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在梁庄 - 赵嫂:现在不管孙子,以后还想不想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赵嫂:现在不管孙子,以后还想不想活
  在村头我和其他几位老人说着闲话。赵嫂两口子来了,推着婴儿手推车,车里躺着才刚十个月的小孙女。后面跟着俩孙子,一个四岁,一个七岁。婴儿车的把手上搭着几块尿布,随风飘着,像旗帜一样,估计是孙女刚尿湿的。一看见我,赵嫂就嚷起来:“你在干啥?咋到处都看见你。”我笑起来,“赵嫂,不见你干活,就见你走四方。”话还未落,赵嫂就叫道:“不干活?我干的活还少?五六十岁了,养仨小鳖娃儿,你说还少?叫你养一下试试。”赵家大哥不大说话,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赵家大哥就没说过话,常年在村里的砖瓦厂干活,人干瘦,脸黑得就像烟熏过一样。问赵嫂怎么喂婴儿车里的孩子,累不累?爽利的赵嫂打开了话匣子:
  我正经是不按你们城里的样子喂。娃儿不到半岁,玉米面、面条、南瓜都吃,吃得可欢。孩子他妈打电话说,不让这样,不让那样,跟着城里人学。说得可美,自己又不弄。背背他们眼[4],我该咋着还是咋着,不按他们那样儿来。你要跟他们那养法,那就叫弄不成。原先,你们那时候,有病了给娃儿沾点土腥气,放到地下滚滚,不也就好了。哪像你们现在养孩子那样子?
  他们挣那俩钱算啥!没有俺们给他看小孩,他们出去个屁?!要不是俺们给他们当不要钱的保姆,算算就是没挣钱。我给你算算,老大家两人在一个厂里,有三千多块钱,他俩自己租房子住,连吃带住得花一千多。俩娃儿在镇上她姑那儿上学,哪个月不得几百块钱,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得百十块钱,一个月最多剩下千把块,可不就是俺们老两口的保姆钱。老二家两人在两处打工,吃住都在厂里,一个月还能存上个一千多块钱,老二媳妇拿得紧得很,一心想着盖房,也没说多给俺们点钱。
  你以为他们感谢你,感谢个屁!这里面有啥原因,老人帮他们带孩子,他们的地老人种着,这等于是交换。他们不管你累不累,想着你种他地也算给你报酬了,也不管种地到底能不能赚到钱。有许多娃们出去打工,孩子撇在家里,连一分钱都不给。有的老两口,好几个孩子,你留我也留,要不,吃亏了。还为谁留得多谁留得少打架,非得把老人撕吃了才行。
  你看我这辈子容易不容易?可怜不可怜?才刚把他们拉扯出来,又得照顾他们的娃儿,到死都不得安生。你说不管他?眼看他日子过不去,你能不管?在家里没指望,又不让出去打工,儿媳妇非怪死你。你看农村有哪个敢说不管孙娃儿的?现在不给人家帮忙,想找死,老了还想不想活?咱们隔壁李村,老两口七十多岁了,四个儿子,两个闺女,没有一个养活爹妈。到哪家哪家都不欢迎,最后把儿子们告到法院。不告还可能有碗吃哩,一告倒好了,老两口连饭都没人送一口。二儿子把钱摔到他妈面前,说:“你不是稀罕钱吗?拿去,从此以后,咱们井水不犯河水。”说完,扭头就走。那家大儿子好赖还是个国家干部哩。也不见得咋样,给爹妈办个存折,把法院判的钱汇到存折上,让别人捎回去,见都不见。生气爹妈不顾他面子。现在,那老两口天天哭,后悔都来不及了。
  还有,王营也有这事儿,寡妇把三个儿子拉扯大,把房子、宅基地都分给他们了,到最后,仨儿子个个不愿意让老母亲住自己家里。还都有一番理由,说是妈偏心这个,偏心那个。谁多上两年学,多花家里钱,就应该多养活;谁娶媳妇时,妈不愿意,少置办了彩礼;谁自己盖房,妈也没出钱。那说头可多了,听着都嫌丢人。老婆子嫌丢人,一头扎井里,想自己死了算了,结果,被救上来,仨儿子好上几天,过后还是那样。最后,大队支书说,干脆让法院判。法院也判了,说是老母亲轮流住儿子家,一家一个月,有病集体掏钱。住到老二家里,刚照顾完儿媳妇月子,老婆子出去一趟,儿媳妇就隔着墙头把老婆子的包皮袱扔了出去,连门都不让进了,说:“我就不让住,有本事,还去告去。”老婆子也不敢告,现在到城里给人当保姆了。过几年,老得干不动了,还不知道会咋样呢?

