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1Q84 BOOK1 - 1q84 book1 书评——我们的1q84——入口,平行,100%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q84简体中文版终于来了。最近村上前译者林少华先生与现译者施小炜先生分别有一个动作:即林先生最新的精彩博文答记者问,以及施小炜先生几乎沉默着参加了1q84简体中文版首发会。简单说,应该低调的高调了,应该高调的低调了。这符合我对两位译者的一贯看法。
  林少华先生并不是第一次搞这种答记者问,单就针对这本1q84。从他对本书的评价能略微感觉到他内心的一些流动,虽不至于细微,但比起一贯低调为人,治学的施小炜,则明显了许多。
  依然用最简单的话说,林教授对1q84的评价不算高。怎么不高?现不铺开,只说相似性*。举个例子,在答记者问中,林少华拿了《海卡》里的琼尼与《1q84》的深田保比较,不一而足。单拿相似性*来说,我恐怕能举出更多的例子。比如天吾与里让我想到《舞舞舞》中的“我”与“雪”,天吾与母亲让我想到《海卡》里的田村卡夫卡与佐伯,佐伯的形象甚至与“蝴蝶夫人”的优雅性*暗暗相合,太多了。我的感觉是:单就人物塑造来说,1q84是村上对自己小说生涯的一次总结。1q84里的人物是丰富的,它几乎涵盖了村上在原先小说里的众多人物形象并加以全面升级,它让读者既觉得新鲜,又似曾相识。
  再来看施小炜先生参加的北京首发会,太好评价了。低调。就是低调。在处在如此微妙的当口,施小炜的言语谨小慎微,不多不少。还有几点值得注意:比如,施小炜在发言开头说自己的声音不太好听向在坐读者起立道歉;又比如,施小炜在访谈之中故意让话给止庵与梁文道。后者更有意思,也更能反映出前者——按说译者对本书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为什么施小炜先生一再让话给两位旁观者呢?
  不言自明。
  依此,在追忆往昔,拿出林氏翻译化境之说与施小炜批驳林氏误译纰漏,我想每个人都会存有一个判断力了。
  另外,值得一说的还有本书的简洁。拿到这本南海出版社的《1q84》,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翻开书页一看,还是干净。施小炜先生没有做序言,一开头便是1q84,简洁的让我兴奋。
  试想:如果此书又流入林氏之手,能有如此简洁简单?恐怕不会。依照林少华先生的惯例,序言恐怕是不会少,比村上本人更长的个人简历恐怕也不不会少。
  值得读者注意的还有译者施小炜对村上若干处词汇出处的介绍,这里不再列举,有心的读者自会留意到。

  到此,再回头想想那些反施的同志,真叫人不太理解。实际上我也一直存有一个疑问:我们到底注意的是译者还是作者?一本译书的价值到底更多的体现在译者的再发挥还是作者本原的自然?
  我不太理解,倒真希望那些反施的同仁有空告知我。
  以下是一些粗陋的见解,含剧透。
  1 他们的入口——怎么进入1q84
  按顺序,先说青豆。事情发生在出租车上。通过那首亚纳切克似乎平淡无奇的《小交响曲》,青豆率先发难,问出了一句:到底会有多少人能在仅听了几句的情况下就说出这是1926年亚纳切克创作的《小交响曲》?
  从音乐创作来说,这类似一个主导动机。从1984乐章走入1q84乐章的动机。青豆认识到自己此刻的特殊,并随着小说的发展最终认同了自己的特殊。村上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由《小交响曲》开始,青豆的1984开始混沌起来,继而她因不错失杀人时间走入高速公路的紧急通道(她特殊的选择即刻便招来闲杂人等的围观),发现了“不该出现”的警察半自动式手|枪。这一系列事件如醍醐灌顶,让青豆越发怀疑起是自己出了问题还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正如梁文道在首发会上拿《黑客帝国》做例一般,再拿出村上曾刻意修饰的阿尔法城,一切似乎呼之欲出——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尚不清楚。
  值得注意是——青豆进入时的身份是特殊的,她是一位女杀手。这是村上故意埋伏的。
  再看天吾。天吾进入的契机更明显,即他通过改写深绘里的那篇《空气蛹》。至此,天吾的人生开始迈入他所预料不到的未知之中。《空气蛹》里的描述到底有多少是现实性*的?小小人是真实的吗?这些未解之谜都成了天吾飞蛾扑火的动机,但却不是最大的。
  最大的秘密是深绘里。这位好似《凉宫春日》中长门有希和《eva》中三无少女鼻祖凌波丽似的角色*,几乎存在着宅男不得不喜爱的理由——脸蛋漂亮,眸子真诚而深邃,胸脯很大(囧,实际天吾正是一枚宅男)。她不加修饰语的说话路数与对常识的误读让人很难不对其产生兴趣。当然,还有她何以如此说话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天吾进入时的身份也是特殊的,他是一位作家的枪手。所以,从社会司法角度看,两位“救世者”都不是会被社会认同的角色*。他们几乎都在用脆弱的蛋壳敲打着已融入世俗的,由毒瘤熔铸的大门。

