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暗店街 -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二
  “喂,您是保罗·佐纳基奇先生吗?”
  “是我。”
  “我是居伊·罗朗……您知道,那个……”
  “是的,我知道!我们可以见见面吗?”
  “当然可以……”
  “比方说……今天晚上九点左右,到阿纳托尔·德·拉福尔热大街怎么样?……您看行吗?”
  “一言为定。”
  “我等着您。——回头见。”
  他突然挂上了电话,我的额上汗流如注。在那以前,我还吗了一杯白兰地给自己壮过胆子的呢。但为什么象拨一个电话号码这样的区区小事,会使我这样费劲和害怕呢?
  在阿纳托尔·德·拉福尔热大街的酒吧间里,一个顾客也没有。他站在柜台后面穿着一套便服。
  “您来得正好,”他对我说。“每个星期三的晚上,我都放假。”
  他朝我走来,饱住我的肩膀。
  “我非常想念您。”
  “谢谢。”
  “这个真叫我担心,您知道……”
  我很想对他说,请他不必为我操心,但一时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总之,我觉得您同我过去有段时间里经常见到的一个人是很接近的……但那个人是谁呢?”
  他摇了摇头。
  “您不能给我提供什么线索吗?”
  “不能。”
  “为什么不能呢?”
  “我什么也记不起来了,先生。”
  他以为我是在开玩笑,而好象这是一场游戏或者猜谜似的,他说:
  “好吧,我独自去想办法。您让我全权处理吗?”
  “随您的便。”
  “那么今天晚上,我带您到一位朋友的家里去吃晚饭。”
  在走出去以前,他用一个干脆利落的动作把电表的闸门拉下来,然后关上厚实的木门,把钥匙在锁眼里转了几围。
  他的车子停在对面的人行道上。那是一辆黑色的新车子。他彬彬有礼地给我打开了车门。
  “我的那位朋友在维尔达弗雷和圣克卢门交界的地方开了一个餐馆,那是一个非常叫人喜爱的餐馆。”
  “我们要到那里去吗?”
  “对。”
  我们的车子从阿纳托尔·德·拉福尔热大街,开上了格朗德·阿尔梅大道,我突然想跳下车去。要一直开到维尔达弗雷,我觉得是做不到的。但是应当勇敢些。
  在我们抵达圣克卢门之前,我得不断克服一种恐惧感——它紧紧地抓着我。这个佐纳甚奇,我几乎不了解,他会不会把我引进一个圈套里去呢?但是我听他说着话,也就渐渐地放下心来了。他把他各个时期所干过的行业,都一一地告诉了我。起初.他在俄国人开的一些夜总会里干过,接着到香榭丽舍花园的朗热餐馆和康邦街的卡斯荣耶旅馆里谋生,后来又在其它的一些机构里混过事,最后才来开了这家座落在阿纳托尔·德·拉福尔热大街上的洒吧间。每次换工作,他总是遇到让·厄尔特尔——我们要去的就是这位朋友的家里——,因此他们已是二十年的老塔挡了。厄尔特尔的记忆力也很好。他们两个人,一定能够解汗我的“谜”。
  佐纳基奇小心翼翼地驾着车,我们花了将近三刻钟才到达目的地。
  这是一幢带游廊的平房,左边的部分被一株垂柳遮掩着。在房子的右边,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一片灌木丛。这个饭店的餐厅很宽敞。餐厅的深处,光线很强,一个男子正由那里朝我们走来。他向我伸出手。
  “先生,认识您很高兴。我叫让·厄尔特尔。”
  接着,他对佐纳基奇说:
  “保罗,你好。”
  他把我们领到客厅的深处。在那里的一张桌子上,摆着三副餐具,正中还有一束花。
  他指着其中的一扇落地窗子,对我说:
  “我还有一些客人,他们在另外的一幢平房里。那里正在举行婚礼。”
  “您从未来过这里吗?”佐纳基奇问我。
  “没有。”
  “那么,让,带他去开开眼界吧。”
  厄尔特尔走在我的前面,踏上一条俯瞰池塘的走廊。左边是一座中国式的小拱休它通向池溏另一边的一幢平房。落地窗里,灯火辉煌,我看见一对对男女的身影从窗前掠过。人们正在跳舞。我们可以听到从里面传来阵陈的乐曲声。

  “他们人不多,”他对我说,“我觉得婚礼结束以后,会有一场放荡的聚会。”
  他耸了耸肩膀。
  “您应当在夏天来。在游廊上吃晚饭,那才惬意呢。”
  我们又回到饭店的容厅里,厄尔特尔关上了落地窗。
  “我给你们预备了一顿便饭。”
  他对我们做了个手势,请我们入座,他们两人并排地坐在我的对面。
  “您喜欢用点什么酒?”厄尔特尔问我。
  “随便。”
  “用点‘帕特吕堡’酒①怎么样?
