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安迪密恩 - 第47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47
  拉达曼斯?尼弥斯的神经探针花了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对格劳科斯神父大脑的探查。将所有的目视图像、语言、原始的神经突触化学数据组合起来后,她对伊妮娅至冰冻城市的来访有了全面的印象,获得这些,甚至都不用拆解一个神经元。她收回微纤,花了几秒钟时间,将数据琢磨了一番。
  三个半标准日前,伊妮娅、她的人类旅伴劳尔,还有机器人就已经离开,但他们肯定至少花了一天时间来拆木筏。第二座远距传输器远在北方,离这里几乎有三十公里,奇查图克人要带领他们从地表过去,那段旅途十分危险,也十分耗时。尼弥斯明白,伊妮娅可能无法活着从地表穿过,而且那概率很大。她已经从老神父的脑中获取到了相关信息,那些以质数出行的人用以对付地表严酷环境的工具,是多么拙劣。
  拉曼达斯?尼弥斯淡淡一笑。她可不会让概率来处理此事。
  这时,格劳科斯神父孱弱地呻吟起来。
  尼弥斯暂停思绪,弯下腰,膝盖压在老神父的胸膛上。神经探针几乎没有造成伤害:只消一个专用医疗箱,就可以治愈微纤在老人的眼睛和大脑之间钻出的孔洞。况且,在她来之前,他就已经瞎了。
  尼弥斯评估着情况。先前的等式中,可没有考虑到会在这颗星球上遇见圣神神父。格劳科斯神父开始挣扎,他那骨瘦如柴的双手朝脸伸去,尼弥斯权衡着平衡式:饶神父不死,不会带来多大风险。一个被遗忘的传教士,被流放到此,不管怎样都注定会死在这儿。而另一方面,尼弥斯也知道,不留活口就不会带来任何风险。这等式很简单。
  “你……是……谁?”神父呻吟着,尼弥斯轻易地将他提起,拎着他离开厨房,穿过餐区,然后又穿过列着一排排书籍的图书馆,燃料球正温暖地燃烧,最后她穿过走廊到达中央梯井。就连这里都亮着提灯,防止幻灵来袭。
  “你到底是谁?”盲神父再次问道。他在她的手里挣扎,就像一个两岁小孩想要挣脱一个强壮的大人的手。“你为什么这么做?”老人问道。尼弥斯到达电梯井,踢开塑钢门,手里依然抓着神父不放。
  从地表上刮来一股冷风,咻咻卷入地下两百米的冰川深处,那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冰冻的星球正在尖叫。最后一刻,格劳科斯神父终于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啊,亲爱的上帝,我主,”他低声说,裂开的嘴唇哆嗦着,“啊,圣忒亚……亲爱的上帝……”
  尼弥斯松开手,把老人丢进机井,转身离开,身后竟然没有传出他的尖叫,这让她略微有点诧异。她来到冰冻的楼梯,开始往地表行进,在如此沉重的重力场下,她一步跨越了四五个台阶。快到顶时,有一条冰冻大气凝成的冰瀑,遮蔽了五六段楼梯,她不得不一边挥拳开路一边前进。到了大楼屋顶上,她站在那儿,天空一片漆黑,空无一物,冰冷的风暴卷起冰晶,如同鞭子般抽打着她的脸,她激活相移场,悠闲地跑过冰原,直奔登陆飞船。
  有三只未成熟的幻灵正聚在飞船周围调查。尼弥斯立刻记下了这些生物的特征。非哺乳动物,它们白色的“皮毛”事实上都是管状鳞片,可以存储气态大气,并能以此来保持体温,眼睛以远红外频段视物,肺活量大得惊人,足以在无氧状态下存活十二个小时乃至更多,每一头都有五米多长,前足极为有力,后足的构造便于挖洞或开膛,每一头的行动都非常迅捷。
