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二部(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喏,这有点不连贯,”他说。“‘在巡逻的时刻月儿漫步穹苍’——这我有点不明白。”
  我们也不明白,因为不知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注意到在“漫步”之后漏了一个逗号②。看来真的不连贯了。我们也无话可说,但他叉问:
  “还有哪些呢?”
  “还有:“一只歌声嘹亮的小鸟,爱上那高大的老橡树的树荫,在那被风暴折断的枝头上,它找到了栖身之所与安宁……’”
  “喏,这还可以,听起来舒服、可爱。现在您就念些彻夜祈祷的诗吧,‘在伟大的天幕下’。”
  于是我不好意思地开始念了。
  “‘来吧,你这虚弱的人,来吧,你这快乐的人,去做彻夜祈祷,去做安慰心灵的祷告……’”
  他听着,微微闭上眼睛。后来我念尼基丁的诗:“在伟大的苍茫的天幕下,我看见,一片草原在远方伸展……”③这是一首豪放而又激越地描绘俄罗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描绘她的力量和业绩的诗篇……
  “噢,这才是诗呢!”他张开眼睛,竭力保持沉静,站起身来要走了。“要好好学啊!要知道这是谁写的吗?是我们这号小市民,是我们的老乡!”
  我们这座城市的其它的“买卖人”,无论是大是小,我再说一遍,都不象罗斯托夫采夫一家。他们经常只是在口头上说得好听,而事实上他们简直就是在抢掠,“一心要从活的和死的人身上剥下一层皮来,”他们就象最坏的骗子一样,短尺少寸,克斤扣两,说假话,赌假咒,恬不知耻。表尽良心,他们过着肮脏、粗野的生活,互相诽谤,互相瞧不起,互相不怀好意,互相妒忌和猜疑,他们见到在城里满街闲荡的傻瓜和傻女孩、残废者和痴呆的人就以可怕的残忍手段和卑鄙的行为拿他们来开心,对待农民则表示公然的轻蔑,以恶作剧的胆量、狡猾和寻欢取乐来“愚弄”他们……
  --------------------
  ①指亚力山大三世(1845—1894),一八八一至九四年的俄国皇帝。
  ②俄语副动词句须有逗号,原诗没有,故不连贯,使人费解,但中译无法表达。
  ③伊万·萨维奇·尼基丁(1824—1861)俄国著名诗人。
  五
  我万万没有料到,我的中学生活的开头是如此可怕。城市的第一个晚上就是这样,叫人认为一切都已经完了!但是,不久我就要服从于命运的事情,说不定还更可怕的呢。如果不算我并非完全平凡的感受的话,那我的中学生活是相当平凡的。我第一次同格列波奇卡一起走进中学的那天早晨,阳光明媚,仅此一点我们就够开心了。何况,我们还穿得很漂亮哩工大家都穿着新的衣服,一切都又结实又合用,一切都令人高兴。擦得亮晶晶的皮靴,浅灰色的毛呢袜子,钉上银纽扣的蓝制服,戴在刚理过发的头上闪亮的蓝便帽,吱吱作响的一股皮革气味的背包,里面放着昨天刚买来的课本、笔盒、铅笔和练习本……后来,明显感受到的是中学里的过节般的新鲜:清洁的石砌大院,闪烁着阳光的玻璃窗和人口大门的铜把手,夏天以来油漆一新的走廊,明亮的教室,清洁、宽敞和回音响亮的大厅和楼梯,无数青少年的嘹亮的喧哗叫喊声。暑假休息后学生加倍兴奋,现在又闯回了教室。上课前在集合大厅里第一次严肃和庄重地祈祷,第一次按年级排列,由一位真正的军人——退役的上尉在前面指挥。领喊着“双行齐步——走!”敏捷地操练步法,第一次在抢课桌座位时打斗,最后,教师第一次出现在教室里。教师穿着带鹤尾巴的燕尾服,戴着闪亮的眼镜,眼睛瞪着,象受惊了似的,胡须翘起来,腋下夹着皮包……过了几天,这一切都已习惯,仿佛从来就是这样生活似的。一天天、一星期一星期、一月一月地飞逝了……
  我学得很轻松,只有那些我多少喜欢的课程才学得很好,别的就马马虎虎。除了非常讨厌的课程,如动词过去时短形体之外,一切我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才能,很快就掌握了。我们所学的课程有四分之三对我们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在心中留下任何痕迹,而且教得枯燥无味,形式主义。我们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些不足挂齿的庸碌之辈,其中突出的有几个怪家伙,自然,班上的同学都想方设法拿他们开心。此外,还有两三个真正的疯子,其中有一个特别出众。他死人不作声,非常怕脏,怕人的呼吸,怕同人接触,走路总是走在街当中,在学校,他一脱下手套,便立即把手帕掏出来,拿它来握门上的把手,来拖讲台前的椅子。他又小又瘦,长得一头漂亮的。栗色的卷发,往后翻滚,额头两角异常洁白,苍白的面庞小得惊人,一双凝然不动的、暗无光泽的眼睛,老是悲伤地和沉静地望着那茫茫的空间……

  关于我的学生年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这些年来我已从一个小孩变成一个少年了。但是这个转变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只有上帝才知道。自然,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是单调和平凡的。老是到教室去,老是每天晚上忧郁和不乐意地准备第二天的课程,老是杂七杂八地设想着未来的假期,老是计算离开圣诞节和暑假还有多少日子——吻要是能快点到来该有多好啊!
