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一部(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十七我们住在卡缅卡的最后一年,我头一回得了重病,——我第一次知道这种奇怪的事情,人们惯于把它简单地称之为重病,而其实是到天国去漫游了一番。我是在晚秋时节患病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突然感到身心全部虚弱无力,这时人的五种感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全部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我感到突然丧失了生的欲望:不想动,不想吃喝,没有欢乐或哀愁,甚至连最亲的人也都不喜欢。后来,整天整夜地昏迷过去,象死了一样,只是有时被一些怪梦所惊醒。这些梦经常是不成体统、荒谬绝伦和乱七八糟的,仿佛把世界上一切肉体的粗野行为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而这种粗野行为只有在其自身分化和自身猛烈斗争的时候,在一种发热病的、高烧的状态之下(这无疑会使人想到地狱的苦难)才会消灭。唉呀,我记得当时的情景:我有时清醒过来,不是看见母亲象个巨大的幽灵,就是看见卧室已变成一个幽暗的谷物干燥房,无数丑恶的人影、脸庞、野兽、植物都在床头上的蜡烛的火浪中飞奔和颤抖!当我在陷落到地狱之后又口到人间,回到那普通的、可爱的和熟悉的尘世生活时,我的心久久地充满了非人间所有的明亮、恬静和激动!所以我现在特别津津有味地吃黑面包,这面包是人们以乡村的纯朴感情送给我的,光是它的味道就足以使我欢欣雀跃。后来娜嘉死了,死在我罹病后的两个月,在圣诞节节期之后。圣诞节期间过得很快活。父亲喝酒,每天从早到晚我们家里都纵酒作乐,家中宾客盈门……只要全家大团圆,只要格奥尔基哥哥回来度假,母亲就非常高兴。而这次哥哥也回来了,母亲感到很幸福。突然,在节日的花天酒地当中,娜嘉生病了。生病以前,她的一双结实的小腿还曾满屋奔跑,胆大包天,她那双蓝眼睛,她的叫喊和欢笑曾博得大家的称赞。节日过去了,客人早已星散,哥哥也走了,而她依然昏迷地躺在床上,全身发烧。儿童室里挂起窗帘,房间半明半暗,一盏神灯点着……为什么上帝独独选中了她——我们全家的欢乐?全家都很苦恼和沮丧,但毕竟还没有人预料到,这个苦恼会这样突如其来地在某一个黑夜被保姆的一声狂叫解决了。那天夜里保姆突然啪地一声间开饭厅的大门,疯狂地叫喊,说娜嘉死了。是的,在一个隆冬的黑夜,在一片昏暗的荒漠的雪原,在一座孤独的庄园中听到了这个令人悚然的词“她死了”,这对我说来还是第一次!深夜,当一度笼罩全家的疯狂的慌乱平静下来的时候,我看见,在大厅的一张一桌子上,在神灯的阴沉的灯光下,有一个一动也不动的、打扮得很漂亮的洋娃娃躺着,她的小脸毫无表情,没有血色,黑黑的睫毛松松地闭着……在我的一生中没有比这更疯狂的一夜了。一春天外婆也去世了。那是美妙的五月的日子,母亲坐在敞开的窗子附近,她穿着黑衣,消瘦,苍白。突然,从粮仓后面跑出来一个陌生的农民,骑着马,他向母亲快活地叫喊了一句什么话。母亲睁大眼睛,轻轻地、仿佛也是同样高兴地叫喊了一声,用手掌拍打了一下窗台……庄园的平静生活又突然被猛烈地破坏了。到处又掀起一阵特别的慌乱,——唉呀,这我已经熟悉了。工人们跑去套马,母亲和父亲跑去穿衣服……谢天谢地,他们没有把我们这些孩子一同带走……十九那年八月,我已经戴上了一顶蓝色的便帽,帽边上还缀有一枚银色的徽章。只不过没有阿辽沙了,——此时是阿尔谢尼耶夫·阿列克谢,某男子中学的一年级学生。我在冬天经受过的那场肉体与精神的病痛,到了夏天就好象一点痕迹也不见了。我平静、快乐。完全与那年整个夏天里晴朗、干燥的天气相谐和,与我们全家那种轻松愉快的情绪相协调。娜嘉已不过是(甚至对我母亲和保姆来说也一样)一种美好的回忆,一个被想象为高高兴兴永远住在天国的小天使的形象而已。母亲和保姆闲聊的时候,还常常提起她,但限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有时甚至还带着微笑呢,她们有时也流泪,但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眼泪了。