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 第一部分 第八章 选一个“优秀”的男人做伴侣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八章选一个“优秀”的男人做伴侣世上女人很多,男人说,值得爱的不止一个;世上男人很多,女人说,值得爱的男人只有一个。因为不止一个,男人找女人时很少精心思索;因为只有一个,女人找男人时常常苦心琢磨。二十几岁的美女们在选择婚姻对象时,手中都握有一张网,网眼的大小常常与年龄成反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会自觉调整自己的标准,使其更切合实际一些,于是她们走进了婚姻。而另外一些人则坚定地继续高举放大镜,把男人的毛病、缺点看了个一清二楚,然后叹息好男人的稀少,于是她们成了单身女郎。难道,“优秀”的男人真的绝种了吗?其实不然,只是美女们的选择误区造就了这一特点。有人曾在网上做了个小测验:如果让你在《西游记》的师徒四人中选一个做老公,你将选择谁?新女人们的投票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荣登榜首且遥遥领先的是原来形象并不那么高大的猪八戒。因为他性情随和、为人宽厚、感情丰富又率真执著、会吃会玩懂得享受生活、吃苦耐劳、身体健康,还知道理财。细想想也真是这个道理。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位角色代表了四种不同的男人性格,孙悟空充分展现了男人的事业心、幽默感和英雄主义;唐僧充分展现了男人的善良、软弱和理想主义;八戒充分展现了男人的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和机会主义,是人格中最世俗因而也就是最鲜活有趣的部分;沙僧充分展现了男人忙碌平庸的生活常态,即人们评价某人时常说的“在平凡岗位上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的那一部分。其他几个人做老公会是什么样子呢?沙僧老实厚道、任劳任怨,可没一点主见和情趣,做了丈夫便是典型的“妻管严”,女人倒是省心省力却乏味无比;唐僧抛开一堆要不得的缺点不说,就算属信念执著的“事业型”男人,任你女人风情万种、千呼万唤他一律视而不见,有再大的成就也是“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孙悟空倒是本领高强、神通广大,也是让人倾慕的对象,可这样的男人猴性太重,缺少细致耐心,不解风情时就是那种日日呼朋唤友不思归家的大男孩儿,懂得女人时又少不得朝三暮四、到处留情,让人始终无法踏实。其实唐僧师徒四位角色代表了一个男人的不同侧面,把这师徒四人的种种人格特点合并起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男人。在男人这个人格整体中,悟空部分视女人为友;唐僧部分有点烦女人;八戒部分狂热追求女人;沙僧部分对女人不主动,但绝对负责。各个男人的不同,仅在于他们这四部分的轻重大小不同而已。世界在变,人们心中的好男好女标准没变。好女人依旧要美丽温柔、聪明贤淑,好男人仍然是强壮、体贴、靠得住。以真诚之心待人,这就是一个“优秀“的男人、好老公,当然这事实从性格上分析,那么其他方面呢?为了不让年轻美女们轻易走进男人的温柔陷阱,教你几招识别“优秀”男人的办法吧。1一个优秀的男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坚强。那些失败了就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整日买醉、破罐子破摔还要靠你养活的男人坚绝不能要。男人要能给女人安全感,如果你找一个老公,不能够照顾你,还要经常在你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让你也承担他实际上是可以挽救的痛苦,是非常失败的。2身体健康。没有哪个女人会喜欢一个整天病怏怏的男人。不是今天这疼就是明天那不舒服,什么也做不了,还要你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来照顾他。我们不要求那个男的有多么威猛高大,但一定要身体健康的才行。3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婚姻和爱情不同,是要建立在有面包皮的基础上。你的他不一定要有万贯家财,但是至少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基本的生活要有保障。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一个男人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拿不出来,这个月初就开始担心下个月的供房款,那么,你跟着他吃苦不算,甚至连一点安全感都没有。4无不良嗜好。烟可以抽一点,酒可以喝一点,但都不能太过。哪个女人愿意天天回家面对一个醉醺醺的、嘴里还不时散发着一股浓浓的烟臭味的男人呢?至于嗜赌成性、整日风流快活,把自己打扮成小白脸的男人就更不能要了。5社交能力强。不一定要活跃得见人就搭讪,见手就握的地步,也不需要他在社交方面有多么强硬的手腕,但一起出去应酬时,若像离群的动物一样一言不发,找不到任何话题与你的同事交谈,也融入不到任何群体中,凡事都需要你出来撑场面的男人,会让你脸面无光。当然,除了看一个男人是不是优秀,还要看他是不是真心对你,当然这要靠你自己慢慢去体验。
或许您还会喜欢: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7月13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05年之后,中国申奥终获成功;2001年底,中国将加入WTO……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198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64.4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2.8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超越自卑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励他。 [点击阅读]
跑步圣经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前言: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要把你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跑步运动的世界,其次是要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跑步,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使自己变得健康愉快起来,而达到你从来没有想象过你能达到的程度。不管你的身体如何虚弱、肥胖、衰老、难看,也不管你曾经多少次地尝试过其它运动项目而无济于事,本书都能使你变得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愉快。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自序活出你想要的人生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点击阅读]
遇险自救全攻略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0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在世,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谁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平平安安、幸福快乐。相信这也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是,人生之路多坎坷,在现实生活当中,随时都会有意外事情的发生,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随时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与险境。关于人生,尼采曾这样说道: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点击阅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终场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罗琦琦看了下表,已经七点。初中部都是走读生,不用上晚自习,学生已经全部走空。她站了起来,穿过林荫道,走到乒乓球台旁。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应该被妥善维护过,看不出陈旧的痕迹,至少在罗琦琦的记忆中,和她罚站时,一模一样。她笑了笑,沿着乒乓球台一侧,进了教学楼,是个拐弯口,左侧应该是教室,右侧应该是老师的办公室。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