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专业主义 - 纪律的力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纪律的力量
  怠慢自己的智慧,就是放弃自我成长,并放弃为顾客提供最高价值。如果这样的人不断增加,组织便会丧失活力,最终陷入困境。
  因此,每家企业都在完善自己的研修和福利制度,以消除这种扭曲的心理,并设法使企业振兴。采取过去那种批评手段反倒会使员工丧失斗志,有可能被指责为以职权欺人或所做的事令人厌恶,因此最近让上司学习指导,用委婉的方法使员工产生动力正在成为主流。
  事实上,日本企业对员工的教育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非常充分,以至于有的企业以此作为卖点。我一直从事大学的管理工作,因此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果让我提出忠告的话,那就是在没有制定纪律的环境中,无论怎样教育都不会取得成果。在咨询现场,在任何一所一流商业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可能行不通,这样的事情如家常便饭,有时只得放弃此项工作。
  无论如何完善教育制度,如何增加报酬和改善福利,也不会产生大批的专家。只有纪律——或许称之为价值观更准确些,才能培养出专家。被誉为“麦肯锡振兴之始祖”的马文?鲍尔对此深有体会。
  我再重申一下麦肯锡的纪律,这就是“优先考虑客户,为客户提供最高价值”。咨询顾问们都在努力谋求自我发展,已达到这一目的。如果不这样做,咨询顾问就无法赢得客户的信赖,也得不到同事的好评。此外,如果提供的咨询服务非常平庸却显得若无其事,客户会感到失望,同事也会毫不留情地向其表达蔑视之情。
  这一纪律可表达为“uporout”,也就是“得不到晋升与发展的人,请你离开”。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管理的能力、使客户发生变化的能力等方面,针对各自的水平而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员工进入公司工作的时间定级,在所定级别的范围内,如果能力毫无提升,则劝其离开。每年有20%的人离开公司。同期进入公司的100人中,4年后只能剩下20人。这已成为惯例,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不会给客户带来麻烦的唯一的办法。
  这种做法会使公司内部产生相当强烈的紧张感,大家都拼命学习。另一方面,经过这样的学习,即使在麦肯锡发展得不顺利,也会受到其他公司的邀请。因此,离开的人具备充足的活力,其发展前景也并不黯淡。
  对专家而言,是不允许妥协的。所谓“妥协”,指的是考虑自己的情况,而无视顾客与商业伙伴的利益,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妥协满不在乎的人,无论对他们进行怎样高水平的教育,学习效果都是可想而知的。有些日本企业被视为企业中的“大学”,他们采用的研修方法与商业学校的课程相同,如果认为这样便能培养出专家的话,岂不是过于浪费投资?
  我再现了当时在麦肯锡东京办事处采用的教育体系。因为当时接受过培训的年轻人后来的发展情况证明,这种方法在日本也是非常有效的。我开办了卫星电视节目商业突破(bbt757.com),它提供的计划以及MBA的课程,包括讲师在内,都与当时一样。由于有了宽带通信,还可以向派往全球工作的员工提供同样水平的严格培训。

  美国的《财富》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令人感到非常好奇的文章,这就是“麦肯锡和GE,到底哪个组织更优秀”。文章比较了两家企业涌现出的优秀的经营者。结论是精英汇集的麦肯锡和经营者多为地方大学出身的GE,他们的管理者到其他公司后,其经营能力难分高低。这两家公司的本质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制定了纪律,并对员工进行彻底的公司内部教育。
  GE以热衷于培育人才而闻名。它在全球拥有20多万名员工,同时开展几种不同的事业,因此与普通企业相同,具备面向各个阶层、各种职务的知识教育与技能研修体系,但公司最重要的目标是制定被称为“GE的价值”的纪律。这主要通过科罗顿威尔经营培训中心(1953年,GE以培养下一代领导为目的,在纽约州科罗顿威尔开办的企业内部的大学)完成。日本人认为GE这样做是为了取得成果而强调权力,对这种做法给予的评价并不高。无论取得怎样辉煌的业绩,脱离GE价值观的人都不会获得较高评价。如此反复数次,便只能离开公司。
  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事件后,美国航空业整体呈低迷状态,只有西南航空公司一家扬眉吐气,这就是纪律的力量。京瓷公司发展的规模如此之大,它之所以没有丧失企业家的精神,是因为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渗透到了组织内部。IBM的山姆?帕尔米萨诺在郭士纳的改革之后,恢复了托马斯?沃特逊的“基本信念”,这是因为他相信纪律的力量。
  在此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专家进行定义。前面已经提到,要从对顾客承诺的角度进行定义。思考以下事例,我们即可理解专业技术人员、多面手与专家的不同。
  专业技术人员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专家。如果是会计师的话,应该精通所有的规章制度,当然要能够处理会计方面的工作。不过,顾客来自不同的国家,需要在货币和税制不同的国家处理的工作越来越多。法律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的团体,即官僚与协会(行业团体)不断更新的,因此经常会落后于时代。边审视这种情况,边正确引导顾客,这就是会计方面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只能按照规定进行电脑操作,而专家具备“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使组织在没有既定的方法与规范的情况下正常运转。这就需要对顾客有深刻的洞察力,并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专家必须理解“ForcesatWork(工作的力量)”,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能够设想各种情况并有可能采取正确的对策。
