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一部(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十七我们住在卡缅卡的最后一年,我头一回得了重病,——我第一次知道这种奇怪的事情,人们惯于把它简单地称之为重病,而其实是到天国去漫游了一番。我是在晚秋时节患病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突然感到身心全部虚弱无力,这时人的五种感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全部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我感到突然丧失了生的欲望:不想动,不想吃喝,没有欢乐或哀愁,甚至连最亲的人也都不喜欢。后来,整天整夜地昏迷过去,象死了一样,只是有时被一些怪梦所惊醒。这些梦经常是不成体统、荒谬绝伦和乱七八糟的,仿佛把世界上一切肉体的粗野行为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而这种粗野行为只有在其自身分化和自身猛烈斗争的时候,在一种发热病的、高烧的状态之下(这无疑会使人想到地狱的苦难)才会消灭。唉呀,我记得当时的情景:我有时清醒过来,不是看见母亲象个巨大的幽灵,就是看见卧室已变成一个幽暗的谷物干燥房,无数丑恶的人影、脸庞、野兽、植物都在床头上的蜡烛的火浪中飞奔和颤抖!当我在陷落到地狱之后又口到人间,回到那普通的、可爱的和熟悉的尘世生活时,我的心久久地充满了非人间所有的明亮、恬静和激动!所以我现在特别津津有味地吃黑面包,这面包是人们以乡村的纯朴感情送给我的,光是它的味道就足以使我欢欣雀跃。后来娜嘉死了,死在我罹病后的两个月,在圣诞节节期之后。圣诞节期间过得很快活。父亲喝酒,每天从早到晚我们家里都纵酒作乐,家中宾客盈门……只要全家大团圆,只要格奥尔基哥哥回来度假,母亲就非常高兴。而这次哥哥也回来了,母亲感到很幸福。突然,在节日的花天酒地当中,娜嘉生病了。生病以前,她的一双结实的小腿还曾满屋奔跑,胆大包天,她那双蓝眼睛,她的叫喊和欢笑曾博得大家的称赞。节日过去了,客人早已星散,哥哥也走了,而她依然昏迷地躺在床上,全身发烧。儿童室里挂起窗帘,房间半明半暗,一盏神灯点着……为什么上帝独独选中了她——我们全家的欢乐?全家都很苦恼和沮丧,但毕竟还没有人预料到,这个苦恼会这样突如其来地在某一个黑夜被保姆的一声狂叫解决了。那天夜里保姆突然啪地一声间开饭厅的大门,疯狂地叫喊,说娜嘉死了。是的,在一个隆冬的黑夜,在一片昏暗的荒漠的雪原,在一座孤独的庄园中听到了这个令人悚然的词“她死了”,这对我说来还是第一次!深夜,当一度笼罩全家的疯狂的慌乱平静下来的时候,我看见,在大厅的一张一桌子上,在神灯的阴沉的灯光下,有一个一动也不动的、打扮得很漂亮的洋娃娃躺着,她的小脸毫无表情,没有血色,黑黑的睫毛松松地闭着……在我的一生中没有比这更疯狂的一夜了。一春天外婆也去世了。那是美妙的五月的日子,母亲坐在敞开的窗子附近,她穿着黑衣,消瘦,苍白。突然,从粮仓后面跑出来一个陌生的农民,骑着马,他向母亲快活地叫喊了一句什么话。母亲睁大眼睛,轻轻地、仿佛也是同样高兴地叫喊了一声,用手掌拍打了一下窗台……庄园的平静生活又突然被猛烈地破坏了。到处又掀起一阵特别的慌乱,——唉呀,这我已经熟悉了。工人们跑去套马,母亲和父亲跑去穿衣服……谢天谢地,他们没有把我们这些孩子一同带走……十九那年八月,我已经戴上了一顶蓝色的便帽,帽边上还缀有一枚银色的徽章。只不过没有阿辽沙了,——此时是阿尔谢尼耶夫·阿列克谢,某男子中学的一年级学生。我在冬天经受过的那场肉体与精神的病痛,到了夏天就好象一点痕迹也不见了。我平静、快乐。完全与那年整个夏天里晴朗、干燥的天气相谐和,与我们全家那种轻松愉快的情绪相协调。娜嘉已不过是(甚至对我母亲和保姆来说也一样)一种美好的回忆,一个被想象为高高兴兴永远住在天国的小天使的形象而已。