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在梁庄 - 第六章 被围困的乡村政治 1.梁光正:我没当过官,"政治"却处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六章 被围困的乡村政治
  引言
  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抽样调查17个村9181户39104人,调查结果显示:农民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收入26.89万元,人均393.7元;家庭经营收入148.21万元,人均2170元;财产性收入3848元,人均总收入2607.55元,人均纯收入1989.39元,人均现金收入1495.54元。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47元。
  ——《穰县县志·收入》
  梁光正:我没当过官,“政治”却处处找我的麻烦
  清晨六点左右的时候,父亲就已经起床了,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大声唱着戏文,“胡凤莲,站舟船,表家言,悲哀悲叹,叫一声,田公子,你细听俺言——”间或伴随着“咔咔”的吐痰声。清晨亮嗓,这是父亲几十年来的老习惯。这是一段悲哀的戏词,曲调比较慢,如泣如诉,婉转悠扬,被父亲反复吟唱了几十年,我们姊妹几个也烂熟于心,“俺家住在河岸边,母生下多男并多女,所生俺一女名叫凤菊,早不幸,老母亲把命丧,撇下了俺父女,以打鱼度过荒年。清晨起,老父亲到大街把鱼来卖,碰到卢公子买鱼不给俺钱,我的父一听心中不愿,卢公子赛虎拳,将我父两腿打断,然后间又重打四十皮鞭,我的父一股气儿未上来命丧黄泉……”
  父亲一生热爱唱戏,他曾得意地说,在他的少年时代,因为嗓子好,扮相好,他差点被一个戏班子带走,还是因为爷爷坚决反对,才没有走成。在我年少的时候,寒冷的夜晚,吃过晚饭,一家人早早地躺下,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父亲躺在母亲的脚头,抱着母亲冰凉的脚,给她焐暖。我们姊妹躺在另外一张大床上,盖着破烂单薄的被子,相互挤在一起取暖。这时候,父亲开始悠悠唱起:“胡凤莲,站舟船——”窗外清冷的月光照进来,悲哀与温暖也一同流到心里。这一场景成为我心灵永远的底色:凄凉、悲伤,但又有难以言传的温暖。
  我的父亲,一个浪漫的农民,一生多情,母亲瘫痪八年,父亲始终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常年背着母亲到处看病。我们兄弟姊妹六个,从小没有挨过打,更重要的是,无论家境如何艰难,父亲都坚持让我们上学。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庄里,父亲有着良好的口碑。
  吃过早饭,在父亲一连声的催促中,我们又开始了谈话。一个月下来,他对我的访谈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不断指点我该去和谁谈话,和谁聊天,并追问我最终的思考方向。我让他谈谈他的政治斗争史,那也是一部村庄的政治斗争史。
  你说政治是啥。我这一生,没有当过官,“政治”却处处找到我。
  1966年腊月,农村开始“文化大革命”,老老少少都是红卫兵,打走资派。生产队里的干部、大队部里的人都是走资派。干部吃喝风,也想起来把他们收拾收拾。官谁不想当一下,是不是?村里都说我行,就选我当“红卫兵组长”,后来是大队“文革委员”。村里有事,我也去斗人,斗保管梁光明,但我斗的都是实事,梁光明恁坏,早该斗斗他,打人,还贪污粮食。那时候,会计梁兴建急得给我磕头。为啥事?写小红旗写反了,“毛主席”三个字写成倒的了,实际他是无意,人们说他是反对毛泽东。我还在床上睡着,他到家就给我下跪,说是让我饶了他。1967年7月,“文革委员”被“新文革”推翻了,村里又成立了一个新组织,说我是保皇派,保那些干部,开始批斗我。全都是胡整。

  我这才到县城建筑公司找你舅,让他帮我找个事儿干干。建筑公司几个年轻人成立了一个“七一兵团”,整老工人。老工人发现我坚持正义,就与我商量,成立了“八一兵团”,隶属于“摧资总部”。我是“八一兵团”一号,主要领导大家干革命。还有一个叫“八一八兵团”的,和我们对立。双方都打瞎枪,没有死过人。后来“八一八兵团”胜利,我又算站错队了,被打倒,又被“七一兵团”斗。我就跑了。后来那些人把我的材料送到乡政府,要给我判刑。所以我后来才反复逃跑。