  六
  这是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城里漫步,——他们不敢象对付格列波奇卡那样,要我坐下来学功课,不敢揪我的耳朵。格列波奇卡已变得愈来愈凶,因此也愈来愈懒散和固执了。我的心常常为消逝的夏季感到忧伤,好象夏天一定该是无穷无尽的,好象夏天曾允诺过可以实现千百个奇妙的计划。我也为与众疏远而感到苦恼,他们有的逛大街,有的在集市上做买卖,有的加入了小铺子附近的行列……各人有各人的事,各人有各人的话题,大家都过着成年人习惯的生活,——完全不象没有阅历的、孤独而忧伤的中学生了。这座城市快要被自己的财富和众多的人口压垮。它很富裕,一年四季都在同莫斯科、伏尔加、里加、列维尔等地做买卖。现在就更加富裕了。全市的粮食收购站从早到晚都在收购粮食,集市和广场上各种蔬菜瓜果堆积如山。你常常可以碰到农民,他们急急忙忙地在街当中走,高声谈笑,象心满意足的、正在休息的人一样。他们终于把自己在城里的一切事情办完,喝了两三盅,一边沿路往自己的大车走去,一边啃着“二等灰面做的锅盔”。人行道上,还有一些高谈阔论的人在整天劝说农民,想搞上几笔好买卖。这些皮肤晒得黝黑、风尘仆仆、精力充沛的二道贩子,一早就到城外去堵截农民,互相争夺农民,接着就拖回一批粮食住集市和粮店里跑。现在他们也在休息,上饭馆喝茶去了。而那条象箭一样笔直的_通往城外的城堡和寺院去的长街,一正湮没在灰尘和正对街口的耀眼的落日的余晖之中。在这条充满尘雾和金光的宽阔大街上车水马龙,全是从大走马竞赛(这城市也因此而闻名)回来的人们,——里面有不少录事、司书、管家、伙计的花花公子,有不少打扮得象凤鸟一样的太太、小姐,还有不少异常讲究的二轮马车。马车里坐着一些大屁股的小老板,旁边还伴着年轻的娇妻,他们勒住自己的大走马,招摇过市!而大教堂里正响着彻夜祈祷的钟声,那些蓄着大胡子的、稳重的马车夫,正用肥马拖着沉重的、平稳的四轮马车,运送着手持蜡烛的、年事已高的老板娘。她们有的脸庞黄肿,满身珠光宝气,使你瞠目结舌,有的面色惨白,瘦骨嶙峋,叫你大吃一惊……
  这就是“假日”,是大教堂隆重举行弥撒的日子。我们的上尉,在领我们出发之前,在学校院子集合时就检查了我们的每一个纽扣。老师们身穿制服,戴上勋章和三角制帽。我们在街上迈步,很高兴过路人都来看我们,象看什么官方的、半军事部门去参加庆祝大检阅似的。其它的“部门”,也是制服、勋章、三角帽、油污的带穗的肩章,也从四面八方来到大教堂的门前。离教堂愈近,钟声就愈响亮,愈沉厚,愈紧密,愈庄重。一到教堂门前的台阶,就听见一声——“脱帽”,于是我们散了队伍,互相拥挤,走进阴凉的,庄严的、敞开着的正门,这时千钧重的钟声更加沉厚地在头上轰响着。以最大的音量来欢迎你,拥抱你。多少善男信女,从上到下金碧辉煌的圣像壁,僧侣们的金色的袈裟,熊熊的蜡烛,各种各样的仪式,紧靠着台阶铺着红呢子的传道高台,这一切多么隆重,富丽堂皇!对于一个少年的心这一切都不是轻松的。由于长时间的严肃的祈祷,由于朗诵经文,提炉散香,进进出出,由于穿着讲究的唱诗班一时高昂、一时柔和的嘹亮的男低音和清脆悦耳、动人心弦的女中音,由于又热又可怕的大人的躯体从四面八方向你挤来,由于箍着一件短制服和银腰带。模样可怕的警察局长的肥大身躯耸立在你的头上,真使你头昏脑胀了……

  在这些日子里,每天晚上,全市灯火辉煌,烟雾弥漫,设在人行道上的灯盏发出难闻的气味,黑暗中,灯火透明的范字和光环熠熠发亮,——这是我在城市中最难以忘怀的最初的印象之一。那时城里经常有大型游艺会。有一天,罗斯托夫采夫的儿子——他也是一个中学生,六年级的,带我和格列波奇卡一同到城市公园去参观这种游艺会。我被拥挤的、在一条主要的林荫道上慢慢移动的、万头钻动的人群所吓倒,人群中灰尘滚滚,同时荡出阵阵廉价香水的气味。然而,从林荫道的尾端。从闪着彩色碗灯的贝壳形露天剧场上,传来懒洋洋的华尔兹舞曲。一支军乐队用所有的铜号和定音效在那里轰响、咆哮。罗斯托夫采夫突然在这条林荫道上站下来,他同一个领着女友向我们迎面走来的漂亮小姐撞了个满怀。他满脸通红,开玩笑地把鞋后跟弄得咔嚓一响,向小姐赔礼,小姐却嫣然一笑,整个脸蛋在那顶奇特的帽子下大放光彩。在贝壳形露天剧场前面的广场上,在一个大花坛当中,有一个水花四射的喷泉喷涌着清凉的象烟火一样的水花,我永远都记得那凉爽宜人的气息和挂满水珠的花朵的、令人陶醉的清新气味。后来我知道,这些花只叫作“烟草”,我之所以印象很深,是因为这种气味同我当时产生的爱慕之情结合在一起,这种感情我生平第一次产生。后来为了这种爱慕之情我甜蜜地病了好几天。由于这个县城里的小姐,我至今一闻到烟草的气味,还不能无动于衷,可是她,却永远也不会了解我,不知道我一生都在想她,只要一闻到烟草的气味,就随时想起她,想起那喷泉的凉气,想起那军乐的歌声……
