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第八章寂寞 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八章寂寞
  一
  社员大会在村里小学召开。在解放前,那原是一座香烟缭绕的尼姑庵,许多年轻的妇女曾经在这里过着坟场一样寂寞的生活,那悲苦的命运这儿就不多说了。解放以后,尼庵的大殿变成了村公所,后来经过一番改建,又变成了小学校。许茂的女儿们除了已故的大姑娘许素云——金东水的妻子以外,都在这里的一片琅琅的读书声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这似乎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现在,小齐同志正端坐在大殿上,板着面孔,严肃地望着大门口鱼贯而入的披老棉袄的庄稼人,心里却在焦急地盼望着门口立即出现那个矫健、秀气的身影。他望了很久,终于脱口叫道:
  “来了!快叫她过来!”
  坐在侧边的郑百如向大门口一看,高声叫喊:
  “许琴!快上这里来!”许琴走上大殿。
  “上午咋个不来开会啊?”郑百如问。许琴瞟了一眼代理支书龙庆,只见他埋着脑壳,眼睛肿起像一对桃子,脸上现出痛苦的表情。她回答道:
  “屋头有事走不开。我爹病倒了。”她没有说出七姐回来的事。说罢,沉默着,等待领受工作组齐同志的批评。
  哪知,齐同志对她特别的照顾,不仅没有教训她,反而露出笑脸来,说:
  “没得关系,你不在,我们一样的讨论。不过,申请书还是得由你自己写一个。”停了停,他收起笑容,恢复了严肃的神态,又说:“许琴同志,请你做好思想准备,当革命斗争需要你担负起更重要的任务的时候……”说到这里,他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温和的笑意来,“呃,我代表工作组,向你祝贺!公社要提拔你去做社干了。考察报告都搞好了,只等颜组长回来过目。但是,我们想先解决你的组织问题……”
  郑百如在一旁补充道:“许琴,你看,这个机会很好呀!你不是早就要求出去么?你七姐不止一次向我说这个事。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昨天,公社指示,叫我们推荐一个年轻的,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到公社去工作……”
  “不能从‘机会’这个角度去理解参加工作的意义。”小齐纠正郑百如的话,“革命工作嘛,上级的指示嘛。当然,还有本人的表现,工作组和支部的意见……许琴同志,你说是不是?”
  太突然了!九姑娘一时竟回不过神来,只听见郑百如又接道:“当然,这也是革命的需要嘛!你晓不晓得?现在的形势,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各级都要开始抓生产了!要加强农业战线的干部力量,县上分配了指标,因此,所以……”他向许琴笑了笑,继续说:“听公社讲,还要先到县上去培训一个时候,回来就是专家了!……”
  九姑娘没有听他天花乱坠地往下说,脸红筋涨地退到一旁去了。墙边上,金顺玉大娘独坐在一条板凳上,她挪挪身子,让许琴和她一块坐了。许琴把斗笠放在墙边上。
  妇女们大半是拿着针线活儿前来的,任何时候,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她们总找得到谈话或玩笑的题材。由于她们的声音,才使这个场合显得有一点儿生气,要不,就跟从前的尼姑庵差不多了——因为男人们大都沉默着。那年头,冷漠和愁容简直成了庄稼人的统一表情,或表情的基本格式,谁也说不凊是什么原因。
  往常遇到这样大的会议,团支书许琴算是个比较活跃的人物,她让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合唱歌曲,或自己带头教唱。此刻,她却没想到她那个职责来。

  如果说,今天早晨通知她去“入党”,使她感到太突然的话,那么,此刻带给她的这个消息,就更使她茫然无措。
  生活在时代的雾霭中的姑娘,太可怜了!她正当妙龄青春,正该享受学习、劳动、欢乐的权利,享受德智体健康发展的幸福;正该大声歌唱,大声欢笑,像鸟儿一样跳跃飞翔,像马儿一样驰骋在开满鲜花的原野;正该好好儿地生活。可是,非常遗憾,生活却偏偏给她带来许多难题,使她百思而不得其解。她不懂得阶级斗争,她甚至讨厌那些满口尖锐的政治术语的同伴。她渴望安定、平和、心情舒畅地劳动以及抒情诗一般的田园生活,她只要听到或看到那些你争我夺,相互猜忌,或伤风败俗、徇私舞弊的事情,都会感到心惊肉跳。……然而,生活却硬把那些亵渎人类的东西塞给她!这些天来,她听到看到的,太多了,多得使她那颗单纯的心快要炸裂了!
