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1Q84 BOOK2 - 《1Q84 BOOK2》电子书——第16章天吾 就像一艘幽灵船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nbs;到了明天,那里会出现一个怎样的世界?
  “谁也不知道。”深绘里说。
  但天吾醒来的这个世界,与昨晚睡去时那个世界相比,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枕边的时钟指向六点刚过。窗外已经大亮,空气无比澄澈,从窗帘的缝隙间,光线像楔子一般照进来。夏季似乎也终于即将结束。
  鸟鸣声尖利鲜明地传来,让人觉得昨日那猛烈的雷雨宛如幻梦,像是在许久以前,发生在某个不知是何处的地方的事。
  醒来后先浮上天吾脑际的是,说不定深绘里已经在昨天夜里消失了踪影。但那位少女就在他身旁,像冬眠中的小动物,正睡得很沉。
  睡容美丽,细细的黑发垂在雪白的脸颊上,勾勒出复杂的纹样。耳朵藏在头发下面,看不见。鼻息轻轻传来。半晌,天吾望着天花板,倾听着那小小的风箱般的呼吸声。
  他还清晰地记着昨夜射精的感觉。一想到自己真把精液射在了这位少女体内,他便感到头脑混乱。还是大量的精液。到了早晨,这就像那场雷雨一样,让人觉得似乎并非发生在现实中的事。简直像是梦中的体验。十多岁时,他多次体验过梦遗。做了非常真实的春梦,在梦中射精,然后醒来。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梦,只有射精是真实的。
  就感觉而言,这两件事十分相似。
  但这不是梦遗。他确实射在了深绘里体内。她引导他的-阴-茎插入自己体内,有效地榨取了他的精液。他只是听任摆布。当时,他的身体完全麻痹,连一根手指都动不了。而且,他还以为自己是在小学教室里射精的。但不管怎样,深绘里说她没有月经,不必担心怀孕。他实在无法理解竟会发生这种事情。然而,的确真的发生过。在现实世界中,作为现实。大概是。
  他下了床,换好衣服,走到厨房里烧开水,泡了咖啡。一边泡咖啡,一边试着理清思绪,就像理清抽屉里的东西一样。但他理不清。
  只是将几样东西调换了位置。在原来放橡皮的地方放了回形针,原来放回形针的地方放了转笔刀,原来放转笔刀的地方放了橡皮。只不过是从一种混乱形态改变为另外一种混乱形态。
  喝了新鲜的咖啡,走进洗手间一边听调频广播的巴洛克音乐节目,一边刮胡子。泰勒曼①为各种独奏乐器创作的组曲。老一套的行动。
  在厨房里泡咖啡,喝下去,一边听着收音机的“为您倾情呈献巴洛克音乐”,一边刮胡子。每天只有曲目会改变。昨天好像是拉莫②的键盘音乐。
  解说人介绍道:
  十八世纪前半叶作为作曲家在欧洲各地享有盛誉的泰勒曼,进入十九世纪之后,因过于多产而受到了人们的轻侮。但这其实并非泰勒①Georg Phili Telemann (1681-1767),德国作曲家。
  ②Jean-PhilieRameau (1683-1764),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曼的过错。伴随着欧洲社会构成的变化,音乐的创作目的发生了很大改变,导致了这种评价的逆转。
  这就是新的世界吗?他心想。
  再次环视四周的风景,仍然看不到能称为变化的东西。轻侮的人们现在还未现身。但无论如何,胡须必须得刮。不管世界是面目全非还是一成不变,反正不会有人来替他刮胡子。只能自己动手。
  刮完胡子,烤好吐司抹上黄油吃,又喝了一杯咖啡。去卧室看看深绘里,她好像睡得酣沉甜美,身子一动不动。姿势始终没有改变过。
  头发在面颊上描绘着相同的纹样。鼻息也像刚才一样安宁。
  天吾今天没有安排,也没有补习学校的课。不会有人来访,也没有拜访别人的计划。今天一整天他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他坐在厨房的餐桌前,继续写他的小说。用钢笔将字填进稿纸里。一如往常,他很快进入了角色*。意识频道被切换,其他的事物迅速从视野里消失了。