  “好极了,让,”佐纳甚奇说。
  ________________
  ①法国波尔多产的一种高级葡萄酒。
  一个身着白上衣的青年待者伺候我们吃饭。从壁灯里射出来的光线直照向我,使我眼花,而其他人却都落在阴影里。也许,他们把我置于灯光下,是为了更清楚地辨认我。
  “让,怎么样?”
  厄尔特尔早就开始吃起他的肉冻了,他不时向我投来锐利的目光。他的头发象佐纳基奇一样是棕色的,也象佐纳基奇那样是染过的。他有着粗糙不平的皮肤、松弛的面颊和美食家的薄薄嘴唇。
  “是的,是的……”他哺喃地说。
  由于灯光太强,我只得眯起眼睛。他给我们斟了酒。
  “是的……是的……我觉得这位先生面熟……”
  “真使我们伤透了脑筋,”佐纳基奇说,“这位先生不肯帮我们的忙……”
  他似乎灵机一动。
  “也许,您希望我们不要再谈这个了,您情愿一直隐姓埋名?”
  “丝毫也没有这个意思,”我微笑着说。
  青年侍者端上一盘牛犊脑腺①。
  ________________
  ①一种佳肴。
  “您在哪里做过事?”厄尔待尔问我。
  “我在一个私家侦探事务所,也就是C·M·于特事务所里干了八年。”
  他们端详着我,全都楞住了。
  “不过,这同我的过去没有任何关系。算了,你们不要去想这个了。”
  “奇怪的是,”厄尔特尔盯着我说,“我们说不出您有多大年纪了。”
  “可能是因为我留了小胡子吧?”
  “您如果没留小胡子,”佐纳基奇说,们也许会立即把您认出来的。”
  他伸出一只手臂,把手平放在我的鼻子底下,盖住我的小胡子,接着象一位肖像画家看着他的模特儿那样,眯起眼睛瞧着我。
  “我越是看着这位先生,就越是觉得他曾经是一个夜游神团体的……”厄尔待尔说。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阿?”佐纳基奇间。
  “哦……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保罗,我们不在那些夜总会里工作,已经很久了……”
  “那么你认为那是塔纳格拉①时候的事啦?”
  厄尔特尔盯着我,目光越来越强烈。
  “请原谅,”他对我说,“您能站起来一下吗?”
  ________________
  ①这是上文提到的那些夜总会当中的一个。
  我站了起来。他把我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地打量了一番。
  “对了,您使我想起一个顾客来了。您的身材……请等一等……”
  他举起手,然后一动不动,好象要抓住什么随时可能消失的东西似的。
  “请等一等……请等一等……有了,保罗……”
  他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您可以坐下了……”
  他高兴极了。他也许认为,他将要讲出的东西肯定会引起注意的。他过分谦恭有礼地给佐纳基奇和我斟酒。
  “对了……以前有一个同您一样高的男人,总是同您在一起……也许他比您还要高一点……保罗,这难道同你没有什么关系吗?”
  “不过你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啊?”佐纳基奇问。
  “当然是在塔纳格拉时候的事啦……”
  “一个跟他一样高的男人?”佐纳基奇自言自语地说,“在塔纳格拉时候……”☆

  “你记不起来了吗?”
  厄尔特尔耸了耸肩膀。
  这一回,该轮到佐纳基奇露出胜利的微笑了。他点了点头。
  “我记起来了……”
  “说下去!”