至于谈到外婆,母亲简直只有微笑,甚至可以说,她的死是我们全家轻松愉快的原因之一。因为,第一,巴图林诺现在已经属于我们,使我们的家境大为改观,第二,秋天我们就要搬到那边去,正如变换环境总会使人高兴一样,大家都暗暗高兴,因为这种变换常给人带来对美好事物的希望,或许还叫人不知不觉地回忆起游牧时代那种古老的生活。根据母亲的讲述,我可以生动地想象出当时父母亲要急于赶去的巴图林诺的情景:那是五月的一天,一座舒适的庭院,周围有一排古老的杂用房屋,院内有一幢旧式的楼房。两边台阶上都立有圆木柱,大厅窗户的上层玻璃是深蓝色和深红色的。在窗户下边,有两张拼起来的桌子,斜靠在正门角上,上面是用稻草铺着的床铺,床铺上躺着一个脸色苍白的老太婆。她头戴一顶白色的齿状的睡帽,一双洁净的手交叉在胸前。床头旁边,站着一个“修女”,她是一个整洁的老姑娘,低垂着长长的睫毛。用教训人的、高昂而又古怪的腔调单调地念着经文,这种腔调我父亲恶意地讥之为六翼天使的口吻……这个词,我经常想起,所以我模糊地感到那事情极为可怕,使人神魂颠倒而同时又很败兴。我所描绘的整个画面是极不愉快的。但仅仅是不愉快而已,别无其它。而这种不愉快已被一件虽说是罪恶但还是愉快的思想所补偿,而且还绰绰有余。因为我常常想到,既然外婆那座漂亮的庄园已经归于我们的名下,我就可以在假期到那边去作初次拜访。而且,天保佑,我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父亲会从以前是外婆的马群中挑一匹坐骑用的母马送给我的。这匹马会非常喜欢我,只要我一吹口哨,它就会随时随地跑到我的身边来。那年夏天,我一直担心要同母亲、奥丽娅、巴斯卡科夫以及其他的亲人分手,我害怕在不认识的,城里人身边过陌生的孤独生活,害怕身穿制服、铁面无情的老师,害怕所谓的中学。我常常一见到母亲和巴斯卡科夫心里就发紧,自然,见到我他们心里也会是一样。但是,我立刻又高兴地对自己说:还早着呢!而且未来对自己还有这样的一种诱惑:我将是个中学生,穿上制服,生活在城市里,还有许多同学,我可以从中选到一个可靠的朋友。想到这些,心里也就十分高兴……我的哥哥格奥尔基更用这种新生活的美景来鼓励我,勾引我。在我看来,他当时已是一个非凡的人物;长得眉目秀雅,面容清瘦,天庭饱满,目光炯炯,两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好一副俊俏青年的模样。那时他已经不是一个无名小辈,而是帝国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了,胸前挂着一枚中学毕业的金质奖章。这所中学我眼看着就要进去了。八月初我终于被送去考试。听到台阶附近有四轮马车的嘈杂声时,我母亲,保姆和巴斯卡科夫的脸色一下都变了,奥丽娅放声大哭起来,父亲和哥哥面面相觑,尴尬地微笑着。“喏,咱们坐下吧!”①父亲决然地说,于是大家怯生生地坐了下来。“好,愿上帝保佑吧!”一会儿之后父亲又用更为坚定的口吻说。于是大家划完十字,站了起来。我吓得两腿发软,赶忙虔诚地划了十字。这时母亲饱噙着眼泪走过来吻我。给我划十字。但是,当她一边哭,一边吻我,给我划十字时,我已经恢复了常态,心想:“上帝保佑,我未必考得上吧……”唉呀,我居然考取了。为了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足足把我训练了三年。逼迫我计算三十乘五十五,要我讲述阿马里基特人②是什么样的一种人,要我“工整地”写出:“雪是白的,但没有味儿,”并且还要背诵:“绯红的朝霞布满东方……”背到这里还不让我结束,直至我好不容易念到“牲口在柔软的牧场上睡醒”时才要我停止。也许老师(红头发,戴金边眼镜,大鼻孔)很清楚“睡醒”这个词的意义吧,于是他赶忙打断我:“喏,很好,——够了,够了,我看得出。你已经知道……”是的,哥哥是对的,事实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一切都比我想象的简单得多,一切都格外迅速、容易和轻巧地解决了。同时我还超过了什么界限呢!到城里去的道路是很迷人的,自从我那次破天荒的旅行之后,就再也没有到过城市。那座曾经如此令人心醉的城市,现在一切都已变样,跟过去完全不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我着迷了。我在米海伊尔·阿尔罕格尔附近发现了一家相当难看的旅馆。三层楼的中学校舍坐落在一堵高墙之后,在一个铺石的大院里边。