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癌症楼 - 第三十二章从反面来看(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东佐娃怎么也料想不到,自己熟悉到这等程度的事情,可谓正反里外彻头彻尾都了如指掌的事情,竟会如此倒转过来,变成完全新奇和陌生的事情。她跟别人的病已经打了30年的交道,其中足有20年坐在爱克斯光屏幕前,看荧光屏上的映像,看底片上的摄影,看失神、哀告的眼睛里的表情,对照化验单和文献资料,撰写文章,跟同行辩论,与病人争执——这只会使她自己的经验和逐步形成的观点愈益明确,医学理论愈益连贯。她考虑的是病原和病理、症状、诊断、病程、治疗、预防和预后,至于病人的抵抗、疑虑和恐惧,固然是可以理解的人类弱点,也能引起医生的同情,但在衡量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时就完全等于零,在逻辑的平方中根本没有它们的位置。迄今为止,所有的人体结构都完全相同,跟标准解剖挂图所显示的一样。生命过程的生理学和感觉的生理学也完全相同。正常的以及偏离正常的一切,都可以从权威的著作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忽然,在仅仅几天的时间里,她自己的身体竟从这个协调的系统中跃了出来,掉在坚硬的地上,变成一只没有任何防卫能力的口袋,里边盛满了随时都有可能疼得叫喊起来的器官。在几天的时间里,一切都倒了过个儿,她那依然是由充分了解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机体,变得不可知而又令人害怕了。在她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她曾同他一起看过图画:一些最普通的家用器具,如茶壶、汤匙、椅子,要是画的角度比较特别,就会认不出来。现在,她自己的病情以及她在治疗中所处的新地位,对她来说正显得这样难以辨认。现在,在治疗中她已不能成为明理的指导力量,而是成为百般抗拒的不明智的阻力。她在承认自己得病的一开始,就像一只被轧死了的青蛙。与疾病相处的最初阶段,她简直无法忍受:世界来了个底朝天,世间事物的整个序列都颠倒了。人还没有死,却已不得不撇下丈夫、儿子、女儿沙}孙和工作,而正是她在工作中所使用过的器械今后将接连用到她自己身上。她不得不在一天之内放弃构成她生活内容的一切,然后还得像一个苍白的幽灵似的忍受若干时间的折磨,对自己将是彻底完蛋还是重返人间,久久不得而知。在她的一生中,似乎不曾有过任何欢乐和喜庆日子,有的只是工作和焦虑;然而,回顾起来,这段生活竟是如此美好,如今简直难以同它分离,甚至想痛哭一场!这个星期日对于她已不成其为星期日了,她整天都在使自己的内心为第二天的爱克斯光检查作好准备。星期一,根据事先的约定,9点3刻的时候,多尔米东特·吉洪诺维奇同毅拉·汉加尔特以及一位住院医师一起在爱克斯光室内熄了灯,开始让自己在黑暗中先适应一下。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脱去了外衣,走到屏幕后面去。从女护理员手中接过第一杯钡餐时,她没有接稳,洒了一些出来:原来,她那曾经戴着胶皮手套在这里坚毅有力地按过不知多少病人腹部的手,竟在发颤。她所知道的一切方法都在她自己身上被重复使用接触,按压,转侧,举手,呼吸。接着,他们把支架放低,叫她躺下,从不同的角度给她拍了片子。然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让造影剂沿着食道继续扩散,而爱克斯光设备不应空等,所以住院医师就让自己的几名定期照光的病人进来。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甚至还坐起来想帮她一下,但由于思想无法集中,也就没能帮成。随后,又轮到她到屏幕后面去,喝钡餐和躺下拍片子。检查并不是在通常那种肃静的工作气氛中进行,间或由医生发出简短的指示。其间,奥列先科夫不断地说着笑话,时而跟两个年轻的助手,时而跟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打趣,时而拿自己开心。他谈到自己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怎样因闹事而被撵出剧院。当时,年轻的莫斯科艺术剧院正在首次公演《黑暗势力》,扮演阿基姆的那个演员柳鼻涕以及倒开包脚布的动作做得如此逼真,以致多尔米东特和他的一位朋友嘘了起来。他说,从那时起,每次到莫斯科艺术剧院,总担心被认出来而再次被撵走。大家也都尽量多说话,免得在这种无声的透视检查之间的空隙出现令人压抑的场面。不过,东佐娃能清楚地听出,汉加尔特说话有点勉强、干巴,对薇加她可是十分了解的!然而,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岂不正是希望这样!她抹了抹喝过钡餐乳酪的嘴,再次宣称:“不,病人不应当了解全部情况!我一向这样认为,现在也是如此。等你们需要讨论的时候,我就离开这个房间。”