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国策 -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别有用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晓宾提醒。面对李存勋的时候,裴承毅非常沉着
  大概料到刘晓宾会把知道的事情告诉裴承毅,李存勋只简单介绍了基本情况,随后就拿出了一份将领名单,由裴承毅从中挑选第二个副手。
  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见到排在最前面的几个名字,裴承毅就知道,他的选择肯定与军队内的斗争、乃至与共和国的国内斗争都有关系。
  李存勋没让裴承毅立即做出决定,给了他足够的思考时间。
  单纯从军事需求来看,裴承毅肯定回挑选一个跟他合作过的,而且会心甘情愿的听从指挥的将军。更重要的是,因为这名将领将前往伊朗或者叙利亚。代替裴承毅履行前线指挥官的职责。需要与盟国将领面对面的合作,所以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至少要懂得如何处理涉外事件。
  如此一来,像凌云霄这类的“猛将”就提前出局了。
  在剩下的选择中,裴承毅必须权衡利弊。准确的说。是权衡得失。
  近力东来,能够在共和国的领导机构中获得一席之地的将领都拥有卓著的战功。项铤辉是通过第四次印巴战争与东海战争出名的,林啸雷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东海战争、半岛战争、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裴承毅更加不用多说,就连还是陆军中将的袁晨皓都在印度战争中大显神威。更重要的是。林啸雷最多在总参谋部干旧年,四只换届的时候,不管林啸雷愿意还是不愿意,受年龄限制,他都得退役。虽然按照王元庆订下的瞅巨,林啸雷之后应该由空军将领担任总参谋长,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现在的空军司令,但是谁也说不准这斤,规矩能不能坚持到四只。而且随着第三次军事改革深入。总参谋长的职权肯定会受到削弱,如果顾卫民有点想法,比如想借此机会强化国防部,就应该撤消总参谋长,设立一个联合参谋机构。
  事实上,不管顾卫民是否愿意,只要林啸雷认定他不可能在2凹年之后继续担任总参谋长、也不可能安排海军将领担任总参谋长,为了继续发挥影响力,或者说保证他花了毕生心血的大海军计刮能够完成,很有可能利用第三次军事革命,即撤消总参谋长,如果无法达到目的,也要想方设法的削弱总参谋长的职权,然后利用他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安排到总参谋部的海军军官控制大局。
  除了林啸雷的主管意愿之外,还得考虑裴承毅的因素。谁都知道,如果打破规矩,裴承毅无疑是总参谋长的最佳人选。到四只的时候,裴承毅也才巫岁,正值高级将领最辉煌的时期。以他的能力,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干旧年肯定不是问题。问题是,裴承毅取得的军事成就已经足够辉煌了。即便当上总参谋长也只算得上是锦上添花,对他的吸引力肯定不会大到哪里去。也就是说,裴承毅脱下军装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此一来,裴承毅多半不会在削弱总参谋长职权的问题上与林啸雷对着干,为了取得进入政坛的资本,甚至有可能支持林啸雷。
  由此可知。共和国军队内部的斗争已经不再是谁当总参谋长的问题了。
  见到名单前。裴承毅就知道,如果从实际出发,压根就没有必要安排第二个副手。即便叙利亚与伊朗都希望能够与一名货真价实的共和国将领合作。而不是把国防力量交给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将军,裴承毅与袁晨皓出面。都足以解决问题。不管怎么说,伊朗与叙利亚当局都知道袁晨皓是谁,也知道他做过什么。
  显然,这不大可能是李存勋的安排。
  当然,裴承毅也得考虑另外一种可能。即李存勋不希望他在这场战争中陷得太深。

  如同前面提到的。裴承毅的军事成就已经足够辉煌。哪怕再打一场胜仗。也不见得能够使他获得更大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中东不是南亚。就算共和国当局已经下定决心,哪怕有可能与美国兵戎相见,也要在中东地区打干一场,也不意味着这场战争赢定了,输的可能性不会小到哪里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与美国不但在争夺中东地区。也在为后面的争斗热身。
  从这个角度看,中东战争的输赢就不太紧要了。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共和国当局很有可能放弃中东地区。
  作的军情局长。李存勋肯定明白顾卫民的想法。
  想到这,裴承毅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
  虽然从一开始,他就觉得通过正面对抗的方式与美国争夺中东地区是下下策,不管怎么说。共和国还没有为接过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做好准备,也没有为全面战争做好准备,哪怕美国也没做好准备,也不应该为了一个地区而冒险,但是在此之前,裴承毅一直相信,上面已经有了让美国主动退出中东地区的对策,才会步步紧逼。让美国不得不作战。或者是情况完全相反,即美国有了止。国主动墨出中东地区的对策,让其和国不得不为尤…大国间的正面对抗买单。
  显然,裴承毅以往的判断有问题。
