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安迪密恩 - 第36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36
  我们拼命撑着船篙,才赶在木筏撞上冰墙之前阻止了它的前进。现在,所有的提灯都被点亮,光芒投向冰窟里严寒的黑暗中。迷雾从漆黑的水面升起,在冰窟凹凸不平的顶部萦绕不散,犹如溺毙者不祥的阴魂。微弱的光线在冰晶间四下折射,令周遭的黑暗更加深晦。
  “这么冷,河水怎么没结冰?”伊妮娅把双手捂在腋下,一面跺脚一面问。她已经把带来的衣物全都裹在身上了,但还不够。真是太冷了。
  我单膝跪在木筏边缘,捧起一点河水,放到唇边尝了尝。“咸的,”我说,“跟无限极海上的海水一样咸。”
  贝提克举起手电,扫过我们前方十米外的冰墙。“冰一直垂到水面。”他说,“看样子还有一部分延伸到了水下,但河水依然在流。”
  突然间我心里涌起希望。“关掉提灯,”我说着,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雾气氤氲的洞窟内回响,“手电也关掉。”
  我本来以为,全都关掉之后,能够透过冰墙,或者从它下边看到一点微光——那标志着我们还有救,标志着冰窟不是无限远的,只是出口塌了而已。
  但四下里只有纯然的黑暗,再怎么等,还是看不见任何东西。我骂了一句,怀念起被我丢在无限极海上的夜视镜:如果那东西在这里能用,就意味着有光从什么地方渗入。我们在漆黑中又等了一会儿,现在已经能听到伊妮娅在瑟瑟发抖,并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呼出的水汽。
  “把灯打开吧。”我最终说道。没有一丝希望之光。
  我们再一次把光线投向冰墙、洞顶和河流。薄雾依然袅袅升起,在天花板附近凝结。不断有冰凌掉入白气腾腾的水中。
  “我们……在……哪儿?”伊妮娅问道,努力想阻止牙齿格格作响,但全然没用。
  我在背包中翻找了一阵,终于找到了很久以前从马丁?塞利纳斯的城堡里拿来的保暖毯,裹在她身上。“这样能保持热量。别……快披上。”
  “咱们一起吧。”女孩说。
  我蹲在加热立方体旁边,把它的传导力扭至最大值。六个陶瓷面中,有五个开始发光。“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会和你一起披的。”我说着,又把灯光扫过挡住前路的冰墙,然后说道,“现在回答你的问题,我猜咱们是在天龙星七号。我在沼泽那会儿,曾有些挺有钱的……也挺强壮的……客户到过那个星球狩猎北极幻灵。”
  “我也这么想。”贝提克说。他缩在发热的提灯和加热立方体旁,幽蓝的皮肤让他看起来像是冻坏了,比我感觉到的还要冷。微薄帐篷上面已经结满了霜,如金属薄片一样脆弱。“那颗星球的重力场高达一点七倍。”他说,“据说,陨落后,霸主在该地的环境改造工程就全面失效,大部分区域都回到了超冰川时代。”
  “超冰川?”伊妮娅重复道,“那是什么意思?”保暖毯保持住了她的体温,她的脸蛋稍稍变得红润了些。
  “就是说,天龙星七号上的大气,大部分都是固体,”机器人说,“全都冻住了。”
  伊妮娅左右四顾。“我想,我记得妈妈说过这个地方,有一次办案时,她追踪一个人到过这里。你们知道,她是个卢瑟斯人,很习惯一点五倍的重力,但就连她也记得,这颗星球让人很不舒服。特提斯河竟然流经这里,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贝提克再次站起身,把灯光往四下里一扫,然后又蹲回发热的立方体旁。在巨大的重力下,就连他那强壮的背脊也微微变驼了。
  “指南书上怎么说?”我问。
  他拿出小册子。“只有很简单的介绍,先生。这本书出版时,特提斯河才刚扩展到天龙星七号不久。河流位于北半球,在霸主准备环境改造的区域之外,这节河段的主要看点大概是,有可能见到北极幻灵。”
  “就是你那些猎人朋友猎捕的东西?”伊妮娅问我。