  深绘里醒来,是在九点之前。她脱去睡衣,穿着天吾的T恤。杰夫·贝克访日公演的T恤。他去千仓探望父亲时穿过。一对-乳-房鲜明地凸起,不由分说地让天吾回想起昨夜射精的感觉。就像一个年号会让人联想起历史事件一样。
  调频广播里放着马塞尔·迪普雷①的风琴曲。天吾停下写作,为她做早餐。深绘里喝了伯爵红茶,在吐司上抹了果酱吃。她就像伦勃朗在描绘衣服的褶皱,仔细地花了很长时间,往吐司上涂抹果酱。
  “你的书卖了多少?”天吾问。
  ①MarcelDure (1886-1971),法国风琴演奏家、作曲家。
  “是《空气蛹》吗。”深绘里问。
  “对。”
  “不知道。”深绘里说,还轻轻地皱起眉头,“好多好多。”
  对她来说,数字并不是重要的因素,天吾想。她那句“好多好多”,让人联想起辽阔的原野上一望无际的三叶草。三叶草表示的,始终是“多”这个概念,那数字谁也数不清。
  “好多人都在读((空气蛹>。”天吾说。
  深绘里不声不响,检查着涂抹的果酱。
  “我得跟小松先生见一面。越早越好。”天吾隔着餐桌,望着深绘里的脸说。她的脸一如平日,没有浮现出任何表情。“你一定见过小松先生吧?”
  “记者见面会的时候。”
  “说话了吗?”
  深绘里微微摇头。意思是:几乎没说话。
  他能清晰地想象出那幅场景。小松还是老样子,快嘴快舌滔滔不绝,说着些心中所想——也许其实没有想——的事情。而她几乎一言不发,也没好好地听对方说话。小松对此毫不在意。如果有人要求以具体实例说明“一对绝不相容的人物组合”,只要举出深绘里和小松即可。
  天吾说:“很久没见到小松先生了,也没有电话来。他最近一定忙得不可开交。因为《空气蛹》成了畅销书,他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已经到时候了,应该面对面坐下来,认真讨论一下各种问题。正好你也在,是个好机会。我们一起见见他,好不好?”

  “三个人。”
  “嗯。这样说话更容易些。”
  深绘里略作思考,也许是略作想象。然后答道:“没关系。如果能做到的话。”
  如果能做到的话,天吾在脑中复述。话里有一种预言般的余韵。
  “你认为可能做不到吗?”天吾战战兢兢地问。
  深绘里未作回答。
  “如果可能,就跟他见一面。这样行不行?”
  “见了面做什么。”
  “见了面做什么吗?”天吾将提问重复了一遍,又说,“先把钱还给他。作为改写《空气蛹》的报酬,他向我的银行账户里汇进一笔巨款。但我不想接受这种东西。我并不是后悔改写了《空气蛹))。这项工作刺激了我,把我引向了好的方向。虽然自己说有点那个,但我觉得改写非常成功。事实上,外界评价也很高,书也十分畅销。我觉得接受这项工作本身没有错。但是,我没想到事情竟然闹得这样大。当然,接受这项工作的是我自己,为此承担责任也理所当然。但总而言之,我不打算因此收报酬。”
  深绘里微微耸了耸肩。
  天吾说:“的确如此。就算我这么做,事态恐怕也不会有丝毫改变。但我宁愿表明自己的立场。”
  “对谁。”
  “主要是对我自己。”天吾的声音有点低沉下来。
  深绘里拿起果酱瓶子,好奇地看着。
  “不过,也许太迟了。”天吾说。
  深绘里未发一言。
  一点过后,给小松的公司打电话时(上午小松从来不上班),接电话的女子说,小松这几天没来上班。但她不了解详情。要不就是知道什么,却似乎不打算告诉天吾。天吾请求她将电话转给一个熟识的男编辑,他用笔名为此人编辑的月刊杂志撰写短专栏。这位编辑比天吾大两三岁,又和他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对他颇有好感。
  “小松先生已经一个星期没来上班了。”这位编辑说,“第三天,他打过电话,说是身体不适要休息几天。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来上班。
  出版部那群家伙伤透了脑筋。因为小松是《空气蛹》的责任编辑,那本书全由他一个人负责。他本来是分管杂志的,但根本不管什么部门,一个人大包皮皮大揽,什么人都不让碰。结果现在他一放手,别人根本接不上手。不过,既然他说身体不适,也没办法了。”
  “身体怎么了?”
