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李霁野《似曾相识的杜鹃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童年我有许多很美丽的梦,也有许多见到、听到或想象到的事物,至今留在记忆里,成为生命的宝贵的组成部分。我珍惜这些生活的鳞爪,每每在工作以后,静坐在微明的灯光下小息,或者在月光下闲步的时候,还不免有意无意的咀嚼一番,品尝那远远胜过橄榄的回味。
  我的家离大别山不远,和革命的老根据地之一金家寨相隔只有九十里。我有一个堂兄在师范专修科毕业后,到金家寨去教小学。那时候,一般人认为山里的生活比较艰苦,而他却继续几年不仅忠于职务,并且有乐而不倦的样子,不免使人感到惊异。我还小,自然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加以研究。可是有一次,我却于无意中窥透了他的奥妙了。
  我的堂兄是一个善于绘声绘色的说故事的好手,却并不是一个诗人。但是他所讲的轶闻故事,我大多都已经忘却了。他只用三言两语给我描绘的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却久久印在我的心里,时间却好象只增加了它的引人入迷的魔力。
  他说,在春末夏初,每天黎明使他从香甜的睡眠中醒来的,总是一片鸟语。微风把兰花的芳香从窗外一阵阵吹来。起床后,在门口就可以看到杜鹃花在山坡上开得一片红,一片白。

  我多年梦想着看一看这样的境界。可是我一离开故乡,就有二十多年没有回去,这个梦想一直没有实现。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从沦陷的北平逃出,适值金家寨和我的故乡再度沦陷,我只好到别处去谋食。在即将断炊的时候,妻带了两个孩子从北平回到我的故乡。费了不少力量,总算谋到一个教书的位置,她便带了孩子到日寇洗劫后又退出的金家寨去。虽然我们中间有千水万山的阻隔,那点童年的回忆却也给了我一些精神的安慰。我记得当时曾寄给她这样一首诗:
  灿烂山花美丽图,
  三十年后情未疏。
  梦中似识山花貌,
  为问山花识我无?
  转瞬间又是十多年过去了。童年的美梦依然在我的记忆中保存着新鲜的色泽。
  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伟大号召发出后,我经常注意着治淮工程进展的报导。佛子岭和梅山水库的修建引起我更大的兴趣。即使在最富于幻想的童年,我也没有想象过,在这个我心神向往的地区会出现比童话还美妙的奇迹。
  童年的梦想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交织成激动心灵的诗篇,时时引起我的乡思。我决定在今年鸟语花香的季节去访问那对我富有意义的地方。我的心情既像访初恋的情人,又像访多年的老友。

  我到了佛子岭。这里已经用我国自制的水轮发电机在发电了。青年技工向我们一一解释,是什么厂制造的这些机器,后几个月所装置的机器又有哪些技术上的改进。我们不难从他的微笑中看到他那应有的自豪感。在管理自动控制装置的是一个更年轻的女孩。她是那样聚精会神,又那样从容不迫,仿佛她是在那里看幻灯游戏似的。
  我在这里过了夜。黎明有唤人醒来的鸟语。从窗外吹来一阵阵兰花的香味。我时而回到童年,时而觉得同祖国的青春共呼吸。童年和青春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使我感到幸福的沉醉。
  早饭后,我们坐汽艇在二十多里长的人工湖(水库)上急驶。湖水清澈,映出天上的浮云和周围小山的倒影。为保持水土,有些地方已经开辟了整齐的梯田或者种植了树木。最引我入胜的是那一片片盛开的杜鹃花,它们把湖山点缀得分外秀丽。这样天然生长的杜鹃花是我的新知,也是我的故旧,相逢的地方虽然不是妻儿的旧游地,相见的喜悦却并没有差异。何况为了人民的幸福,那个有革命传统的旧地已经为梅山水库的兴建,不复存在了。
  这个事实是一个中年以上的船员告诉我的。他是在这一带地区生长的人,对于山区的情形非常熟悉。他既了解水库的兴修会增进人民的福利,也很能欣赏水库兴修以后,山区里有增无减的自然美。他告诉我们注意右手一个山岩,说那里有一个狮子盘踞。我们的兴趣都被他引起来了,他却说再要转两个弯才能到呢。在我们什么还没有看到的时候,他就遥指着一个地方说道,看哪,就在那里!我们以为他在开玩笑,但他说时却显出很严肃的神气。到跟前,我们果真看到一块巨大的岩石,很像一个昂首坐在那里远望的雄狮。狮子的身上和周围盛开着红色的杜鹃花。他已经不知道从这里来往了多少回,但是他和初见的人一样,直到再无法看见的时候,他的目光才从石狮所在的方向转开。

  他向我谈到解放以来,特别在水库修成后,山区和淠河两岸的人民生活上起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消除了水旱的灾害,可以过丰衣足食的生活了。他说,有谁梦想过,有谁听说过,山谷可以变成蓄水湖,洪水可以不仅不为害,还能为人民谋福利?
  在微风里点头的杜鹃花仿佛向他表示同意。“我们是不是比在你的童年美梦中显得更美丽些?”似曾相识的杜鹃花向我脉脉含情的目语。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3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3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5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
芙蓉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001婚礼中的插曲1林静站在巨大的落地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不禁伸手抚触自己的脸庞。高挽着的头发,披着轻柔的婚纱,精致的妆容,有着一种妖冶的美,雪白的项颈装饰这耀眼的钻石项链,圆润的耳垂搭配着同一系列的耳环,巴黎空运过来的婚纱,镂空的设计衬托着她那姣好的身材,带着点妖娆。这是她吗?林静不禁在心底问自己。是的,是她,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而她就是新娘。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4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3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
国史大纲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钱穆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点击阅读]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