  1968年“二月黑风”后,与你五舅一块儿到湖北打棉花被套。6月份回来,又到建筑公司跟别人到另外一个地方盖仓库,算是潜逃在外。在这期间,无意间碰到一个村里人,我好吃好喝招待他一顿,让他回家别说碰见我,结果他回去就给“革命委员会”说了。当时,梁兴隆是兵营营长,马上派人来抓我。我都来不及跑,被捆住往回押。你外婆家是回梁庄的必经要道,当时刚好是7月,走到场里,人们看见我,对押我的人说,来喝个茶。趁这期间,他们赶紧把我藏到你外婆家里,他们找不着,给你外婆村的大队支书说,这里逃跑个反革命分子,大队支书也不管。你外婆村里人说,别再找了,再找就打死你们这些鳖娃儿。
  我这算藏了起来,白天不敢回家,钻到烟地里,有时候坐在离村庄很远的树荫下,有时候跑到亲戚家。正是夏天,那热得是没处钻,特别是烟地,七八月间烟长得正旺,都是半人高,把地盖得严严的,不透一丝风。早晨还凉快点儿,一到下午两三点,那真叫热呀。我晚上偷偷回去。春生看见了,报告到大队部。梁兴隆马上组织人去抓我,把王家路口、去菜园的路都堵住,这都是逃跑的必经之路。我从韩家到北岗的那条路跑了。我才跑到公路上,就看见七八个红卫兵,他们在那里候着我呢。这下跑不掉了。
  1968年的七月初三又被逮回家,那年闰七月。这我记得可清,一辈子都忘不了。梁兴隆们说,明天下午到晚上在学校操场上开批斗会,向主席汇报,说清问题。怕我跑,周围都布置有人,看着我。为啥下午开会,实际上是想等到黑,好打你。这你大姐都记得清清楚楚。把我绑到会场上,各个生产队的积极分子、骨干分子都坐得满满的。“二球”[1]们坐在前头,梁兴隆坐在外边指挥,你原叔[2]后来跟我说,梁兴隆跟他们说打死你也不要紧。几项罪名:一是抢军火库;二是骂毛主席;三是支持刘少奇,都是叫人死的罪名。叫我跪,我坚决不跪。看形势不对,我就说,我实属人间败类,请上级处理。实际错误我一点都不承认。李学平跟咱们还是亲戚,拿着语录本打我,把我头打流血了,浑身乌青。打的人都是积极分子,后来乱了,都打,也看不见是谁。我身上的小布衫撕得一条条,被血染红了。回去的路上,远远有人跟着,走到岔口那儿,看见你妈在那儿等我,看我浑身是血,哭起来了。你妈说轧了面条,让我自己做做吃,她就出去了。你妈去找着兴隆的妈说:“五妈,你看在一个梁家,也没出五服的面上,你回来给我七哥说一下,别打得太狠了。”刚好兴隆回来,五老婆儿就给兴隆说:“当年咱们家不行,回来以后没吃没喝,光正家卖馍开油坊,也帮过咱们,光正这个事儿,你们看是啥就是啥,别打得太狠了。”兴隆说:“就是要打死他,好扬扬威。你别给我提原先的事儿,那跟我无关。”兴隆没有看见你妈坐在那儿,你妈气得浑身发抖回来了。

  第二天晚上又斗,这次是要定性。走到学校围墙那儿,一大群学生娃儿,砖头瓦片往我身上扔。一到会场上,有人就喊:“打倒梁光正!”还是叫我承认。叫找证明人,编排很多事,说我在哪儿哪儿骂毛主席,编成个框儿。我骂毛主席,学生娃儿们都听见了。后来,会场把灯吹灭了,砖头瓦片都打在我身上、胸脯上、脸上,疼了好几个月。这时,立娃儿他妈说:“兴隆,你们说得不对,娃们放学天还没黑,咋能听见光正骂毛主席?这不对啊。”兴隆一听,不知道说啥好了,就说,待后处理。那夜算结束了。
  后来为啥叫你们每年春节都去看立娃儿妈,就是这个事。大前年,立娃儿妈死,你姐还专门回去送了两百块钱,请了一盘响[3]。
  这是1968年7月的事。打这以后,停了一段时候,很多人找我了解情况。1968年年底,又要清理阶级队伍,大队部说,你可把你的东西弄清。1969年2月,我又是对象。从2月一直整到麦黄梢儿,把我关在镇上高中,粮食自己拿,集中去许家吃饭。清理几个月,啥也没弄清,又弄个待后处理。回去还不断找。打过的就两次,批斗大大小小几十次。挂个牌子,上面写着“反革命分子”、“暴乱分子”。后来说是又要运动,安排重活干。1969年10月,我带着你大姐跑到新疆找你大伯,腊月间回来。头天从新疆回来,第二天就被送到“治刁”水库干活,到那儿还被批斗。挖刁河水库说是疏通河道,挖沟改道,也没成功,到现在地也毁了,还没平。万幸的是,因为一直没承认错误,1970年稍微松了点。
  1974年春上,因为反对光杰、光勇、光明在村里横行霸道,3月间他们在咱们房后打我,打得浑身是血。1975年烧窑。1977年咱们家盖房子,你妹出生了。1978年才被平反,这一年又出大事。1978年11月15日,梁兴隆把咱家门前的路挡住。左边你二婶已经把路封住,因为咱们从来都是往右边走。他现在把右边路封住,连出路都没有了,不是让人没活路吗?我拿着榔头把墙给砸了。然后,就是打架。那一场架,你大姐、你哥都记得清。我拿着菜刀,你哥拿着那个铁球,你大姐拿着铁锨。咱们家的铁球就是从那时开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告到公社,公社书记肯定向着大队书记,说我是严重的反党分子,非给他斗争到底。我听说了,公社书记到哪儿开会我跟到哪儿,让他解决这事儿。最后他烦了,说解决解决,今儿就解决,就派副书记来解决。梁兴隆说,那叫光正来我这儿坐坐,我就把墙扒了。我说那不行,他来我这儿坐坐才对,他把我路封住,不让人活,咋变成我向他道歉?后来又说只让过人,不让过车,我说不行。1979年清明这件事基本告一段落。