他们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于是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走了出去,试图找点事情做。她一会儿给放射科实验员当帮手,一会儿又帮助整理病历,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今天她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不一会儿,里边又叫她了,于是她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去,希望他们以令人高兴的消息迎接她,希望感技·汉加尔特会如释重负地拥抱她和祝贺她。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而只是又按照指示转动身体,接受检查。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在对每一项这样的指示照办的同时,又不能不加以思考,不能不试图作出解释。“根据你们的检查方法我就知道你们在我身上寻找什么!”她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她是这样理解的:他们怀疑她的肿瘤不是在胃本身上,也不在幽门,而是在责门那里,——这是最麻烦的部位,因为动起手术来需要部分打开胸腔。“噶,柳多奇卡,”黑暗中响起了奥列先科夫浑厚的低音,“是您自己要求作早期诊断的,现在您又觉得我们的检查方法不对头!要是您愿意的话,咱们就等上3个月,那时我们很快就会把结果告诉您,您说好不好?”“不必等啦,谢谢您提出的等3个月的建议!”下班前,主要的爱克斯光大片子已冲洗了出来,她也不愿看。她失去了平时那种男子汉式的果断动作,软瘫在椅子上,处在一盏明亮的灯下,等着听奥列先科夫的总结发言——听他的发言、决定,而不是听诊断!“好吧,是这么回事,尊敬的同行,您听着,”奥列先科夫善意地拖长了声调,“几位权威人士的意见是不一致的。”而他的眼睛却从紧准着的眉毛下面注视着东佐娃惶惑不安的神情。他本以为,意志坚定的东佐娃会在这场考验中显示出更大的毅力。岂知她的软弱出乎意料,这就再一次证明奥列先科夫的见解是有道理的:现代人在死亡面前束手无策,拿不出任何武器去对付死亡。‘那末谁的意见最为悲观?’东佐娃勉强微微一笑。(她心里希望不是他!)奥列先科夫两手一摊:“持悲观的看法是您的女儿们!瞧,您是怎么培养她们的。而我对您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的。”他的嘴角略略扭曲了一下,不过这是一种充满了善意的表情。汉加尔特坐在那里,面色苍白,仿佛在等候决定她自己命运的结论。“好吧,那就谢谢了,”东佐娃觉得稍微轻松了些。“而现在…该怎么办呢?”有多少次啊,病人们在稍事喘息之后等着听她的结论,而这结论始终建立在理智、数据的基础之上,这是按逻辑推断出来。经过反复验证的结论。然而,这片刻的喘息实际上掩藏着多少恐惧啊!“是啊,有什么办法呢,柳多奇卡,”奥列先科夫声音浑厚地说,给人以安慰。“须知世界是不公平的。假如您不是自己人.毫无疑问,我们马上会把您连同可供参考的诊断意见书转给外科医生去处理,他们就会把您身上某个地方切开,顺便带走点什么。有那么一些蠢才,他们不从腹腔里带走什么纪念品是不肯罢休的。不过,切开以后,谁的意见正确倒也就清楚了。但您毕竟是自己人。在莫斯科,在爱克斯光放射学研究所里有我们的连带奇卡,还有谢廖沙。因此,我们才这样决定:您去那里一趟,怎么样?……嗯?让他们看看我们所提供的书面意见,他们自己再给您检查一下。这样也就可以集思广益。如果需要开刀,在那里开刀也比较好。总的来说,那里的一切条件都比较好,您说呢?”(他说的是:“如果需要开刀”。这意思是不是也许不必开刀…还是相反,更糟些……连开刀也…用不着了……)“这么说,”东佐娃明白了,“手术很复杂,你们不敢在这里做,对吗?”“不,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奥列先科夫脸色沉了下来,一口否认。“请不要在我的话里寻找别的意思。我们无非是想为您…该该怎么说呢?…为您找找门路。如果您不相信,那就……”“哎,”他向桌上一摆脑袋,“拿爱克斯光片自己看看好了。”是啊,这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把片子拿过来进行分析。“不,不,”东佐娃坚持不去接触爱克斯光片。“我不想看。”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他们征求了院长的意见。东佐娃到共和国卫生部去了一趟。不知为什么那里一点也没有耽搁,马上就批准了,给她开了介绍信。这样一来,在她工作了20年的这个城市里,事实上已不再有什么事情拖住她了。在向所有的人隐瞒自己的病痛时,东佐技明确知道:只要向一个人说穿,事情就会再也控制不住,一切就会再也由不得自己了。日常生活中那些如此牢固、如此持久的纽带,甚至不是在几天之内,而是在几小时之内就断裂了。作为医院里和家里的顶梁柱,她现在可是要被取代了。