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昂梯菲尔奇遇记 - 第一部 第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三章“沙漠之舟”由驳船长特雷哥曼驾驶着
  第二天,3月23日拂晓,一支骆驼商队离开王国着都,走在海岸附近的大路上。
  这是一支真正的商队,驳船长从未见过这样的商队。朱埃勒并不感到吃惊。这支商队由上百名阿拉伯人、印度人和数量相当的牲畜组成。人多势众,不必担心陆上的蠢贼袭击,他们还没有海盗危险。
  在这些人中间,还发现有两、三位金融家和商人。他们旅中并不讲求排场。精力都放在苏哈尔进行的生意上。
  商队有五位外国成员,便是三位法国人:昂梯菲尔师傅、朱埃勒、吉尔达-特雷哥曼和两位埃及人:纳吉姆和奥马尔。
  他们两位,小心在意,生怕误了出发时间。他们听说商队第二天动身,所以也提前作好准备。圣马洛人对他们毫不理睬。但他们却愿意跟着他,自然就不必躁心他们会掉队。他决意作出与他们不相识的样子,根本不跟他们打招呼。看他那威严的目光,驳船长连头也不敢转向他们。
  坐骑和驮货的牲畜分三类:骆驼、骡子和驴。除了简陋的小轮车,别的运载工具都是无济于事的。坎坷不平的陆地上根本没有路;有时是沼泽地带,名副其实的“荒芜之地”。于是,人们各行其便地骑在牲畜上。
  两头壮实、肯卖劲儿、中等个头的骡子驮着叔父和侄子。马斯喀特的牲畜出租是犹太人,精通业务,给他们备好了适合旅行用的鞍具——要出大价钱,这自不必说。昂梯菲尔师傅显然不会在乎几百个铜板的。但是,不管出多大价钱,也租不到一头壮实的骡子能跟特雷哥曼的体重相称。骡类牲畜中,没有一头能在50公里的行程中,承受得起这么肥大的身躯。因此,需要给这位“可爱的阿美丽”号前船长搞到一头更为壮实的牲畜。
  “你知道你的处境很困难吗?驳船长?”昂梯菲尔把一个个试过的骡子退回后,彬彬有礼地对他说。
  “我的朋友,你说怎么办呢,——本来就不该非让我陪你!……让我留在马斯喀特吧,我在那儿等你。……”
  “绝对不行!”
  “我总不能叫人把我切成几块驮着走……”
  “特雷哥曼先生,”朱埃勒问题,“您讨厌骑骆驼吗!”
  “不讨厌,一点儿不,小伙子。只要骆驼它不讨厌我。”
  “好主意!”昂梯菲尔喊起来,“他骑在一头骆驼上,会很舒服的……”
  “这才叫‘沙漠之舟’呢!”朱埃勒补充说。
  “好吧!就乘‘沙漠之舟’!”驳船长也只好这样回答。
  就这样,特雷哥曼骑上了庞然大物,坐在它的双峰之间。他并未感到什么不自在。别人处在他的位置或许会洋洋得意。而他,即使心里美滋滋的,他也不会有任何流露。当商队加快步伐,坐在骆驼上是很艰苦的。好在,驳船长那肉敦敦的婰部足以抵消那颠簸时的撞击。
  萨伍克愿意走在商队的后面,骑一头敏捷的骡子,俨然是一名精干的骑士。走在他旁边的奥马尔,他全神贯注,生怕掉队,骑一头小毛驴,两脚几乎擦地,这样可以防万一,不致于摔下来。叉开两腿骑在骡子上,公证人还从未试过。这些阿拉伯骡子敏捷、骠悍、任性,必须有一只强有力手才能驾驱。
  商队每天行走10余里①,中午休息2小时,4天就可到达苏哈尔。
  ①法国古里:约合4公里
  4天功夫,对昂梯菲尔师傅来说,是多么漫长啊!那小岛使他牵肠挂肚,梦寐以求。不过,这次冒险家式的旅行就要结束了……再走一段路程,就要到达目的地。……可为什么越接近那最后时刻,心情越为紧张不安呢?谁跟他说话他也不搭理,他的伙伴们只能自己相互交谈。
  驳船长骑在骆驼上,在那两峰之间摇晃着,他提出一个独特见解:
  “朱埃勒,告诉我,你真的相信会有总督的财宝吗?”
  “咳!”朱埃勒答道,“这确有些太离奇!”
  “朱埃勒……要是小岛不存在呢?”
  “特雷哥曼先生,就算有那个小岛,而却没有那巨额财宝呢?……我叔叔只好效仿那位著名的马赛船长了,去寻波旁王,没找到,只好又返回马赛!”
