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楼栖《反刍》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但在文坛上却还是冷落荒凉。
  十几年来,批评家们就在呼唤“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批评家们并不就是催生婆,作家们也并不就是产妇,伟大的“作品”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乐观的在希望“将来”,悲观的在埋怨过去:“我们没有高尔基,没有托尔斯泰,也没有……”于是,下半截的话幸而没有再说:“既然没有伟大的作家,还说什么伟大的作品!”
  从文学革命到现在,也不过是短短的廿六年,新文学的年龄,实在还短得很。拿欧洲的有丰富遗产的文坛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从好的方面说,是过于苛刻;从坏的方面说,是毫不自量。
  而且,文学虽不能人工“受孕”,但它却需要政治的“温床”。这卅年来的中国政治,从来就没有过民主,自由。文坛的周遭伺候着枪口和陷阱,作家的笔尖常常给碰着枪杆和刺刀。“真理禁锢在监狱里”,伟大的文学作品要是产生出来了,也一定给禁锢在检查官的抽屉内。
  中国作家们的生活,特别悲惨,整年累月,生活上的琐事都要迫上头来。油盐柴米,把作家们底心力剥削了大半。
  “穷而后工”,只是骗人骗鬼的说法;“贫病交迫”,是中国作家们的生活画图。像已故的王鲁彦,久病的张天翼,不过是显著的实例而已。
  生为中国的作家,生命像行驶在激流中的木船,不在“政治”和“生活”的两个石礁上碰得焦头烂额,已是一件幸运的事。“一求生存,二求温饱,三求发展。”(鲁迅)常人如是,作家也不能例外。
  要是抹煞了这些条件来要求“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认识不清,便是有意歪曲。

  二
  抗战初期,文坛上有过一个黄金时代,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 ,政治上的气压好转了,“团结统一”的口号实现了,替文坛铺下了“温床”;二 ,作家的热情燃烧了,拥抱“时代”的热力增加了,“文章入伍”,“文章下乡”的口号实践了,作家的视野和生活扩大了;三 ,“一切为了抗战”,文学也穿上了戎装,作为动员民众,教育民众的工具被使用着。它已不是可有可无的名士的消闲品,而是武装头脑的最有效的武器。这情形,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苏联也是这样。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文坛特别灿烂辉煌,像爱伦堡,和去年逝世的A·托尔斯泰……那样优秀的作家和他们底优秀的作品。
  中国文坛在这时期,产生过不少优秀作品:短篇小说,报告,剧本,诗歌,但仍然还没有“伟大的文学”。原因是:中国的被迫抗战,一切都没有准备得好。动员第一 ,凡是使用得着的武器都拿来使用了。中国民族要用鲜血来写历史,作家们自然用兴奋的热泪来写文章 。因而每一篇作品都洋溢着热情,充满着爱祖国,爱土地,爱人民的血泪。正因如此,感情不免稍稍流于轻浮,不够深沉,洗炼;但作家的步调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但缺点也正埋伏在这儿,“差不多”和“抗战八股”,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个时期没有产生出“伟大的作品”,实在毫不值得惊奇。
  中国是一个贫乏的国家,事事毫无准备。从了军的作家们,做别的事情去了,他不能单独坐在火线下,静静构思他的“作品”。他们这时候的任务是:把自己献身于抗战。在“献身”的过程上,正可以积蓄他底题材。他献身的程度越深,越广,他可能积蓄的题材也就越丰富;他“拥抱”抗战的情愈热,他献身的心也愈切。这时候的作品都是素描,速写之类的东西,事件是一个表象,人物是一嘴一脸。这些题材,倘要严格说起来,不过是“素材”而已,题材还得经过剪裁,人物还须加工雕刻。

  以后,政治的逆流高涨了,前线的作家们又给“放逐”回 来,检查官的尺度缩得小而又小,生活的浪涛却一迭一迭地涌来。印刷成本增高了,出版的条件越来越艰难,出版上的“明星主义”蔚为风气,新作家们底稿子连看都不看,老作家们大都生活空虚,创作贫乏。到了后来,市侩作风盛行于文坛,辑旧稿,偷版税,迎合读者口胃,印书为了赚钱,文坛的冷落荒凉,就更不堪闻问了。
  三
  但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作家,生活的丰富,可说是前无古人。要是当时毫无收获,如入山探宝,空手归来,这不仅辜负了灿烂的时代,而且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八年流血的抗战已胜利地结束了,每个人在八年来都有几段惨痛的历程,宝贵的经验。光明与黑暗的对照,英勇与贪污的对照,骨肉流离与荒婬享乐的对照,发国难财与亏胜利本的对照……到处有典型的事件,典型的嘴脸,五花八门,俯拾即是。抗战初期冲动的热情冷却了,我们现在是到了以深思熟虑来代替狂热叫喊,以坚毅沉着来代替轻浮从事,以典型人物代替一嘴一脸的创作的时候。苏联的文学名著像《铁流》,《毁灭》,和《静静的顿河》,……都是在战争结束后才出版的。

  历史和现实替我们提供了伟大作品的题材,怎样运用这些题材来创作伟大的作品,这是作家们自己的事,现实不能负责。政治的不民主和生活上的贫困,诚然可以妨碍作家的创作;但人类不是历史的奴隶,而是历史的主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应该站在改革现实的观点上来处理生活和创作的问题。
  后悔毫无用处,蹉跎只有堕落,八年流血的岁月过去了,泅游在这道激流中的人们,不管英勇和怯懦,手头上总会抓到几把血肉,骨头,浮萍或者荇藻,一无所有的也就一无所有。凭着自己底经验,记忆要是没有褪色,总会记录下一点什么。我们应该把那些淋漓的血肉,反刍,细嚼,把它们一 串串的联结起来,分类,归纳,刻划,加以人工的染色,把记忆中的人物移植到纸上,把模糊的轮廓刻画出线条。我们不必急急要求“伟大”,但我们要有“作品”,不要交白卷。而且我们要认真创作,不要太马虎。
  要是作家们在这八年流血的岁月里,竟一无所获,到了现在,仍然只能交出一纸白卷。如此丰盈的历史题材在文学上竟显得如此贫乏,则可悲哀的已不是时代,而是这一时代的作家了。
  “伟大的作品”当不难产生,要是我们对于八年来的血肉能痛苦的反刍,热情的细嚼。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月于广州
  选自!”946年!”2月文生出版社《反刍集》初版本
或许您还会喜欢: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