虽然我从未进过这样高大、干净和回声很响的楼房。但我发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东西。那些穿着金钮扣燕尾服的老师,虽然头发有的火红,有的漆黑,但都一样的体格魁梧,甚至那个象鬣狗一样的校长本人都不怎么叫人奇怪,不十分可怕。考试刚完,立刻就有人通知我和父亲,说我考取了,并让我度假至九月一日,我父亲如释重负他曾在测验我的知识的“教员休息室”里非常苦闷地坐着),我更是一身轻松。现在一切都好了:我考取了中学,往后还有整整三周的自由!看来,我当时一定会感到很吃惊的。因为我有生以来。一向都百依百顺,没有自由,谁知突然放我三周假,让我充分享受完全的自由。虽说只有三周,但我还是一个劲儿地想:谢天谢地,整整三周呵!——仿佛这三周就不会有个尽头。“好吧,咱们现在赶快去找个裁缝吧,还要去吃中饭哩!”父亲走出中学后快活地说。我们找到了一个短腿的小个子。他的问话之快和量尺码的手法之灵活使我目瞪口呆。他每一句话的结尾都拖长语调。仿佛受了点委屈似的。后来他走进“制帽部”,那儿的窗户积满灰尘,被城里的太阳晒得发烫,里面憋气而狭窄,到处乱七八糟,堆满无数的帽盒,害得老板在其中苦恼地翻寻了半天。他生气了,用我听不懂的话向另一个房间的一个女人大声叫嚷,那女人生着一张懒洋洋的白胖的面孔。他们是犹太人,不过完全属于另外一类。这老头儿留着浓密的长鬓发,穿着一件长黑哔叽礼服,戴着一顶哔叽布帽,帽子歪到后脑勺,胸前和腋下都长着一大把粗毛,从眼角直到下颚,还蓄着一蓬黑得象油烟的胡须,他面色阴沉,郁郁不乐的样子。总之,他象是一件可怕的、忧伤的东西。他终于给我挑出一顶非常漂亮的蓝色便帽,帽圈上还有两条银白的小树枝闪闪发光。我戴着这顶帽子回家,想让所有的人和母亲都高兴。他们的高兴是很莫名其妙的,因为父亲说得完全正确:“那些阿马里基特人对他有什么用呢?”---------------------① 俄国风俗:送别亲人之前,大家都要静坐一会儿。② 阿马里基特人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属于贝图恩族,与以色列族有血缘关系。二十八月底,有一天父亲穿上长统皮靴,束上子弹带,肩上搭着一只猎袋,从墙上取下一支双管猎枪,叫了我一声,然后再叫那心爱的栗色猎犬,漂亮的查尔玛。于是我们一同沿着通往池塘去的道路,走在收割过的田野上。父亲穿着一件花斜领衬衣,戴着一顶白色便帽,我,虽然是大热天,天气干燥,仍然穿着中学的制服。父亲身体魁梧,强壮有力,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前面,弄得黄色的麦茬沙沙作响,他吐出来的烟雾在他身后飘散开来。我跟在他的右后边,按照狩猎的规矩。保镖应该走在右边,我认为遵守这些规则可以得到极大的快乐。他不时吹吹口哨。鼓鼓大家的劲头,于是查尔玛微微有点兴奋,常常摇摆身子,抖抖卷紧的尾巴,全神贯注地去听、去看、去嗅,在我们面前急速地窜来绕去,两边搜寻。荒漠的田野还是象夏天一样明亮和快乐。有时一丝热风完全停止下来,太阳晒得人实在够戗,你可以听到周围晒得发热的咝咝、手表的滴答声以及铁匠打铁的声音。有时轻轻吹来一丝干热的微风,微风逐渐加大,刮过我们的身边。突然、在收割时压出来的路上卷起一股尘土,把尘土戏弄一番,掀得老高老高。风旋转着,卷成一个漏斗形,凶恶地向前方刮去。我们机警地跟着查尔玛。它老是那个样子在前面走着,路上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不知不觉地愈走愈远。它常常突然地呆立不动,全身向前倾斜,抬起右脚,盯着它前面的我们看不见的东西。父亲轻声地说:“抓住它!”于是查尔玛便冲向那看不见的东西。刹那间,嘿!一只短尾巴的大鹌鹑从它身下艰难而笨拙地(由于肥胖)挣脱开来,还没有飞出五步远,这一团东西又在一声枪响中落到收割过的田地上。我跑过去拾起来,把它装进父亲的猎袋里……这样我们走到了黑麦田的尽头,后来又穿过马铃薯地,经过一个泥塘,它的长形水面闪耀着闷热的光芒。泥塘在我们右边山坡之间的一个峡谷里,山坡由于牲口的践踏,成了光秃的样子。山坡上,一群白嘴鸦伫立在开阔的高地上,无所归依,默默沉思。父亲看了一会说,白。嘴鸦一到秋天就打算去集会,它们现在开始考虑远走高飞了。此时我心中不由又生起一股别情离绪,这不仅是因为要同即将消逝的夏季告别,而且要同田野,同荒僻而可爱的边区中我感到珍贵和亲切的一切分手。