  我点点头。“白色的动物,生活在地表,速度很快,相当危险。听那些猎人说,环网时期它们几近灭绝,但自陨落以来,数量有所恢复。它们的食物,显然包括天龙星七号上的人类居民……幸存的那些。只有土著们——好几个世纪前适应本地的大流亡殖民者——在陨落后幸存了下来。他们应该还处于原始社会,猎人们说,这里唯一能供土著民捕猎的动物只有幻灵。土著民憎恨圣神,有传闻说,他们杀害传教士……还抽他们的筋做弓弦,就跟对待幻灵一样。”
  “这颗星球历来不愿顺从别人的管制,霸主当局从没有管辖过此地,”机器人说,“传说,远距传输器崩溃时,本地人相当高兴。当然,那是瘟疫之前的事了。”
  “瘟疫?”伊妮娅问。
  “一种逆转录酶病毒。”我说,“大大削减了霸主人口,原来的几亿降到了不足一百万。幸存的人中,大部分都被仅有的几千土著民杀掉,还有少数在圣神早期被撤离。”我顿了顿,看着女孩。保暖毯优雅地披在她身上,在提灯和立方体的光芒照射下,皮肤微微发亮,看起来像是从画里走下来的年轻圣母。“陨落之后,原环网地区都进入了艰难时期。”

  “我听说的情况也是如此,”她干巴巴地说,“我在海伯利安上长大的那段时间,情形还没那么遭。”她看看四周轻拍木筏的漆黑河水,又望望冰钟乳,“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特意在路途中加入几公里的劳什子冰窟。”
  “这点是够怪。”我说着,朝袖珍指南点点头,“这上头说,这段的主要景观是可能见到北极幻灵。可那些幻灵……至少是我从那些环网猎人嘴里听到的……不会在冰上挖地洞,它们生活在地表。”
  伊妮娅黑色的双眼紧盯着我,她听懂了我的意思。“那就是说,这地方其实并不是洞穴……”
  “我想也是。”贝提克说着,指了指头顶十五厘米上方的冰顶,“那个年代的环境改造运动,只注重于某些低海拔地区,营造出适当的温度与地面气压,这样一来,以二氧化碳和氧气为主的大气,就可以从冻结状态升华为气体。”
  “他们成功了吗?”女孩问。
  “仅有几处。”机器人回答道,他又指指周围的黑暗,“我猜,在特提斯河的游客会通过这一小段流域的那个年代,这片地应当是露天的。或者说,应当是在用于截存大气、阻挡外界极为严酷气候的密蔽场保护之下的‘露天’。而那些密蔽场,我想,现在都已经没了。”
  “这么说,困住我们的,恰恰就是曾供观光者呼吸的大气。”我说着,望望窟顶,又低头看着依然躺在箱子里的等离子突击步枪,喃喃道,“不知道有多厚……”
  “很可能有几百米,至少。”贝提克说,“纵深一千米的冰也不足为奇。我想,环境改造区域临近北部地区,厚度差不多就这么厚。”
  “你对这儿知道得真多。”我说。
  “恰恰相反,先生。”他说,“关于天龙星七号的生态、地理以及历史方面的知识,这已是我知道的全部了。”
  “我们可以问通信志。”我说着,朝我的背包点点头,那里面放着手环。
  我们三人对视了一下。“不要。”伊妮娅说。
  “附议。”贝提克说。
  “那等会儿再说吧。”我说道。但事实上,就在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却想着舱外活动物品柜里的东西(当初真该坚持把它们带来):具有强大加热功能的危险环境防护服,水中呼吸装备,哪怕是件太空服也好,我们便不至于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一个个冻得像筛糠似的。
  “我正在想,要不要朝洞顶开枪,看能不能打穿,爬到外面去,”我说,“但那样的话,也有可能会造成塌方,反而大大减少我们逃生的机会。”
  贝提克点点头。他已经戴上了一顶式样奇特的羊毛帽,两边各有一条长长的耳罩。平常看起来瘦瘦的机器人,如今裹上一层一层的衣服,简直成了个粽子。“照明弹包里还有些塑料炸弹,安迪密恩先生。”
  “对,我也正在想那个。剩下的还够六七次中型爆破……虽然只有四根雷管。所以,我们可以试着炸一条路出来,往头顶,或者往斜里,或者炸掉挡在面前的这堵冰墙,不过只能炸四次。”
  瑟瑟发抖的小圣母看着我。“有关爆破的这些本事,你是从哪儿学来的呢,劳尔?海伯利安自卫队吗?”