  “这样,对他就太可怕了,朱埃勒,我真不知道他那大脑神经能否经受得起这样的打击。”
  驳船长和他的年轻朋友自然不会当着他的面,谈论这种种猜测。那有什么好处呢?这顽固的家伙,没有什么东西可动摇他的信念。价值连城的珠宝、钻石,那个已经掌握了方位的小岛,对这些,他决无半点怀疑。为了这次远征的凯旋而归,他唯一担心的是,在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某些困难。

  实际上,去小岛比较容易,很可能会一帆风顺。到了苏哈尔就买一只小船,去寻小岛,把那三只橡木桶挖掘出来……没有什么东西能扰乱圣马洛人坚定不移的决心。有驳船长和朱埃勒的陪同,他骑在骡子上,走在商队中,还有什么可躁心的呢?可以想象,把财宝运往苏哈尔,也不会遇到障碍。然而,返回马斯喀特,就需要把这些盛满钻石、黄金的橡木桶放在骆驼的驮架上,就会像沿海商品过境那样。怎么把它们装上船,既不惊动海关人员,又无须交重税呢?……谁又会知道,国王会不会把它们掠为己有,宣布他是这块土地上,海岛中的绝对主人呢?也实在无可争辩,那个岛屿的确是马斯喀特王国的一部分。
  上述这些就是使他不知所措的主要原因。
  我们那位埃及首富却把他的财宝安置在阿曼湾的一个小岛上,岂不是荒诞无稽吗?……这样做,既然可以逃过一切监视,没人会提出财产权的要求。那么,继承人不是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这份遗产,而不引起任何怀疑吗?
  总之,事情就是早已安排好的,目前已无法改变。小岛天经地义的占据阿曼湾的一部分。总不见得可以拴上一条施船把它拖到圣马洛去吧!多么糟糕呢!……如果真那样,工程就简单多了。
  人们都已觉察到,昂梯菲尔师傅忧心忡忡,内心深处极为焦躁不安。啊!可怜的他始终在喃喃自语,对任何人提出问题都不予回答,骑在骡子上独自走着,不时打那牲口几冤棍……老实说,如果那骡子真的四蹄猛跳一下,把他从背上抛下去,也是没有理由拖怒它的。
  朱埃勒对这一切看在眼里,也已猜出八九分,但却不敢提及。
  坐在驼峰之间的吉尔达老头,也明白朋友脑海里想些什么,两个人都摆脱不了这精神上的折磨,相对无言,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开头的一天旅行还不算疲劳。不过,这一纬度线上,气温已经升高。阿拉伯南部的气候是无法忍受的。灼热的风掠过被火辣辣的热气吞噬的天空,经常从高山那边吹来;凉爽的海风无力驱散这股热流。耸立的群山犹如一幅垂幕,面朝南方,像一架巨大的接热器,反射着太阳的光辉。这么烈日炎炎的季节,夜间也极为闷热,实在无法入睡。
  尽管如此,三个法国人旅程刚开始阶段,并未吃太多的苦头。因为,商队是在沿海有树的平原上行进的。在马斯喀特周围,并看不出沙漠地区的旱象,植物生长茂盛。当土地干旱时,种植谷子;而河水上涨时,则种上水稻。再说那无花果森林,那盛产阿拉伯胶的树丛中,一点也不缺庇荫之处,这种树胶大量出口,是该国财富主要来源之一。
  夜间,露宿在小溪旁。西部小泉流水,先入小镇,然后才缓缓流向海湾。人们解下僵绳,让牲畜自由啃草,饱餐一顿,甚至不需看管,因为它们早已习惯了这有规律的停歇。再说,叔叔和侄儿把它们的骡子撒放到草原上;商队一停下,萨伍克也照此办理。驳船长的骆驼,象一个作晚祷时的虔诚教徒,跪坐在草地上。吉尔达-特雷哥曼立即跳下来,心疼地抚摸着他的坐骑。至于勃-奥马尔的毛驴,它突然停住,而骑士动作缓慢,它冷不防地扬起后蹄,把他摔倒在地。公证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面向麦加城①,作出伊斯兰教徒祈祷的姿势。或许他并不是诅咒那该死的毛驴,而是在瞻仰真主穆罕默德吧!
  ①伊斯兰教的圣地,在沙特阿拉伯。
  商队露夜之处,距马斯喀特足有40多公里,一夜露宿过去,倒也平安无事。
  第二天,天刚破晓,便启程了,继续踏上通往苏哈尔的路程。
  这里地势开旷,一望无垠的广阔平原上,满眼是沙子,呈现出一幅撒哈拉沙漠的景象。一切都变得不方便了,缺水,无处庇荫,随之而来的是疲惫不堪……对那些阿拉伯人来说,这样的旅行已习以为常。而在三伏天,他们也可以在炽热的阳光下,长途跋涉。但,那几位欧洲人又怎能经受得起呢?
