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1Q84 BOOK2 - 《1Q84 BOOK2》评论——随便就相信虚假也不是什么贸然的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nbs; 畅销书里总是给人这样的感觉,有大量的废话,或者全部都是废话.有些会有很多读上去好像没有任何意义的话,比如一个人在念契诃夫写吉利亚可人的书,会把里 面的段落全部抄下来,末了,仔细听故事的少女评论到,吉利亚可人好可怜.村上在写那种特别细小的感情时,总比别人好像视力更佳,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就像你 能看到花瓣的纹路,也能看到指甲盖下的泥.
  好像每个人都读过的,我却是在本以该过了去读它的年纪才看完,那是个真实的想让人逃避的故事,也许每个人都能从上面找到一万种 可能与自己的情史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此提醒生活并不平淡,可以期许无数种的戏剧,聪明的人更会从中找到无数的理由,悄悄把自己心中的污点若无其事的擦 掉,这是一件很酷而且并没有那么难的事情.
  而且很多人会以为写出这样东西的作家,该是像凯鲁雅克一般.他至少该有着糟糕的作息,和混乱的人际关系,坐在案头写书只需要从个人情史的银行中提取即可. 可是让人失望的是,他却有无可挑剔的作息,每天坚持长跑,跑到身体完全不属于自己,跑到被空气压弯脊柱.这是一件很酷,但是却一点不玩的事,并且当让人体 力处于极限的模样也许也并不可能会太酷.
  第一章青豆,第二章天吾,第三章青豆&helli;如此推递读完了48章后,他们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相遇,也许相遇的章节会出现在Book3中.但是我却觉得在那样不 真实的并且布满险恶的世界里,青豆与天吾的世界已经何其的幸运了,他们只爱过彼此, 青豆和天吾一起抬头都能看到两个月亮的天空, 头上两个月亮仿佛商量好了,用奇妙的光辉照耀世界.这已经美得让人没法再要求过多了.村山对与身体的描写仍然直接露骨, 那段关于青豆希望被天吾拥抱亲吻直至进入她的身体,在她的身体中像勺子搅拌可可一样,简直和直子为渡边手婬*一样,干净美好的让人感动. 青豆的乱性*?还有天吾与老女人?我们可以不谈关于肉体的事情么.
  我们该相信这是真正的爱情么?
  但我总觉得,真正的爱情不是读到第几句你就流泪了,不是什么样的女孩你伤不得,更不是珍惜身边会做这二百五十件事的人.
  没有月经的少女,小小人,瞎眼的山羊,这不是少女漫画里面的设定,但至少我们都未曾见过.小小人从山羊的嘴巴里爬出来,在空气中做蛹.
  我们已经没有太多闲情逸致去看这样无知的动画片,我们只需要猥琐重口味的搞笑日和.就像我们快忘了还真心迷恋过的很多东西.这些飘渺的情节,永远不会出现 在我们的世界里.但为什么我还是默默盼望,忍不住抬头会看见两个月亮,一个没有那么明亮,发出淡绿色*朦胧的光线.
  是否只能在这样无比虚假的世界里,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爱情.那我们在真实的世界里又该相信些什么呢,如果有人喝的大醉,然后告诉你他很伤心,你会相信么, 你会相信短信里面那些梦幻的句子么.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现在不是1984.不知道在Book3中,天吾父亲的那部分还会怎样变化,我都觉得 关于去猫城的故事对于父亲来说太残忍了,读到那个隐忍的NHK收费员坐在窗边听天吾念书的地方,难过的好像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但又不那么清楚.你付出 了很多很多感情,但是总会忘记一些.你记恨的也总有一天被模糊掉.
  真实的日子还是得过,对于这样的生活,早就无法退换,连小票都没有了.至少我还能对一本小说有盼望的念头,也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情了.
  能读到的部分,青豆已经把手|枪放入了口中,把力气送上了手指.契诃夫说故事中如果出现了手|枪,那么它就非发射不可.我好奇地去找到了雅纳切克的,想去摸索青豆的情绪,但对于不懂古典音乐的我实在不太明白,所以只能放弃掉.结局会怎样呢,至少book2的最后一章有许多非常鼓舞温暖 的句子,所以这一切没有那么苦逼.
  在一阵喧闹的高|潮后结束了,仿佛是小小人在大声嚷.
  “呵呵-“负责起哄的嚷道.
  “呵呵-“其他六个符合道.
  天上没有两个月亮.
或许您还会喜欢: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