  “最开始是,”我说,“但我真正懂得怎么运用老式塑料炸弹来清除树桩和圆石,是在为阿弗洛?休谟设计鸟嘴庄园的时候……”我站起身,但马上意识到这地方实在是太冷了,没法一直站着不动,手指头和脚趾头都冻麻了。“要不试试看原路返回,逆流而上。”我一面说,一面使劲跺脚,不断屈伸手指。
  伊妮娅皱了皱眉。“下一个能通过的远距传输器总是在下游……”
  “确实。”我说,“但上游也可能会有出去的路。先找个地方暖和暖和,找到出洞的路,稍微歇息一阵子,再研究如何找到下一道传送门吧。”
  伊妮娅点点头。
  “好主意,先生。”机器人一面说,一面走向架在右舷的木篙。
  离开前,我重新把前桅调整了一下——把它切掉了一米多,免得它撞上那些低垂的冰钟乳——在上头挂了盏提灯,又在筏子的每个角落都挂上一盏,然后我们撑着木筏往上游去。在严寒的薄雾中,灯光折射出微弱的黄色光晕。
  河流相当浅——还不到三米深——撑杆一下就捅到了河底,很容易借力。但水流非常强劲,我和贝提克用尽全身力气让沉重的木筏逆流而上。伊妮娅从木筏后面拉出一根备用撑杆,站到我身旁,使尽力气推着,想要移动这小船。身后,飞速流动的黑色河水泛起浪花,打着旋涡朝筏尾扑来。
  我们用尽了吃奶的劲,开始的几分钟里,这倒让我们浑身洋溢着暖意——我甚至都淌出汗来,汗水又在衣服上凝结——但断断续续地撑了三十分钟之后,寒冷又重新包围了我们,而距离起点处,才逆行了区区一百米。

  “快瞧。”伊妮娅说着,放下手里的撑杆,拿过最亮的手电筒。
  贝提克和我靠在各自的撑杆上,稳住木筏,定睛凝视。刚好能看到一座远距传送门的一端从巨大的冰墙中伸出,像是某种古式地行车的一小段轮缘,它被封在了一大块冰里,暴露在外的一小截门的对面,河槽变得越来越狭窄,直到成了条仅一米多宽的裂缝,最后消失在另一面冰墙之下。
  “这条河以前的宽度,应该比现在最宽的地方还要宽四五倍。”贝提克说,“如果传送拱门是横跨两岸的话。”
  “对。”我说着,感到又疲惫又沮丧,“咱们还是回去吧。”我们收起撑杆,筏子立即飞快地漂下冰廊,先前逆划了半个小时的路程,只用了两分钟就到达了尽头。我们三人不得不又动用起撑杆,减缓木筏的速度,避开尽头的冰墙。
  “唔,”伊妮娅说,“又回到原点了。”她拿起手电筒,照了照两边垂直的冰壁,“要是有河岸之类的东西,我们倒是可以爬上去。可惜没有。”
  “可以用塑料炸弹炸一个出来,”我说,“炸个冰窟之类的东西。”
  “那样会暖和一点吗?”女孩问。她现在没有披保暖毯,又剧烈地发抖起来。我意识到,她实在是太瘦了,热量肯定在从她身上飞速逃逸。
  “不会。”我实话实说,然后再次走到帐篷和装备那里,想找到什么东西来拯救我们,这已经是第二十次了。照明弹。塑料炸弹。武器——降临到万物之上的白霜,现在也覆上了那些箱子。一块保暖毯。食物。加热立方体还在发光,女孩和蓝皮人已经蹲到了它旁边。以它目前的设置,电力大约还可维持一百小时。倘使我们有什么好的隔热材料,就可以造出一个足够舒适的冰窟,调低设置,把幸存的时间延长两到三倍……
  但我们没有任何隔热材料。微薄帐篷的材质相当棒,可隔热性能不佳。一想到手电和提灯都会灭掉——在这样的酷寒之下,这想法很快就会应验——我们只能互相依偎在这座冰墓之中,眼睁睁地看着加热立方体变冷,坐以待毙……唔,想得我胃疼啊。
  我走到木筏前部,拿起手电,最后照了一遍不透明的冰墙和漆黑的河水,然后说道:“好吧,只能这么做了。”
  伊妮娅和贝提克缩在加热立方体那一小圈光芒之中,举目朝我看来。我们仨都在发抖。
  “我打算拿上塑料炸弹、雷管、所有引信,还有绳子、通信装置、激光手电,然后——”我深吸口气,“然后潜到这该死的冰墙底下,让水流把我冲到下游,希望这里只是局部坍陷,下游的河流是露天的。假若果真如此,我就浮上去,把炸药放在最合适的地方。这样或许可以为木筏炸出一条出路。要是炸不开,我们就只好弃筏,全部从下面游到那边去——”
  “你会死的。”女孩有气无力地说,“十秒钟之内你就会体温过低。而且,在这么急的水流中,你怎么逆流游回来呢?”
