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围城 - 《围城》读书笔记——结婚无须太伟大的爱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
  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
  吃葡萄的人
  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问题是你如何看这两种吃葡萄的人。这题我当时写不出来,我做过无数卷子答不出来的题也多得不计其数,不知道为什么却偏对这道试题记忆深刻。老师当时给出的答案我已然忘记,直到看了围城才发现,那道阅读理解原是书中的一个小桥段,而标准答案也被方鸿渐借其山羊胡子哲学老师的口说出:“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吃到的总是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吃到的总是最坏的。不过事实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而第一种人只剩下回忆。”我想悲观与乐观的差别也正在于此,悲观的人深陷回忆,乐观的人总是愿意相信会有苦尽甘来的时候。
  结婚无须太伟大的爱情
  我大学毕业后失恋,那种难过就像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时候的不愉快,转眼之间就雨过天晴。我只当是本性*里就固有的潇洒能够让我不被情事所累,但似乎幸灾乐祸也会遭到报应,随后我遇到了一个姑娘,就像是方鸿渐遇到了唐晓芙——“那种情感,追想起来也可怕,把人扰乱得做事吃饭睡觉都没有心思,一刻都不饶人”。钱先生又比喻:“老头子恋爱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没有救的”。当时我并未看过围城,得以幸存下来的唯一原因,现在想来可能是我那时还不够老。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唐晓芙”是必须要经历的,但我大学时的“孙柔嘉”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了,因为“结婚无须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至少是顶舒服的。”假如我当时便读过了围城,那现在一定在跟“孙柔嘉”吵嘴打闹了。不过,也不晚。

  结婚就如同深陷围城
  围城的精髓已经被不知道多少自命不凡的伪知识分子断章取义成了一段流传甚广的话:外面的想进去,里面的想出来。这段话就像李安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断臂山”,可以套用到任何场合、事件上面去。它曾一度误导了我很长段时间,让我以为围城并不用自己再读了,因为我早已深谙其中心思想—— 不过就是一种自我矛盾的心理现象罢了,类似于《东邪西毒》里面的一段台词:一些人总想看看这座山的后面是什么,然后翻过了这座山才发现后面不过又是一座山,而且那边似乎还没有这边好。读完围城之后才知觉其中的涵义跟那段流传甚广的话真是风马牛不相及。首先杨绛(钱钟书之妻)在附录里很明显已经写出来了,围城要阐发的意义是——结婚就如同深陷围城,她原本以为让唐晓芙与方鸿渐结为眷属,再由他们吵翻能更透彻的显现围城的意义,但是,钱先生并没有这么写,因为唐晓芙很明显是被偏爱的人物,他不愿把她嫁给方鸿渐。杨绛所说的围城,其实就是结婚,很明显这句话有着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哪怕它说服不了任何人,但可以肯定钱先生所写也绝对跟她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人可是两口子,况且是看着围城“锱铢积累”写成的。那结婚为何会如同深陷围城呢,杨绛表达的意思比较明显:方鸿渐没有娶到唐晓芙,又说赵辛楣假如娶到了梦寐以求的苏小姐,也不过尔尔,因为结婚后会发现娶到得总不是自己的意中人。这话可以暂时肤浅的理解为“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这种心理应用到婚姻里,确是无可奈何的矛盾冲突。结婚本应该只是属于相爱之人的最后结局,然而现在“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娶到的总不是自己的意中人”,相爱却无法结婚,就算结了婚也会发现不过尔尔。所以,本应该是爱情产物的婚姻已经不属于爱情了,它被禁锢在围城里或者是被阻隔在围城外。这种矛盾及纠结,我想便是他们所说的围城吧(当然我也可能完全理解错了)。

  我的结论是,要想一个人永远爱着你就千万不要与其结婚。
  不知道钱先生的婚姻是不是也深陷在围城中呢。
  我所理解的围城
  我读的很浅显,只是看一些表面文字,譬如我会认为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无论是否存在爱情的成分,最终也不是因爱而死,而是死于大家庭里鸡零狗碎的生活琐事。因为在他们回家之后的婚姻生活里,曾经喁喁私语的缠绵已经全部变成了喋喋不休的争吵和相互对各自家庭成员的指责,这里面包含着二奶奶、三奶奶平时嚼的闲话;鸿渐父亲对他毫无道理的偏袒;柔嘉的贴身保姆对鸿渐的敌意;柔嘉Auntie对方家的轻蔑和嘲讽,这都是他们平日里相互埋怨和挑起争端的导火线。他们的婚姻被家庭所累,似乎应该怪罪于他们结婚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一个嗔世蔑俗的大姐告诫一句:嫁给他,就是嫁给了他的全家。这是哪怕放到当下也依然适用的结婚条件,因为那些媚俗的结婚流程、家中长辈的传统观念、七大姑八大姨的叨扰都会让你再婚后痛苦不堪。虽然方鸿渐和孙柔嘉结婚已经违背了旧式婚礼的流程,在当时让人大跌眼镜,但还是显得力道不足,因为他们突然结婚被误认为是柔嘉怀孕所致,是情非得已的违背。况且最终孙柔嘉还是到了方家走了回门儿,这样的“新式女人”固然是礼数不周,最终让方家人全无好感,但方鸿渐的父亲理解为“也难怪她礼貌不周到,学校里出来的人全野蛮不懂规矩”。这些情节在我看来都是在寻求传统观念的原谅,我始终认为“新式女人”对于传统观念的违背至少应该是理直气壮的。

  这样的情节在今天仍旧重复上演着:个人的婚姻被牵扯进了整个家庭。我想起来了前几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叫《媳妇、婆婆、小姑》(好象是这个名字),乐此不疲的拿着一些关系矛盾开着献媚的玩笑。这些遗留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传统规矩,无论我们多么“新式”依然是摆脱不掉的约束,这便是我理解的围城了。
  在我看来这些残喘至今的传统观念全然是荒唐可笑的,为何自己结婚一定要告知他人?又为何自己的婚姻要让旁亲左戚来共同参与?我睥睨那些荒诞的旧约旧俗自认为已经立于围城之外。
  可能我已经结婚了,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