  “那谁知道。他只是说身体不适。说完就把电话挂了,从此杳无音信。有事要问他,往他家里打电话,也打不通,一直是录音电话。
  真叫人犯难啊。”
  “小松先生没有家属吗?”
  “他是单身。有太太和一个儿子,不过很久以前就离婚了。他一句也不提,我们也不了解详情。只是大家都这么说。”
  “一个星期都不来上班,却只打电话联系过一次,不管怎么说都有点奇怪。”
  “但你也知道,他可不是个能用常识衡量的人啊。”
  天吾握着听筒想了一下,说:“确实,谁也说不准这个人会干出什么事来。缺乏社会常识,还有点任性*。不过据我所知,他可不是个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在《空气蛹》这样畅销的时候,再怎么身体不适,他也不太可能扔下工作不管,甚至都不和公司联系。还不至于这么不近人情吧。”
  “你说得有道理。”那位编辑同意,“也许该到他家里去一趟,探视一下情况究竟怎样。因为牵涉到深绘里失踪,与‘先驱’也有点纠纷,而她至今仍下落不明。弄不好是出了什么事。该不会是小松先生装病,把深绘里给藏起来了吧?”
  天吾沉默不语。总不能告诉他,深绘里就在自己眼前,正在用棉棒掏耳朵吧。
  “不光是这件事,还有那本书,也有些地方令人生疑。书卖得好当然是件好事,但有点想不通。不光是我,公司里还有许多人这么觉得&helli;&helli;对了,天吾君找小松先生有事吗?”
  “不,没什么事。只是有一阵子没跟他聊天了,想看看他近况如何。”
  “他这阵子真忙得够戗。说不定是太紧张的缘故。总之《空气蛹》是我们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畅销书,今年的奖金看来相当可观啊。天吾君看过那本书了吗?”
  “当然,还是应征稿的时候就读过。”
  “这么说还真是啊。你负责预读来稿。”
  “写得好,很有趣。”
  “是啊。内容的确很好,值得一读。”
  天吾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不祥的余韵。“但是有令人担心的地方吗?”
  “这大概是做编辑的直觉吧。写得非常好,这一点千真万确。不过,有点好得过分了——对于一个十七岁的新手、一个小女孩来说。
  而且作者目前行踪不明,和责任编辑也联系不上。于是只有小说,就像一艘没有一个乘客的远古幽灵船,沿着畅销书的航道一帆风顺地笔直向前。”
  天吾暖昧地支吾了一声。
  对方继续说道:“恐怖,神秘,故事写得太好了。这话不要外传哦——公司里甚至有人在背地里议论,说怕是小松先生对作品大动手脚,超出了情理。我想总不至于吧,不过万一是真的,我们就等于抱着一枚危险的炸弹。”
  “也许只是好运连连呢。”
  “就算是这样,也不可能永远走运。”那位编辑说。
  天吾道谢后,挂断了电话。
  天吾放下电话,告诉深绘里:“小松先生大约有一个星期没去公司上班了。打电话也联系不上。”
  深绘里什么也没说。
  “在我身边,很多人好像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天吾说。
  深绘里还是什么也没说。

  天吾忽然想起了人每天都要丧失四千万个表皮细胞的事实。它们丧失,剥落,化作肉眼看不见的细小尘埃,消失在空中。对这个世界而言,我们或许就像是它的表皮细胞。如果是这样,有人某一天忽然消失,也不是什么怪事。
  “弄不好下次就轮到我了。”天吾说。
  深绘里微微地摇头。+“你不会消失。”
  “为什么我不会消失?”天吾问。
  “因为驱过邪。”
  天吾对此思考了几秒。自然不会有结论。从一开始就明白——再怎么绞尽脑汁,都是白费力气。尽管如此,却不能不努力思考。
  “总之,现在无法马上见到小松先生。”天吾说,“也无法还他钱。”
  “钱不是问题。”深绘里说。
  “那到底什么才是问题呢?”天吾试着问了一句。
  当然没有回答。