  如果说,她的七姐对待生活和爱情的轻浮态度使她气愤的话,那么,有关她最为敬爱的四姐和金大哥的那个传闻,却使她对于整个人生的真、善、美的价值,都产生了怀疑,动摇了她对于葫芦坝的未来生活的信念。
  早晨,人家叫她去参加党的会议,讨论她的入党问题,她觉得那样做是一种徇私舞弊,不光彩的行为,终于没有去参加。现在,人家又通知她被上调工作,是不是又因为七姐或其他什么人为她走的“后门”呢?
  许琴坐在金顺玉大娘身旁,心事重重。后来,她终于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哎,既然是上级正式调去的,这又有什么不光彩的嫌疑呢?既然家里的人变成那样不可亲近,姐妹之间再也没有什么感情,干脆趁这个机会离开家吧!……既然葫芦坝是这个样子,我们青年人还有什么前途啊,不如……”想到这里,她忽然想起那个埋头苦干的吴昌全来了,不觉心头又乱成了一团麻。
  “这件事,要不要告诉他,问问他的意见呢?”她想,“……哎呀,使不得!我咋好和他谈这个嘛?……”昌全是她所崇拜的、私心眷恋着的人,但尽管她偷偷地钟情于他,而她凭着自己细致的心,却还未曾体察出他对自己有过一点儿倾心或超出一般同志关系的表示。像她这样清高的女子,自尊心极强,她怎么能那样主动地把自己的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同他去商量呢?真是叫人为难啊!
  是啊,许琴遇到的问题,都是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几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改变生活的方式,决定终身职业,选择终身伴侣,对于一个有文化知识的农村大姑娘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为关键的呢?有谁来替她出出主意,或给她一个明确的指示就好了。但那一个人是谁呢?……母亲不在人世,爹那个样,给她帮不了忙。姐姐们呢?也不顶事。昌全呢?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除此以外,在她的生活圈子内还有谁来同她商量啊?……党支部的干部龙二叔,能启示她一点什么?郑百如,根本不能相信!金大哥呢?……不行。
  这时候,她想到了身边坐着的金顺玉大娘,想到颜组长:“她们能不能……”
  金顺玉大娘早早地就来到了会场。她老人家虽然没有担任什么干部职务,但,她在党多年,已经成了习惯:热切关心葫芦坝各项社会工作,准时出席会议,积极提建议和意见等。今天上午的支部大会上,关于许琴“入党”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以及推荐许琴上公社做“农业技术辅导站副站长”的事情,金顺玉大娘已经全部知晓。依她的意见,许琴这个姑娘是棵好苗子,可以吸收入党,但是必须严格按照入党的规矩,履行组织手续,不能这样马马虎虎,把章程搞坏了。她的这个意见,在支部会上遭到小齐同志的批驳。齐明江提醒这位党龄跟他年龄一样长的农村老大娘:“你不懂得形势在发展,革命在前进,过去那些老一套不时兴了!”对于调许琴出去工作,金顺玉大娘没得意见,有文化的年轻人,应该出去见见世面,给党做更多的工作。老大娘确是这样想的。但心中微微感到歉然的是:现在这个风气,出外参加工作的姑娘,一般都不会找农村的庄稼人做丈夫;那么,这个称心的儿媳妇是要不成的了。她请龙庆去向许茂提亲,龙庆至今未给她回话,金顺玉大娘在这一点上,心中不大畅快。“不,不能为我母子俩的利益,耽误九姑娘的前程。”她遗憾地这样想着,继而又思量道:“算了,趁现在还没有公开提出亲事,干脆不提了,让它烂在我肚子里算啦。……但是,昌全呢?在哪儿还能找到配得上我家昌全的姑娘啊?”

  “唉!……”大娘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声。
  九姑娘忙问:“怎么啦?身上哪儿不舒服么?”
  “哦,不……是有点儿脑壳晕……”
  “冷么?”
  “不,不见得冷……老九,你爹的病好一点了没有啊?”金顺玉找到了另一个谈话题目来掩饰自己怅然的心情。
  “还不见好呢。”许琴回答。心里却在想着:“要不要现在就跟她商量下?她会把我调工作的事告诉昌全哥的……”
  就在这时,这老少两辈妇女的目光无意中碰在一起了,都含着同样的忧郁。一刹那间的对视,像触电似的,她们急忙“脱离接触”,各自低下头来。但此刻,她们谁也不知道对方心上难言的隐衷。
  吴昌全修长的身影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向着小学校大门口走去的时候,会场上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小齐同志严肃地指出:
  “这个人一点不讲纪律性!快把他叫转来!”
