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沉从文《边城》 - 《边城》在线阅读【第二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夜间果然落了大雨,夹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訇的一 个炸电。翠翠在暗中抖着。祖父也醒了,知道她害怕,且担心她着凉,还起身来把 一条布单搭到她身上去。祖父说:
  “翠翠,不要怕!”
  翠翠说:“我不怕!”说了还想说:“爷爷你在这里我不怕!”訇的一个大雷, 接着是一种超越雨声而上的洪大闷重倾圮声。两人都以为一定是溪岸悬崖崩塌了, 担心到那只渡船会压在崖石下面去了。
  祖孙两人便默默的躺在床上听雨声雷声。
  但无论如何大雨,过不久,翠翠却依然睡着了。醒来时天已亮了,雨不知在何 时业已止息,只听到溪两岸山沟里注水入溪的声音。翠翠爬起身来,看看祖父还似 乎睡得很好,开了门走出去。门前已成为一个水沟,一股水便从塔后哗哗的流来, 从前面悬崖直堕而下。并且各处都是那么一种临时的水道。屋旁菜园地已为山水冲 乱了,菜秧皆掩在粗砂泥里了。再走过前面去看看溪里,才知道溪中也涨了大水, 已漫过了码头,水脚快到茶缸边了。下到码头去的那条路,正同一条小河一样,哗 哗的泄着黄泥水。过渡的那一条横溪牵定的缆绳,也被水淹没了,泊在崖下的渡船, 已不见了。
  翠翠看看屋前悬崖并不崩坍,故当时还不注意渡船的失去。但再过一阵,她上 下搜索不到这东西,无意中回头一看,屋后白塔已不见了。一惊非同小可,赶忙向 屋后跑去,才知道白塔业已坍倒,大堆砖石极凌乱的摊在那儿。翠翠吓慌得不知所 措,只锐声叫她的祖父。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就赶回家里去,到得祖父床边摇 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

  翠翠于是大哭起来。
  过一阵,有从茶峒过川东跑差事的人,到了溪边,隔溪喊过渡,翠翠正在灶边 一面哭着一面烧水预备为死去的祖父抹澡。
  那人以为老船夫一家还不醒,急于过河,喊叫不应,就抛掷小石头过溪,打到 屋顶上。翠翠鼻涕眼泪成一片的走出来,跑到溪边高崖前站定。
  “喂,不早了!把船划过来!”
  “船跑了!”
  “你爷爷做什么事情去了呢?他管船,有责任!”
  “他管船,管五十年的船——他死了啊!”
  翠翠一面向隔溪人说着一面大哭起来。那人知道老船夫死了,得进城去报信, 就说:
  “真死了吗?不要哭吧,我回去通知他们,要他们弄条船带东西来!”
  那人回到茶峒城边时,一见熟人就报告这件事,不多久,全茶峒城里外都知道 这个消息了。河街上船总顺顺,派人找了一只空船,带了副白木匣子,即刻向碧溪 岨撑去。城中杨马兵却同一个老军人,赶到碧溪岨去,砍了几十根大毛竹,用葛藤 编作筏子,作为来往过渡的临时渡船。筏子编好后,撑了那个东西,到翠翠家中那 一边岸下,留老兵守竹筏来往渡人,自己跑到翠翠家去看那个死者,眼泪湿莹莹的, 摸了一会躺在床上硬僵僵的老友,又赶忙着做些应做的事情。到后帮忙的人来了, 从大河船上运来棺木也来了,住在城中的老道士,还带了许多法器,一件旧麻布道 袍,并提了一只大公鸡,来尽义务办理念经起水诸事,也从筏上渡过来了。家中人 出出进进,翠翠只坐在灶边矮凳上呜呜的哭着。
  到了中午,船总顺顺也来了,还跟着一个人扛了一口袋米,一坛酒,一腿猪肉。 见了翠翠就说:

  “翠翠,爷爷死了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需死的,不要发愁,一切有我!”各 方面看看,就回去了。
  到了下午入了殓,一些帮忙的回的回家去了,晚上便只剩下了那老道士、杨马 兵同顺顺家派来的两个年青长年。黄昏以前老道士用红绿纸剪了一些花朵,用黄泥 作了一些烛台。天断黑后,棺木前小桌上点起黄|色*九品蜡,燃了香,棺木周围也点 了小蜡烛,老道士披上那件蓝麻布道服,开始了丧事中绕棺仪式。老道士在前拿着 小小纸幡引路,孝子第二,马兵殿后,绕着那寂寞棺木慢慢转着圈子。两个长年则 站在灶边空处,胡乱的打着锣钹。老道士一面闭了眼睛走去,一面且唱且哼,安慰 亡灵。提到关于亡魂所到西方极乐世界花香四季时,老马兵就把木盘里的纸花,向 棺木上高高撒去,象征西方极乐世界情形。
  到了半夜,事情办完了,放过爆竹,蜡烛也快熄灭了,翠翠泪眼婆娑的,赶忙 又到灶边去烧火,为帮忙的人办宵夜。吃了宵夜,老道士歪到死人床上睡着了。剩 下几个人还得照规矩在棺木前守灵,老马兵为大家唱丧堂歌,用个空的量米木升子, 当作小鼓,把手剥剥剥的一面敲着一面唱下去——唱“王祥卧冰”的事情,唱“黄 香扇枕”的事情。
  翠翠哭了一整天,同时也忙了一整天,到这时已倦极,把头靠在棺前眯着了。 两长年同马兵吃了宵夜,喝过两杯酒,精神还虎虎的,便轮流把丧堂歌唱下去。但 只一会儿,翠翠又醒了,仿佛梦到什么,惊醒后明白祖父已死,于是又幽幽的哭起 来。
  “翠翠,翠翠,不要哭啦,人死了哭不回来的!”
  秃头陈四四接着就说了一个做新嫁娘的人哭泣的笑话,话语中夹杂了三五个粗 野字眼儿,因此引起两个长年咕咕的笑了许久。黄狗在屋外吠着,翠翠开了大门, 到外面去站了一下,耳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 非常沉静温柔。翠翠想:

  “这是真事吗?爷爷当真死了吗?”
  老马兵原来跟在她的后边,因为他知道女孩子心门儿窄,说不定一炉火闷在灰 里,痕迹不露,见祖父去了,自己一切无望,跳崖悬梁,想跟着祖父一块儿去,也 说不定!故随时小心监视到翠翠。
  老马兵见翠翠痴痴的站着,时间过了许久还不回头,就打着咳叫翠翠说:
  “翠翠,露水落了,不冷么?”
  “不冷。”
  “天气好得很!”
  “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的喊了一声。
  接着南方又是一颗流星划空而下。对溪有猫头鹰叫。
  “翠翠,”老马兵业已同翠翠并排一块块儿站定了,很温和的说,“你进屋里 睡去吧,不要胡思乱想!”
  翠翠默默的回到祖父棺木前面,坐在地上又呜咽起来。守在屋中两个长年已睡 着了。
  杨马兵便幽幽的说道:“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你爷爷也难过咧,眼睛哭胀喉 咙哭嘶有什么好处。听我说,爷爷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一切有我。我会把一切安排 得好好的,对得起你爷爷。我会安排,什么事都会。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 人来接收这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同他们拼命。翠翠,你 放心,一切有我!……”
  远处不知什么地方鸡叫了,老道士在那边床上糊糊涂涂的自言自语:“天亮了 吗?早咧!”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