  请读者也别耽心,他们也都安然无恙。尽管几周后,驳船长那肥硕的身躯好象被焦灼阳光给熔化了。他简直像躺在摇篮中,随着那骆驼富有弹性的步伐,有节奏地摆动着,痴呆地在驼峰中打起盹来。他本人似乎变成它身体的一部分,丝毫不用担心会摔下来。再说,他很快意识到,那坐骑比自己更了解路途的艰难。索性不去管它了,就是用纤绳指着“可爱的阿美丽”号,沿朗斯河航行,也不会比这更安全。

  至于充满活力,年轻的朱埃勒,当他漫游在马斯喀特和苏哈尔之间的大地上时,他们心却早已飞向布列塔尼的高房街,飞到了爱诺卡特的身边,……叔父要想给他娶公主,他根本不放在心上。除了那漂亮、动人的表妹外,他永远不会娶别的女人!世界上有哪个女人能同表妹相媲美呢?即使是一位出身皇族的公爵夫人。
  不!卡米尔克总督的价值连城的财主,也无法改变他的主意。这次探险只不过是那《一千零一夜》中不可实现的梦想罢了。
  毫无疑问,一到达马斯喀特,朱埃勒就给他的未婚妻写了封信。可是,她什么时候才能收到呢?
  这些日子,昂梯菲尔师傅显得一天比一天更为忧愁;那三只橡木桶的运输问题一直使他牵肠挂肚,惴惴不安。
  若是他知道,在商队中已受到特别的监视,他将会感到如何恐惧呢?的确,有一位面目清秀,五十多岁,从未引起他疑心的土著人,在注意他了。
  事实上,来往苏伊士和马斯喀特之间的邮船,在为期半个月的停泊期间,不可能不引起王国警察的特别关注。除了叫所有外国人交纳关税外,君王对前来拜访他的欧洲人,还表现出东方人所特有的好奇心。他为了解到这些人来的目的,如果仅仅是过路停留,那一切都将很自然……因此,当三位圣马洛人登上码头,住进一家英国旅馆后,警察局长毫不迟疑地对他们进行了巧妙的保护。
  然而,马斯喀特警察不仅在维护街道安全方面组织出色,在对从海上或陆路来此旅行家们的监视、亦毫不逊色。他并不要求出示证件,也不进行什么询问,因为,那些都发现不了什么实质问题,只有用眼睛紧紧地盯住他们,不让他们溜掉。这警察极为谨慎,办事留有余地。总之,以东方人的机敏“跟踪”他们。
  因此,昂梯菲尔一行始终处于警察的监视之下。他的任务,就是“跟踪”他们。警察并未向昂梯菲尔等人问什么,但终于弄清了这些欧洲人来到王国的意图。而他们,来到这里,却不懂得人家的语言,多么不方便啊!偏偏这个民族又那么殷勤,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鉴于这种情况,国王认为,除非某些原因无兴趣挽留他们,他是不会让这些外国人离开的。
  可想而知,这种监视将会阻碍昂梯菲尔师傅的伟大事业。要把挖掘出的无价之宝,平安带回马斯喀特,再装上开往苏伊士的邮船,这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国王陛下知道此事的由来,那可凶多吉少了。
  幸好,皮埃尔-塞尔旺-马洛对这一切完全蒙在鼓里。
  眼前的忧虑已足以把他压得透不过气来。他根本不知道,至少是并没有怀疑他是在警察眼睛的监视下,进行的旅行。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那两位伙伴,都没有注意到,在商队中那位矜持寡言,十分谨慎,从未和他们攀谈过的阿拉伯人。
  然而,如果说这些可避开法国人的话,未必能骗过萨伍克。勃-奥马尔的那个“见习生”会讲阿拉伯语,会去和苏哈尔的一些商人交谈。而这些人对警察并不陌生,总会透露秘密,说出他的身份的。当警察注意昂梯菲尔之际,萨伍克已产生了怀疑。这不能不引起他的担心。事实上,他是不愿意这笔遗产落入法国人手中,但他更不愿意使它落入国王的手中。这儿的警察对两位埃及人,毫不怀疑,他根本不会想到他们与三位法国人是在寻求同一个目标。因为,他们本民旅的旅行者也经常去马斯喀特,这说明,即使在陛下的伊斯兰王国里,警察也会有失误之时。
  经过一天的劳累,商队在夕阳西下时,开始宿营。在一个半干枯,类似池糖的附近,有一件自然古董。这是一棵可供整个商队乘凉的大树。中午烈日当空,有此树荫躲避,真是难得。那茂密的枝叶构成一个圆形屋顶,就像一块巨大的苫布,高出地面足有15尺,阳光是无法射透过去的。

  “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树!”朱埃勒高声说道,他的骡子在大树的枝叶下自动停下来。
