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关露《秋夜》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个秋天的晚上,我从一家戏院里出来。我看了一下表,已经十点半了,我想立刻回去,但是我的家不远,于是便用—种散步的法子走回去。
  这是一个静寂的秋天的夜里。本来秋夜是宜于散步的,因为秋天是一个可爱的天气,秋夜里有好的月亮,或者明亮的星星,有的时候,如果有一点微风的话,可以看见云彩追逐月亮。在这样的夜里,假如一个有着好的心境,好的精神与身体的人,可以选择一条静寂而有树木的街道,在晚饭以后,去走一下缓慢的步子。这样你不但可以恢复一种好的精神,还可以呼换掉一天当中所吸收进的煤烟与灰尘,可以觉到一种新兴的焕发的生命。
  但是这个秋夜不是那样一个理想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空中飘展着微风,风当中夹着像羽毛一样的细雨。况且因为空中下着小雨,路上还有一点泞湿。这不是一个好的散步的候啊!
  然而我终于出来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我走在秋天的道上。
  这是一个静寂的道路,路上除开一些树木,几盏路灯,几个希疏的行人跟人力车,还有从远远的电车道上传来的一些电车的声响而外什么也没有。
  我走在微风跟细小的雨点里。我只是一个人,我是孤独的。我的身心都是孤独的。当我刚出戏院的时候,跟我一同走的还有五个人,到第一次转弯的时候就少了四个,连我自己只剩了两个人,第二次转弯就只剩了我一个,我是完全孤独的了。
  夜是凉的。风变得比原来的凄冷了。羽毛一样的细雨现在变成了大点子。我穿的是皮鞋,地下的泞湿透过我的鞋底,我的足也变得泞湿的。我虽然带着雨伞,但是雨点被风吹进我的衣袖跟领子,我的肩臂也感觉袭人的凄冷。黑夜与冷湿威逼着我,侵蚀了我的心胸;我的呼吸不能舒展,我的腰不能伸直,孤独使我变成畏怯而软弱,我感觉没有向前的毅力,前面的明灯不能吸引我,我要因可怕的威胁而瘫倒了。我想雇一辆人力车,让车子把我送到我的家里,使我达到目的的地方。然而夜已经深了,在一条黑静道上寻不着一辆空车的影子。我愈觉得恐怖而畏怯,畏怯快要使我悲哀,我的眼睛快要流出眼泪,用眼泪表示我最后的软弱了。
  正当我走在这黑暗的街上,快用我的悲哀的眼泪表示我的软弱与畏怯的时候,从我的旁边,一条小巷子走过一个人来。起初我觉得害伯,因为我常常害怕黑暗的街道上遇见一个单独走的人。后来那人走近我的面前,我看清楚了他,我的心平静了。他不是一个我所想着的可怕的人,他正是跟我一样,一个在黑夜与孤独中挣扎的人。

  这个人穿了一件单簿的,只剩了一只袖子的破烂的上衣,腰上围了一块大约是用米口袋拆开来的麻布。一双破烂的鞋,脚趾露在鞋尖的外面。他的头发长而蓬乱,在黑暗里虽然看不清他的面容,但是我可以辨别出他的脸上是黄脸而带一些黝黑。他的样子不过二十岁。他是一个年轻的乞者。
  于是,──这是照例的情形──等到他走到离我更近的时候,他就用一种亲切而和蔼的声音向我说:
  “给两毛钱买一个大饼吃啊!”
  我每天都要到街上去,当我每天出去的时候都会遇见无数的像他这样的人。在我平常遇见像他这种人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我觉着他们都是些懒惰而无聊的。在一个社会中,除开那些吃饭而不做事的阔人而外,他们也是一批寄生虫。但有的时候,我又有另一种感觉,我觉得他们都有些好的思想和灵魂,他们都有向上的心,只是由于一些阻止了我自己行为的力量阻止了他们。然而我是不愿意向他们施舍的,我以为不管我把他们看成什么,施舍总不是一种对他们,或是对于跟他们差不多的人们的一种真实的帮助。可是,也有的时候,我对他们没有感觉,──是因为见得太多而感觉着麻木了──只是对于那种怯弱与乞怜而发生厌恶。
  今天呢,我却更换了一种心情:我遇见了,跟我每天都遇见的一样,一个乞者,而且是一个年轻的。他不健康,但是他没有瞎掉一只眼睛跟失去一条腿,他的面目与四肢都是健全的,他看上去没有疾病,也不作苦痛的呼号。但是我呢,我对他不像平常看见像他那种人那样的感觉,我觉着除开我对他有一种同情而外,好像还有一些什么别的。这原因是这是一个寂寞而孤冷的夜晚,我走在寂静的道路上,风雨侵袭着我,我完全是孤独的。在这时候,我旁边有一个人,他也是孤独的,他的衣服虽然跟我不一样,但也像我一样的淋湿。除此以外,我还想着他的心里一定也像我一样的感觉恐怖而畏怯,他一定也害怕着风雨与黑暗。在这样想过以后,我不觉着他是一个乞者,我觉着他是我的一个在风雨与黑夜中的同路人,我的伴侣。也因此,我不觉得他向我发出了一种求乞的声音,他是在友谊地跟我说话,他在用亲切的声音向我说:
  “朋友,我还不曾用过晚餐,但是我身上没有钱。我是新近失业的!”