  有人解释说:“大概是上茅厕去……”
  许琴的目光又和金顺玉大娘对视了一下,大娘对她说:“他呀!天天都盼着天晴,天晴了才好去硏究他那个什么‘霜前花’。这会儿他一定是看见雨停了吧。”
  许琴“嗯”了一声。眼前立即现出了那一溜生机勃勃的麦子地和那两畦花团锦簇的豌豆苗,不由得又轻轻叹了一口气。
  小齐同志看了看手表,大声地对郑百如说:
  “清点人数,看看到齐了没有哇?三点钟都过五分了!”
  郑百如站起来,沙哑的声音像破锣似地在大殿上回响:
  “坐好,坐好,点名啦。……一队,张家富……李万顺……林秀英……”
  被叫着名字的社员闷声闷气地答应一声:“来啦。”有的只是在喉咙管“唔”一声。
  这样挨个挨个叫下去,是很费时光的。小齐同志便临时改变了他事前的指示,小声对郑百如说:“算啦!叫他们各队队长数一数,记上缺席的名字报来就行了。”
  于是,郑百如就停止了长声吆喝的点名,叫队长们报数。

  等这个议程完毕,小齐同志碰了一下龙庆的手膀子,龙庆便站起来,开始按齐明江事前布置好的意思,首先发表讲话。他以会议主持人的身分,强调今天这个大会的各种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要求社员们遵守会场秩序,不开小会,不乱跑,不早退,妇女们不搞“三线建设”……诸如此类的话说完以后,最后才宣布:
  “请工作组的齐同志给我们开会啦!大家欢迎!”他带头鼓掌。
  郑百如也说道:“欢迎,欢迎。”并使劲鼓起掌来。小齐同志本人也鼓了几下掌。
  庄稼人不喜欢或不习惯鼓掌这种礼节,因此,稀稀落落的掌声只响了那么几下,就像被风刮跑了似的,静悄悄没有声息了。
  小齐同志站起来,过于严肃的表情使脸上的肌肉都变形了。他轻轻咳嗽一声,便从“同志们!”三个字开头,念起他那长而又长的报告来了。
  他的报告很全面,其正确性无可非议,不仅能在葫芦坝讲,任何公社、大队都适用;其广泛性差不多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程度了。因为这是县上印发的统一提纲,加上他自己从报纸上剪裁的文章段落,所以就很长很全面了。光是“前言”部分就有十页,“形势”部分分国际国内共十八页;阐述文化大革命伟大意义部分更长一点,有二十九页;阶级斗争新动向部分,农村资本主义形形色色表现部分,还要长一些;最后还有搞好远景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可能性……一共八个部分。幸好那些年纪大一点的庄稼人,大都是提着烘笼来的,要不,可麻烦了。
  但是,小齐同志的“前言”部分还没有讲完,会场上又起了点骚动。
  先是“闲话公司”女老板郑百香的声音:“来了,看!……”
  接着,大多数社员就一齐向会场大门口望去。只见一个身穿蓝色半旧中式衣裳的妇女埋着头,迈着细碎的快步走了进来。
  这个形容憔悴的年轻妇女,吸着全体与会者的目光,当她在一个进风的窗口底下找到座位坐下来以后,人们干脆站起身来,越过别人的肩膀去看她。
  小齐同志的报告显然受到了干扰,但他继续念着“前言”:“……所以说,今天这个大会,是在党中央的伟大指示鼓舞下,是在省委重要文件精神指导下,地委、县委直接关怀下,区委、公社党委具体帮助下……召开的!……”这当儿,郑百香对她周围的人说:
  “看啊!那个婊子婆娘还装得满正经的样子呢!哼!……”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叫人们全听清了,于是“啧啧”声,慨叹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来。
  郑百如和龙庆两位大队干部连忙站起来了,打着手势,要求人们集中注意听报告。
  ……这一切,都被许琴看在眼里,听到耳里了,心头说不出有多悲哀。她那青春秀气的脸蛋,红一阵,白一阵。最后,她使劲咬着嘴唇,避免自己眼泪落下来,心里强忍着那种离情别绪,对自己说:
  “算啦,葫芦坝就是这个样子,我干脆走!离开了葫芦坝,眼不见,心不烦。出去也是干革命!”
  未来的新的生活,开始对这个失望中的少女展示出新奇、迷离的色彩。她含着眼泪在心中向这个生身之地告别,祈祷着一种新的环境,一种风平浪静、欢乐幸福的生活。但不知能否如愿以偿?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2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