  “我恐怕也不会有机会看见这样的树!”驳船长答道,并从刚刚卧下去的骆驼双峰中站起身来。
  “您说呢,叔叔?”朱埃勒问。
  叔叔一言不发,因为,他对这里根本没有留意。
  “在我看来,”特雷哥曼说,“我们好象在圣波德莱昂,在我们的布列塔尼,在一座奇异的颇有名气的葡萄园里。……”
  是的,不管圣波德莱昂的葡萄园是多么了不起,但在这株巨大的植物面前,也只不过是一片是的,不管圣波德莱昂的葡萄园是多么了不起,但在这株巨大的植物面前,也只不过是一片普通的灌木林面已。
  这是一棵榕树,或说成无花果树,树干粗大无比,若您有兴趣,不妨仔细量一下,树围足有100尺。树干犹如一座塔,有10多个细枝的树叉,枝叶交织,盘根错节,舒展开来,半公顷的范围内可以纳凉。这就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也是一把能避开暴风雨的大雨伞。总之,无论是阳光还是雨水都别想透过它。
  驳船长如果是时间允许,他会精心地去欣赏这棵参天大树的,他肯定是有这份耐心的。
  这种好奇心真的得到了满足:当他观察大树低矮的枝叶,转来转去,伸着手、翘起指头的时候,听到身后有人说出这样几个字:
  “一万。”
  这是两个英文字,用很重的东方口音迸出来的。他对此语言一窍不通,不知是什么意思。
  而朱埃勒会说英文,他和土著人交谈几句,那人说了下述情况:
  “看来有上万个枝叉!”他对驳船长说。
  “上万?”
  这位阿拉伯人刚才是这样说的,他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盯住他们的警察。找到了和他们拉关系的好机会,他是会利用的。朱埃勒和这位阿拉伯人用英语交谈了几句。他自我介绍说,他是马斯喀特英国军团的翻译,很乐意为他们效劳。
  朱埃勒谢过土著人之后,把此情况告知他的叔叔,他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机遇,对到达苏哈尔后的活动有利。
  “好吧,——好吧!”昂梯菲尔师傅答道,“尽可能跟这个人搞好关系。告诉他,我们会重谢他的——”
  “至少要有酬金!”不开窍的吉尔达老头嘟哝着。
  朱埃勒觉得这一相遇值得庆幸;而萨伍克可能并不满意。看到警察和三个圣马洛人打交道,他很担心。他准备仔细监视这位本地人的行踪。还有,奥马尔可否知道人们的去向,旅行看似接近尾声,还会再延长吗?——小岛到底是卧在阿曼的海面上,霍尔木兹海峡里,还是在波斯湾?——今后如何行动,要多少时间……他们打算在苏哈尔重新搭船吗?既然在马斯喀特并未乘船,这是否说明小岛的方位远在霍尔木兹海峡之外呢?——除非还跟着商队还继续向查迪亚、埃尔卡利夫方向进发,可能直至古兰和波斯湾海底?
  捉摸不定,令人不安的假设,残酷、不停地刺激着萨伍克的神经,最后,只有拿奥马尔这个可怜虫出气。
  “这是我的错吗?”他重复着,“昂梯菲尔师傅那么顽固,完全把我当局外人!”
  不,比这个还坏。因为,公证人参与此事不过是遗嘱制定人强加于他的罢了!啊!倘若不是那百分之一的酬金——现在却得经受一番考验!……只是,何时考验才能结束呢!……
  第二天,商队穿行那一望无垠的大平原,一片看不到绿洲的旷野。这几天,由于炎热,令人感到极度疲劳。驳船长以为他将要融化了,就像北冰洋冰川的一个冰块,流向赤道地区一样。可以断言,他那超重级的体重减少了十分之一。被他压在身下的双峰驼总算松了一口气。
  行程的最后,没有什么意外。需要强调的是,那位自称翻译的阿拉伯人和朱埃勒,因语言相通,彼此更为熟悉了。但是,请别耽心,年轻的船长始终谨慎、谈吐适当,丝毫没有泄露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在沿海,寻找建立子公司的城市,也就是在马斯喀特骗法国代理人而杜撰的故事,同样得到那位塞利克翻译官的赞赏。他果真相信吗?朱埃勒也只能这样认为。这狡猾的家伙弄这套把戏,不过是为了搞得更多的实情罢了。
  3月27日下午,商队经过4天半的路程,终于越过了苏哈尔的城墙。
或许您还会喜欢: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