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韩寒《青春》 - 爱的代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这个四月间,我还是看了不少片子,我个人评选出了最佳和最差,推荐给大家。这个月的最差,自然要给《战国》,我认为虽然这个月刚刚过去一半,但别的影片击败《战国》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为这部影片是贡献了很多票房的,我不光组织了五个人在首映当天观看,还勒令编辑部里所有的人都要在24个小时以内进行观影。在这个充满了挫折的年代里,我发现我患上了烂片自虐症。幸运的是看完这部片子以后还有《里约大冒险》这样的佳片可以缓一缓。
  我认为,世界上的男人女人姑娘小伙,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一定要靠着很多次其他男人的相助,就算邓小平江泽民也不外如是,所以我对此并无偏见,我的生命里也有过很多男人的帮助提携。但我认为,第一,对于任何人,照顾应有度,第二,对于任何事,技术要达标。由于该女演员一出场就得升格和特写,所以影片不得不剪出128分钟的时长来。但是这128分钟的观影过程是有价值的,这是一部电影摄制中所有反面例子的集大成者,有重要的教参价值。虽然影片中的特技完全停留在黑猫警长年代,但是我不认为这点值得批评,因为特技只要花钱就可以做好,而有些东西,花再多钱都做不好。
  首先,做这部电影的编剧是很爽的,大权在握,而且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照顾好女主角,除此以外,影片中的人,爱就爱了,恨就恨了,死就死了,叛就叛了,悔就悔了,不需要任何逻辑的推动。他们觉得要有断背元素,就让孙膑和庞涓暧昧;他们觉得要照顾出品人的女人,就让里面所有男人都为她花痴犯贱;他们觉得要让女人爱上孙膑,就让孙膑代替田忌赛马;他们觉得要有对战争的反思,就让演员喊,不要打了不要打了;他们觉得要有奸臣,就让田忌毫无理由的叛变了;他们觉得要表现孙膑的本事,三句话就把田忌给劝得又变回来了;他们觉得女人是在舞蹈学院学过,要表现其跳舞的本领,就让她和金喜善一起跳舞;他们觉得光跳舞有点突兀——他们居然还能觉得突兀——于是就让两个女人在跳舞的时候冒死从袖下偷偷递了一件秘物,可她们俩刚刚还在一起喝茶,还偏不给;他们觉得演员该出现在这个地方了,这个演员就出现了,他们觉得里面有人该死了,演员就自杀了;他们觉得演员要出现在齐国,就出现在齐国,要出现在魏国,就出现在魏国,出现在城里,就出现在城里,出现在宫里,就出现在宫里,出现在山里,就出现在山里,出现在草原,就出现在草原,这完全是对爱因斯坦的挑战。

  片中还有三个情节让我大为震惊,第一个情节是庞涓大军临近,孙膑带兵撤退,需要为自己争取时间,逃跑的时候留下了一个赤膊吃鸡腿的士兵,庞涓大军就眼睁睁直勾勾看着他吃鸡腿楞了四个小时才想出来派几个人去探一探,结果让孙膑大军跑远了。我觉得主创在想到这一幕的时候一定觉得自己牛逼死了,空城计。战国要是这么拍,我觉得别打仗了,让庞涓的部队走路不会拐弯全撞山撞死得了。

  第二个情节便是孙膑自杀,把自己绑在一个大鼎上淹在水池里,我想这总得死了吧,结果居然地震了,天崩地裂水流光了。剧本是不能这么写的,比如A要杀B,大家都知道B还有戏,肯定还不能死,编剧你就要想一个符合逻辑的A没有杀成B的原因,不能让A在开枪的刹那被雷劈死了,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第三个情节让人更加无语。战胜之后,孙膑突然厌生跳崖,当然,跳崖之前孙膑不忘要说一句,我要娶。。。这时候女人拍马赶到,孙膑在空中缓缓落下。我想此时主创们可能在想,有了这孙蛟龙的一幕压轴,有戏,奥斯卡有戏。最搞笑的一幕出现了,女主角就在一米外看着孙膑落下来,镜头中同时构到了女主角的脸和坠落的孙膑,此时的拍摄当然是孙红雷吊着钢丝慢慢往下放,但关键是旁边女主角还偏偏在以正常速度眨眼睛,雪花也在以正常速度飘,连马也在以正常的速度乱动,偏偏就是孙红雷以每秒钟零点一米的速度往下掉,这是一个多么科幻的画面啊。我以为最终电影要以挑战牛顿的姿态而结束的时候,最让人发指的一幕发生了,在刚才那一幕中,女主角明明已经以各种特写看着孙膑落地了,但是导演突然又剪了一个女主角的侧脸再次从上往下看的特写加升格,我以为是又有谁掉下来了呢,后来才弄明白,原来是有人觉得女主角太美了,素材要多用几遍。最后,孙膑居然没死,他躺在女主角的怀里,抽抽了半天,我以为他要说什么,他又抽抽了半天,死了。女主角哭。拍这一幕的原因估计是投资方和主创觉得女主角还缺一场哭戏就齐活了。虽然战国中的每一个大牌演员拿的片酬都高过了自己的市场价,现在看来,其中的一大部分原来是精神损失费。

  这部片子其实根本就不值得写这么多的文字,其剪辑和过场中有很多地方在技术上是不达标的。导演金琛还曾经执导过我第一部小说的电视剧,也有不少拍摄其他影片的经验,按理不应出这么多的技术问题。示爱从来不是罪过,投资电影示爱更让人感动,但必须要遵循剧作学和科学,否则容易造成女演员没红,出品人反而红了的局面。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叫《战国》名头太大,应该有个副标题,其实我已经帮它想好了,它的全名是《战国》之《爱的代价》。
  在这个四月里,我看到的最佳的一部片子是罗伯·莱纳执导的《怦然心动》,和《战国》里一样,都是主角爱上了对方的眼睛,这部片子却感我至深——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