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一部(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很可惜,人们甚至把我什么时候出生的都讲给我听了,假如不讲,那我现在就不会知道我有多大年纪(况且,我现在完全没感到年岁的负担),就是说,不会想到我大概再过十年或二十年就要死了。要是我生长在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那也不会疑心自己就要死。“这就太幸运了!”我要添上这一句。但是谁知道呢?也许是一场大灾难吧。而且我说不疑心是否真的不疑心呢?我们不是生下来就有死的感觉吗?如果没有,如果未曾疑心过,那我是否会象现在和过去一样,这么热爱生活呢?关于阿尔谢尼耶夫的家族,关于他的世系,我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干吗什么都要知道呢?!我只知道,在格尔波夫尼卡,我们的家族是属于“那些在黑暗的时代渐行消失的世系”。我知道,我们的家族是“贵族,尽管它已经没落……”二我的最初的回忆是使人莫名其妙的、毫无价值的东西。我记得那个初秋的阳光照耀着的大房间,记得从那朝南的窗口就可以看见山坡上空的冷峭的光辉……仅此而已,就只有这么一瞬间!为什么就在这一天,就在这一时刻,就在这一分钟,我的意识突然会生平第一次如此熠熠地燃炽起来,以致记忆力有可能发挥作用?但为什么此后我的意识又立刻长期地熄灭下来?我怀着悲伤的感情回忆自己的幼年。幼年每一时刻都是悲伤的,因为这个静静的世界贫瘠穷乏,而在这个世界中,却有一颗在生活上还没有完全觉醒的、对一切事物还感陌生的、胆怯的和柔弱的心灵在幻想着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黄金时代!不,这是一个不幸的、过于多愁善感的、可怜的时代。也许是因为个人的某些条件,我的幼年才是悲伤的吧?事实上,我就是生长在莽莽森林的深处。荒漠无人的田野,一幢孤零零的庄园坐落其中……冬天是无边的雪海,夏天是庄稼、花草的海洋……还有这田野的永恒的寂静,以及它的神秘的缄默……但在这个寂静中,在这草木深深之处,一只土拨鼠和云雀也会发愁吗?不,它们什么也不会问,什么也不会感到惊奇,不会感到象周围世界的人所具有的那种神秘的灵性,它们既不知道空间的召唤,也不知道时间的飞逝。而我那时却已经知道这一切了。天空的深处和田野的远方都向我讲述了在它们之外仿佛还另有天地,它们都引起我对还未获得的东西满怀幻想和产生苦恼,不知怎的,它们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抱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爱恋与温情,这使我十分感动……这个时候人们在哪里呢?我们的领地叫做农庄——卡缅卡农庄。我们主要的庄园是在顿河左岸,父亲经常到那儿去。并在那里住很久。而农庄上的产业是不大的,奴仆很少,但到底还是有人,生活仍旧进行。犬,马,羊,牛,工人,马夫,领班,厨娘,女饲养员,保姆,母亲和父亲,在中学读书的哥哥和妹妹奥丽娅,还有一个在摇篮中的小妹……但究竟为什么在我的记忆中只留下完全孤独的时刻呢?夏日,一个暮色苍茫的傍晚,太阳已落在房屋和花园的后边了。荒落的、宽大的庭院阴影憧憧,而我(世界上只有我独自一人)躺在院子的渐渐变冷的青草上,凝望着无底的蓝天,象望着一双奇异而又亲切的眼睛,望着自己父亲的怀抱一样。一朵高高的白云在浮动,逐渐变圆,又慢慢地变换着自己的轮廓,然后隐没在这凹形的无底的穹苍……哎呀,使人感到多么慵懒的美啊!要是能坐到这朵云彩上飘游,在这可怕的高空之上,在这世间的辽阔的天空中浮荡,与住在这个山峦起伏的世界上的上帝和白翼天使为邻,那该多惬意呵!现在我又躺在庄园的后面,在田野之中,仿佛也象那天的黄昏一样,——只是现在还有一个西沉的太阳在闪烁,我同样是世界上孤零零的一个人。