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四部(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我一个人回家,心情特别忧郁和沉闷。甚至有点叫人不敢相信,我们大家很久以来都暗中担忧的事情果然来了,哥哥已经不在身边,我一个人驾车往回走,明天醒来我一个人在巴图林诺。可在家里等待我的还有更大的不幸。我在寒冷的、深红色的薄暮时分回到家。卡巴尔金卡拉边套,一路上都不让辕马休息。回来以后,我没有照顾到它,他们也没有领它遛一遛就给它水喝。它满身大汗,拚命打寒战,没被马衣就站了一个寒冷的通宵,到早晨就倒毙了。中午,我走到花园后边的小草地上,卡巴尔金卡已被拖到这里。噢,世界多么空旷,多么明亮,太阳缄默无言,多么象个坟墓,空气多么寒冷、透明,田野多么辉耀、寂静!卡巴尔金卡已变成一具尸体,难看地躺在草地上,肿胀了的腰侧高高地鼓起,瘦长的马颈和平躺着的头颅远远扭在一边。一些小狗已在它的腹部干起来了,贪欲地走来走去,扯破它的肚皮。成群老鸦在旁边站着,等待时机。当小狗无耻地在那里闹得正欢,唔唔呶呶叫的时候,老鸦有时凶猛地飞起来,突然扑向它们龇牙咧齿的、血迹斑斑的嘴脸……早饭后,我呆呆地躺在自己的房间里的沙发上,小方格窗子外,秋空一片蔚蓝,光秃的树木棵棵发黑。正当此时,走廊上传来了急速、沉重的脚步声——父亲突然走进我的房间里。他手中拿着一支心爱的比利时造的双管枪,这是他从过去的贵重物品中唯一留下来的一件珍品。
  “喏,”他说,毅然地把枪搁在我的身旁。“我能送的都送你了,别嫌不好。也许,这可以安慰你一点吧……”
  我跳起身来,握住他的一只手,但我还来不及吻一下,他就把手缩回去了,并急忙弯下腰来,笨拙地吻了吻我的鬓角。
  “总之,你不要过分悲伤,”他补充说,竭力象平常一样提起精神讲话。“自然,我讲的不是马的事,而是讲你的情况……你以为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考虑你吗?我想你的事想得比大家还多:我对不起你们几兄弟,放你们大家到外边去谋生,但他们总还有点什么吧。尼古拉毕竟有点保障,格奥尔基也有学问,而你,除了你的好心肠以外,还有什么呢?不过他们又怎么样呢?尼古拉不过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格奥尔基是一个永远毕不了业的大学生,而你……更糟糕的是,你不会同我们一起过很久了、你将来怎么样,只有上帝才知道!不过你终归要记住我的话:没有什么不幸比悲伤更加可怜……”
  七
  那年秋天,我们家里空荡荡、冷清清。看来,我从没有感到对父母这样温情过。但在那些日子里,只有奥丽娅妹妹一个人使我摆脱了无比的孤独。我开始同她一起散步,谈话,幻想未来。我愈来愈确信,她比我想象的大得多,心灵与智力方面成熟得多,而且与我亲近得多了,这使我感到惊奇和高兴。在我们这种新的关系中,还神奇地再现了我们过去童年时代的亲切之情……
  父亲谈到我的时候说过:“你将来怎么样,只有上帝才知道!”那么,她这样年轻美貌,在巴图林诺这样贫寒和孤独,将来又怎么样呢?