  世道变了,原先是儿媳妇怕恶婆子,现在是婆子怕儿媳妇。有哪个是省油的灯?不把你榨干就不算完。你辛辛苦苦替她照顾孩子,回来该吵你还吵你,该不养活你,还不养活你。给他们摆一下自己的功,说那是你孙子,你想让他饿死我也管不着。刻薄得很。
  你说小孩跟他妈有隔阂,不可能,还是人家妈亲。这小鳖娃们都能死了,他爹妈回来最多五分钟,就跟他妈亲得不得了,前后追着他妈。你稀罕死,一年到头累死,不抵人家妈回来几天。你还不知道吧,我还有俩孙儿,跟着他们姑在镇上上学,把她姑也累得够呛。我呢,每周还得给他们蒸馍、轧面条。
  出去打工的日子过得可美啦!小两口上完班,回来吃吃饭,就能睡觉了,清闲得不得了,俺们这些老骨头在家帮他们带小孩。你说,城里幼儿园又上不起,上学也没户口,谁接送?再说在工厂干活,一天下来,那可不是玩儿哩,累得就不想动,也不愿小孩泼烦[5]。你侄儿在那啥胶厂里干活,高温,一天下来,烤得受不了,环境还差,咳嗽得不得了。
  你看,这是我那二孙子,一直在生气,怪汪汪的,想上她姑那儿。但她姑好不容易清净一下,也不想带他。这个小女娃子,生下来五个月的时候她妈就走了。这么长时间了,就没回来,就看这个年下能不能回来了。
  赵嫂一边“骂”着她的孩子们,一边晃着婴儿车,时不时用手摸摸里面,看孩子尿了没有。农村留守老人的状况和城市的老人问题完全不一样。城市是孤独问题,而乡村的老人却是金钱问题。
  农民打工的成本有多高,赵嫂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不是老人当免费保姆,帮忙带孙子外孙,降低打工者的生活成本,打工挣的那点钱根本不足以支撑生活。另一方面,老人也不敢太多抱怨,因为将来还有个养老问题。所有乡村老人都是想万一有一天躺倒在床上,不会动了,不能为人家服务了,指望谁?没有退休金,又没有社会保障。你现在不给“人家”养孩子,不努力干活,将来“万一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是会有你好看的。农村的观念,是绝对不会接受不替自己照顾小孩的老人,尤其是在这种需要出去打工才能挣到钱的情况下。
  从最直观的情况来看,儿女也很少有意识,认为父母年龄大了,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很自然地寻求父母的帮助。除此,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只有父母愿意做免费保姆。如果有多个儿子,那这家的老人就要遭罪了,还有个“攀比”问题,如芝婶和赵嫂都提到的,都是“比着留”,因为你不留,你就吃亏了。即使如此,如赵嫂所言,没有哪一个农村老人会自己悠哉游哉,喝着小酒,打着太极拳,眼看着儿女有难处不去管的。赵嫂还比较年轻,农村还有许多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两口也在强撑着为子女服务,他们也会抱怨,儿女也会心疼,但是大家都没有想过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撑到哪一天是哪一天。在这里,探讨个人的生活、个人的自由,是可笑而不切实际的。

  赵嫂热情地邀我到她家去坐。从外面看,赵嫂家的房子非常一般,但是进到里面,看一些细节,就能发现主人的精心营造。粗直的圆木屋梁,椽子上面铺着一层在乡村极其少见的细竹篾编成的席子,这既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同时也隔绝了瓦层上面的灰尘,使得房间显得雅致明亮。地上铺着一层青砖,砖缝用水泥抹得非常平整,整幢屋子整洁、干净,这是一个殷实、富足、会过日子的家庭。当我称赞起房子的时候,赵嫂有些伤感地说:“人家要拆呢!”“人家”就是他的小儿子和小儿媳妇。大儿子已经在路边买地盖了一座两层小楼,小儿子折了一些钱给哥哥,这座房子和宅基地算是分给了小儿子。
  又问老两口将来跟着谁住?赵嫂又是一声冷笑,“跟着谁?谁也不跟。你别想着给‘人家’侍候儿子闺女了,将来就可以让‘人家’养你,门儿都没有。咱也不操那心。我和你赵哥还回到最早的房子里去,在那儿养老。儿子、闺女高兴了看看,给俩钱花,不高兴了,只要不骂我俩老不死的就行了。”
  原来,在春节里,赵嫂两口子和小儿子、小儿媳妇闹了别扭,还吵了一架,原因就是这房子。这栋房子是赵哥、赵嫂子两人一生的心血,也是他们作为家长所拥有的房产和权威的象征。赵哥前半辈子在村砖瓦厂里干活,一砖一瓦地积攒自己盖房所需要的东西,光是砖、瓦就攒有八年之久。当属于自己的那窑砖烧出来的时候,赵哥一个人躲在人后哭了起来。房子是1993年盖起来的,房屋上梁那天,吝啬的赵嫂、赵哥又是杀鸡宰羊,又是放鞭炮敬神,总算盖房起屋,像个人家了。那时候,赵嫂的女儿师范毕业,回到镇上教书,两个儿子虽说没有上成学,但也都初中毕业,准备出门打工了。赵家的好光景就要开始了。
  在赵嫂心里,他们为小儿子留这个房子,也是想着将来跟小儿子一起过的。小儿子虽然折了一些钱给哥哥,但是,这些钱远远不够再买宅基地的钱。而大儿子之所以同意,也是认为既然老人将来要跟他们过,那现在少拿点钱也是应该的。
  但是,今年春节回来,小儿媳妇提出要重新盖房。在协商的过程中,也暗示将来他们不应该单独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更何况,赵嫂也帮助大儿子看小孩,不应该只有他一家承担赡养的责任,这就打破了之前的平衡。赵嫂和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彼此之间开始有些隔阂。按照赵嫂的分析,小儿媳妇虽然表面上提出是要再盖房,实际上就是不想养活他们。把他们盖的房拆了,连证据都没有了,真正到争论的时候,一点底气都没有,因为你住的也是人家的房。赵哥在旁边反驳赵嫂,认为小儿媳妇还没有那么恶毒,可能也是嫉妒大哥过得好,房子盖得好,现在流行盖平房、小楼房,你这瓦房再好,那不还是瓦房。