  在21世纪的经济世界中,我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几乎所有的情况都没有正确答案。在无边境的空间,无法设想官僚与行业团体能够赶上电脑经济(cyber经济译成什么好些?自动化经济?下文多处出现)发展的速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专家在“方向”与“程度”方面给出恰如其分的建议。

  那么,多面手为什么也不行呢?为什么他们的作用也不够呢?关于这一点,必须结合现代的情况,才能做出解释。现代的情况是变化频繁(seachange)。多面手具备万金油般的技能,对任何工作都能胜任。这样的人无论是会计工作、销售工作,还是人事工作,都能毫无差错地完成。他们认为专业知识通过某种程度的学习即可掌握,更重要的是对于组织运转必不可少的人才、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非常熟悉,有能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障碍。
  组织的“墨菲定律(Murphy'sLaw)”指的是大部分人的能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已达到极限,并逐渐落后,而超级多面手无论职位升到多高,都能获得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见衰退。然而,因为企业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此类超级多面手如今也开始碰壁。放眼世界,巴西、俄国、印度和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对长期关注欧美世界和东南亚而成长起来的人而言,他们无法察觉到其他地域的发展。
  电脑社会(cyber社会)对不同职业的收益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不仅银行的借款(贷款)成为来自市场的直接金融(我也不太明白),而且金融派生商品以及套头交易等多元经济还突如其来地动摇了货币和股价。超级多面手无论怎样擅长组织的运营,在现有组织和现有技能的基础上也很难处理这些问题。
  问题正在于此。在当今时代,即便是讲授经营的商业学校的老师,也比不上在电脑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与了解经营的人相比,不了解经营的人对经济的影响更大。不懂经营的人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以富士电视台的超级多面手而闻名的日枝久会长。微软的比尔?盖茨击败美国电脑界体制的瞬间,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的两名研究生创立的Google,作为电脑界的领航者,成为一家时价总额9万亿日元的企业。
  时价总额体现的不是企业的现有价值,而是“将来可能占领的领域所产生的总价值”(《新?资本论》东洋经济新报社)。成立之初的企业与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相比,被赋予更高的价值。这意味着什么?
  在21世纪的经济社会中,我们要与“看不见的空间”作战。我们需要运转的不再是看得见的人或组织;我们的工作是占领看不见的经济领域,使其中的人或组织(有时可能是自己公司以外的人或组织,有时可能是非特定的多数人或组织)陷入困境。
  顾客也许是触摸不到的。现有顾客的性质也许会发生改变。现有的顾客如冰雪般消融,始料不及的人、企业以及非特定的多数人或企业也许会成为顾客。要求专家对顾客的理解正是这种层次上的理解。
  为此,洞察看不见的事物的能力、构思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21世纪经济所需要的正确的理解力与洞察力必不可少。在《新?资本论》、《无边境世界》、《21世纪维新》(文艺春秋)等著作中,我对这种新经济社会进行过论述。

  各位读者,如果你想成为专家,就必须与各种“力量”相抗衡。
  “还是自己更可爱”
  “平均水平上下即可”
  “不想干辛苦和困难的事”
  “不想惹怒别人”
  “不想失败”
  “不想受束缚”
  恐怕这些想法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不应被这些想法所控制,而应该尽力把它们扼杀掉。的确,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
  这样定义是否过于严格?我并不这么认为。我甚至认为这些条件尚且不够。本书所要阐述的是活跃于社会上的专家所应具备的能力。
  情况发生变化,但专家的作用是不变的。以棒球行业为例,一郎和松井秀喜可称之为专家,他们在美国这个自己并不熟悉的环境中,确立了自己一流运动员的地位。他们并不是把自己在日本的技能带到美国,而是掌握了适应美国情况的新技能。另一方面,诸多的“日本英雄”在大连赛中败下阵来,这证明他们只不过是日本棒球的专业运动员而已。
  专业技术人员与其他人相比,更能够适应被赋予的环境,在现有的环境中采用固有的方法正确、迅速、出色地完成任务。多面手完成任何业务的能力都是出众的。无论是地位提高还是地点发生变化,超级多面手的能力都不会改变。而无论前提条件发生多大的变化,都能够认清深层变化的本质,比别人发挥出更大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是专家。从组织的长久性来看,他们能够带领该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如今,所有的行业、所有的组织都处于过渡期。换言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郎和松井那样面对新环境的气魄。
  “在日本行得通即可”
  “不懂电脑社会”
  “乔治?索罗斯是个恶魔”
  “中国终于开始崩溃了”
  以上想法都无济于事。在21世纪的社会中,我们无处退缩。胜利者与失败者比以往得到更清楚的区分,这是21世纪社会的既定事实。