  天吾按照昨晚的决心,开始搜寻青豆的下落。花上一天集中精力去找,肯定能得到一点线索。但他真正动手尝试之后,才明白这件事绝非想象中那样简单。他把深绘里留在家里,(反复叮嘱了许多次:“不管谁来了都不能开门!”)赶到电话总局。那里有日本全国各地的电话号码簿可供阅览。他把东京二十三个区的电话号码簿从头到尾统统翻了一遍,寻找青豆这个姓。哪怕不是她本人,也肯定有亲戚住在什么地方。只要向他们打听青豆的行踪就行了。
  然而,哪一本号码簿里都没有姓青豆的人。天吾将范围扩大到整个东京,仍然一个人也没找到。随后他又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关东。千叶县、神奈川县、埼玉县&helli;&helli;至此,能量与时间都耗尽了。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话号码簿上细小的铅字看,眼睛深处生疼。
  可以考虑几种可能性*。
  (一)她住在北海道的歌志内市郊外。
  (二)她结了婚,随夫改姓“伊藤”。
  (三)她为了保护隐私,没将姓名登在电话号码簿上。
  (四)她在两年前的春天染上恶性*流感死了。
  此外还可以举出无数可能性*。单靠电话号码簿终究不行。总不能把全日本的电话号码簿一本不剩地查阅一遍。查到北海道,只怕该到下个月了。必须另外想办法。
  天吾买了张电话卡,钻进电话局内的电话亭,给母校——市川市的那所小学打了个电话,声称是同窗会要联系老同学,请求查找青豆登记的地址。热情而且似乎闲得无聊的事务员替他查阅了毕业生名录。
  青豆是在五年级读到一半时转学的,所以不算毕业生,毕业生名录上没有她的名字,现住址也不明。不过当时的迁居地址可以查到,想知道吗?
  想知道,天吾答道。
  天吾用笔记下那个地址和电话号码。是东京足立区的某处地址,由“田崎孝司”转交。她当时好像离开了亲生父母,看来发生过什么事。天吾想,这个号码大概没什么用。不过还是试着拨打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该号码已经废弃不用。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打给查号台,报上地址和田崎孝司这个名字,却得知无人以此姓名登记过电话号码。
  然后,天吾又查找“证人会”总部的电话号码。但无论他怎样查找,电话号码簿上都没有刊登他们的联系地址,也没有刊登“洪水之前”、“证人会”或其他类似的名字。在按行业分类的电话号码簿的“宗教团体”类别下,也没有找到。天吾经过一番苦战后,得出了“他们大概不希望任何人和自己联系”的结论。
  仔细一想,这也是怪事。他们随心所欲地想何时来访就何时来,不管你是在烤舒芙雷,在做焊接,在洗头发,还是在训练小白鼠,甚至是在思考二次函数,他们毫不体恤,照样按门铃或敲门,笑嘻嘻地劝诱:“咱们一起来学《圣经》好吗?”他们可以只管找上门来,但别人(恐怕只要不做信徒)就不能自由地去找他们。连问个简单的问题都不行。要说不方便,也真够不方便的。
  然而,即使查到了电话号码,打通了电话,既然他们如此壁垒森严,也很难想象他们会答应我的请求,将个别信徒的信息热心地提供给我。在他们看来,恐怕大有戒备森严的必要。由于他们那极端而古怪的教义,由于他们对信仰的冥顽不灵,世间有许多人嫌恶他们,疏远他们。曾经引发过一些社会问题,结果受到过近似迫害的待遇。在绝不能说是善意的外部世界面前保护自己的共同体,也许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性*之一。
  总之,搜寻青豆的途径暂时受阻。此外还剩下什么搜寻手段,天吾一下子也想不出来。青豆是个非常少见的姓氏,听过一次就不会忘记。但他试图追踪一个这个姓氏的人的行踪,却立刻四处碰壁。
  说不定直接向“证人会”信徒打听,反而省事。规规矩矩地向他们的总部咨询,也许徒然招致怀疑,什么也打听不到。天吾觉得,如果询问普通信徒,他们很可能会热情地告诉自己。然而,他连一个“证人会”的信徒都不认识。而且仔细一想,这近十年来,他一次都没有受到过“证人会”信徒的访问。为什么希望他们来的时候总也不来,不希望他们来的时候偏偏不期而至?
