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四部(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十
  这封信也就决定了我的命运。
  当然,我去了,但不是在“近日内”,因为先要准备一点路费,不过,反正一样,结果还是去了。
  我记得我在家中的最后一次早餐。我记得,早餐刚一吃完,就听见窗下响起了暗哑的铃铛声,同时有一对乡村冬天常用的、毛蓬蓬的马出现在窗外。马毛之所以蓬乱,是因为凤雪吹动的缘故。这一天飘着乳白色的鹅毛大雪,厚密得伸手不见五指……我的天呀,这种出门的情景多么古老,可对我却是多么新鲜!我觉得,甚至这一天的雪也是非常特别的,当我披着父亲的貉毛皮袄,全家出来送我坐上雪橇的时候,这场雪的洁白和新鲜竟使我大为吃惊。
  后来就象做梦一样:在这个飘着鹅毛大雪的白茫茫的王国中,伸延着一条漫长的、默默无言的道路,一乘雪橇有节奏地在摇晃。在这个王国中既无天,也无地,只有不断飘降的白雪和迷人的冬天旅途的气息:马的臭气、潮湿的貉毛衣领和抽烟时琉破火柴与马合烟草的气味……后来,在这白色的世界中隐约地出现第一根电报线杆子,路边雪堆上突起一些被雪覆盖着的防雪栅,也就是说,这里已不是草原生活的那些东西,而是另外的一种东西了,是一向为俄国人感到特别兴奋的所谓铁路这种东西……
  当列车一到,我和仆人就分手告别,把皮大衣交给了他,叫他回到巴图林诺后代我向大家问候。于是我走进拥挤的三等车厢,心情就象作一次归期难料的出门一样。我甚至为车内一种冷漠的气氛久久地感到惊奇。一些乘客淡漠地在喝茶和吃东西,另一些在睡觉,有一些因为无事可做而不断把柴火抛进本已烧得很旺的铁炉里,使整个车厢被火焰照得通红。我坐着,享受着这种干巴巴的铁炉的热气,闻着那股白桦树木和生铁的气味。窗外不时飘着灰白色的大雪,整天都象黄昏……
  我走进车厢时的心情是对的:后来我走了不少的路,我的旅程简直是非凡的。多年流浪,无处安身,生活不定,毫无条理,要么是无限的幸福,要么是极度的痛舍,总之,这一切都显然适合于我,也许,只不过表面上都是徒劳无益和没有意义的罢了……
  十一
  我离家时那些紊乱的沉思,都充满深深的忧戚与柔情,眷恋我刚与之分离的一切,怜恤我留在巴图林诺使之处于幽寂和孤独的东西。我甚至看见和感到自己不在那里了,看见自己那个已人去楼空的房间,它好象在几乎是虔城的缄默中还保存着那已经永远结束了的东西——过去的我。但在这忧郁中却暗含着极大的欢乐与幸福,因为幻想终于实现了,争得了自由和确定了志向,并且开始进行活动和取得了进展(何况这还是完全不确定的、非常吸弓队的进展人每到一个新站,这些感情就与之俱增。因此,当过去的、已经离弃的东西还没有最终放弃,还要到某个遥远的地方(到一个可爱的、但几乎是陌生的地方)去的时候,当目前一个有点变得愈来愈有趣、愈来愈明显的东西还没有固定下来的时候,原先的那些感情就已经变淡了。你看我现在同周围许多陌生和粗鲁的人都有点搞熟了,对他们都有所了解,除了我个人的感情之外,也开始怀有他们的感情,开始对他们作各种揣测,区药出阿斯莫洛夫烟草和马合烟草的气味,区别出叫个女人膝盖上的包袱与一个新兵胳膊下的箱子的不同,这只箱子画着橡树花纹,放在我的对面。我现在已经发觉,这个车厢是相当新的和干净的,它镶着黄色的凸出的板条,使车厢四壁象火炉一样温暖。由于各种烟草的烟雾弥漫,车厢里非常问人。烟草一般都是刺鼻难闻的,但这烟气却给人以人类和睦生活、免受窗外风雪侵袭的愉快的感觉。窗外的电报线一起一伏,永无休止地在游动。这时我很想到外边去吹吹风雪,于是我摇摇晃晃地走到门口……原野上冰雪的寒气吹到车厢的过道上。四周一片白皑皑,现在已分不出什么困地了。雪终于渐渐稀少,天开始明亮。更加发白了。此刻列车正驶近某个地方,并要停上几分钟。这是一个荒凉的小站,寂静,只有前面的机车急躁地发出咝咝声。但这一切——无论是列车暂时的停留和沉默,无论是咝咝作响的机车的等候,无论是停在前头冰雪已融的轨道上的货车的栏板对车站的遮挡,也无论是那只母鸡在铁轨中间象在家中一样心安理得地边走边啄食的情景,都有其深奥难测的美。这只母鸡不知为什么注定要在这个小站上安度自己的一生,而且对你往何处去全无兴趣,不管你为什么要走和抱着什么样的幻想与感情,纵然这些感情含有无限崇高的欢乐,并与一些表面上看来如此微末和寻常的事物有关……