举目四望,在我的周围尽是穗粒累累的黑麦和燕麦。在浓密的、低垂的麦杆里,深居着一些鹌鹑。此刻万籁俱寂,鹌鹑也默默无语,只是偶尔传出几声咕咕的啾鸣。一只小金虫陷在麦穗里,发出沉郁的嗡嗡声。我怀着怜恤之情解救了它;我惊奇地仔细打量着,这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小金虫,它在哪里生活,往哪儿飞,怎么飞走,它在想什么,有什么感觉?它气鼓鼓的,相当厉害:在手指间乱动乱窜,坚硬的翅鞘沙沙作响,从翅鞘下伸出一种薄薄的、淡黄色的东西。突然,这些翅鞘的甲壳分开、张大,那淡黄色的东西也一样松开。噢,多么优美呵!这小甲虫飞到空中,快活地、轻松地嗡嗡低吟着,永远离开我了。它消失在天空中;给我增添一种新的惆怅:在我身上留下离别的悲伤……要不我就在家里自己看着自己,依然是夏天的傍晚,依然是孤单单的。太阳已隐没在静悄悄的花园后头,它曾整天欢快地照耀过这空落落的大厅和客厅,然而现在已经离去,仅只在细木地板上的一个角落里,在那张老式桌子的高脚之间,孤零零地留下自己红色的余晖。我的天呀,它那悲伤的无言之美叫人感到多么压抑!晚间,窗外的花园呈现出一片深不可测的黑压压的夜色,我在昏暗的卧室里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一颗静谧的星星在高空中从窗口里一直俯视着我……它干吗要远远地离开我呢?它干吗不向我说一句话呢?它叫我到哪儿去,想提示我什么呢?三童年时代已开始逐渐把我同生活联系起来,在我的记忆中,现在还若隐若现地浮现出一些人物、一些庄园生活的情景、一些重大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最鲜明的是我生平第一次的旅行,和我后来历次的旅行相比,这是最遥远和最不寻常的一次。那次,父母带我一起去那称为城市的自然保护区。当时我初次体验到幻想即将实现的甜蜜,同时也体验到它万一不能实现的恐惧。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站在院子中间,站在太阳曝晒的地方,看着一早就从车棚里推出来的四轮马车,心焦如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终于套好这辆马车,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一切出门的准备工作呢?我记得,我们走了很久很久,经过无数的田野,山谷、乡村小路和十宇路口。路途上发生了一件事情:在一个峡谷中(当时时近黄昏,地处荒凉),四周密密地长着一些橡树,枝叶纷披,一片暗绿,在峡谷对面斜坡上的灌木丛里,有一个“强盗”钻来钻去,他腰间还插着一柄斧子。这也许是我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一生中所看到过的最神秘和最可怕的农夫之一。我们什么时候进的城,我记不清楚了,但总记得那个城市的早晨!我挂在一个深渊之上,在从未见过的庞大楼房之间的罅隙里,太阳、玻璃、招牌的闪光使我眼花缭乱。头顶上,整个世界都轰响着一种奇怪的、乱七八糟的音乐声:米海伊尔·阿尔罕格尔钟楼敲击出叮叮当当的钟声。这座钟楼高耸在一切之上,它是如此宏伟,富丽堂皇,这一点连罗马的彼得教堂也梦想不到。这个庞然大物,竟使我后来见到希奥普斯的金字塔①时也不为之吃惊。最令人吃惊的是城里的黑鞋油。在这一生中,我从未因所见到的世上的东西(我见得可多哩!)而感到过这样的欢欣,这样地快乐,就象我当时在这座城市的集市上、手里握着一盒黑鞋油所感受过的那样。这个圆圆的盒子是用普通的树皮做的,但这是什么树皮呢,它竟能通过能工巧匠变成了一个盒子!就是这么一盒黑鞋油!它黑黢黢的,光泽暗淡,装得又满又实,而且有一股令人心醉的酒精的气味!后来还有两件事情使我十分高兴:给我买了一双精制山羊皮皮靴,靴筒上压有红圈,关于这双皮靴,马车夫说了一句使我终身难忘的话。