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原来你非不快乐 - 第三章 1.摘星危害健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章
  仰望到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
  1.摘星危害健康
  《断臂山》主角HeathLedger二十八岁便死去,震惊世界。
  如果不能让一个好演员白死,我们在可惜之余只能在他早夭的演艺生涯中,看不到他的戏,看到多一点自己。
  Heath患有焦虑症,一点也不奇怪,即使他的脑分泌没有失衡,以他的性格,也会焦虑到抑郁,跟快活长期保持距离。
  从事演艺界因为起落太无常,从来没有保障,故特别容易迷信之外,一天留在这个圈中,就一天有压力随身走这条路。一般演员的压力,大抵来自红与黑:黑的渴望红,红的担心这部成功,下一部能否红下去,但Heath的情况更复杂,在拍《断臂山》之前已有报导评论他对自己的事业有自毁倾向,他在成名演技大受好评后,非常不快乐,并非怕无以为继,而是发现这并非他想要的快乐,商业上的成功令他很不自在,故选择艺术上成功而不惜票房败北的,最重要是他自己所说的,觉得自己的演艺生涯控制权不在自己手上,常常想摧毁已有的成就,再由零开始。
  这,真是艺术家独有的烦恼。对自己的要求这样偏颇,给很多人在商业上成功,庆功宴喝到失仪,赚到第一桶金后已大举变型为半个地产商了。
  世界就是这样公平,或是不公平。对自己要求越高的,越不快乐,得过且过的反而生存得肥肥白白。对演艺不执著的,目的只为在这圈中能赚快钱,经历过在圈中必然的辛酸后,目的达到便安享人生。
  世俗的天枰却总是歌颂有所谓理想的一群,最好为艺术生为艺术死。坚持理想是如此漂亮的一个说法,可是坚持会演变成偏执,既然说得上是理想,而不只是希望,当然不是轻易能达标的。
  从小我们就被鼓励做人要有理想,仿佛这样气质才够高尚。还得看你的理想是什么,如果你在作文课我的志愿写我要做一个戏院带位员,因为可以免费看很多电影,你会被视为不够志气,如果你的志愿是要赚大钱拥有一个商业王国,你会被视为满身铜臭,拜金主义。理想,总是要动听得像摘星一样浪漫,有点遥不可及才让人看得起。例如最常在访问看到的,开一间在海边的餐厅。幸好说的人或许只是说说,如果来真的,执著到成为心魔,那真是自讨苦吃,向海地值多少钱?
  另一个会累死人的流行术语与理想不相上下,就是自我。而这两种坚执,在HeathLedger身上都上了脑,不依靠安眠药进睡才怪。幸好大部分人都是上班族,最理想只是比较简单的升职加薪,无论需要多久时间,起码方向明朗,不会觉得控制权不在自己手里,就会迷失自我,在排队等升职的人潮中安分守己,有时妄想一下理想,随即继续以吃喝玩乐为生活主题,无疑是比较平凡。
  连一场漫舞也必然要“舞出我天地”,在全场感性的掌声中出字幕,忘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追求完美挑战难度失败的过案,谁拿出来研究过?适可而止知所进退有自知之明,的确十分俗,在俗与优质睡眠之间,如何取舍,看每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
或许您还会喜欢: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