母亲和保姆闲聊的时候,还常常提起她,但限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有时甚至还带着微笑呢,她们有时也流泪,但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眼泪了。至于谈到外婆,母亲简直只有微笑,甚至可以说,她的死是我们全家轻松愉快的原因之一。因为,第一,巴图林诺现在已经属于我们,使我们的家境大为改观,第二,秋天我们就要搬到那边去,正如变换环境总会使人高兴一样,大家都暗暗高兴,因为这种变换常给人带来对美好事物的希望,或许还叫人不知不觉地回忆起游牧时代那种古老的生活。根据母亲的讲述,我可以生动地想象出当时父母亲要急于赶去的巴图林诺的情景:那是五月的一天,一座舒适的庭院,周围有一排古老的杂用房屋,院内有一幢旧式的楼房。两边台阶上都立有圆木柱,大厅窗户的上层玻璃是深蓝色和深红色的。在窗户下边,有两张拼起来的桌子,斜靠在正门角上,上面是用稻草铺着的床铺,床铺上躺着一个脸色苍白的老太婆。她头戴一顶白色的齿状的睡帽,一双洁净的手交叉在胸前。床头旁边,站着一个“修女”,她是一个整洁的老姑娘,低垂着长长的睫毛。用教训人的、高昂而又古怪的腔调单调地念着经文,这种腔调我父亲恶意地讥之为六翼天使的口吻……这个词,我经常想起,所以我模糊地感到那事情极为可怕,使人神魂颠倒而同时又很败兴。我所描绘的整个画面是极不愉快的。但仅仅是不愉快而已,别无其它。而这种不愉快已被一件虽说是罪恶但还是愉快的思想所补偿,而且还绰绰有余。因为我常常想到,既然外婆那座漂亮的庄园已经归于我们的名下,我就可以在假期到那边去作初次拜访。而且,天保佑,我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父亲会从以前是外婆的马群中挑一匹坐骑用的母马送给我的。这匹马会非常喜欢我,只要我一吹口哨,它就会随时随地跑到我的身边来。那年夏天,我一直担心要同母亲、奥丽娅、巴斯卡科夫以及其他的亲人分手,我害怕在不认识的,城里人身边过陌生的孤独生活,害怕身穿制服、铁面无情的老师,害怕所谓的中学。我常常一见到母亲和巴斯卡科夫心里就发紧,自然,见到我他们心里也会是一样。但是,我立刻又高兴地对自己说:还早着呢!而且未来对自己还有这样的一种诱惑:我将是个中学生,穿上制服,生活在城市里,还有许多同学,我可以从中选到一个可靠的朋友。想到这些,心里也就十分高兴……我的哥哥格奥尔基更用这种新生活的美景来鼓励我,勾引我。在我看来,他当时已是一个非凡的人物;长得眉目秀雅,面容清瘦,天庭饱满,目光炯炯,两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好一副俊俏青年的模样。那时他已经不是一个无名小辈,而是帝国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了,胸前挂着一枚中学毕业的金质奖章。这所中学我眼看着就要进去了。八月初我终于被送去考试。听到台阶附近有四轮马车的嘈杂声时,我母亲,保姆和巴斯卡科夫的脸色一下都变了,奥丽娅放声大哭起来,父亲和哥哥面面相觑,尴尬地微笑着。“喏,咱们坐下吧!”①父亲决然地说,于是大家怯生生地坐了下来。“好,愿上帝保佑吧!”一会儿之后父亲又用更为坚定的口吻说。于是大家划完十字,站了起来。我吓得两腿发软,赶忙虔诚地划了十字。这时母亲饱噙着眼泪走过来吻我。给我划十字。但是,当她一边哭,一边吻我,给我划十字时,我已经恢复了常态,心想:“上帝保佑,我未必考得上吧……”唉呀,我居然考取了。为了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足足把我训练了三年。逼迫我计算三十乘五十五,要我讲述阿马里基特人②是什么样的一种人,要我“工整地”写出:“雪是白的,但没有味儿,”并且还要背诵:“绯红的朝霞布满东方……”背到这里还不让我结束,直至我好不容易念到“牲口在柔软的牧场上睡醒”时才要我停止。也许老师(红头发,戴金边眼镜,大鼻孔)很清楚“睡醒”这个词的意义吧,于是他赶忙打断我:“喏,很好,——够了,够了,我看得出。你已经知道……”是的,哥哥是对的,事实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一切都比我想象的简单得多,一切都格外迅速、容易和轻巧地解决了。