  “所以我要带上绳子。如果那边有地方躲开爆炸冲击波,那在爆破过程中,我就待在那头,如果没有,我就拉拉绳子,你们接到暗号就把我拉回来。等我登上木筏,就脱光衣服,全身裹在保暖毯里。”我说,“它是百分之百隔热的,只要我还有一丝热气,就能活下来。”
  “那万一我们都得游过去呢?”伊妮娅用同样怀疑的口气问道,“保暖毯可不够裹我们三个。”
  “那就带上加热立方体,”我说,“把保暖毯像帐篷一样撑起,直到大伙儿都暖和过来。”
  “可在哪儿暖和过来?”女孩问,声音很小,“这里都没有河岸……那边又怎么可能有?”
  我打了个手势。“所以我们要试试看,炸个出口让木筏通过。”我耐心地解释道,“如果不行,就用塑料炸弹炸块冰下来,我们坐到冰上去。不管怎样,能到达下一个远距传送门就成。”
  “万一我们把塑料炸弹用光了,前进了二十米,又遇到另一座冰墙,那该怎么办?”女孩问,“万一远距传输器给裹在了足足五十公里厚的冰里,又怎么办?”
  我本想再打个手势,但双手抖得太厉害——但愿是因为冷,于是我把它们捂在腋下。“那我们就会在墙的那面死去,”我说着,呼吸时冒出的雾气飘浮在眼前,“但总比在这儿等死要强。”
  沉默了一阵之后,贝提克说道:“这计划似乎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安迪密恩先生,但是——您必须明白其中的逻辑——游过去的应该是我。您还在康复期,刚刚受了那么重的伤,身子还很虚弱。而我的生理机能,可以抵御极端的温度。”
  “但也抵御不了这么极端的温度。”我说,“你瞧,你也在发抖。并且,你不知道炸药该放在哪儿。”

  “您可以教我,安迪密恩先生,用通信装置。”
  “我们还不知道,它们隔着冰能不能用,”我说,“并且,也很难讲清楚,这就像切割钻石——炸药必须放在正确位置,分毫不差。”
  “别争啦。”机器人说,“只有我去,才合理——”
  “看起来是很合理。”我打断了他的话,“但我们不会派你去,这是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了,再轮到你。同时,不管成不成功,我也需要一个非常强壮的人,把我从急流中拉回来。”我走上前,把手搭在蓝皮人的肩膀上,“这次我可要对你用用我的职权了,贝提克。”
  伊妮娅扔下保暖毯,但她的身子依旧抖个不停。“什么职权?”她问。
  我站直身子,挺出一个英雄的姿势。“我会让你们知道,我是海伯利安自卫队的持枪兵,三等中士。”牙齿不停打颤,但这句话我说得大概还算清楚。
  “中士。”孩子说。
  “三等。”我说。
  她张开双臂抱住了我,让我吃了一惊。我垂下手臂,笨头笨脑地拍了拍她。
  “是一等。”她轻轻地说,然后退后几步,跺着脚,向双手呵气,接着说道,“好吧……我们该怎么做?”
  “得收拾些需要的东西。你们在无限极海上不是做了个海锚吗?是段百米长的绳子吧,能不能给我?那长度肯定够。贝提克,麻烦你把木筏往前撑,抵住冰墙,这样筏尾就不会被水淹没。我们可以把木筏的前端顶到那边那块低一点的冰层下……”
  我们三人各自忙活了一阵。然后大家重新聚在木筏前头,削短的桅杆上挂着提灯,光芒已经昏暗了不少。我对伊妮娅说:“你是不是还觉得,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出于某种原因,特地将我们送往这些特提斯河星球?”