  虽然没人否认,只要共和国没有放弃向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且是唯一的头号强国的目标前进的步伐,而美国又不打算心甘情愿的放弃霸主地个,成为引世纪的俄罗斯,沦落为地区性强国,那么共和国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就难以避免。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共和国与美国当局积极推进全面核裁军,就是不想让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战争毁灭整个世界,打开通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大门。但是必须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是美国还是共和国,在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之前,都不会挑衅对手。事实上,从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特别是由东海战争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峡、以及随后爆发的全球性大萧条开始,共和国与美国就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战争准备不走动员国民、生产武器那么简单,必须从最基础的事情,也就是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小事做起。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作为欧洲策源地的德国。实际上早在纳粹上台之前,魏玛政府就通过振兴民族工业、恢复国内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为战争做准备。而在大西洋的另外一边,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打手 咕3年上台后,以对付大萧条为名,全力推行凯恩斯主义,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来修建国家基础设施,恢复工业生产,实际上也是在为战争做准备。二战后,就有很多经济学家与历史学家认为,拯救美国的不是罗斯福,而是希特勒与东条英机,因为凯恩斯主义不可能解决导致大萧条的根本社会问题产能过剩,只有战争才能消耗大量物资,为工厂提供订单、为工人提供工作机会、为社会提供继续前进的动力与目的。也就是说,帮助美国走出咽年大萧条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不可能不知道大萧条将导致世界大战。也就不可能没有防备,肯定会积极备战。
  事实上,即便进入了引世纪,仍然只有战争才能解决大萧条带来的问题。
  如果没有伊朗战争、半岛战争、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能够消耗掉囤积在共和国与美国的仓库中,足够全人类使用旧多年的工业产品吗?如果没有消耗掉剩余物资,工厂就拿不到新的订单。就无法正常经营,就会破产倒闭,导致工人事业,民众更加无力购买已经严重过剩的工业产品,导致更多的工厂破产,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社会崩溃。正是战争。而且是大规模战争将世界经济带出了危机。

  问题是,在力汀年爆发的大萧条,并没引发世界大战。
  虽然四场大规模地区战争消耗掉的物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倍以上,四场战争后的重建投入总和也远远超过了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足以耗光全世界的过剩物资,不然全球经济不可能在印度战争之后迅速转好。但是与世界大战相比。地区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能改变世界格局,也就不可能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工业体系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事实上,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归根结底,物资过剩是由分配不均导致的。如果社会分配能够作到绝对公平,就不会存在过剩问题。
  问题是,没有任何人、政府、乃至社会能够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更不可能从做到绝对公平。如此一来,总会出现过剩现象。对不同的国家来说,区别只走过剩现象在什么时候出现。大萧条对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不是让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受到影响。而是让政府与社会从中吸取教刮。全球大萧条在力口年爆发。与上一次全球大萧条相隔龄年,就与西方世界在打手 咽年大萧条丰吸取的经验,以及做出的努力有很大笑系。重要的是,这些经验教,很多都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也就是说,因为没有爆发世界大战,所以大萧条的很多根本性问题并没得到解决。
  别的不说,共和国与美国的产业结构就没有因为四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而改变,控制着两个世界大国经济命脉的仍然那那些企业,而由此产生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说直接点,大萧条没有结束,只是潜伏了下来。
  正是如此,共和国与美国当局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下一次大萧条不会在的年之后才到来,很有可能在刀年、或者刃年之后就再次浮上水面。毫无疑问,在此期间,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有能力解决周边问题。因为很难有超级大国直接卷入。所以大规模地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就算会在一些热点地区爆发大规模地区战争,因为没有超级大国直接卷入其中,所以产生的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此一来,随着社会问题再次集中爆发出来,世界大战将在所难免。