同时我还超过了什么界限呢!到城里去的道路是很迷人的,自从我那次破天荒的旅行之后,就再也没有到过城市。那座曾经如此令人心醉的城市,现在一切都已变样,跟过去完全不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我着迷了。我在米海伊尔·阿尔罕格尔附近发现了一家相当难看的旅馆。三层楼的中学校舍坐落在一堵高墙之后,在一个铺石的大院里边。虽然我从未进过这样高大、干净和回声很响的楼房。但我发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东西。那些穿着金钮扣燕尾服的老师,虽然头发有的火红,有的漆黑,但都一样的体格魁梧,甚至那个象鬣狗一样的校长本人都不怎么叫人奇怪,不十分可怕。考试刚完,立刻就有人通知我和父亲,说我考取了,并让我度假至九月一日,我父亲如释重负他曾在测验我的知识的“教员休息室”里非常苦闷地坐着),我更是一身轻松。现在一切都好了:我考取了中学,往后还有整整三周的自由!看来,我当时一定会感到很吃惊的。因为我有生以来。一向都百依百顺,没有自由,谁知突然放我三周假,让我充分享受完全的自由。虽说只有三周,但我还是一个劲儿地想:谢天谢地,整整三周呵!——仿佛这三周就不会有个尽头。“好吧,咱们现在赶快去找个裁缝吧,还要去吃中饭哩!”父亲走出中学后快活地说。我们找到了一个短腿的小个子。他的问话之快和量尺码的手法之灵活使我目瞪口呆。他每一句话的结尾都拖长语调。仿佛受了点委屈似的。后来他走进“制帽部”,那儿的窗户积满灰尘,被城里的太阳晒得发烫,里面憋气而狭窄,到处乱七八糟,堆满无数的帽盒,害得老板在其中苦恼地翻寻了半天。他生气了,用我听不懂的话向另一个房间的一个女人大声叫嚷,那女人生着一张懒洋洋的白胖的面孔。他们是犹太人,不过完全属于另外一类。这老头儿留着浓密的长鬓发,穿着一件长黑哔叽礼服,戴着一顶哔叽布帽,帽子歪到后脑勺,胸前和腋下都长着一大把粗毛,从眼角直到下颚,还蓄着一蓬黑得象油烟的胡须,他面色阴沉,郁郁不乐的样子。总之,他象是一件可怕的、忧伤的东西。他终于给我挑出一顶非常漂亮的蓝色便帽,帽圈上还有两条银白的小树枝闪闪发光。我戴着这顶帽子回家,想让所有的人和母亲都高兴。他们的高兴是很莫名其妙的,因为父亲说得完全正确:“那些阿马里基特人对他有什么用呢?”---------------------① 俄国风俗:送别亲人之前,大家都要静坐一会儿。② 阿马里基特人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属于贝图恩族,与以色列族有血缘关系。二十八月底,有一天父亲穿上长统皮靴,束上子弹带,肩上搭着一只猎袋,从墙上取下一支双管猎枪,叫了我一声,然后再叫那心爱的栗色猎犬,漂亮的查尔玛。于是我们一同沿着通往池塘去的道路,走在收割过的田野上。父亲穿着一件花斜领衬衣,戴着一顶白色便帽,我,虽然是大热天,天气干燥,仍然穿着中学的制服。父亲身体魁梧,强壮有力,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前面,弄得黄色的麦茬沙沙作响,他吐出来的烟雾在他身后飘散开来。我跟在他的右后边,按照狩猎的规矩。保镖应该走在右边,我认为遵守这些规则可以得到极大的快乐。他不时吹吹口哨。鼓鼓大家的劲头,于是查尔玛微微有点兴奋,常常摇摆身子,抖抖卷紧的尾巴,全神贯注地去听、去看、去嗅,在我们面前急速地窜来绕去,两边搜寻。荒漠的田野还是象夏天一样明亮和快乐。有时一丝热风完全停止下来,太阳晒得人实在够戗,你可以听到周围晒得发热的咝咝、手表的滴答声以及铁匠打铁的声音。有时轻轻吹来一丝干热的微风,微风逐渐加大,刮过我们的身边。突然、在收割时压出来的路上卷起一股尘土,把尘土戏弄一番,掀得老高老高。风旋转着,卷成一个漏斗形,凶恶地向前方刮去。我们机警地跟着查尔玛。它老是那个样子在前面走着,路上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不知不觉地愈走愈远。它常常突然地呆立不动,全身向前倾斜,抬起右脚,盯着它前面的我们看不见的东西。