  女孩朝四周的黑暗环顾了几秒。身后某处,又有一根冰钟乳掉入河中,迸出沉闷的溅水声。“对。”她说。
  “那这死胡同又是怎么回事?”
  伊妮娅耸耸肩,她裹得像个粽子,于是那动作——在这与众不同的情况下——看起来有些搞笑。“一种引诱吧。”她说。
  我不明白。“什么引诱?”
  “我讨厌寒冷和黑暗。”女孩说,“从来都讨厌,也许,现在那人正试图诱使我运用某种……还尚未充分觉醒的……能力。某种我还没有通过努力获得的力量。”
  我望着脚下打旋的黑色河水。再有不到一分钟,我就该跳进去了。“啊,孩子,如果你有什么力量或者能力,可以使我们离开这鬼地方的,我建议你赶紧唤醒它们,使用它们,不管你还有没有获得。”
  她摸摸我的手臂,手上套了一双我不穿的羊毛袜,当作手套。“我只是猜测。”她说,头上软帽的帽檐拉得很低,呼出的水汽在上面冻结,“但现在,我学到的任何本事,都无法把我们三个全部从这里救出去,我知道那是事实。也许,它是在诱使……不说了,劳尔。咱们来看看,到底能不能穿过这条冰瀑。”
  我点点头,吸了口气,脱下衣物,只留着内衣裤,冰寒的空气深刺骨髓。我把绳索围绑在胸前,打好结,发现十指俱已冻僵,完全不听使唤。我从贝提克手中接过装有塑料炸弹的背包,说道:“河水的温度可能会冷得让我的心跳暂时停止,我下水后,会用力拉一下绳子,如果过了三十秒还没拉,就把我拉回来。”
  机器人点点头,我们已经将所有的绳索暗号对了一遍。
  “噢,你把我拉上来的时候,我可能已经陷入昏迷,或者没有知觉,”我说着,努力把语调装得事不关己,“别忘了,哪怕心脏停跳几分钟,我也有复苏的可能。这些冰冷的水应该会延迟脑死亡。”
  贝提克又点点头。他站立着,绳索从一边肩膀上搭过,缠过腰间,握在另一边的手里。经典的登山者系绳法。
  “行了。”我说着,意识到在我婆婆妈妈的当口,身上的热量正在飞速逃逸,“伙计们,几分钟后见。”我从木筏一侧滑进黑漆漆的河水中。
  我想,我的心脏的确停跳了片刻,但很快,它就又开始跳动,几乎带着莫大的痛楚。水流比我预料得还要湍急,我还来不及动一下,就被它卷了下去,拽到冰墙之下。事实上,我从筏子的左舷那开始,被旋涡转到了好几米外,猛地撞上参差不齐的冰面,前额被利缘割破,小臂震得发麻。我用尽全身力气,拼死抓住一条锯齿冰晶,奋力挣扎着把脸露出水面,但感觉双腿,乃至整个下身,正被扯进水下的旋涡。身后有一条冰钟乳掉下来,撞上冰墙,砸得粉碎,就在左边半米外。要是砸到我,我肯定会当场昏迷,然后溺死其中,连怎么回事都不知道。
  “这……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我边喘气边说,牙齿咯咯作响,然后手一滑,被拖进了锯齿冰瀑下。
或许您还会喜欢: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源氏物语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群山回唱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双眼的努雷①;也献给我父亲,他或会为此骄傲为了伊莱恩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鲁米,十三世纪1952年秋那好吧。你们想听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但是就这一个。你俩谁都别让我多讲。很晚了,咱们明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和我,帕丽。今天夜里你需要好好睡上一觉。你也是,阿卜杜拉。儿子,我和你妹妹出门的时候,就指望你了。你母亲也要指望你。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龙纹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这事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成了惯例,而今天是他八十二岁生日。当花照例送达时,他拆开包皮装纸,拿起话筒打电话给退休后便搬到达拉纳省锡利扬湖的侦查警司莫瑞尔。他们不只同年,还是同日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一种讽刺。这位老警官正端着咖啡,坐等电话。“东西到了。”“今年是什么花?”“不知道是哪一种,我得去问人。是白色的。”“没有信吧,我猜。”“只有花。框也和去年一样,自己做的。”“邮戳呢?”“斯德哥尔摩。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