  在此情况下,不管是美国当局还是共绀制昏局,都得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能不能在且污力幽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以往。裴承毅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他现在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事实上,《伦敦条约》的内容已经对共和国当局与美国当局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做了最直接明了的说明: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最终全面销毁核武器的行动将在口月引日前完成。
  这就是共和国与美国当局给出的答案。
  因为《伦敦条约》本身就被视为引世纪最具有霸权意味,唯一由两个超级大国共同推动完成的全球性战略条约,所以该条约本身就是两个超级大国给其他国家的信号,不管怎么样,在底之前。两个超级大国都会为全面战争做好准备。
  从囚年初算起,到底,差不多刀年。
  也就是说。两个超级大国大概需要刃年才能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现在的问题是,足以改变世界局势、让世界大战提前到来的社会矛盾会在以后爆发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共和国与美国就很有可能想办法拖延社会矛盾的爆发时间。

  想到这里,裴承毅心里就有数了。
  显然,策刮中东战争的不是兰德斯、而是由被众人认为是美国在二战之后最有经济头脑、最懂得管理经济的总统一一布兰迪诺一手策划的。而布兰迪诺执政的时候,面对的正是王元庆。也就是说。共和国这边的战争策划者不是顾卫民。裴承毅甚至有理由相信,王元庆让他在田年加入“炎黄计划打手 。”就是希望他能在中东战争期间担任最高指挥官,再次创造奇迹。
  回过来看王元庆的史排,裴承毅还明白了一点。即顾卫民肯定参与了策划工作。
  别的不说,第一届任期就快满了。顾卫民仍然没有太大的作为,甚至没有在政治改革上做出太多的贡献。足以表明他在等待时机。也就是说,顾卫民知道王元庆在离任前就策利了中东战争,而且没有人能够阻挡战争爆发,为了避免对战争造成影响,放慢国内改革步伐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实上,当年赵润东也有过同样的处境,而且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顾卫民也希望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摆脱王元庆的影响,在第二届任期内有所作为。正是如此,顾卫民有不是非常关心中东局势,甚至没有详细过问与战争有关的事情,把大权交给了李存勋。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必须相信。他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早就安排好了。
  想明白这个问题,裴承毅才发现。李存勋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前面已经提到,希望借战争出头的将军太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参与、以及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有所作为,将关系到几乎所有共和国军人的命运。很明显。顾卫民打算在第二届任期内发力,树立自己的威信,超越当年的赵润东,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接班人。在离任之后继续影响共和国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顾卫民不但要争取林啸雷的支持,还得在军队中扶持自己的人,并且让其获得足够高的威望。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其参加中东战争,并且从中获益。
  想到这,裴承毅注意到了名草后面的一个名字:苏劲辉。
  作为前凹军军长,苏劲辉的能力母庸置疑。事实上,如果不走出身关系,或者说如果不是王元庆与少壮派结成同盟。苏劲辉完全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有可能成为裴承毅在军队里的最大竞争对手。半岛战争之后,苏劲辉在晋升为陆军上将的同时,也不得不离开凹军,先担任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然后又被调往国防部,几经周折之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他在这个时候出现,显然不简单。
  不用多想,这肯定是顾卫民的安排。
  因为少壮派早就与王元庆结成同盟,哪怕是林啸雷,也不可能背叛这个同盟,而在王元庆执政期间,少壮派已经控制了整个军队,所以顾卫民要想取代王元庆在共和国军人心目中的地个,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一个少壮派之外的、有足够才华、不是完全靠背景与裙带关系爬上去的高级将领,并且让这个高级将领获得足够辉煌的战功。
  毫无疑问。苏劲辉是最佳选择。事实上,苏劲辉已经拥有足够辉煌的战功了。
  更重要的是,站在苏劲辉身后的世家派也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够打倒少壮派,重新掌握军队大权的机会。哪怕苏劲辉不想介入内部斗争,而且以往也没有介入内部斗争,他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想明白这层道理,裴承毅朝李存勋看了过去。
  很明显,这个问题他做不了主,必须征求李存勋的意见。
或许您还会喜欢:
醉枕江山
作者:月关
章节:264 人气:2
摘要:乡亲们,都出来吧,关关说啦,不杀人,不抓壮丁,不抢粮食,不找花姑娘,就跟大家伙儿说说话。以前吧,还是上班的时候,俺在单位科技科,有回单位进了几箱网线,俺就在仓库里边往上摞,摞到一人多高的时候,举不上去了,我就想把剩下的一箱网线悠上去,因为空间太窄,使不开力,这一悠,岔气了,当时蹲那儿,好半天起不来。结果从此落下病了,也说不定啥时候,一个姿势不对劲儿了,就会突然疼起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