,对……不,是派尼特。 [点击阅读]
窄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你们尽力从这窄门进来吧。”——《路加福音》第13章24节。我这里讲的一段经历,别人可能会写成一部书,而我倾尽全力去度过,耗掉了自己的特质,就只能极其简单地记下我的回忆。这些往事有时显得支离破碎,但我绝不想虚构点儿什么来补缀或通连:气力花在涂饰上,反而会妨害我讲述时所期望得到的最后的乐趣。 [点击阅读]
笑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于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诞生在法国东部伯桑松城。雨果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本是法国东部南锡一个木工的儿子,法国大革命时他是共和国军队的上尉,曾参加过意大利和西班牙战争,在拿破仑时期晋升为将级军官。雨果从童年起就在不停的旅游中度过,他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把妻子和孩子从一个驻扎地带到另一个驻扎地。 [点击阅读]
第三个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赫邱里?白罗坐在早餐桌上。右手边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巧克力,他一直嗜好甜食,就着这杯热巧克力喝的是一块小甜面包,配巧克最好吃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跑了几家铺子才买了来的;是一家丹麦点心店,可绝对比附近那家号称法国面包房要好不知多少倍,那家根本是唬人的。他总算解了馋,肚子是惬意多了。他心中也是很安逸,或许太平静了一点。他已经完成了他的“文学巨著”,是一部评析侦探小说大师的写作。 [点击阅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富布赖特研究基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一年。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 [点击阅读]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