我们是如此依恋大地,竟不能在大地上完全站稳…现在还有什么好磨蹭的?就在那一个星期三,她跟即将代理放射科主任职务的汉加尔特一起到各病房作了最后一次巡诊。她们这次巡诊是从早晨开始的,一直持续到临近吃午饭的时候。尽管东佐娃很信得过该罗奇卡·汉加尔特,汉加尔特对所有的住院病人的情况也像东佐娃一样熟悉,但当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开始从一张张病床旁边走的时候,尽管已意识到自己在一个月之内不可能回来看他们,说不定永远也回不来了,但几天来她第一次头脑清醒,也变得坚强了些。她恢复了考虑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早晨,她本来打算尽快移交工作,尽快签署最后几份材料,然后就回家去收拾行装——这一设想不知怎的一下子都落空了。她已如此习惯于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亲自安排一切工作,因此今天她要给每一个病人至少作出一个月的预测:看病情将会怎样发展,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哪些新的方法,会不会出现采取异常措施的可能等等,否则她是不会从那个病人的床前离开的。她几乎跟先前一样从这个病房巡诊到那个病房——这是她最近几天身处旋涡以来怀着轻松的心情所度过的最初几个小时。她对自己的不幸已经习惯了。然而,她出入病房又好像有一种被剥夺了医生权利的感觉,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原谅的错事而被取消了资格似的,所幸的是事情尚未向病人宣布。她给病人听诊,开药方,发指示,用想像中的先知那种眼神观察病人,其实她自己就感到不寒而栗,因为她再没有资格判断别人的生死了,因为再过几天她也将同样可怜巴巴、合乎乎地躺在病床上,很少注意自己的仪容,一心等着听资格更老而经验更丰富的专家说些什么,还会担心疼痛发作,说不定还会懊悔住进了那所医院,也有可能会怀疑对自己的治疗不那么对头。而且,还会像渴望崇高的幸福似地向往那种脱去病号衣裳晚上回自己家去的日常生活的权利。这一切涌上了心头,毕竟有碍于她像平时那样有条不紊地思考问题。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忧心忡忡地接过这副担子,她实在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是的,她根本不愿意这样。对薇加来说,“妈妈”这个称呼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薇加是3人当中对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作出最悲观诊断的一个,她预料这位“妈妈”将不得不接受一次大伤元气的手术,而被慢性放射病耗竭了体力的东佐娃,可能禁不起这样的手术。今天,薇加同她并肩而行的时候,心里就想这也许是最后一次了,而她自己还得在这些病床之间巡诊好多年,每天都会怀着沉痛的心情怀念那个把她培养成医生的人。这时,她用一个指头把泪珠悄然抹去。而今天,薇加恰恰应当比任何时候都更明确地预见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不要漏提任何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这50条性命第一次以其全部重量压到了她的肩上,今后也就唯她是问了。就这样,她们的巡诊在忧心忡忡和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持续了半天。她们先巡视女病房,随后把楼梯平台上和走廊里的病人—一看过。不用说,在西布加托夫床边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她们在这个安静的按超人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可是只赢得几个月的拖延罢了,何况这几个月也无非是在光线暗淡、空气不好的穿堂角落里苟延残喘。能骨已支撑不住西布加托夫了,他全靠两只有力的手从后面托住背脊,才能保持垂直的姿态;他惟一的活动就是到邻近的病房去坐一会,听听人家谈些什么;他呼吸的空气,都是从老远的一扇通风小窗里透过来的;头顶上方的天花板乃是他的整个天空。除了接受规定的治疗、听女护理员们吵嘴、哈医院里的病号饭以及玩多米诺骨牌外,他生活中没有其他的内容,然而,哪怕就因为能过上这样一种可怜的生活,尽管背上还有愈合不起来的伤口,每次医生来巡诊时,他那痛苦不堪的眼睛还是闪烁着感激的目光。这时东佐娃心想,如果抛弃自己通常的尺度,而采用西市加托夫的标准,那末,她还算得上一个幸福的人。可是西布加托夫不知从哪儿得悉,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今天是最后一天上班了。他们默然相对,什么话也没说,犹如即将被胜利者的鞭子驱散到天南地北的两个已被打败、但仍然忠于誓约的盟友。“你是知道的,沙拉夫,”东佐娃的眼睛仿佛在说,“我所能做的,我都做了。