  就在她慢步跑近的时候,几头野兽都转身对着她。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那些幻灵看起来不像别的,倒更像巨大的白鼬,或者鬣蜥。它们修长的身躯快速地移动着,令人眼花缭乱。
  尼弥斯本不想理会它们,但如果它们攻击飞船,那么起飞时就可能节外生枝。于是,她相移入快时间,兀然间,幻灵的动作在半途定格,飘飞的冰晶悬浮在黑色天幕的背景下。

  尼弥斯仅仅使出了右手,相移的小臂已经变得如金刚石般坚硬,她游刃有余地宰杀了那三头生物。行动过程中,有两件事让她略微有些吃惊:其一,每头幻灵都有两颗心脏,每颗心脏有五个心室,似乎只要有一颗完整,这些野兽就不会倒下,能坚持继续战斗下去;其二,每一头都戴着小型人类头骨串成的项链。屠宰完成之后,尼弥斯回到慢时间,那三头幻灵砰然倒在冰面上,如同三大口袋泔水。她花了一小会儿时间,看了看那些项链。人类头骨,很可能是人类儿童的。有意思。
  尼弥斯开动登陆飞船,朝北方飞去——用的是反作用推进器,因为在这种接近真空的地方,那粗短的机翼没办法让飞船浮在空中。深层雷达一直在探测冰原,最后终于找到了河流。河平面之上,有无数条上百公里长的冰廊。幻灵在这一区域的活动十分频繁。深层雷达显屏上,凸现出远距传送门的金属拱门,就像黑暗雾气中明亮的灯光。但雷达没有发现冰下有活物,或是正在移动的东西。大量回波清楚地显示着,成年幻灵正打洞穿越大气冰川,但这些声波都回馈自北面和东面好几公里之外。
  她把登陆飞船降落在远距传送门顶部位置,在冰冻海浪般的表面上搜寻冰穴入口。找到一个后,她轻轻跃进冰川。压力增加到每平方英寸三磅、温度上升至零下三十摄氏度的时候,她打开了拟生物形态护盾。
  冰廊迷宫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但她有意维持着自己的方位,一直和身下的金属传送门保持三分之一公里的距离。不到一小时,她接近了河流平面。那里黑得要命,即便用光线放大装置或是红外线夜视装置,也几乎伸手不见五指,而且她没带手电。但她张开嘴,一束明亮的黄光立时照亮了廊道,照亮了身前的冰雾。
  还未见那晦暗的燃屑提灯沿漫长的冰廊而下,她就早已听见了他们的动静。拉曼达斯?尼弥斯灭掉亮光,站在冰廊中等待。当他们走过拐角的时候,第一眼看上去更像是一群小型幻灵,而不是一群人。但尼弥斯凭着格劳科斯神父的记忆认出了他们:是库奇阿特率领的那队奇查图克人。他们看见一个女人孤零零地站在冰川廊道中,没穿长袍或是任何保暖衣物,惊诧地停下了脚步。
  库奇阿特上前一步,快速地说起话来。“我们除不尽的人,上前向在接近完美的除不尽的光辉下前进的武士/猎手/探索者致意。如果你需要温暖、食物、武器,或是朋友,尽管开口,因为我们的猎队热爱所有直立行走的人,并尊敬质数之路。”
  拉达曼斯?尼弥斯刚从老神父那里学来了奇查图克语言,她说道:“我在寻找我的朋友——伊妮娅、劳尔、蓝皮肤的人。他们穿过金属拱门了吗?”
  陌生女人竟然熟知他们的语言,这二十三个奇查图克人互相讨论了一会儿,猜想她一定是格劳科斯的朋友或者亲人,因为她的口音与穿黑色衣服、给予拜访者温暖的盲神父一模一样。但库奇阿特还是带着怀疑回答道:“他们已经从冰下经过,穿过了拱门。他们祝我们好运,还赠给我们礼物。我们也希望你好运,愿意给你礼物。接近完美的除不尽的朋友,是不是想沿着那神秘的河道,与朋友同行?”