父亲轻声地说:“抓住它!”于是查尔玛便冲向那看不见的东西。刹那间,嘿!一只短尾巴的大鹌鹑从它身下艰难而笨拙地(由于肥胖)挣脱开来,还没有飞出五步远,这一团东西又在一声枪响中落到收割过的田地上。我跑过去拾起来,把它装进父亲的猎袋里……这样我们走到了黑麦田的尽头,后来又穿过马铃薯地,经过一个泥塘,它的长形水面闪耀着闷热的光芒。泥塘在我们右边山坡之间的一个峡谷里,山坡由于牲口的践踏,成了光秃的样子。山坡上,一群白嘴鸦伫立在开阔的高地上,无所归依,默默沉思。父亲看了一会说,白。嘴鸦一到秋天就打算去集会,它们现在开始考虑远走高飞了。此时我心中不由又生起一股别情离绪,这不仅是因为要同即将消逝的夏季告别,而且要同田野,同荒僻而可爱的边区中我感到珍贵和亲切的一切分手。除了这个天荒地远的边区之外,我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识过别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幽僻的住处,我那世人不知、无人需要的幼年和童年的花朵宁静地、孤单地开放着……后来我们靠着左边前进,沿着一望无际的、已经犁耙过的黑油油的耕地中的田埂向扎卡兹走去,这还是我们的田地。一匹枣红色的刚满周岁的马驹正在干硬的黑土块上拉着一张耙,它还是一只细腿的乳兽,尾巴根部还是柔软而光滑地打着卷。这匹马驹曾经答应送给我的,可现在竟然不同我打商量,求得我的同意,就把它放出来干活了。一股灼热的微风吹来,八月的太阳在耕地上空照耀着,似乎还是夏天的老派头,但已经威力大减了。乌驹已经长得很高(虽然高得有点出奇,但还是小驹的模样),正服服贴贴地在耕地上迈着步,拉着牵索,耙栅在它后头摇摆着,跳动着,弯曲的铁耙齿弄碎了土块。一个穿着树皮鞋的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两手笨拙地握着缰绳,一瘸一瘸地走着。我久久地看着这幅情景,又感到一阵难以言状的悲戚……扎卡兹是一个相当大的野外树林,属于一个有点疯疯癫癫的地主。此人独来独往,仇视整个世界,象蹲在城堡里一样,蛰居在罗日杰斯托沃附近自己的庄园里,由一些凶猛的牧羊犬守卫着。他总是同土著的或者是新迁来的农民打官司,从来不与他们在工钱上取得一致意见。因此,他的庄稼往往不是有一大片一大片没有割下来,到了深秋就烂在田里,就是在雪堆下成千垛地毁坏掉。这种情况现在仍旧没有改变。我们就是沿着一片被牲口踩乱和踏坏的。没有收割的金黄色的燕麦田走到扎卡兹去的。这时查尔玛又抓到了几只鹌鹑,我又跑过去把它们拾起来,然后我们向前沿着密密的黍田走到扎卡兹。黍田在太阳光下象丝绸一般闪烁着,深褐色的、颗粒累累的穗子低垂到地上,它们在我们的脚下象小玻璃珠子一样特别清脆地噼啪响着。父亲解开衣领,满脸通红,他说:“好热呀,口渴得很,咱们走进扎卡兹去找水塘吧!”于是,我们跳过那条把黍田和树林隔开的水沟,走进树林,走进八月的、明亮的、温和的、已经有点发黄的、愉快的和美妙的王国。
或许您还会喜欢: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蓝色特快上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将近子夜时分,一个人穿过协和广场(巴黎最大的广场,位于塞纳河右岸,城西北部。译注)。他虽然穿着贵重的皮毛大衣,还是不难使人看出他体弱多病,穷困潦倒。这个人长着一副老鼠的面孔。谁也不会认为这样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在生活中会起什么作用。但正是他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发挥着他的作用。此时此刻,有一使命催他回家。但在回家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交易。而那一使命和这一交易是互不相干的。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