  你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呢?这取决于你自己今后的生活方式。我所论述的这种经济社会刚刚到来。如果你采取的方法正确,你便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专业技能。那么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
  *先见能力
  ***************
  如今,我们轻而易举地推翻了以往的常识,正置身于全新的经济空间。推动未来世界运转的,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的竞争。今后的时代所需要的先见能力,是能够看清眼睛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
或许您还会喜欢: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第一部分投资前的准备工作在你打算购买股票之前,你应该对以下各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股票市场的整体情况,你对美国公司的信任程度,你是否需要进行股票投资?你所期望得到的回报是多少?你打算作短线交易还是搞长期投资?你对某些突发事件、不可预测事件以及股价暴跌的反应情况如何?最好在进行投资前明确你的投资目标以及分析清楚自己对投资的态度(我真的认为股票比债券更具有风险性吗?), [点击阅读]
柳林风声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童年很不幸,5岁丧母,随后丧父,几兄弟都由亲戚收养。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钱继续读大学,20岁进英格兰银行工作,直到1908年,因在银行里被一疯汉用枪击伤而退休。他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和写作,很早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 [点击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很久了,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她开始感到厌倦,她一次又—次地瞧瞧姐姐正在读的那本书,可是书里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想:“要是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天热得她非常困,甚至迷糊了,但是爱丽丝还是认真地盘算着,做一只雏菊花环的乐趣,能不能抵得上摘雏菊的麻烦呢?就在这时,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史蒂芬·柯维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没有正常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乔登(DavidStarrJordan),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25余年来,我在商界、大学与担任家庭婚姻顾问的工作经验中,接触过形形色色表面上事业有成、内心却感到匮乏的人,他们极渴望过和谐、圆满的生活,并享有不断开展的良好人际关系。 [点击阅读]
叛逆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楔子夜半,惊醒!一身的酸痛,直觉摸索身侧的棉被,只触到一掌的冰冷与坚硬。她茫然睁开眼,身下是大理石地板,而不是她温暖柔软的大床。又跌下来了吗?她苦笑。明天,要记得叫人来铺上长毛地毯。室内空调似乎没有发挥它的效用,冷,是唯一的感觉。功能再强有什么用?一点都不暖的暖气,明天要顺便换掉它!她坐起身,赤脚下楼。打开冰箱,里头塞得满满,应有尽有。 [点击阅读]
唤醒心中的巨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点击阅读]
奇特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作者想着怎样吸引读者,读者寻思值不值得看下去谈这个人的事,很想做到实事求是,又想写得生动些。这两个要求很难捏到一块儿。只有在不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时候,事实才会叫人感兴趣。本来嘛,可以想办法发明一种新颖的手法,用它把事实地制成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秘密,又有斗争,又有险风恶浪。同时又翔实可靠。比方说,满容易把这个人写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孤胆战士,单枪匹马对付强大的对手。独个儿对着大伙儿干。 [点击阅读]
宁为卿狂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楔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轻柔绵浅的吟喃在风中低回,温柔得教人心都融了。“爱妻啊,咱们恋儿才刚满月呢,妳唸那么深奥的词儿给她当安眠曲,她听得懂吗?”“才不,我生的女儿可聪明得很,她一定懂得的!”女子娇娇柔柔的嗓音不服气地反驳。 [点击阅读]
悠情似雨浓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大清年间傲风堡偏厅。内首席端坐着一名老者,由外观看来,约已年届七旬,虽两鬓斑白,威严肃穆的神情却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犀利睿智的眼眸不但并无垂老之色,精锐中反而带着一股天生的权威气势,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一旁卓然而立的男子抿紧了薄唇,英挺卓众的容颜散发着与老者相同的慑魄气势,轻拢的眉宇间有着凝然与苦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