  还有一个办法,在报纸上登个寻人启事。“青豆:盼尽快联系。
  川奈。”愚蠢的文字。加上天吾觉得,就算亲眼看到了这则启事,青豆也不会特意和自己联系,只会落得被她提防的下场。川奈也不是个寻常的姓,但天吾绝不认为青豆还记得自己的名字。川奈——这人是谁?反正她是不会和我联系的。本来嘛,哪有人会看什么寻人启事?
  还剩下一个办法,去找家大点的侦探事务所。他们肯定习惯做这种寻人业务,拥有各种手段和人脉。也许只需要一点线索,转眼就能把人找到。收费大概也不会太贵。不过,这最好还是留作最后的手段吧,天吾想。先自己动手寻找。他觉得应该再动动脑筋,看看自己能做点什么。

  天空已经微微暗下来,他回到家时,深绘里正坐在地板上,一个人听着唱片。是年长的女朋友留下的老爵士乐唱片。屋里地板上散落着艾灵顿公爵、贝尼·古德曼、比莉·荷莉黛等人的唱片袋。当时转盘上旋转着的,是路易·阿姆斯特朗演唱的Chantez-les Bas,一支印象深刻的歌。一听到它,天吾就想起了年长的女朋友。在两次做*爱之间,两人经常听这盘唱片。在这支曲子最后的部分,演奏长号的特朗米·杨兴奋之极,忘记了按照事先商量的结束独奏,把最后的主题乐段多演奏了八小节。“听听,就是这个部分。”她说明。唱片放完一面后,赤身裸体地爬下床,走到隔壁房间里给密纹唱片翻面,是天吾的任务。他充满怀念地忆起这段往事。他当然从未指望过这种关系能天长地久,但也从未设想过会以如此唐突的方式结束。
  看着深绘里认真地听着安田恭子留下的唱片,他觉得不可思议。
  她眉头紧锁、聚精会神,似乎要在那旧时代的音乐中,听出某种音乐之外的东西。或是定睛凝视,要从那声响中看出某种影子。
  “你喜欢这张唱片吗?”
  “我听了好几遍。”深绘里说,“不要紧吧。”
  “当然不要紧。不过你一个人有没有觉得无聊?”
  深绘里轻轻地摇头。“有事要想。”
  关于两人昨夜在雷雨声中发生的事,天吾想问问深绘里。为什么做了那样的事?他并不认为深绘里对自己抱有性*欲,因此那肯定是和性*欲无关的行为。果真如此的话,那究竟意味着什么?
  但如果当面问这种事,很难得到像样的回答。而且在九月一个极为和平宁静的夜晚,直接搬出这种话题来,天吾也觉得不合适。这按理说是在黑暗的时刻与场所,在狂烈的雷鸣包皮皮围之中偷偷进行的勾当。
  在日常场景中提出,含义恐怕就会变质。
  “你没有月经?”天吾试着从别的角度提问。先从可以用Yes或No回答的问题开始。
  “没有。”深绘里简洁地回答。
  “生来一次都没有过?”