  后来,快到黄昏的时候,一切都只集中到一点:等到第一个大站的到来。但到站之前我在过道上老早就觉得冷了,直到那不予人以快感的黄昏降临,我才最后看到前面五光十色的万家灯火,看到伸向四方的轨道、信号所、道岔、备用机车,然后又看到车站和拥挤着人群的黑压压的站台……不难想象,我是怎样一头冲进一间香气扑鼻的、明亮的小食店里去,开始用世界上最美味的菜汤烫着嘴皮!
  这结果相当意外:饭后我拿着纸烟坐在车厢黑魆魆的窗户旁。车厢又轰隆轰隆响了,吊在角落上的路灯燃着一支公家的大蜡烛。在这烟雾腾腾的昏暗中,我思考着,不管怎么奇怪,马上就是我的旅程的目的地了,就是我几乎还难以想象的奥勒尔,但这个地方仍有一点是令人惊叹的,那就是顺着车站走——根据大地图上的间距,北至莫斯科,彼得堡,南至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而主要的则是到塞瓦斯托波尔,这里,仿佛永远都保留着我父亲年轻时代的生活……我忽然对自己说,难道我现在真的要到《呼声报》社去找一个职位吗?当然,那里也有一种东西非常吸引我——那儿有一个编辑部,有一个印刷厂。不过,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塞瓦斯托波尔……“不,这全是胡扯!”我忽然对自己说。“我只是顺便到奥勒尔来了解一下,一知道大家给我的动议,我就会说,我要考虑考虑,要同哥哥见见面……我是顺路来的,还要往前走,到哈尔科夫!”
  但是,看来连顺便去也不该了。事情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些;象故意为难一样,我到奥勒尔误了点,_这时到哈尔科夫去的列车正好从上边开来。而这趟列车,象有意似的,漂亮得使我大开眼界。这是一趟快车,机车大得可怕,是美国制造的,全车所有笨重的大车厢只有头二等,窗口挂着毛纺窗帘,在蓝色的丝绸布下,射出半明半暗的灯光,整个牢厢温暖、舒适,一如豪华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度过一宵(而且是往南方去的旅途上),我已感到完全迷人的幸福……

  十二
  在哈尔科夫我立即遇上一个对我说来是全新的世界。
  我对光和空气,对它们最微小的差别总是极为敏感的,这是我的特点之一。在哈尔科夫首先使我震惊的是:这儿空气柔和,光线比我们家乡充足一些。我走出车站,坐上出租载客的雪橇。看来,这儿的马车夫驾的都是双套马,都有响亮的铃铛,他们互相谈话都以“您”称呼。我环顾四周,立刻感到一切都与我们那边不同,一切都更为柔和,更为明亮,甚至象春天一样。这儿也有雪,也是白皑皑的一片,但白得不一样,虽也耀眼,却使人感到舒服。那时没有太阳,可光线充溢,无论如何也比十二月份该有的充裕得多,况且云间的光线温暖,使一切事物都抱有希望。在这光和空气中,无论是从车站出来的煤炭气味,还是马车夫的面容和讲话的声音,无论是双套马车铃铛的响声,还是车站广场上卖面包围和葵瓜子、灰面包和油脂的妇女的娇柔叫卖声。一切都比较温和。广场外,有一排排高耸的白杨,树枝已经光秃,但还是南方的、小俄罗斯的特殊模样。在城里的街道上,积雪已经融化……
