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重口味心理学 - 第十篇 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 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然而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实是这样的吗?当我接近青春期的时候,我被要求接受阴道手术,来使我变成完整的女人。但是这时我开始强烈地抵制这样的手术,并对以前已经完成的改造深深厌恶。其实在生活中,我从未觉得自己是一个女孩,对我来说那是个错误的性别,所以不管医生或是任何人给我再大的压力,我也拒绝继续手术!
  手术可以免掉,但服药就不同了。因为没有人告诉我这些药的真正作用,我只把它们当成一些维生素片,但实际上,它们是雌性荷尔蒙。待我发觉真相时已经晚了,我的乳房开始发育,臀部开始成形,并且脂肪层也逐渐显露出女性特征,我真是厌恶死了自己身体的这些变化。
  面对既成的事实,我走到了十字路口,一度试图妥协。生平第一次,我决定成为一个女孩!我开始穿女装,化妆,尽力修饰发型,佩戴和其他女孩一样的装饰,参加学校舞会时试着和男孩子跳舞……但是不行,这么做还是徒劳的,我还是觉得自己真正的想法不是这样,我的灵魂是被限制在了这具躯壳里,后来我患上了社交孤僻和抑郁。
  在如此混乱和无助的情况下,我说服了家里人让我接受心理治疗,而那位心理治疗师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在是否接受手术或努力变得更女性化方面,她没有逼迫我做任何决定,而是鼓励我顺应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在与这位优秀的心理医生会谈了几个月后,在我刚满14岁的时候,我决定中止自己所有作为女性的状态!
  父母也意识到了这种局面的无法挽回,便把我的过去,我小时候的手术意外等全盘托出。我这才找到长久以来让我扭曲纠结痛苦的真正原因:原来我生为男人!知道真相后我更加坚定了要做回男儿身的信念,我开始接受睾丸激素治疗,以使得我的外形看上去更男性化,接受人造阴颈移植手术,尔后我又把名字从大薇改成了大卫。
  只是,性别上的反复和其中经历的困难,对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无数次的手术后,我的抑郁症状加重,我觉得都是因为父母当初背叛了我才造成今天的局面,随后的一段时期内我两次尝试自杀。后来我把自己关到树林里的小木屋中与世隔绝,想要弄清楚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情况在我接受了第二次阴颈移植后发生好转,因为这次手术不仅成功地增加了阴颈的功能、外观和敏感度,还可以做到让我像一个正常的男人那样去性交。
  后来我走出了自闭的世界,遇到了一个女人,并爱上了她,第一次拥有了完整的性关系。我的爱人非常情深意重和善解人意,她无条件地接受了我和我的全部过去。不久我们就结婚了,婚后我度过了一段人生中少有的久违了的快乐生活,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的一个春天,我的双胞胎弟弟小卫因为意外去世了,这对我造成很大打击,我的抑郁症复发了。后来我失业了,并被一个骗子骗去了大部分的财产。因为被骗,我的婚姻也开始不断出现问题。又过了两年,我的妻子提出离婚。分手的三天后,我在家中锯掉了一把猎枪的末端,将它含入嘴中……
  现在终于可以看出大卫这个案例的经典之处了。
  因为它涉及了同卵双生子。同卵双生子大家都知道,他们的遗传基因是完全相同的,从而提供了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观察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中按不同性别养育的同卵双生子的差异!而大卫的案例则说明:人的性别认定是由深层次的心理认知决定的,而不是靠随意改变身体结构就能改变人们对于自己性别的界定;同时也说明,利用环境的影响来治疗性别认定障碍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有效。
  但是大卫的案例是唯一的,大量被诊断为性别身份障碍的人表示,他们在出生时的生殖器官没有经过外科手术改变,后来也没有按相反的性别来抚养,问题却仍然存在。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他们认为自己生错了呢?答案是:没有答案。
  性别认定障碍的起源和影响因素在科学上仍然是个谜。但是没有答案并不代表没有合理的猜测,下面就为大家罗列出几条以供参考:
  个体的基因性别在卵子与精子发生激情碰撞并受精的时候,就已经由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染色体决定了,但是从那以后的性别发育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怀孕的最初几周内,性腺和内外部的生殖结构是没有男女之分的。如果存在Y染色体,胎儿的性腺将分化成睾丸,睾丸分泌睾丸素,也就是雄性激素,然后胎儿会发育出男性生殖器官;如果不存在Y染色体,那么性腺就分化为卵巢,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从而胎儿发育出女性生殖器官。
  但是在胎儿发育的某些特定时期,他们雄激素或雌激素水平的轻微升高就可能会使一个女性胎儿男性化或使一个男性胎儿女性化,出现性别认定障碍。而这种激素水平的波动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有可能和孕妇服用了某种药物有关。
  以上就是关于性别认定障碍生物学因素的猜测。

  在说下一个原因之前,我要先请出一个人。
  他是谁呢?他也是行为主义门派的代表之一,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斯金纳,下面就有请斯金纳来做发言……
  大家好,我是斯金纳。他方唱罢我登场,今天的故事里没有别的专家,那我就是这里最大的腕儿!作者找我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让我说一说我的“强化理论”。
  何为强化理论呢?我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首先要声明的是,我这里的“强化”可不单指奖励,它是个中性词。
  因此我的强化就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就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比如说表扬。
  消极强化:就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比如说免做家务。
  这里消极强化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是惩罚,其实是不对的,惩罚不是与“消极强化”这个分概念相对的,而是与整个“强化”这个大概念相对的,于是惩罚也可分为积极惩罚和消极惩罚,如下:
  积极惩罚:就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概率,比如说关禁闭。
  消极惩罚:就是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概率,比如禁吃肯德基。
  这样大家就能理解了,强化是增强反应的概率,而惩罚是用来降低反应概率的。
  运用我的理论,可以解释一件事,为什么说世上最有效的提高效率的手段是激励!