  我这个人就是好抱打不平,看不惯的事儿,就好管,人家叫我“事烦儿”。“吐故纳新”[4]的时候,重新选村干部,梁家几门之间斗得厉害。梁光望是咱一个门上的人,为保护他,我早上跑晚上跑,找乡里工作组,想着是家族的事,是一种义气。没有人感谢我,你妈说:“人家老欺负咱,快整死你了,你还跟人家一势,有没有脸?”你妈那次真生气。回你外婆家,我去叫了几次才回来。

  1980年9月16日,你妈生病。因为浇地,兴中把咱们的地浇坏了,你妈和他们吵架,兴中把你妈推倒在地,手也弄伤了。你妈连气带摔,中风了。那年你妈虚岁四十岁。然后就是开始背着你妈到处治病。
  父亲提到的很多名词,像“统购统销”、“二月黑风”等,我都不甚清楚,但是,父亲却很自然地提起,可见当时的政治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巨大渗透,只不过,他是以一个“破坏者”和“批斗对象”参与当时的政治。想象着父亲为了躲避被抓捕,坐在一眼望不到头的烟地里,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四周一片寂静,炎热的太阳直照着他。那是怎样的心情?他如何度过那漫长而又饥饿干渴的酷暑?从整个村庄来看,六七十年代的政治生活席卷了整个乡村,但是,其内在的逻辑、心态及操作方式,却与标准的政治有着根本性的不一样,村庄内部的家庭恩怨、权力斗争、人情近疏都参与其中,它决定着批斗者的心态及被批斗者的命运。最终,对父亲的批判定性被一个老太太经验性的一句话给否定了,也恰恰显示了这场斗争内在逻辑的荒诞性。
  作为一个“不安分”的乡村老人,父亲经历了、也参与了中国的当代政治历史。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但政治却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他的人生和家庭。他好斗和“爱管闲事”的性情使得母亲和我们整个一家人受到了伤害,父亲的批斗史也是我们一家的受难史。母亲的生病与早逝除了自身身体的原因,跟长年的担惊受怕也有相当大的关系。但如果我们指责父亲伤害了母亲,他会非常愤怒地骂我们,认为我们太自私。近几年虽然有点“晚节不保”(父亲终于获得了村庄权力层的认同,颇有点得意地出入于新旧支书家里,享受着大家对他的礼遇),然而,一遇到什么不平事,如村里的财务问题,哪一家被欺负,不管是不是村里的、认识不认识的,他的“活力”马上回来,像年轻时代一样,替人家到处奔波。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经常在为别人打官司,不管什么时候,家里总是一堆人在商量事儿。我上初二时,为帮一家人打官司,那家姐弟在我家住了几乎两个月。那时候,家里基本上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还瘫痪在床,父亲生意也不做了,和他们一起去跑,找法官,托人情,和村里几个要好的人在一块儿商量。最终,官司也没赢。提起这件事,父亲又骂起来,这不管能行?这些人都坏到底了,没人治他们会行?这是几十年来我们经常听到的话。父亲始终不承认,也不认为他的这些行为有什么不对。
  如果撇开他是我“父亲”的身份来看父亲,我清楚地看到,正是父亲这样对“政治”充满热情的人,那些乡村的“刺头”、“事烦儿”、“管闲事”的人,维护着乡村的道德与正义。他们扮演的通常是乡村知识分子的角色,有一些见识,对权力、对欺上压下有一种天然的不满,自觉地打抱不平,拔刀相助。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3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老农民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3
摘要:第一章打春一百,拿镰割麦。老天爷真怪,1948年的春脖子特别长,立春都快三个月了,紧靠黄河北岸的麦香村,村头的老槐树早已经满头翠绿,可地里的麦子才甩齐穗儿,还没有灌满浆。青黄不接啊,庄户人一个个黄皮寡瘦。可是,肚子里即使没有干货,也挡不住有人�〖堋R淮笤纾�雾气还没有散尽,外号“牛三鞭”的牛占山和外号“老驴子”的杨连地就来到黄河滩上较起劲儿来。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3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