“这双靴子正合适!”此外还给我买了一根把手上有个哨子的皮鞭……一摸到这双精制山羊皮皮靴,一拿起这根富有弹性的、柔韧的皮鞭,我就兴高采烈,心醉神迷!在家里,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高兴得连话都说不上来,因为在床边放着我的新皮靴,在枕下藏着我的小皮鞭。那颗朝夕思慕的星星从高空上望着我的窗子,并且对我说:现在一切都好啦,世界上没有也不需要更好的东西了!这次出门,第一次给我揭示了人间生活的欢乐,同时也还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个印象是我在回转的路上体验到的。我们在傍晚之前离开这座城市,走过一条长长的、宽敞的街道,在我看来,这条大街与我们的旅馆和米海伊尔·阿尔罕格尔大教堂所在的那一带比起来,就显得十分寒伦。我们走过了一个大广场,前面远方又展现出一个熟悉的世界——辽阔的田野和农村的纯朴与自由。我们的路笔直朝西,正对夕阳。此时我忽然发现,还有一个人也在看着夕阳,看着田野:在快要离开城市的时候,有一幢特别庞大的和特别沉闷的黄色房子耸立着,它和我迄今所见过的任何一幢房子截然不同,——上面有许多大窗户,每一扇窗子都装有铁栅,房子四周围着一堵高高的石墙。围墙的大门已被紧紧地锁上。在一个窗口的铁栅后头,站着一个穿灰呢短上衣的人,他头戴无檐帽,面庞浮肿,脸色枯黄,露出一副复杂而痛苦的表情这是我有生以来在一般人的面孔上还没有看见过的。它是种最沉痛的优郁、悲伤、俯首听命和一种狂热而又模糊的幻想掺合在一起的表情……当然,有人向我解释,这是什么房子,这个人是什么人。这是我从父母的口中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特殊的人存在,他们被称之为囚犯、流放犯、盗贼、凶手。但是,在我们个人短促的一生中,我们所获得的知识太贫乏了,——应该还有另一种我们与生俱来的、更为丰富的、永无止境的知识。对于铁栅和这个人的面孔在我身上所引起的那些感情来说,父母的解释就显得太少了。我借助于自己本身的知识,亲身感觉到,猜测到他那特殊的、可怕的心灵。那个在峡谷的橡树丛里窜来窜去的、腰间插着一把斧头的农民更是可怕的。但这或许是个强盗——这一点我从未怀疑过,或许是个非常可怕的、然而十分使人迷醉的、神奇的东西。可是这个囚犯,这一道铁栅……--------------------① 埃及法老希奥普斯(纪元前三千年)的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学的卓越古迹之一。四关于我在人世间的最初岁月,我以后的回忆就更为寻常和真实,虽然这一切都依旧贫乏、偶然和零碎。我只重复我们知道的和我们记得的。我们有时甚至连昨天的事也难以记起!我幼小的心灵开始习惯于自己的新居,发现其中有很多令人愉快的可爱之处。看见大自然的美已不再感到痛苦了,我注意到人们,并对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多少有点自觉的感情。对我来说,世界依然只局限于庄园、家庭和一些最亲近的人们。这时我已经不仅觉察到有父亲,感到有他的亲切的存在,而且我还看清楚他了。他是一个身体健壮、神采奕奕、无所顾忌、爱发脾气,但同时又特别容易息怒、宽宏大量的人,他容不得恶人和不忘旧怨的人。我开始对他发生了兴趣,于是我就了解他的一些事情:他从来不做事,真的,他在幸福的游手好闲中打发了自己的日子,这种游手好闲的生活在当时不仅对于乡村贵族,就是对于一般的俄罗斯人也司空见惯。他经常在午饭前生龙活虎般的兴奋起来,吃饭时快快活活。午饭后一觉醒来,喜欢坐在敞开的窗前喝令人陶醉的、发出丝丝声的、把鼻子冲得非常舒服的、有点酸味的苏打水。他经常在这个时候突然捉住我,把我放在膝上,紧紧地搂着我,吻我,然后又同样突然地把我放下来,他不喜欢任何持久的事……我对他不仅已经产生好感,而且有时怀着愉快的温情,我喜欢他。