  他用和缓的语气要求我给他一点友谊的帮助,他不是在向我恳求施舍。
  夜更深了,风刮得更加紧张,雨也下得更大了。那个乞者走得离我更近,我看得更清楚了。他的头发让雨水淋得完全湿了,因为雨水的关系,衣服粘在他的身上,他的鞋透湿了。但是他的胸背都是挺直的;他的面目黝黑而憔悴,但是他的精神是充溢的。他的样子安详而静默,他的步履很缓慢。当这样一个夜晚,黑暗与雨水威逼着,即使一个不饥饿的人也需要用急促的情绪去催促自己的步伐,要赶快寻找一个安身的处所。而他呢,仍然是走得那样缓慢,他的心像是那样和平而安静,他的态度那样大胆而没有畏怯。这时候我除开对他有以往的同情而外我竟是对他敬佩了。我想着他是什么也不怕的。
  但是立刻我又想着,他走得那样缓慢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是企待有人帮助他去解决他的晚餐。于是我打开我的手皮包皮皮,掏出了三毛钱给他,这正好买一个烧饼。他伸出一只手,接过我的钱,他的手是枯黑的,发着可怕的颤抖。当他接过我的钱的时候,他抬起他黝黑的脸,用他微弱而闪光的眼睛望着我,表示出对我的感谢。这时我想他该要赶快地走了,我也加紧了我的步子,走向我的家里。我是不能跟这样一个伴侣走到底的啊!
  我走了一段路,风更大了。起初我使劲用我的伞向风挣扎,因为在风里是不容易撑伞的。后来,风的力量太大,把我的伞吹得翻过来,使我不能再向前了。我只得站住,用我的力气把翻过来的伞重新翻回去,又把它关起来。然后我要再向前走的时候,那个年青的乞者又走上来了。现在,他已经得过我的帮助,没有再向我要钱的念头,因此他不跟我走得那样近,他只走在离我不远的人行道上。然而他的态度还是那样安详,他的步子还是那样缓慢。他的身体虽然因为冷湿而发着一些轻微的颤抖,但他的精神还是充足的,好像他的身体立刻可以干燥而温暖,天立刻就要明亮,他也立刻就要见着太阳的。
  我的路愈走得多,我愈感觉疲乏,因为疲乏我也愈感到孤独。我的家虽然已经离我不远,但是还需要作一阵对风雨的竞争。为着求感觉上的新奇与解除我的孤独的恐怖,我自己走到那个乞者的面前,我向他说:
  “你为什么不快一点走,你不怕雨么?”
  他没有回答,但是他抬起头,用发光的眼睛望了我,表示听见了我的问话。

  我们两个都静默着,把我们的脸俯向地面,向着风雨挣扎。
  “你往那里去,你有睡觉的地方么?”我又问他,我总惊奇着他的安宁。
  他还是没有回答。但是用他枯稿而勇敢的面容向我微笑了一下。
  我又照样问了他一句。
  “我现在还不知道;我想总可以找到一个地方的。”
  他回答了我,他又照样微笑了一下,然后我们都又静默了。
  这时候我不想再说话,我没有什么可说的。我不愿意再思想,我也没有什么可想的。也可以说,可说的与可想的事都太多,可是我当时都不愿意去那么做。我只想着一件事:我不应该像刚才那样畏怯与恐怖,我不该感到寂寞与孤独,我不应该害怕风雨与黑夜。至于为什么不应该那样,我不知道,虽然我仍旧是在畏怯,害怕着风雨与黑夜。
  终于我加紧了我的步子,我走到了有路灯的地方,到了我的家门口。我回头看了一下那个乞者,他还是走得很缓慢,他已经距离我很远,不是他不追赶我,是我走得太快,把他遗在后面了。
  我回了家,脱下了被雨打湿的衣裳,换上了干净而清洁的。我喝了热茶,身体变成舒适而温暖的,然后我躺到床上,盖上了又厚又软的被子。我休息了。
  这时外面还在下雨,雨点打着我窗户的玻璃。风在叫号,从隔墙的树林子吹倒我那天井里的枯树上。我的身体感觉困乏,然而兴奋的情绪使我不能入睡。
  我想到许多事情:想着秋天,跟秋天晚上的散步。想着月亮与星星,想着有虫鸣与香气的秋草与树林子;想着刚才到过的戏院,想着风雨。想着黑夜里在街道上的恐怖与孤独,想着悲哀与眼泪。想着那个年青的乞者,从乞者我又想着他的奇怪的勇敢与安宁。然后我又像突然地了解了他,他的行为与态度并不奇怪;因为他有许多像他那样的生活经历,所以他的态度那样安静。他在不断地追寻安歇与睡眠的地方,所以他是那样勇敢。他虽然在黑暗的风雨里,但他有一个的希望,他希望看见一盏远远的明灯与明日的太阳,所以他的脸上有微笑,他的眼睛里闪出安详的光。
  疲乏总是催促我入睡,但是思想仍然缠扰着我。我还是继续在想着。想着外面的风雨与那个乞者。想着寒冷与淋湿,想着悲哀与恐怖。想着会停歇的风雨,想着会完结的黑夜,想着怯懦,想着耻辱!
  (原载《女声》第1卷第7期,1942年11月15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2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