  七
  现在已是初寒,是晚秋冷清清、乌蒙蒙、无声无息的日子。全市都安上了御寒的窗框,人们生起炉子,穿得热乎乎,把过冬需用的物品都准备停当,满怀高兴地准备感受冬季的舒适。这是若干世纪以来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古老生活方式,这是生活习俗的—年四季有规律的反复。
  “雁鸟飞啦,”罗斯托夫采夫进屋时高兴地说,他穿着一件暖和的厚呢外套,戴着一顶暖和的便帽,身后却带来一股寒气。“我刚看到了整群雁飞……我买了一个农民的两车白菜,柳波芙·安德列耶芙娜,你去接吧,马上就来的。挺好的白菜,一棵就是一棵……”
  我的心情一时舒畅,一时忧伤。我把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阅读的王尔德①、司各特②的书放下,开始沉思,——我想了解和表达正在我身上发生的东西。我心中想象着和观察着这座城市。在进城的那边,是一座古老的男寺院……大家都说,在每一个僧侣的禅房里,都有伏特加酒和香肠藏在圣像的后面。格列波奇卡非常想知道,僧侣们是否在长袍下都穿着裤子。我呢,一想起那座寺院,就会想到那近乎病态的极端兴奋的时刻,那时我吃斋,祷告,很想当一个圣徒。此外,不知为什么一想起这座城市的过去,想起它曾多次被鞑靼人围攻、侵占、焚烧和抢掠,我就苦恼不堪。这方面我感到有些美好的东西,我非常想了解它并想用诗歌、用诗的构思把它表达出来……接着,如果离开寺院,沿着那条长街回头进城,那么左边尽是一些贫寒的和肮脏的巷道,通向山沟,通向我们那条大河的臭气熏天的支流。人们在这条支流里泡浸和腐蚀皮革。这条小河的底部积满了黑色的淤泥。两岸堆放着一些褐色的、气味难闻的东西,顺河还摆着一些黑色的稀疏的木架,皮革就在这架上晒干和加工。在这里,一大帮可怕的人——身体强壮、极其狠亵和粗野的人,闹哄哄地在工作,抽烟,说下流话……这地方也非常古老,大概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对这些秽亵的地方,我也极想说些什么,极想构思出一些奇妙的事情……再往前走,在那支流的对岸,就是契尔纳亚一斯洛波达。阿尔加马察就在这些陡壁重迭的悬崖上,悬崖下,还有一条河几千年来一直流到遥远的南方,流入顿河的上流。这条河曾经淹没了一位年轻的鞑鞑公爵,对于他我也非常想写几句诗歌。据说,他是被一个有灵验的圣母神像惩罚的,这个神像直到如今还保存在我们最古老的一座教堂里,这座教堂在河边,正对着阿尔加马察。在古代的神像面前,燃着几盏长明灯,往往总有一个戴着黑披肩的妇女跪着祷告,她把三个指头紧压在额角上,执着而叉哀伤地注视着在温暖的灯光下闪着暗淡金光的圣像的衣饰,在衣饰的孔洞里可以看到一只压在胸前的右手,手上是一块暗褐色的小木板,在稍高一点的地方,一个不大的同样暗淡的中世纪的圣像,面容温顺而悲伤地倾侧在左肩上,那顶镶着银花边的带刺的花冠,五色斑烂地闪着钻石、珍珠和红宝石的点点光辉……在河对岸,城市后边,扎列奇耶占了低洼地带一大片。这是一个完全独特的城市,一个铁路的王国。这里,机车在咆哮的凛冽空气中互相叫唤,那叫唤既是命令的也是呼吁的,既是忧郁的也是放肆的。日夜奔忙的机车牵引着列车去遥远的地方,去那晦暗和寒冷的天空上雁鸟正成群结队地飞向的远方。在这铁路王国,有一个同样忙忙碌碌的火车站,它充满着煎包、茶炊、咖啡的气味,这些气味还同机车喷出的煤烟味搅在一起。这个车站日夜都有机车通过,开往俄罗斯各地……