他勇敢的外表,变幻无常的直爽的性格,都适合我的已经形成的口味,尤其使我感兴趣的是,他好象曾在那个塞瓦斯托波尔打过仗,现在又是一个枪法惊人的猎手——能射中抛在空中的二十戈比银币,需要时,还能用吉他即时弹奏祖先幸福时代的一些古老的歌曲,弹得如痴如醉,娓娓动听……我终于也发现了我们的保姆,就是说我认清了家中的人员。我发现这个身材高大、体态端庄和威风凛凛的女人在我们的幼小心灵中显得特别亲切。虽然她经常自称为女仆,但事实上她是家里的一员,敢同我母亲争吵(这是家常便饭)。然而,由于她们互相爱护或者出于必要,往往争吵之后不久双方哭一场就和解了。我的两个哥哥都比我大得多,那时都已各自独立生活,只是节假日才到我们这里来。另外我还有两位妹妹,我终于也认识了她们。虽然情况各不相同,但我还是一样地把她们同我的生活紧密地连在一起。我温情地爱着那喜欢笑的、蓝眼睛的娜嘉,她还在摇篮里玩东西。不知不觉地我所有的玩耍和游戏、欢乐和悲伤都与她共享。有时我又把最隐秘的幻想和心思告诉给黑眼睛的奥丽娅,她是一个性急的姑娘,象父亲一样,容易发火,但也十分善良,多情善感,她不久就成为我的忠实的朋友。至于母亲,当然,我更先于所有的人发现和了解她,对我来说,母亲在所有的人中是一个完全特殊的人物。她与我本身不可分离,我发现并感到她的存在,大概,就是在我发现自己存在的那个时候……我一生最痛苦的爱情与母亲有关。我们所爱的一切,我们所爱的人,就是我们的苦难,——光是这种担心失去亲人的永恒的恐惧就已经够戗!而我从幼年时代起就背上我对母亲坚贞不渝的爱情的重担。我爱她,是因为她赐予我生命,而她正是用这种痛苦来伤害我的心,尤其是用她那整个心灵的爱来使我感到震惊,她是悲伤的化身:我孩提时代曾在她的眼睛里看见过多少眼泪,从她的口中听见过多少悲歌啊!在那遥远的故乡,她孤零零地一个人安息在世界上,永远被世人遗忘,但她的极为珍贵的名字将万世流芳。莫非那已经没有眼睛的颅骨,那灰色的枯骸现在就在那里埋葬,在一个凋敝的俄国城市的坟地的小树林之间,在一个无名的坟墓的深渊,莫非这就是她——一个曾经抱着我摇晃过的人?“我的道路比你们的道路更高尚,我的思想比你们的思想更崇高。”五幼年的孤独生活就这样逐渐地过去了。我记得,有一年秋季的一夜,我不知为什么半夜醒来,看见房间里弥漫着一片淡薄和神奇的暗光,越过那没有挂上窗帘的大窗口。只见一轮苍白和忧郁的秋月高悬在庄园里空荡荡的院子之上,它忧郁,孤寂,显得如此悲伤,充满如此非凡的美,以至我的心为一些难以形容的甜蜜和悲哀的感情所压紧。这些感情仿佛它——这个苍白的秋月也同样感受到。但我已经知道,已经明白,我在世界上不是一个人。我睡在父亲的书房里,——我开始哭泣,叫唤,把父亲喊醒……人们逐渐地进入我的生活,并成为我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已经发现,世界上除了夏天之外,还有秋天、冬天和春天,在这三个季节里只能偶尔外出。我起初并不记得它们,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最多的是明媚的、阳光灿烂的东西,所以现在能想起的,除了那个秋夜之外,只不过还有两三个昏暗的景象,而且还都是不寻常的:一个冬天的傍晚,屋外大雪纷飞,狂风怒吼,非常可怕,但又十分迷人。其所以可怕,是因为大家都说,这是为了“对付四十个殉教徒”。其所以迷人,是因为狂风愈将房屋震撼得厉害,你就愈觉得自己是在这房屋的保护之下,温暖而又舒适,十分惬意。后来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发生了一件真正出奇的事。我们一觉醒来,看见家里有一种奇怪的半明半暗的光亮,院子里一种淡白色的、非常巨大的、比房屋还高的东西挡住了光线,——不久我们知道,这是一夜之间把我们覆盖起来的白雪,后来工人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把我们从雪堆里挖出来。还有一个昏暗的四月的日子,那天我们院子里突然来了一个穿着常礼服的人,他被寒风驱赶,吹得摇摇晃晃,眼斜嘴歪。