  “马上。”拉达曼斯?尼弥斯又是淡淡一笑。这次碰面同处理老神父时的两难选择一样,也是一个影响等式的因素。她朝前迈出一步,就在她相移进入平滑的水银状态时,那二十三个奇查图克人如孩子般欢呼起来。她知道,他们的燃屑光芒在一千个冰面上反射,现在肯定也映照在了她的表面。她转入快时间,没有浪费一丝力气,没有多做一个动作,便杀死了那二十三名男女。

  接着,她退出快时间,挑了最近的一具尸体,朝男子的眼角发出一枚神经探针。由于缺氧和缺血,大脑的神经网络正在溃塌,疯狂地爆发出常见的幻觉景象,不论是人类,还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临死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但是,就在濒死的神经突触重现出生景象的时候……从漫长的通道进入一个光亮、温暖的地方……她捕捉到一幅幅消逝的画面,孩子、高大的男子和机器人正撑着粗糙的重建木筏离开,低下头,躲开拱门上垂下的冰凌,进入了传送门。
  “该死。”尼弥斯呼出一口气。
  她把尸体弃在原处,任他们堆在黑暗的隧道中,小步跑过最后一公里左右的路程,来到河平面。
  敞露在外面的河水并不多,远距传送门就像一小截金属弦,嵌在头顶参差不齐的冰里。尼弥斯站在低矮宽阔的冰架上,冰雾和迷霭在她周围缭绕。这里还遗留着一些热痕迹,显然,奇查图克人曾聚在这里,向朋友道别。
  尼弥斯打算查询远距传输器,但要到拱门那儿去,就必须穿过好几米厚的冰层,或是爬上头顶的冰层,到二十多米上方的露天区域。但是,她仅仅相移了四肢,开始攀爬,手脚并用,在冰块上深深凿出台阶和把手。
  到了上面,尼弥斯倒挂在弧形拱门上,手掌贴上一块面板,直到那块结满冰霜的金属往外翻圈出去,就如伤口上的皮肤被撕开了。她取出微纤和光纤探针,接入接口模件,直接与真正的远距传输器对话。低语直接撞击在她的听觉神经上,告诉她“意识的三派”都在监视她,并讨论着要事。
  在人类霸主统治的那些世纪,每个人都知道,内核创造了数以千计的远距传送门,也许是数以万计。从最小的一扇门,到大一些的特提斯河拱门,还有巨大的太空传送门。但大家都错了。远距传送门只有一个。但它无处不在。
  拉达曼斯?尼弥斯经由接口模件,穿过了那一堆以金属、电子装置和聚变护盾构成的伪装,接触到搏动、温暖而且生机勃勃的真正远距传输器。好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都通过远距传输器在环网内跃迁(据一个人类分析家所说,在高峰时每秒会有十多亿人同时跃迁),这是在为终极派服务,内核的这一派想要创造出更为高级的人工智能……终极智能,它的意识可以容纳整个星系,乃至全宇宙。在环网时代,人类每接入一次超光数据网,或者通过远距传输器跃迁一次,人类的神经突触和DNA就为内核建造的环网神经网络贡献了一点计算力。内核并不在乎人类渴望在不费一点能量和时间的情况下四处游历的本性,但远距传输网确是一个极好的诱饵,可以源源不断地招徕上千亿原始的碳基大脑,用它们编织出有用的东西。
  现在,它在时空裂隙之中的藏身之处,已经被梅伊娜?悦石和她该死的海伯利安朝圣者发现。网中之网,内核的家,被它用来以援助人类而制造的死亡之杖装置攻击,超光连接又被万方网所未能探知的某种力量切断。于是,这唯一的无所不在的远距传送门的所有位面,都死了,没用了。
  除了这个,它刚被用过。接口模件向尼弥斯发出报告,信息与她和三大派所知的完全一致。位面已被神秘人从某个神秘之处激活。
  在拱门那块调制微中子虚拟内存中,依然寄存着它在实际时空中的连接点。尼弥斯接入内存。
  伊妮娅和同伴已经传送到库姆-利雅得。而这时尼弥斯又面临着另一个难题。她可以驾驶登陆飞船,回到大天使“拉斐尔”号上,然后在几分钟内到达库姆-利雅得星系。但这么做的话,就必定会打断德索亚和其他人的重生周期,同时还必须花言巧语一番,解释他们怎么会被传送到那儿。况且,库姆-利雅得是一个受圣神隔离的星系:位于官方列出的受驱逐者蹂躏的清单,属于早期的正义和平计划之一。和希伯伦的情况一样,不管是圣神,还是它的顾问,都不会允许德索亚和他的手下看到星球的实际景象。最后,尼弥斯知道那里的特提斯河只有几公里长,穿过南半球的红岩沙漠,流经马什哈德[70]的大清真寺。如果她不去打扰“拉斐尔”号重生系统的进程,德索亚和其他人将会到三天之后才醒来,就算伊妮娅的木筏速度再慢,也足以行过这段特提斯河。两相权衡,尼弥斯似乎必须无视德索亚和其他人的重生,独自前进。但她接受的指示是,不到万不得已,要尽量避免这种可能性。通过极为全面的模拟,通过大量全角度展望(如果没有危险就忽略),最终证实,在俘获“宣教的那个人”(伊妮娅这个威胁)的过程中,德索亚是极为重要的人物。时空的构架和精美的梵蒂冈挂毯非常相像,尼弥斯想到,如果她扯松一根线,就是在冒极大的风险,可能会眼睁睁看着整张挂毯被拆散。