  在乡村,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有两个儿子,往往是家产一分两半,因为农村宅基地比较紧张,一般是其中一个儿子占用父母的宅基地,另外一个儿子补偿一点钱,这等于说父母到最后是瓦无半片、房无半间,只能依靠孩子。在现代观念里,这种分配方法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在此过程中,父母的权利被完全剥夺了。但在乡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在一般状态下,儿子、媳妇出去打工,需要老人照顾孩子和房子,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一旦儿子、儿媳妇回来,要落叶归根,问题就出来了。这时候,父母的命运往往是极其凄凉的。
  对于老人来说,他们甚至不敢理直气壮地要求儿子尽传统的孝道,如和儿子在一块儿居住,要求得到尊重等等,因为他们没有给儿子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儿子年少出去打工,彩礼、结婚、盖房,全是自己打工挣来的钱,父母根本没有权利支配。而家族制度的衰落、公共道德监督力的衰退、国家的法律与赡养习俗之间的矛盾,都使得儿子、儿媳妇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社会学家阎云翔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父母身份与孝道的世俗化”,传统的文化机制遭到破坏,孝道观念失去了文化与社会基础。儿子、儿媳妇根据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来对待父母,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交换关系,双方必须相互对等地给予。
  在中国文化的深层,有一种本质性的匮乏,即个人性的丧失。由于秩序、经济和道德的压力,每个人都处于一种高度压抑之中,不能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个人愿望。[贼吧电子书·www.Zei8.com 贼吧电子书]每个人都在一种扭曲中试图牺牲自己,成全家人,并且依靠这种牺牲生成一种深刻的情感。一旦这种牺牲不彻底,或中途改变,冲突与裂痕就会产生。在日常状态中,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沉默、孤独,好似处于一种愚昧的原始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这种痛苦没有体会,只是,每个人都被看不见的绳索捆绑着,无法述说。一旦矛盾爆发,往往极具伤害性。
  非常奇怪的是,从赵嫂、五奶奶、芝婶一些抱怨性的话中,却仍然可以感受到掩藏在背后的爱与宽容,对儿女,对他们在外面的艰难生活,对身边这一个个让他们年老还不得安生的孙子,仍然有一种非常细腻的感情。虽然他们也担心将来的生活,也担心儿媳的行为,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仍然兢兢业业地伺候孙子,替他们承担一切。他们不表达,不但对外人,对儿女更不表达。这一切,是属于地层之下的,被深深埋藏起来,连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乡村的生命,其韧性之大,是与自然界的生物相等齐的。
  赵嫂的厨房里飘出了一股香味儿,大概是刚焖好的咸米饭。炒点肉和芹菜,多倒些水,把米放在锅里,小火烧煮,二十几分钟后停火,再焖上一段时间,非常香的一锅米饭就好了。在我的童年时代,这种米饭只有在改善生活时才可以吃到,每家一年最多也就做那么两三次,因此,我对这香味有独特的记忆。而现在,这早已是乡村的家常便饭了。郁香的炊烟飘出院子,在乡村的上空散开,氤氲了整个村子。
或许您还会喜欢:
被禁止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我初识丛昌岷博士是在仁心医院开设心理诊所的头一年。心理诊所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人们的“心病”的地方,它不像医院的精神科那样,用传统的处方开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用谈话交流、认知的改变,或者梦分析、催眠、音乐、以及艺术的表现,甚至生物反馈等技术来进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6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5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3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5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