  “是斯蒂奥巴。”
  “这就对了。是斯蒂奥巴……”
  佐纳基奇朝我转过脸来。
  “您认识斯蒂奥巴吗?”
  “也许认识的,”我谨慎地说。
  “一定认识的……”厄尔特尔说。“您从前经常同斯蒂奥巴在一起……这我可以肯定……”
  “斯蒂奥巴……”
  从佐纳基奇发音的方式可以看出,这肯定是一个俄国人的名字。
  “就是他,总是叫乐队演奏《阿拉维尔迪》……”厄尔特尔说。“那是一首高加索歌曲……”
  “您记得那首歌吗?”佐纳基奇使劲地握着我的手腕说,“《阿拉维尔迪》……”
  他打着口哨,吹出这首歌子的曲调,两眼炯炯有神。我也立即被感动了。这首歌曲,我好象是听到过的。
  就在这时,伺候我们吃晚饭的青年侍者走近厄尔特尔,对他用手指了指饭厅的深处。
  有个女子孑然一身,在半明半暗中坐在一张桌子的旁边。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手掌托着下巴。她在想什么呢?
  “她是新娘。”
  “她在那里干什么呢?”厄尔特尔问。
  “我不知道,”青年侍者说。
  “您有没有问过她想用点什么?”
  “问过,不,她什么也不要。”
  “其他的人呢?”
  “他们又叫了十多瓶‘克吕革’①。”
  厄尔特尔耸耸肩。
  “这同我不相干。”
  佐纳基奇一点也没有去注意那个“新娘”,也没有去听他们在说什么。他只是反复地对我说:
  “那么说……是斯蒂奥巴……您记起斯蒂奥巴来了吗?”
  见他那样激动,我故意神秘地笑着回答说:
  “对,对。有点记得……”
  他转向厄尔特尔,用一种严肃的语调对他说:
  “他记起期蒂奥巴来了。
  “果然不出我之所料。”
  ________________
  ①一种高级的香槟酒。
  穿着白色上衣的侍者一动不动地站在厄尔特尔的跟前,好象有点为难的样子。
  “先生,我想他们是要开房间的……该怎么办呢?”
  “我早就料到了,”厄尔特尔说,“我早就料到婚礼结束以后,他们会放荡一番的……算了,老朋友,随他们去吧。这跟我们不相干……”
  在那边,新娘靠着桌子,把双臂交叉在胸前,一动也不动。
  “我在想,她为什么要一个人呆在那里,”厄尔特尔说。“不过,这同我们完全不相干。”
  他用手背一挥,仿佛是在驱赶一只苍蝇。
  “言归正传,”他说。“这么说,您承认早就认识斯蒂奥巴了?”
  “是的,”我叹了一口气。
  “因此,你们是一伙的……是一群活神仙,保罗,对吧?……”
  “唉……!他们都过世了,”佐纳基奇用一种凄凉的声调说。“先生,只有您还健在……我能够把您……把您‘确定下来’……真是太高兴了……您是属于斯蒂奥巴那一伙的……我祝贺您……那个时代要比今天美好得多,尤其是那时人们的品德要比今天的好得多……”
  “特别是,我们那个时候要比现在年轻,”厄尔特尔笑着说。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我一边问着他们,一边心里怦怦直跳。
  “在我们的脑子里,日期已经全都乱套了,”佐纳基奇说。“但不管怎么说,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
  他突然支持不住了。
  “有时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厄尔待尔说。
  他起身走到餐厅角落里酌一个小酒吧柜台前,给我们拿来了一份报纸,他一页一页地翻着。未了,他把报纸送给我,叫我看下面的这则讣闻:
  我们受死者的子女和孙子孙女、侄子侄
  女和侄孙侄孙女,以及朋友乔治·萨谢尔和

  斯蒂奥巴·德·嘉戈里耶夫的委托,谨讣告:
  玛丽·德·罗泽纳于十月二十五日逝
  世,享年九十二岁。
  兹悉丧家定于十一月四日十六点在圣日
  内弗埃弗-德·布瓦公墓的小教堂举行宗教
  仪式和遗体安葬。
  九日弥撒①将于十一月五日在巴黎75016克洛德一洛兰街19号俄国东正教教堂举行。
  谨此不另通知。
  ________________
  ①一种于死者死后第九日举行的宗教仪式。
  “那么说,斯蒂奥巴还活着?”佐纳基奇说。“您还见到过他吗?”
