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 《玩的就是心跳》书评——窘迫但依然牛逼,一代永远的精神残疾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90年的冬天,有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去甘家口东口的一个小学里上素描课。有个女孩来晚了,我至今还记得她穿了一条很瘦的牛仔裤,一双现在很流行满大街都有人在穿的已经洗旧了高帮白帆布球鞋,一双破手套露着手指头和毛线线头,梳了一个很高来回晃悠的马尾辫。我记得她叫马月。大概比我大那么两三岁。她打开画夹的时候从里面掉出来一本书,我捡起来看上面写着《玩的就是心跳》。
  “特好看。”她冲我努嘴。手上特熟练转着一根2B铅笔。
  “讲什么的?”我问。
  “你看吧,看完就知道了。”
  这本书我就留下了。至今也没还给她。
  第二天早上,我卧在床上看了一遍,没看懂。下午,坐在一砣被子上又看了一遍。这回终于看明白了。很兴奋。
  十七年来,我大概每年至少要重看一遍《玩的就是心跳》。后来在上海上学的四年里,唯一没出过书包皮的东西就是这本书。它大概了给了我最初的最基本的无意识全方位的启蒙,从基本的价值观到爱情观到文学观,以至于很长时间里我看到的小说只要不是王老师风格的,我都觉得它们不是文学作品。
  这本书是讲什么的?说实话在看它的头五年里我一直不敢说我明白了。有一年夏天在威海的一个招待所里,那时候我自己也梳了一个不伦不类的马尾辫,借着海风我又翻了一遍。忽然悟出来这是一本关于“过去”的书。
  它既不仅仅是一本充满污言秽语和粗俗而又精致的下流玩笑的流氓价值观小说,也不只是一本抄袭剽窃外国文学作品结构的二流赝品,更不是卖弄排比句和叙事技巧的自我暴露狂文学典范。这是一本关于“过去”的书。这个“过去”是如此的沉重浸满了复杂的难以名状的感受以至于几乎所有经历它的人都无法真正的面对它。但有一个人不信邪,他跳出来歪着脖子无所畏惧的狞笑着看着走过来的这条路,虽然在他身后的未来,没有选择的他只能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但他还是要看看自己已经跋涉的这个部分,在他蒙着双眼心怀希望跌跌撞撞懵懵懂懂走过来的过程当中倒底发生了什么?哪怕是最终他可能发现错过了最后一个可以改道的十字路口,哪怕是他顽劣的外表下面怀着一颗最伤感温柔脆弱的心灵,他还是要揭开那个伤疤瞧个究竟。这个跳出躯壳审视自己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特别是这个“自己”曾经被自己如此的热爱和崇拜,曾经倾注了无以复加不容置疑的坚定信念和情感。

  在我现在的理解里,这本书讲的是这个:一个人对自己不容怀疑的肯定的同时的一个冷酷而彻底的倾覆,无法寄托的肯定淹没在汹涌而来的潮水里。脚踩不到地了,终于理解了岸边可能不存在。但他也没害怕,手插着裤兜游走了。窘迫但依然牛逼十。呲牙笑着不服的藐视一切自己肉体无力对抗的东西。
  这个歪脖看世界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久久挥之不去。
  关于那个“过去”,我没有经历,看到个大轮廓而不知其味。无权发言。但是今年因为看到了一法国人ErwannBriand拍的讲述库尔德女游击队员的纪录片《阿拉拉山的女战士》,而有了这么一点感性认识。所不同的是,这些共产主义女战士们刚刚上路,《玩的就是心跳》时期的王老师已经站在路的中段回头张望了。相同的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大家都被甩上脱缰的马车,由此而坚信的那个目的地是如此确之凿凿。当我们被迫有一天要改变它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扮演的角色是如此的荒诞,以至于大家都不能确信我们在路上究竟做了什么,或者说,没有一个任何参照物和路标告诉我们路过了哪儿,走到了哪儿。于是方言抹去了自己不能相信的记忆,转回头去找路标了。给他参照的是同路人的叙述,他成了观察者,观察自己也审视别人,几乎是徒然的而又极端好奇的企图判断自己的位置。把他的灵魂不断的拉回混沌躯壳的是笑眯眯和冷冰冰的高洋高晋兄弟俩还有神秘而具诱惑力的李江云兼小一号的刘炎。不断提醒着他已经走错路而无法回头的是脸上长了红斑狼疮的百珊和穿花格衬衫死在云南丛林里的冯小刚。一切看上去都稀里糊涂毫无道理,一切又都合理的出现而存在了。

  JohnnyDepp扮演的秃顶博士在《恐惧与厌恶的拉斯维加斯》的结尾穿着一件夏威夷花衬衫坐在一个垃圾堆上抱着一台打字机,在上面噼噼啪啪的打到:“我们是一代永远的精神残疾。”虽然定义如此,但我依然拒绝把《玩的就是心跳》里的人物和任何其任何一个他外国文学中的人物做类比。造成我们“残疾”的原因是特殊的,它不源于失望、孤独、忧郁、无奈、厌恶和恐惧,而更多的是来自满腔热情的希望、憧憬、勇气、信念、信任以及压抑不住的盲目躁动和毁灭欲望。
  我不知道在多大的程度上,王老师主动的用这个思路、意图和情绪写了《玩的就是心跳》。因为后来在报纸杂志上了解王老师多了,发现他也是一个意志有些羸弱,有时候情绪无法自控的人。而不像小时候崇拜的那样是一块同时坚如磐石兼柔情似水又抹了万金油刀枪滑过而不入的纪念碑。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在1987年有如此敏感的潜意识而意识到自身、所处环境、和那个“过去”的问题,把它用直觉倾泻而出再用这样一块看似破烂的毛巾包皮裹起来顺手甩到卖破烂儿的大车上,等着慧眼拾金的人把它挑出来──拣破烂儿的你尽管拣,淘真金的细心挑,互不耽误。这个聪明劲儿在充满冒着傻气的自大狂和带着自制“上帝”假面具的二倒贩子的中国文学界也算独一无二了吧。

  宛如在看一盘生猛毛片,忽然发现女主角动了真感情,和她贴身肉搏的猛男正是她深深爱上的白马雄健王子,肉体和精神忽然合为一体,结果肯定是比大师片好看多了。
  王老师的这本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原因之一是对“过去”刻骨铭心的人少了,路上被大灰狼咬掉的肉好多都重新长出来了,虽然有伤疤但是不疼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没有意义,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们依然都很高兴很乐意的没头没脑走在没有任何参照物和路标的路上,没人觉得不对劲儿。下一个停顿和回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连会不会再有这么一个人反应过来提醒大家该埋锅造饭歇会儿神儿打个盹了都不知道。所以,《玩的就是心跳》依然是一本有意义的书,王老师依然是一个有意义的人。
  退一万步,阅读这本书所获得的世俗感官快十感也是其他任何一本书都无法替代的。
  我最欣赏的一句王老师语录也出自本书。
  “我顶烦那种一无资本又装得特高贵特上流社会的男女,这个时代的任务就是埋葬这种人让他们二世而绝。”高洋恶狠狠地说。
  建议:
  (一)想完整阅读此书的人最好去找作家出版社88年和90年出版的单行本,如果还能找到的话。在《王朔文集》和后来再版的各种版本中,很多敏感词句被修改和删节了。阅读快十感立马大减。
  (二)不要尝试从任何一部改编自王老师文学作品的影视作品里判断王老师的价值和意图。文学就是文学。不能和其他混为一谈。
或许您还会喜欢: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2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