  “一次都没有。”
  “也许我不该多嘴,但你已经十七岁了,从来没有月经,这可不是正常的事。”
  深绘里微微耸了耸肩。
  “你为这件事去看过医生吗?”
  深绘里摇摇头。“去也没用。”
  “怎么会没用呢?”
  深绘里没有回答,就像根本没听见天吾的提问。也许,她的耳朵里有一个区分问题恰当还是不恰当的阀门,像半鱼人的鳃盖一般,根据需要忽而开启忽而闭合。
  “小小人是不是也和这事有关?”天吾问。
  仍然没有回答。
  天吾叹了口气。他再也找不到可以提问的问题,好弄清昨夜发生的事情了。细窄模糊的道路到此中断,前面是幽深的森林。他确认脚下,环顾四周,仰头看天。如果是吉利亚克人,也许没有路仍然能继续前行。但天吾不行。
  “我在找一个人。”天吾开口说道,“一个女人。”
  对着深绘里提起这种话题,没有什么意义。这不用说。不过天吾很想和谁谈谈这件事。和谁都行,他想把自己对青豆的思念说出声来。
  似乎不这么做,青豆又会远离自己一点。
  “已经二十年没见过面了。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十岁的时候。
  她和我同岁。我们是小学时的同班同学。我用了各种办法去查,还是没搞清她的行踪。”
  唱片放完了。深绘里把唱片从转盘上拿起来,眯起眼睛,嗅了好几次塑料的气味。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纸袋,注意不让指纹印到唱片上,再把纸袋装进唱片袋。简直像把睡熟的小猫搬到睡床上去,充满了慈爱。
  “你想见到那个人。”深绘里抽去了问号问。
  “因为对我来说,她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人。”天吾说,趁寻找后续的话语之际,在桌面上把双手的指头交拢,“说实话,是今天才开始找她的。”
  深绘里脸上浮出不解的神情。
  “是今天才开始。”她说。
  “那么重要的人,为什么直到今天为止,一次都不去找她呢?”
  天吾代替深绘里问道,“问得好。”
  深绘里默默地看着天吾。
  天吾把脑中的思绪整理一番,然后说:“我大概走了一段很长的弯路。那个叫青豆的女孩,该怎么说呢?长期以来始终不变地在我的内心深处,对我这个人起了重要的镇石的作用。尽管如此,因为它的位置太靠近中心,我反而没能好好把握它的意义。”
  深绘里笔直地凝视着天吾。这位少女是否多少理解了他的话,从表情中无法判断。不过这无所谓。天吾一半是说给自己听的。
  “我终于明白了。她不是概念,不是象征,也不是比喻。而是一个现实的存在,拥有温暖的肉体和跃动的灵魂。而且这温暖和跃动,本该是我不会迷失的东西。可弄懂这样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居然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我这个人思考问题算时间花得多的,但就算这样,花得也太多了。说不定已经太晚,但我无论如何都想找到她。哪怕现在为时已晚。”
  深绘里跪坐在地板上,挺直了身体。在杰夫·贝克的公演T恤下,-乳-房的形状又鲜明地浮现出来。
  “青豆。”深绘里说。
  “对。青色*的青豆子的豆。很少见的姓。”
  “你想见到她。”深绘里抽去问号,问。
  “当然想。”天吾说。
  深绘里咬着下唇,沉默着想了片刻,然后抬起脸,深思熟虑似的说:“她也许就在附近。”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灿烂千阳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五岁那年,玛丽雅姆第一次听到“哈拉米”这个词。那天是星期四。肯定是的,因为玛丽雅姆记得那天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她只有在星期四才会这样,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而这一刻到来之前,为了消磨时间,她爬上一张椅子,搬下她母亲的中国茶具。玛丽雅姆的母亲叫娜娜,娜娜的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只给她留下这么一套茶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