除了这个天荒地远的边区之外,我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识过别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幽僻的住处,我那世人不知、无人需要的幼年和童年的花朵宁静地、孤单地开放着……后来我们靠着左边前进,沿着一望无际的、已经犁耙过的黑油油的耕地中的田埂向扎卡兹走去,这还是我们的田地。一匹枣红色的刚满周岁的马驹正在干硬的黑土块上拉着一张耙,它还是一只细腿的乳兽,尾巴根部还是柔软而光滑地打着卷。这匹马驹曾经答应送给我的,可现在竟然不同我打商量,求得我的同意,就把它放出来干活了。一股灼热的微风吹来,八月的太阳在耕地上空照耀着,似乎还是夏天的老派头,但已经威力大减了。乌驹已经长得很高(虽然高得有点出奇,但还是小驹的模样),正服服贴贴地在耕地上迈着步,拉着牵索,耙栅在它后头摇摆着,跳动着,弯曲的铁耙齿弄碎了土块。一个穿着树皮鞋的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两手笨拙地握着缰绳,一瘸一瘸地走着。我久久地看着这幅情景,又感到一阵难以言状的悲戚……扎卡兹是一个相当大的野外树林,属于一个有点疯疯癫癫的地主。此人独来独往,仇视整个世界,象蹲在城堡里一样,蛰居在罗日杰斯托沃附近自己的庄园里,由一些凶猛的牧羊犬守卫着。他总是同土著的或者是新迁来的农民打官司,从来不与他们在工钱上取得一致意见。因此,他的庄稼往往不是有一大片一大片没有割下来,到了深秋就烂在田里,就是在雪堆下成千垛地毁坏掉。这种情况现在仍旧没有改变。我们就是沿着一片被牲口踩乱和踏坏的。没有收割的金黄色的燕麦田走到扎卡兹去的。这时查尔玛又抓到了几只鹌鹑,我又跑过去把它们拾起来,然后我们向前沿着密密的黍田走到扎卡兹。黍田在太阳光下象丝绸一般闪烁着,深褐色的、颗粒累累的穗子低垂到地上,它们在我们的脚下象小玻璃珠子一样特别清脆地噼啪响着。父亲解开衣领,满脸通红,他说:“好热呀,口渴得很,咱们走进扎卡兹去找水塘吧!”于是,我们跳过那条把黍田和树林隔开的水沟,走进树林,走进八月的、明亮的、温和的、已经有点发黄的、愉快的和美妙的王国。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个人的体验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鸟俯视着野鹿般昂然而优雅地摆在陈列架上的精美的非洲地图,很有克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书店店员们从制服外衣里探出来的脖颈和手腕,星星点点凸起了鸡皮疙瘩。对于鸟的叹息,她们没有给予特别注意。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全然脱落。人们都在幽暗的潜意识里摸摸索索地追寻白天残存在皮肤上的温暖记忆,最终只能无奈地吐出含混暧昧的叹息。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殿下①①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一八○——一八七三),一八三三年巴尔扎克曾在米兰这位亲王家作客。这部作品主要描写巴黎,是近日在您府上构思而成的。请允许我将您的名字列于卷首。这是在您的花园里成长,受怀念之情浇灌的一束文学之花。当我漫步在boschetti②中,那里的榆树林促使我回忆起香榭丽舍大街,这怀念之情牵动我的乡愁时,是您减轻了我的忧思。 [点击阅读]
人性的优点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1、改变人一生的24个字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谋生?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对他的前途有着很大影响的24个字。这24个字使1871年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 [点击阅读]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