这个不幸的人生着一双罗圈腿,可怜巴巴地用一只手扶住头上的便帽,另一只手笨拙地把常礼服捂在胸口……我再说一遍,在我总的印象中,童年生活的最初阶段好象只有夏天,那时的欢乐我总是先告诉奥丽娅,然后再告诉维谢尔基的几个农家的孩子。维谢尔基坐落在普罗瓦尔之后,离我们有一俄里远,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这欢乐是可怜的,就象我得到黑鞋油和皮鞭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欢乐一样可怜。(一切人间的欢乐都是可怜的,有人象我一样,有时也想要别人怜悯他,得到一点伤心的同情。)我在什么地方出生和成长?我看见过什么呢?既没有山河湖泊,也没有莽莽森林,只有山谷里有些小灌木丛,以及几处小树林。不过在扎卡兹和杜布罗夫卡的某些地方还象有点森林,此外全是田野。田野啊,一望无垠的庄稼的海洋!这不是南方,不是能放牧无数羊群的草原,不是你每走一个钟头都可以遇见村庄、车站的富裕之乡,不是以房屋洁白干净、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叫你吃惊的地方。这不过是波德斯捷比耶,这儿的田野凹凸不平,到处都是山沟和斜坡,牧场青草不深,更多的倒是沙砾和碎石。这儿的村庄和文化落后的居民,看来都已被上帝遗忘。人们极不讲究,过着原始简朴的生活;与藤蔓和稻草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就生长在这个僻静而又非常美丽的边区。漫长的夏日里,我看见:炎热的中午时分,蓝天上白云在飘荡,清风徐来,时而温凉,时而炎热,带来烈日的暑气和洒热了的稻谷与青草的芳香。在田间,在我们那些陈旧的粮仓后面,是灼热的、璀璨夺目的阳光。这些粮仓非常陈旧,厚厚的稻草盖顶已经发灰,看上去硬结得有如石块一般,圆木墙壁也变成了深灰色。斜坡上不停地滚动着一望无际的麦浪,银光闪闪,翻腾起伏。声势浩大的麦浪喜气洋洋,上面浮动、荡漾着云彩的阴影……后来我又发现,在嫩草如茵的院子中间,有一个古老的洗衣石槽,下面可以捉迷藏。于是我们脱去鞋子,让白嫩的小脚(连这些小脚都喜欢自己的白嫩)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奔跑,草地表面被太阳晒得滚烫,里面却十分清凉。粮仓下面,长出一簇簇的天仙子。有一次,我同奥丽娅吃了许多天仙子,结果昏死过去,后来大人们不得不用刚挤出来的牛奶才把我们灌活过来。当时我们的脑袋虽说是古怪地嗡嗡作响,但身心里却不仅希望着、甚至还感觉到完全有可能升到天上,一任我们到处飞翔……在粮仓下面,我们还发现了许多黑金丝绒一般的大丸花蜂的巢穴。我们是根据暗哑的、盛怒而威严的嗡嗡声才猜到它们在地下的住处的。我们在菜园里,在干燥棚附近,在打谷场上,在仆人居住的小屋后头(它的后墙堆满了粮草)发现了多少可吃的根,多少甜丝丝的块茎和种子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窟魔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当山冈圭介来到琴川河的上游地区,已是时近中午。山冈行走在岩石地带时,极为小心谨慎。如果从同上次一样的道路上通过,则很容易留下足印。山冈圭介连那足印也极力避免留下。他每一步都尽量地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草地,把步子尽可能踩在土质坚硬的路面上以及岩石上,以免留下走过的痕迹。他的整个行动都小心翼翼。他深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山冈进入到岩石地带的中心部位。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