  “没有,”我回答说。
  “您是对的。应该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你给我们拿瓶白酒来好吗?”
  “马上就来。”
  打那时候起,他们似乎对斯蒂奥巴和我的过去丝毫不感兴趣了。不过这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我终于掌握一条线索了。
  “您可以把这份报纸留给我吗?”我装着无所谓的样子问。
  “当然可以,”厄尔特尔说。
  我们喝得脸红耳热。这么说来,在这两个酒吧侍者的记忆里,我的过去只有一个轮廓,并且有一半还被一个叫做期蒂奥巴·德·嘉戈里耶夫的人给遮掩住了。而关于这个期蒂奥巴,他们从“很早很早以前”——象佐纳基奇所说的那样——就没有听到过他的稍息了。
  “这么说,您是私家侦探了?”厄尔特尔问我。
  “现在不是了。我的老板刚刚退休。”
  ‘那么您呢,您还在继续干?”
  我耸耸肩膀,没有回答。
  “不管怎样,我能再见到您感到很高兴。愿意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吧。”
  他站起来,向我们伸出了手。
  “实在对不起……我还有些帐要做,不得不赶你们走了……那些人,还在那里胡闹呢……”
  说罢,他向池塘的方向指了指。
  “再见,让。”
  “再见,保罗。”
  厄尔特尔带着沉思的神情瞧着我,慢慢吞吞地说:
  “您这样站着,倒又使我想起另一件事了……”
  “他使你想起什么来啦?”佐纳基奇问。
  “我们在卡斯蒂耶旅馆工作时,有位旅客每天晚上都很迟回来……”
  这一回,轮到佐纳基奇把我从头到脚地打量一番了。
  “总而言之,”他对我说,“您可能是卡斯蒂耶旅馆的一位老房客……”
  我尴尬地笑了一笑。
  佐纳基奇挽起我的手臂,我们一起穿过餐厅,它比我们来到的时候更加昏暗了。穿浅蓝色连衣裙的新娘已经不在桌旁了。到了餐厅外面,我们听见一阵阵的音乐声和笑声,它们是从池塘的另外一边传来的。
  “对不起,”我要求佐纳基奇说,“请您帮我再熟悉一下那个人……那个人……老是点奏的是一支什么样的歌曲吧?”
  “那个斯奥巴点奏的歌曲吗?”
  “对。”
  他打着口哨,吹出歌曲开头的几小节儿,他停了下来。
  “您想再去见见期蒂奥巴?”
  “可能吧。”
  他使劲地捏着我的胳膊。
  “请您告诉他,佐纳基奇还经常惦记着他呢。”
  他的目光落到我的身上。
  “其实,让所说的也许是对的。您就是卡斯蒂耶旅馆以前的那位老房客……请您尽量回忆一下……康邦街上的卡斯蒂耶旅馆……”
  我转过身去,打开了车门。在汽车的前座上,蜷缩着一个人,这个人的前额贴在车窗玻璃上。我探身向前,认出她就是刚才的那位新娘。她睡着了.浅蓝色的裙子撩起来,露出了两截大腿。
  “得把她弄下车来,”佐纳基奇对我说。
  “我轻轻地摇了摇她,可她睡得很沉。于是,我只好搂着她的腰,这才总算把她拖下车来。;
  “我们总不能把她留在地上啊,”我说。
  我把她一直抱到旅馆里。她的头在我的肩膀上晃动,金黄色的头发轻拂着我的脖颈。她身上散发着一股浓郁刺鼻的香气,它使我想起了点什么,但到底想起了什么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窟魔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当山冈圭介来到琴川河的上游地区,已是时近中午。山冈行走在岩石地带时,极为小心谨慎。如果从同上次一样的道路上通过,则很容易留下足印。山冈圭介连那足印也极力避免留下。他每一步都尽量地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草地,把步子尽可能踩在土质坚硬的路面上以及岩石上,以免留下走过的痕迹。他的整个行动都小心翼翼。他深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山冈进入到岩石地带的中心部位。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