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这书能让你戒烟 - 结语 终结这场丑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结语 终结这场丑行
  在我看来,吸烟是现代社会最严重的丑行,甚至比核武器还要严重。
  人类进化了这么久,人类文明发展了这么久,难道我们还不能彼此交流,不能把正确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吗?即使是动物也懂得教自己的糼仔躲避生活中的危险。
  只要核战争不爆发,就不会有任何问题。那些倡导核武器开发的人仍然可以说:"正是核均势导致了世界和平。"而如果核战争真的爆发,导致人类灭亡,就可以把吸烟问题和其他所有问题一并解决,而且对政治家们还有一个好处----再也没有人可以告诉他们"你们搞错了"(或许这就是他们倡导核武器开发的原因)。
  然而无论反对核武器的声浪有多么强烈,至少那些支持核武器的人动机是好的,是为了维持世界和平。至于那些支持吸烟的人,他们的动机除了一已私利外还能有什么?二战期间,人们的确相信吸烟能提高信心和勇气,然而今天,所有人都知道吸烟有害无益。烟草公司的宣传总是会强调,他们生产的香烟质量有多好。人们为什么要关心一种毒药的质量好坏?
  再没有比这更虚伪的事情了。我们都知道抵制冰毒和海洛因,然而这两种毒品的致死人数,还不到吸烟致死人数的一个零头。2002年,英美两国的吸烟人口比率分别为22%和26%,而中国更是高达31%,其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只能节省基本生活费满足烟瘾。全世界每年都有近500万人死于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吸烟是现代社会的头号杀手,同时又是盈利最高的行业之一。仅在英国,政府每年因烟草销售获取的利税额就高达80亿英镑。正是由于政府的姑息纵容,各大烟草公司才能用虚伪的宣传毒害人们的思想,继续赚取肮脏的黑钱。

  政府和烟草公司的人很聪明,在烟盒上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又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上进行戒烟宣传,然后就告诉人们:"我们已经警告过你们了,吸烟与否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吸烟者完全没有选择,正如海洛因上瘾者完全没有选择一样。他们并不是自己决定染上烟瘾的,而是不幸掉进了精心设计的陷阱。如果吸烟者自己能够选择的话,除了少数不知轻重的青少年,全世界不会再有任何人吸烟。
  为什么要制定双重标准?为什么国家和社会可以投入大量资源,帮助海洛因上瘾者戒毒,却对同样可怜的吸烟者不管不顾?

  如果你向医生求助,他要么会告诉你"不要再吸烟了,不然你就会死"----你原本就清楚这一点,要么会为你开具含有尼古丁的替代品,不仅收你一大笔钱,而且还会让你的尼古丁毒瘾更加严重。
  现在的戒烟宣传对吸烟者完全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宣传的理念和方式完全不对。这样的宣传只会增加吸烟者的恐惧,让他们对吸烟产生更强的依赖性。戒烟宣传甚至无法阻止青少年染上烟瘾。青少年知道吸烟会导致死亡,但也知道仅仅一支烟不会。社会上还有那么多吸烟的人,而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又是如此之强。
  我们怎么能容许这样的丑行继续?政府为什么不采取合适的态度?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尼古丁是一种毒品,不仅不能帮我们放松,还会摧毁我们的意志?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只要一支烟就会上瘾?
  我还记得韦尔斯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在书中的未来世界,一个人不慎掉进河里,而他的同伴们只是木然坐在河边,对他的痛苦哀嚎充耳不闻。这样毫无人性的场景让我深深震撼,因为我意识到,社会对于吸烟者们的态度就是这样。在英国,烟草公司赞助的飞镖竞赛经常在黄金时间直播,比赛结束之后,甚至有运动员点燃香烟的镜头。想象一下,假如赞助比赛的是意大利黑手党,电视上出现运动员注射海洛因的镜头时,他们该怎样弹冠相庆!

  为什么社会允许原本健康的青少年染上烟瘾,从此一生遭受身心两方面的奴役,而我们却漠不关心?
  你是否觉得我的话有些夸大?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我父亲50来岁就英年早逝,是吸烟引发的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他原本是个非常健壮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吸烟,甚至能活到今天。
  我自己40多岁的时候,离死亡也只有一步之遥,尽管我的死因会被鉴定为脑溢血而不是吸烟。选择帮助别人戒烟作为毕生事业之后,我曾接触过无数人因吸烟患上各种严重疾病,包括很多命在旦夕的晚期患者。只要你仔细想想,你肯定也认识不少这样的人。
  社会风气正在转变,仿佛斜坡上滚下的小小雪球,很快会引发一场雪崩。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推动雪崩的助力。
  你也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七月七日晴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之一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沉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