  我记得不少既昏暗又短促的日子,既为家中的舒适感到惬意,又为这座城市的过去和它那自由的秋色的旷野而发愁。在我竭力求知的中学里。在班上的百无聊赖中,在那两个温暖的市民的房间的寂静里,这样的日子是毫无尽头的。房间里,柳波芙·安德列耶芙娜有,个闹钟放在铺着针织桌布的五展柜上,玛尼娅和克秀莎拿着小木轴整天坐着织花边,寂静的房间由于滴答的钟声,小木轴轻微的咔嚓声而显得格外沉静。时光就这样缓慢地千篇一律地过去了,但有一天这样的日子摔然中断了。在一个特别伤心的傍晚,外边的小篱笆门意外地啪的一声响,随后过道的屋子大门、前室的大门都响了——父亲突然出现在门口,他戴着一顶有耳罩的帽子,敞着貉皮大衣,我全力奔到他身上,搂着他的脖子,热烈地吻着他那可爱的、温暖的嘴唇,唇边那把胡子由于严寒而有些冰凉和潮湿,我高兴地感觉到,天啊,他不象城里的任何一个人,他较之其他所有的人,是完全、完全的另一个人!
  --------------------
  ①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
  ②华尔德·司各特(1771—1832),英国作家。
  八
  我们这条街虽横贯全市,可在我们这一头却很荒僻,只有几幢看来不大富裕的商人的砖砌房屋。街的中段连着一个集市,热闹非凡:饭馆、商场、最好的商店、最好的旅馆,真是应有尽有。顺便说说,在长街的拐角还有一家名不虚传的“贵族旅馆”,只有一些地主才在那里歇脚。过路的人从它的露在地面上的窗户里,可以闻到香喷喷的厨房的油烟,看到一群戴上白尖帽的厨师。通过正面的玻璃大门,可以看到铺着红地毯的宽阔的楼梯。
  在我读中学的那几年,父亲又享受起他最后的好日子。他迁到巴图林诺后,就把卡缅卡卖掉,把巴图林诺整顿起来,一切都仿佛很有经济计划的样子。他又感到自己是个有钱的老爷了。因此,一来到城里,又只住“贵族旅馆”,而且总是要最好的房间。你瞧,他来之后,我便立刻离开罗斯托夫采夫的家,有两三天完全落到另外的一个世界里,又暂时当起小少爷来。那些站在大门旁边的“快脚”,停立在大门口的看门人,还有那些旅馆的服务人员,房间的清洁女工,甚至那个刮光了脸、穿着燕尾眼、戴着白领带的米海伊奇本人,见到我也都个个拱手哈腰,笑脸相迎。这个米海伊奇过去是谢列密季耶夫斯基的农奴①,饱经风霜,一生中尝过各地生活的滋味。他曾经到过巴黎、罗马、彼得堡、莫斯科,而现在只落得在这个荒僻的城市里,在“贵族旅馆”中充当仆役,悲哀地度过自己的余生。在这个旅馆中,即使是真正好的老爷现在也只能装模作样,而其他的人,正象米海伊奇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些“县城里的花花公子。”他们大摆老爷架势,疑神疑鬼,肆意妄为,讲话时的样子与其说是出于老爷的派头,毋宁说是出于喝了两杯伏特加酒,腔调十分下流。
或许您还会喜欢: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弥尔顿的诗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十四行诗之十九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好象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暇的白璧;因此,我也好象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再也没有别的脸,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遥远星系。故事已经结束了,任何事都不能改变它。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失去、友情与背叛、勇气与牺牲以及梦想破灭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至善与至恶之间模糊界限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时代终结的故事。关于这个故事,有一件很奇怪的事——它既发生在语言难以描述其长久与遥远的时间之前与距离之外,又发生在此刻,发生在这里。它就发生在你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 [点击阅读]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