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鲁迅《呐喊》 - 鲁迅《呐喊》读后感——鲁迅为什么爱骂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鲁迅为什么爱骂人
  霍 军
  鲁迅终生好骂人。
  脾气糟。什么都看不惯。不够“费厄泼赖”。太尖刻。
  可鲁迅依然骂。小说而至《故事新编》,借古讽今而至杂文,指名道姓,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联想历史,中外齐上。
  枣刺麦芒,砖头瓦快,大鼓大锣,大刀长矛,匕首投枪,鸟銃火炮,只要是家伙,管用,刺得疼捅得深,轰得开擂得响,他一概不拒。
  只要能闹得烽烟滚滚,呐喊四起,一个个按捺不住,拍马杀出,刀枪齐鸣,铿铿锵锵,只要一个个玩了命地攻击、反击、撞击、奋击,他就欢实,就来劲,就越发智慧,犀利,尖锐,准确,生动,有才情,有章法,有创造,有新意,有热情,有巧思。
  联想,引用,影射,隐喻,谐音,指涉,都是令人叫绝,贴切恰当。含沙射影,顺手殴击,指东打西,敲山震虎,抉微显幽,凸露本质。揭开名相,撕破幛幔,简练概括,一语中的,云开日出。
  怀疑一切,质疑一切,拷问一切,追索一切。
  蒙混过关不行,侥幸逃脱不行,温柔敦厚不行,躲避不理不行,公允中正更不行。
  鲁迅骂了许多人。郭沫若激愤过,梁实秋痛苦过,林语堂解嘲过,四条汉子反咬过,文坛群雄围攻过。但他一概不在乎,挺矛冲锋,见一个斗一个,“一个都不饶恕”。
  唯死神夺其笔。有高手在硝烟散去的战场回顾他的战绩,说:“统统不是对手!”
  有后人顶礼膜拜,塑金身,唱赞歌,喊万岁。
  亦有后后人恍然悟了真理——要忠厚,要和睦,要公允,要平和。
  他的文章一如既往。他的杂文蔚为大观,创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字奇观。革命乎?伟大乎?旗手耶?斗士耶?壮哉,美哉,痛快,酣畅。
  为什么?
  为什么如此不遗余力?为什么这么好斗?
  君不见其《〈呐喊〉自序》乎?曾经少年困顿,曾经求学追索,曾经日本鬼子之侮辱,曾经文学救国之梦幻,曾经同志四散、同道背叛之悲哀,曾经振 臂一呼,渴求知音,唤起回响,激荡风云,然而,“既无应和者,也无反对者”,陷入“无物之阵”,“荷戟独徘徊”。他感到在死人之国,没有属于人的声音情 感,没有血的热度。
  他独坐吊死过女人的大槐树下,任树上的虫子往脖子上冰冷地爬,翻抄僵死的古碑,消磨生命,等待死亡。他相信中国人都睡在一间打不破的铁屋子里,即将昏死,好在绝无痛苦。他的经历体验告诉他,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最大的寂寞除了没朋友,还要算上没敌人。
  后来呢?就是那死寂的院子里去了个“怕狗”而心脏“砰砰跳”的钱玄同,劝他当活人,写文章,唤醒昏睡的人——醒过来就有打破铁屋子的希望!
  他写文章了,鉴于以前的寂寞感受,他以为写作的头号要旨就是“呐喊”,让那些和“自己年轻时候一样做着好梦的青年”“不惮于前驱”。
  寂寞是最可怕的敌人,寂寞是死敌。那么,开喊吧,无论赞扬,无论骂人,无论讽刺,无论尖酸刻薄,无论死钻牛角尖,怎么都行,怎么评价都可以, 招来什么都无所谓,担上万古骂名也不在话下,“速朽”更其所愿,但是,就是不能再沉默,不能没声气,不能不互相应答,不能再陷人于寂寞。哪怕“发扬则送掉 自己的性*命”,但就是不能沉默着“啮碎了自己的心”。绝不可沉默,因为,继续沉默下去,要么爆发,要么灭亡。
  “万马齐喑究可哀”,于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他大声疾呼,他开骂了,管你是谁,他就是要激怒你,惹恼你,激发你,挑逗你,打击你,讽刺挖 苦你。总之,是要你说话,逼你叫唤,迫你出招,激得你不再沉默,热血沸腾,坐不住,跳起来,活起来,成为一条条生龙活虎、活蹦乱跳、活力四射的中国人,成 为有热血的中国人,成为会愤怒、会发火、有脾气、有个性*的中国人,成为有人气的中国人。一句话,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死人,奴隶,或者哑巴。
  我想,这就是鲁迅爱骂人的理由。
或许您还会喜欢: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生死晶黄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应该讲一个故事了。我很早就想讲这个故事了。故事原本细小,如一个微长的果核,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置放在最偏僻的荒野,被冷落得月深年久,就要枯腐的时候,毛茸茸的霉白冷不凡泛起绿来,它的季风日渐转暖起来,风中冬眠的树木像伸过懒腰的孩子,挺拔起来,鼓胀起来。一切都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忽然又有了涓涓细水。这一枚几近枯腐的核儿,在风中、水中及时地胀裂开来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