但是我负了伤,自己也要倒下了。”“这我知道,母亲,”拨按人的眼睛在回答,“对我来说,即使是生我的人也没有你的恩情大。可是我却无法搭救你。”对艾哈迈占的治疗取得了出色的成功:他的病没有被耽误,一切都是准确遵循理论办的,结果也同理论完全吻合。统计了他接受照射的剂量之后,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对他宣布:“你可以出院了!”这事应该一早通知,好让护士长早点知道,他的衣服也就来得及从存放处取出来了。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丢掉拐杖的艾哈迈占也急匆匆地跑下楼去找米塔。现在,要他在这里多留一个晚上,他是受不了的——这个晚上朋友们在老城等他。瓦季姆也知道,东佐娃在移交放射科的工作,即将到莫斯科去。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昨天晚上妈妈拍来两封电报——一封拍给他,另一封拍给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告诉他俩,胶体金已发往他们医院。瓦季姆立刻一瘸一拐地到楼下去;东佐娃到卫生部去了,但我拉·科尔尼利耶夫娜已经看到电报,她向瓦季姆表示祝贺,并当即介绍他认识放射技师埃拉·拉法伊洛夫娜,这位技师将负责瓦季姆的治疗过程,只等胶体金送到他们的放射治疗室了。就在这个时候,神色沮丧的东佐娃回来了,她看了电报,透过自己那茫然的表情也尽力打起精神来向瓦季姆点头致意。昨天瓦季姆无比高兴,连觉都睡不着,但是今天早晨他又产生了另一种想法:这肢体金究竟什么时候能送到?要是东西直接交到妈妈手里的话,它今天上午就已经会在这里了。可在运输途中要不要3天时间?还是要一星期?当医生们走到他床前时,瓦季姆一开始就向他们提这个问题。“要不了几天,当然要不了几天,”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对他说。(但她心中明白,这所谓几天真是天晓得。她知道发生过这样的事:莫斯科一研究所要把另一种制剂寄给梁赞肿瘤医院,可是粗心的姑娘把地址错写成“喀山”肿瘤医院,而部里(这种事不经部里审批是绝对不行的)又错看成“哈萨克”肿瘤医院,于是那东西就被发到阿拉木图去了。〕一条值得高兴的消息可以使一个人发生怎样的变化啊!同样一双黑眼睛,最近一个时期一直那么忧郁,现在却闪现出希望的光芒;同样两片厚嘴唇,本来已被刻上不可磨灭的歪斜皱纹,如今又展平了,并变得年轻了些;瓦季姆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穿戴整齐洁净、彬彬有利,简直像过命名日那天一清早就收到各种各样礼物似的洋溢着微笑。最近两个星期他怎么会如此灰心丧气,如此意志消沉呢!要知道,惟有意志坚定,得救才有保证!现在是在赛跑!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使肢体金走完3,000千米路程的速度比癌肿转移30厘米的速度更快!那时肢体金就能把他腹股沟的癌细胞清除干净,也能保护住身体的其余部分。至于那条腿,有什么办法呢,保不住也只好牺牲掉了。说不定放射性胶体金还会发挥后劲,把那条腿也治好呢——说到底,有哪一种科学能够绝对禁止我们相信奇迹?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作品简介StefanZweig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伊豆的舞女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道路变得曲曲折折的,眼看着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正在这么想的时候,阵雨已经把从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学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纹的上衣,围着裙子,肩上挂着书包.我独自旅行到伊豆来,已经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住了一夜,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穿着高齿的木屐登上了天城山. [点击阅读]
伦敦桥
作者:佚名
章节:124 人气:0
摘要:杰弗里。谢弗上校很喜欢他在萨尔瓦多的新生活。有人说这个巴西第三大城市非常迷人。这确实是个充满了欢乐的地方。他在瓜拉球巴海滩正对面租了一套豪华的六居室别墅。在这里,他每天喝着甘蔗甜酒和冰镇啤酒,间或去俱乐部打打网球。到了晚上,谢弗上校——这个绰号“鼬鼠”的变态杀手——就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在这座老城阴暗狭窄、弯弯曲曲的街道上开始了狩猎。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