  而这一切与我那天后来所见的事情相比,那就不值得一提了。须知我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象那天一样多的新的感受,认识这么多的事物。常有这种情况,你到某个地方的头一天,总会碰上许多奇遇,产生许多感想。我那天也是这样。
  哥哥见到我时惊喜交集,看来,在哥哥身上也有新的东西。他在哈尔科夫这个地方,比起在巴图林诺时判若两人,虽然我们见面都很高兴,但他对我好象不那么亲切了。他在哈尔科夫的生活多么奇怪啊!就算他如父亲说的是个“永远毕不了业的大学生”,但他毕竟还是姓阿尔谢尼耶夫。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他的呢?在一条通往山脚的狭窄的小街上,在一个石砌的、肮脏的、充满煤炭和犹太人饭菜气味的院子里,在一间斗室中,这儿是家大口阔的裁缝布留姆金的一所拥挤的住宅……说实话,就算这里一切都十分新鲜,可我还是感到惊奇。
  “你礼拜天来碰上我,这可太好了!”哥哥热烈地吻了我之后说。“不过,说实在的,你为什么来呢?”他立刻添上这一句,竭力用那总带嘲弄的口气说话,这是他在家中经常使用的。
  我回答说,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当然,是为了想最后认真地商量一下,我自己究竟真的该怎么办才好?但哥哥已经不再听下去了。“咱们好好考虑一下吧!”他毫不迟疑地说,立刻催我梳洗更衣,同他一起到一个叫李索夫斯基的波兰先生开办的小饭馆去吃午饭,他在地方自治会统计科的许多同事也都总是在那里吃午饭的……后来我们串街溜巷,想到什么谈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没有头绪的。与此同时,穿上城市衣装深感不安的我,眼睛四处乱转,看看这些我认为十分豪华的街道,看看我周围的情景:下午阳光娇艳,到处光彩夺目,积雪开始融化,苏姆斯基大街的自杨耸人云霄,白云朵朵圆润,在潮湿的蓝天上漂游,夭幕好似一片轻烟……
  李索夫斯基先生的地下小饭馆非常有趣。柜台上放着一些价廉物美的冷盘,特别精彩的是那些象火一样烫手的、非常辣的酥皮肉包子,卖两戈比一个。当我们坐到一张单独的大桌子上时,许多人开始走近来同我们坐在一起。我觉得,这些人十分奇怪,我之所以贪婪地看着他们,是因为这些人特别与众不同,正好是哥哥还在巴图林诺时就对我讲过多次的人物。哥哥急急忙忙把我介绍给他们认识,他显得十分高兴,甚至好象有点自豪。不久,我便头昏脑胀了:一则因为这种奇妙的交际场合我不习惯,二则因为这个地下小饭馆顾客拥挤,这个饭馆的窗子半露在街面上,阳光象春天一样愉快地从上边照射进来,在街上来往走路的各种各样的脚都历历可见。此外,我感到头昏还因为那碗热气腾腾的红菜汤,以及在我们桌间进行的热闹非凡的谈话。他们谈的都是我莫名其妙的、但却是非常有趣的东西。他们谈到一个著名的统计员安年斯基,一提起这个名字总是赞不绝口;他们谈论伏尔加河的省长,说他似乎鞭挞了饥饿的农民,好让他们不敢再到处去讲自己怎么挨饿;他们还谈到即将在莫斯科召开的皮罗果夫代表大会①,这个大会一向都被认为是重大的事件……不难想象,我在这顿午饭跟前显得与众多么不同;我年轻力壮,朝气蓬勃,皮肤象乡下人一样晒得黝黑,身体结实,性格敦厚,听人讲话和看东西都极其用心,兴致勃勃,甚至神志大概还有几分傻气!哥哥也与众不同。他与其他的人相比,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尽管他对他们也十分亲近。他比大家都年轻,而且好象有点天真;他的容貌比较清秀,甚至语言也不尽相同。