  原因很简单,激励就是一种积极强化,它能提高人的行为概率。所以当你不满手下或者搭档的做事速度时,沟通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一上来就是劈头盖脸地责备和训斥,这里可以运用到语言的艺术,先扬后抑。
  比如说:那谁谁谁,我觉得你是一个很××(褒义词)的人,非常有潜质,但是这件事你处理得并没有完全发挥你的潜质,我觉得你还可以……
  或者说:嗯不错,那谁谁谁,这件事你已经在××方面做得很不错,但我感觉以你的潜质还可以做得更好,你还可以……
  除此之外,我的强化理论中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普雷马克原理”,这个常被家长用来哄孩子用。何为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强化低频的活动,比如说,用孩子喜爱的活动去强化他们参加不喜欢的活动,具体是“你吃完这些青菜,才可以吃火腿”;如果一个儿童喜爱看动画片儿,不喜欢阅读,那就让他完成一定的阅读后才准去看动画片等等。

  我想说的基本就是这些了,大家再见!
  我们继续。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下一个可能导致性别认定障碍的原因是:
  在大多数小男孩自发地表现出“女性化”的兴趣和行为时,他们的家人总是会及时地制止,随后他们的行为通常就会停止,也就是上边斯金纳提到的“惩罚”,借此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然而,持续地有这类行为的男孩不被阻止,甚至有时受到鼓励,这就是种“强化”,会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所以,这些男孩就很有可能因此出现性别认定障碍。
  原因就讲完了。
  当性别身份障碍患者真的认为他们生错了性别,他们会经常感到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在生理上也彻底变得和自己的心理一致,因此治疗这种障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性别再造术!
  男变女的性别再造术的具体步骤是:
  Yan割手术(必须的)
  声带缩短手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乳房成形术(胸部移植)
  喉结切削(缩小亚当的苹果)
  鼻子整形术(鼻音手术)
  电针除毛术(去除面部和身体的毛发)
  演讲治疗(改变声音的声调)
  这当中会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使男人真正获得女性的声音,因为声带缩短术效果不好,风险很大,还经常会失败,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放弃这一项手术。这点从金星老师的身上就可以看出,她的声音还基本保留着男性特征。
  女变男的性别再造术的具体步骤是:
  使用移植的腹部组织再造一个阴颈,并使之形成管状(必须能够排尿,感受刺激和性交)
  阴唇缝合
  保留完整的阴蒂作为性刺激的感受体(这个很重要,女变男后的性交快感主要来源于此)
  乳房缩小手术(备选)
  再造面部毛发(备选)
  在进行变性手术前,医生通常都会对性别认定障碍患者有一个缜密严格的考察阶段,让他们完全以异性的身份生活1~2年,再根据他们的适应情况考虑要不要真的实施手术。因为性别再造术是不可逆转的,并且是昂贵的,几乎所有的医疗保险都不包皮皮括这种手术。有极小部分的病人还会因为后悔或生活适应困难选择自杀。
  性别认定障碍部分至此我已全部讲完,我想起了《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那句话:“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尔德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趣味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07 人气:2
摘要:经济学是让你赚钱的知识经济学让一些人赚到了钱——那些经济学家们,他们就是靠着把简单的社会现象解释成你听不懂的玄妙术语吃饭。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济学并非是一门玄奥的学科,它只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律性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赚钱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赚到钱,那多半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经济学。许多不懂经济学而赚到钱的人,他们的行为与选择必然地与经济规律相互印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