  尼弥斯花了片刻时间考虑这个情况。最后,她探出神经网络微纤,深入接口模件的突触。远距传输器所有的激活线路都记录在案——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记录伊妮娅和她的同谋的内存模式,是个稍纵即逝的虚拟内存,但尼弥斯可以轻易看见刚刚过去和即将到来的出口。关于沿河而下的出口,只能预见到两个可能。神秘人已经编排好,从库姆-利雅得传送后,只会到达神林,然后是……
  尼弥斯大喘粗气,收回微纤,再稍迟疑,后一则激活信息的完全输入就会把她烧坏了。那第二个显然是伊妮娅的目的地——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为她打开通道的神秘人的目的地。而这个地方,不论是教会圣神,还是三大派系,都无法企及。
  但时间也许会恰到好处。尼弥斯可以保住德索亚和他手下的性命,但也依旧能跃迁到神林。她也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假设伊妮娅在库姆-利雅得上要花两天时间,然后在神林的河上度过整整一天的话,她还有时间截留住木筏,并在德索亚苏醒前完成她不得不做的使命,甚至还会有一两个小时来清理现场,这样,在她随神父舰长和瑞士警卫突击队员降落到神林上时,他们什么都发现不了,只会以为孩子和她的朋友已经过那里,又继续传送到了下一个目的地。
  尼弥斯收回探针,轻轻跃回冰面,接着,她驾着登陆飞船回到“拉斐尔”号,擦除飞船电脑中有关她苏醒并使用登陆飞船的记录,又往其中植入一条虚假信息,之后,她爬进重生龛佯装睡觉。在佩森星系时,她曾将重生龛从重生系统内取出,将指示器的线路重装,让它模拟出各种活动状态。现在,她躺回嗡嗡作响的棺具中,闭上双眼。先前转换入快时间和使用相移外肤的次数过于频繁,让她感到疲倦异常。于是欣然在德索亚和其他人从死亡中醒来前,好好休息一番。
  拉达曼斯?尼弥斯忽然记起一个细节,于是微笑着激活一只相移手套,轻轻碰了碰胸口,把那儿的皮肤揉红,模拟出十字形的形状。当然,她身上根本就没有这种寄生虫,但飞船里的人们可能会瞥见她赤裸的胴体,而她不打算因为一个细节上的愚蠢疏忽,而泄露什么秘密。
  “拉斐尔”号继续沿着天龙星七号这个耀眼的冰冻星球的轨道绕行,与此同时,船上三名船员躺在重生龛中,监视灯和指示器记录着他们缓慢从死亡中恢复的过程。新加入的那名乘员睡着了。她没有做梦。
或许您还会喜欢: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
盛夏的方程式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1只需一眼,就能看到从新干线转乘在来线的换乘口。沿着楼梯上到月台,只见电车已经进站,车门也已经打开。车里传出了嘈杂声。柄崎恭平不由得皱起眉头,从最近的车门上了车。盂兰盆节已经结束,父母也说过应该不会太挤,可电车里却几乎是座无虚席。车里那一排排四人合坐的包厢座位上,几乎全都坐了三个以上的人。恭平在车厢过道里走过,想要找一处只有一两个人坐的座位。合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都是一家人。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科学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你那时还觉得我的探险之旅会凶多吉少,但是现在看来开端良好、一帆风顺,你对此一定会深感宽慰吧。我是昨天抵达这里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信给你,让我亲爱的姐姐放心,而且请你对我的探险事业增加成功的信心。我现在位于距离伦敦千里之遥的北方,当我漫步在圣彼得堡的街头,微风带着一丝寒气迎面而来,不觉令我精神一振,一种快意不禁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空中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9月的太阳烤得布尔歇机场发烫。乘客们穿过地下通道,登上飞往克罗伊登的“普罗米修斯”号航班,飞机再过几分钟就要起飞了。简-格雷落在了后面,她匆忙在16号座位上坐定。一些乘客已经通过中门旁的洗手间和餐厅,来到前舱。过道对面,一位女士的尖嗓音压过了其他乘客的谈话声。简微微撅了撅嘴,她太熟悉这声音了。“天啊,真了不起。……你说什么?……哦,对……不,是派尼特。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