  不过,我当时考虑的多半是关于我自己。
  八
  我放弃了工作。我把许多时间都花在村里串门,经常打猎——有时同尼古拉哥哥一起,有时我独自一人。我们已经没有快走马了,只剩下一对猎犬。大规模的狩猎在县城某些地方还保留下来,我们远离地主庄园的猎场,到比我们这里更有利的地方去,长时间地追捕豺狼和狐狸。我们平常最喜欢打的只是灰兔,说得更准确一些,我们经常为追捕灰免在秋色的田野和秋季的空气中来回奔跑。
  有一次,在十一月末,我在叶菲列莫夫附近就是这样东奔西跑的。清早,我在下房里吃过一些贫嘴的马铃薯作早餐之后,就挎起猎枪,坐上一匹老骟马,喊了两条狗,开始出发了。哥哥那儿要簸麦子,我就一个人走。这是一个非常暖和、阳光摧灿的日子,但野外却是愁闷的,就打猎来说,是完全无望的。其所以愁闷,是因为四周一片死寂、荒凉,所有的东西都是残剩的、可怜的、受压抑的,都是只有深秋时节才有的。其所以无望,是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到处都是泥泞,粘糊糊的,不仅在大路上,就是在草地、初耕地和麦茬地上也一样,我和两条狗都不得不从田埂上勉强走过去。我很快就不想打猎了,可是跟着我的那两条狗,一味往前跑。它们很明白,即使有什么东西要追捕的话,那也不可能在这样的田地里追得到的。只是走到一个光秃秃的、充满腐叶潮湿气味的小树林,或者经过红叶纷披的橡树丛,经过一个峡谷和丘陵的时候,我们才有点活跃起来。但这儿什么也没有,到处是荒漠、沉寂,稀稀落落,毫无生机,尽管天气暖和,阳光艳丽,而且四郊明净,秋色撩人,所有那些纵横在茬地、一菜圃和耕地之间的阡陌,火样的灌木树丛,以及远方灰蓝色的桦树和白杨的孤洲都显得低矮、平展,一目了然……
  我终于从洛巴诺沃往回转,走过施坡沃,然后进入克罗普托卡,这里是莱蒙托夫的祖传遗产。我在一个熟悉的农民家中休息,同他一起坐在台阶上喝克瓦斯。我们眼前是一块牧场,牧场后是一座久已无人居住的小地主的庄园,这个庄园只有一个花园还有点好看,它凝然不动地竖在浅蓝的天边。在那座不大的破旧的房屋后面,黑压压地露出一些树梢。我坐着。象平时来到克罗普托夫卡一样,一边凝望,一边想:莱蒙托夫就在这幢房子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他的父亲在这里几乎度过了一生,这难道是真的吗?
  “据说,这幢房子要拍卖了,”农夫说,也眯起眼睛望着那座庄园。“听说,叶尔菲莫夫的卡缅涅夫把它买过来……”
  他还更眯细眼睛,看一看我之后问:
  “您怎么样?还没有拍卖吧?”
  “这是家父的事情,”我支支吾吾地回答。
  “当然,当然,”农夫说,想着自己的心事。“我这只是说。现在大家都在卖东西。老爷们的日子不好过了。老百姓懒了,他们只干自己的活,或者随手拈来的活,而不干老爷的活了。农忙的时候要价很高,使人不敢挨近他们,而且还要预付工钱,老爷拿什么支付呢,连他本人都穷得可怜……”

  我继续往前走,为了消遣决定绕一个大弯,走过瓦西里耶夫斯科耶,到皮萨列夫家去过夜。但是,我一边走,一边老想着我们这个地区的极度贫困。四周一片贫寒,衰败和荒芜。我打从一条大路走,这条路的荒凉使我大为吃惊。我走过一些乡间小道,经过一些村庄和庄园,不仅是田野,肮脏的道路,而且是同样肮脏的乡村街道和荒废了的庄园的院子都是冷落萧条,家徒四壁。甚至你还不明白,人们究竟在哪里,他们怎样消磨这秋季的苦闷与无聊,莫非就呆在这些小屋和庄园里?后来我又想起自己在这中间的毫无意义的生活,同时又突然想起了莱蒙托夫,于是我对自己的这种生活,感到大吃一惊。是啊,眼前就是克罗普托夫卡,这幢已被遗忘的房屋,我望着它,从来不能无动于衷,总生起万缕悲愁和难以表达的感受……这就是他的可怜的摇篮,就是他的最初的日子,象我的日子一样,曾经一度不安,他那幼小的心灵也十分苦恼,“充满神奇的幻想”,而他的最初的诗篇,也象我的诗作一样,软弱无力……可是后来怎么样呢?后来忽然出现《恶魔》、《童僧》、《塔曼》、《帆》、《一片橡叶从本枝上落下……》,怎么能把莱蒙托夫所有这些作品同这个克罗普托夫卡联系起来呢?我考虑一下:莱蒙托夫究竟是怎么一个人?我起初看见了他的两卷诗集,看见了他的肖像,他的古怪的年青的脸庞,凝然不动的黑眼睛,后来我看见他的一篇又一篇的诗,不仅看见这些诗的表面的形式,而且还看见与这些诗有联系的情景,就是说,我感觉到了莱蒙托夫的尘世生活:看见那个卡兹别克的雪峰,达里雅尔的狭谷,以及我所不知的那个明媚的格鲁吉亚的山谷,这儿“阿拉瓜和库拉河汹涌澎湃的波浪,好象是姐妹俩拥抱在一起”,看见塔曼的多云之夜和茅舍,看见烟笼雾约的蓝色的大海,有一片孤帆在闪耀着白光,看见象神话般的黑海之滨,长着一棵幼小的鲜绿的悬铃木……这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命运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直到那个昏暗的傍晚,在马舒克山麓下的一条荒凉的大路上,当那个马尔泰诺夫的古老手枪,象大炮一样轰隆一响,“莱蒙托夫就应声倒地”为止,他才一共活了二十七岁,然而他却有着无限丰富的和最美好的东西。我敏感而又富于想象地考虑了这一切之后,心中突然产生了这样欢欣和羡慕之情,以至我甚至大声地对自己说,巴图林诺我受够了啦!