  后来我知道,这一伙人中有许多人无论在外表上还是在其它方面都是非常典型的。对于某些人的某些方面,我心中并不赞赏:有一个人身材修长。窄胸,非常近视,老拱着背,常把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奇特地架起了二郎腿,轻轻地摇晃着下边的那支腿。另一个是黄头发的,面孔消瘦、发黄,我看,他的话讲得太多了,虽然讲得热烈而且有鼓动力。他不看纸烟,老用拿烟的那只手的伸出来的瘦骨嶙峋的食指掸烟灰。再一个是常常讥讽地微笑着的人,他老是用两只手指把一个早已弄脏了的白包子在桌布上滚来滚去,使我特别感到不舒服……但其他一些人就非常可爱,例如波兰人甘斯基,他的眼睛深邃、忧郁.嘴唇干裂。他不断抽烟,大口大口地抽,不时用颤抖的手去点燃那本来还是燃着的纸烟。另一个是克拉斯诺波尔斯基,他身材魁梧了长得一头漂亮的蓬松头发,好象圣徙约翰②一样。再一个是大胡子列昂托维奇,他年纪大些,作为一个统计员,他比大家都有名气。他温和。沉静,厚道,明白事理,而主要的是他讲话时一口纯乌克兰的胸音,听起来非常悦耳,这一切都使我立刻着迷。还有一个尖鼻子的、个子小小的人,戴眼镜,极其漫不经心,狂热,老对某些事义愤填膺,但他象孩子一样纯洁、真诚,以至我立即比爱列昂托维奇更爱上了他。我最喜欢的还有一个统计员瓦金,后来我知道,此人是个做统计工作成癖的人,在他看来,世界上好象除了统计学之外什么也不存在了。他身材魁梧、结实,满口雪白的牙齿。他是农民出身,一副庄稼人的长相,很美,很快活,经常哈哈大笑,笑声爽朗,有感染力,说话声音粗大, a、o之音不分……
  --------------------
  ①全俄性的医师代表大会,由“俄罗斯医师纪念尼·伊·皮罗果夫协会”定期召开。1895年前是学术研究性的,以后开始讨论社会政治问题。
  ②耶稣十二个门徒之一。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决斗茶桌上摆着两只酒杯,杯子里各装有八成透明如水的液体。那是恰似用精密的计量仪器量过一样精确、标准的八成。两只杯子的形状毫无二致,位置距中心点的距离也像用尺子量过似地毫厘不差。两只杯子从杯子中装的,到外形、位置的过于神经质的均等,总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茶桌两边,两张大藤椅同样整齐地对面地放在完全对等的位置;椅上,两个男人像木偶一样正襟危坐。 [点击阅读]
惊险的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帕金顿先生与太太吵了几句,气呼呼地戴上帽子,把门一摔,离家去赶八点四十五分的火车,到市里去上班。帕金顿太太依旧坐在早餐桌前。她的脸涨得通红,紧咬着嘴唇,要不是最后愤怒代替了委屈,她早就哭出来了。“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帕金顿太太说,“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她继续想了一会儿,又喃喃道:“那个放荡女人,狡猾卑鄙的狐狸精!乔治怎么会这么傻呢!”愤怒逐渐平息了,悲伤和委屈的感觉又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沉睡的记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可是不知在何处漂浮着微光。整个白色公馆朦胧地浮现在黑暗之中。L字形的公馆中,位于最黑暗处的门微开着。从门缝露出来的光线,像是窥探外面一样。周围是一片寂静的黑暗,冷雨持续地下着,甚至连虫鸣都停止了。关掉公馆内的灯,借着手电筒的微亮,三个男人走了出来。前面的男人手拿铁锹,后面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抬着木箱。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