  2 平行
  村上的双线叙事总是让我想到威廉福克纳的多线叙事。每一部分的展现都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并埋伏了很多谜团。例如阅读本书就总让我想起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当然,从村上本人的阅读习惯看,我是找不到福克纳的。算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来自植入1q84的宗教性*——它包皮皮含了很多宗教性*的因素,暗喻日本奥姆真理教的庞大团体,对宗教的细腻解释,甚至巴赫。有如哥特式建筑拱起的尖顶——巴赫的出现,以及他所带来的二重性*(巴赫代表的巴洛克音乐巅峰的极限化的数字排列——天吾对数字的喜爱,以及巴赫实际在巴洛克时代的隐匿——他是那个时代的先行者同时又是“平庸者”)可以看出本书在叙述,列举时的慎重,其中还可能包皮皮含隐喻。
  巴赫先说到这。
  我对1q84双线最直观的感觉是村上在一边造梦,一边圆梦。他借书中人物小松的口,说出了一句重要的话——越是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描述的准确,便越受读者的喜爱。这个观点我基本同意。现在看,至少有两个重要的象征性*事物在1q84 book1的半边(天吾部分)进行了描述——两个月亮以及小小人(它们无一例外都存在于两个文本里,深会里的《空气蛹》,以及天吾正在创作的小说),当然,在现实世界它们应该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就是这两个重要的象征性*事物,村上让他们相继出现在了青豆的1q84中——不只一次,青豆看到了两个月亮。而且我们几乎可以把两个月亮的出现当作1q84合理化的一种解释。至于小小人,我们都知道在book1中,它借一位受尽宗教凌虐的小姑娘的躯体“实实在在” 的出现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一边是构思,一边是诠释,这可能不光是两位主角一动一静的体现,还是一种写作上的思路,即双线带来的真实,虚幻,以及其渐渐融化的边界线。
  3 100%
  村上在早年曾写过100%的女孩,短小精悍。那如果把这样纯私人化的爱情故事放置在现如今这样一个大容器里——这个异化了的1q84中,会怎么样呢?
  从故事的悬念上看,是很足的。即,两位100%男孩女孩在多年之后再如何得以相见?这里面藏着村上对小说人物的动机把控。

  从叙事上来看,青豆是比天吾凌厉的。虽然天吾的身板也不差,但比起喜爱踢流氓下部的青豆来说,是差了那么一些的。比如说青豆的紧急出口事件,如果换置在天吾身上呢?当然,这种假设有些荒诞,但至少能证明,青豆是更具推动剧情进展的角色*。
  但从双方互相找寻的主动与被动性*来看,天吾则是比青豆更积极的角色*。我们从青豆与亚由美的对话中能多次感到——青豆对曾拯救过自己的天吾,是充满爱意和想象的。如果不是环的自杀(其也可看成是青豆变得积极的原因),天知道青豆将会当多久的处女。进一步说,青豆把爱与性*的进一步分离,似乎也可以看成是把灵魂完全交给天吾的准备。
  但即使如此爱着天吾,青豆也是打算“按兵不动”的。为什么——因为她在等,按照青豆的想法,她认为他们早晚会通过一个未知之桥联系在一起,她要做的就是等待天吾(在这儿补充1q84 book3的一个细节,青豆被迫困囿在“暗无天日”的房间之中,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天吾的出现)。
  而在找寻对方的路上,天吾无疑是走的更远的。书中第一段描写天吾念起青豆是在地铁上,他看到的一对母女。此后村上不吝篇幅,展示了大段情节细叙两人的过往。
  其中一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更可以看作是此后天吾找寻青豆的动机。即青豆在临别之前与天吾的握手。
  细心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情况多次发生在深绘里与天吾身上。这个和青豆有着相似背景(深受宗教荼毒的童年,以及同样离家出走的姿态)的女孩,会不会是天吾在找寻青豆时的一个重要人物呢?
  我认为,是会的。天吾对深绘里的主动牵手是从不排斥的,甚至勾起了他纯精神上的鼓舞与享受,很难说这种感觉具体是什么——但恐怕,里面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当年青豆的移情。而从天吾主动拯救深绘里的姿态去看,深绘里似乎不仅仅承担揭露宗教本质的重任。
  深绘里会不会成为天吾与青豆相见的重要介质,她会不会成为双线叙事的焦点(正像《海边卡夫卡》里的佐伯),以致把两位主角最后引入一流呢?
  这种可能或许只有1%。但在她和天吾的握手中,让我看到了100%。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0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十一种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格蕾丝婚礼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没人还会要求她工作。事实上,不管她想不想,都没人会让她干活。??打字机旁的玻璃纸盒里摆着一朵白色栀子礼花,这是她的老板阿特伍德先生送的礼物,连同礼花一起的还有个信封,里面卷着一张十美元的布鲁明戴尔商场①的购物礼券。自打那次在事务所圣诞派对上她热烈拥吻阿特伍德先生后,他总是待她彬彬有礼。 [点击阅读]
十字军骑士
作者:佚名
章节:103 人气:0
摘要:——《十字军骑士》亨利克·显克维奇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波兰著名作家。他的历史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和短篇小说集早已介绍到我国来了。《十字军骑士》是作者另一部重要的历史长篇小说,这次介绍给我国读者,将使我国读者对这位作家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亨利克·显克维奇一八四六年五月四日生于波兰一个地主家庭。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波兰农民的生活,对于农民的艰苦劳动、悲惨生活有所反映。 [点击阅读]
千只鹤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因为他觉得给她发请帖,只不过是一种顾及亡父情面的礼节而已,实在不屑一顾。然而,这回的请帖上却附加了一句:切盼莅临,见见我的一个女弟子。读了请帖,菊治想起了近子的那块痣。菊治记得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吧。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