  九
  我回家后的第二天,依然想着这件事情。
  晚上,我坐在自己的房间里,一边想,一边看书——重读《战争与和平》。这天天气变化很大。晚上刮起大风,很冷。时已深夜,全屋寂然,昏暗。我生起炉子,火光熊熊,嗡嗡作响。狂风袭击花园和房屋,震撼窗户。风吹得愈凶,火烧得愈烈。我坐着看书,同时考虑着自己。我忧郁地享受着这夜阑人静的时刻,享受着这黑夜、炉子和狂风。不久我站起身来,穿好衣服,经过客厅,走到外边去,在屋前空地已经稀薄和冻结的草地上来回走着。周围是黑压压的喧闹的花园,草地上头笼罩着惨白的光辉。这是一个月夜,但这是令人难受的、奥西昂之夜①。凛冽的北风在逞凶,古老的树梢忧郁而混乱地怒号,灌木丛尖声地、干巴巴地狂呼着,仿佛在前边奔跑似的。在抹上一层白色的天空上,在一个虹霓的大圆圈里(其中有二个不大的月亮斑点),一些奇形怪状的乌云从特别凶险和阴沉的北方飞奔而来,这些乌云不象是我们这个地方的,而是象大海上的,象古代画家所描的夜间沉船时那些云彩一样。而我,有时迎着大风走,领略它的冰冷的清新,有时背着风走,被它驱赶着。我一边走,一边又在思考——我的思想是杂乱无章和天真烂漫的,在青年时代,我总是如此天真地沉思着我的最隐秘的心思。我大致是这样思考的:

  “不,我从来没有读过比这更好的东西!不过,《哥萨克》,叶罗什卡,玛莉扬卡呢②?或者,普希金的《阿尔捷鲁姆之游》又怎么样呢?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莱蒙托夫——
  “据说,昨天有一个人同年轻的托尔斯泰家人一起经过我们这里,沿着大路到远离地主庄院的田野去打猎。这是多么奇怪啊!——我竟然是托尔斯泰的同时代人,并且还是他的邻居哩!不过这反正一样。就是与普希金同在一个时代生活,跟他住在一起,那又怎么样呢?须知这一切都是他的——无论是那些罗斯托夫、皮耶尔、奥斯特理兹战场,还是那个快要死去的安德烈公爵③说:‘除了我所理解的微不足道的东西,以及我所不理解但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东西之外,在生活中什么也没有……’有人在梦中对皮耶尔说,‘生活就是爱……热爱生活就是热爱上帝……’也有人常对我这么说的,所以要热爱一切,甚至爱这样一个疯狂的夜晚!我要看见和热爱整个世界、整个尘世和所有的娜塔莎和玛莉扬卡,我无论如何都应该离开这个地方!……”
  我究竟应该下决心做什么呢?我寻找了半天都毫无结果,于是我回到屋里,完全陷于乱七八糟和没有结果的沉思中。炉火熄灭了,灯油也烧完了,放出一股煤油的气味,灯光已经十分暗淡,房间里只可隐约看见这个苍白和惊惶不安的黑夜的摇曳不定的光辉。我在写字台旁边坐了一会,然后拿起笔,突然开始给格奥尔基哥哥写一封信,说我近日内就到奥勒尔的《呼声报》去找一个职位……
  --------------------
  ①见莱蒙托夫的诗《奥西昂的坟墓》。
  ②叶罗什卡,玛莉扬卡均为列·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哥萨克》的人物。他们是多么幸福啊!
  ③罗斯托夫、皮耶尔、安德烈公爵均为列·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
或许您还会喜欢: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