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悬崖上的谋杀 - 第十三章艾伦·卡斯泰尔斯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说来也怪,还不到第二天,她就证实了这种推论,而且是从罗杰尔口中证实的。
  他俩打了一阵网球后,坐在一起喝冰镇过的饮料。
  他们一直在聊着无关紧要的话题,弗兰基越来越觉察出罗杰尔这类足迹踏遍世界各地的人的魅力。她不禁想,这位在家中从未取得成功的人与他那位身躯粗大、一本正经的哥哥相比显然更讨人喜欢。
  当这些念头掠过弗兰基的脑海时,谈话停了下来。罗杰尔打破了沉默,这次说话的语气与先前完全不同。
  “弗朗西丝小姐,我打算办件相当特殊的事情。我认识你还不到二十四小时,但我凭直觉,你是我可以谋求忠告的人。”
  “忠告?”弗兰基惊讶地问。
  “是的。我在两种不同的行动方法之间下不了决心。”
  他闭口不言,身子向前倾斜。在两膝之间晃动着球拍,前额上现出轻微的皱纹,看去焦虑不安。
  “这事与我哥哥有关。弗朗西丝小姐。”
  “是吗?”
  “他吸毒。我肯定这是真的。”
  “是什么使你这么认为?”弗兰基问。
  “种种情况。他的外貌、他明显改变的心情,还有。你注意到他的眼睛吗?两个瞳孔像针尖一样。”
  “我注意到了,”弗兰基承认道,“你认为他吸的是什么呢?”
  “吗啡或者鸦片的某个种类。”
  “这事发生很久了吗?”
  “我断定是从大约六个月前开始的。我记得他多次埋怨失眠。他怎么开始吸毒的,我不知道,但我认为从那不久后肯定开始了。”
  “他怎么弄到毒品的呢?”弗兰基几乎马上就接着问。
  “我看是通过邮寄到他手上的。你发现某些天的午茶时间他特别神经质、容易激动吗?”
  “是的,我注意到了。”
  “我怀疑那就是他手上的毒品没有了,正等着再补充。后来。六点钟的邮班来了,他走进书房、到出来吃晚饭时,情绪完全不同了。”
  弗兰基点点头。她回想起亨利有时在晚饭时那种做作的才华横溢的谈锋。
  “但毒品供应来自什么地方呢?”她问。
  “哦,那我就不清楚了。名声好的医生根本不会向他提供毒品。我猜测,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在伦敦出大价钱就可以弄到。”
  弗兰基沉思地点了下头。
  她正回忆起跟博比说过有关贩毒团伙的事,他回答说:
  不能把过多的罪行搅在一起。真怪,他们的调查这么快竟碰上了这件事的线索。
  更为奇怪的是,竟是主要怀疑对象把她的注意力转到事实上来。这事使她比先前更加倾向于否定罗杰尔的谋杀嫌疑。
  她提醒自己,偷换照片的举动仍然令人费解,证据对罗杰尔不利,而且证据还是千真万确的。仅以此人的人格来持异议是不够的,人们总是说杀人犯都是魅力十足的人!
  她摈弃了这些想法,转脸率直地问同伴:“你为什么要向我说这件事?”

  “因为我不知道对西尔维亚怎么办。”他坦白道。
  “你以为她还不知道?”
  “她当然不知道。我应该告诉她吗?”
  “这很难……”
  “是很难。这就是我认为你也许能帮帮我的原因。西尔维亚对你十分迷恋。她并不关心身边的任何人,但她跟我说,她很快就喜欢上你了。我该怎么办呢,弗朗西丝小姐?告诉她,我就会给她的生活增添极大的负担。”
  “如果她知道了的话,她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弗兰基提议。
  “我表示怀疑。一旦某人吸毒,没有人,甚至最亲密、最亲爱的人,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
  “这种观点太使人绝望了,不是吗?”
  “这是事实。当然了,办法是有的。如果亨利同意治疗,这儿附近就有个地方。是一个叫尼科尔森的医生办的。”
  “不过他不会同意的。”
  “他也许会的。有时你可以看到抽吗啡的人那种极端悔恨的神情,他们会尽一切办法来治疗自己。我倒倾向于认为,如果亨利以为西尔维亚不知道这事,他可能比较容易地进入那种精神状态。如果治疗顺利(当然,他们把他的病叫做‘神经质’),她就没必要知道真相了。”
  “他非得离家去治疗吗?”
  “我说的那个地方离这儿大约有三英里,在村子的另一边。那个地方是一个加拿大人——尼科尔森医生开办的。我知道这个人非常聪明。而且,值得庆幸的是,亨利喜欢他。嘘,西尔维亚来了。”
  巴辛顿一弗伦奇夫人走到他们身边,说:“你们一直这么精力充沛?”
  “打了三局,”弗兰基说,“我每局都输。”
  “你的球打得挺好。”罗杰尔说。
  “我打网球特别懒。”西尔维亚说,“我们必须请尼科尔森一家哪天过来一下。尼科尔森夫人很喜欢运动。嗯,出什么事了?”她发现那两人在交换眼色。
  “没什么,我只是碰巧正同弗朗西丝小姐谈到尼科尔森一家。”
  “你最好像我——样叫她弗兰基。”西尔维亚说。
  “怎么会这样,一个人谈到什么人什么事,别人马上接着又谈到这个人这件事,这不是有点奇怪吗?”
  “他们是加拿大人吗?”弗兰基问。
  “医生肯定是加拿大人。他夫人呢,我认为她可能是英国人,不过没把握。她是个可爱的小东西,那双动人的大眼睛相当迷人。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她很不快活,肯定日子过得很压抑。”
  “他力、的是种疗养院,是不是?”
  “是,里面是精神病人和吸毒者。我看他办得挺有成效。他是个相当令人难忘的人。”
  “你喜欢他?”
  “不,”西尔维亚语气很生硬,“我不喜欢他。”过了一会,她又态度激烈地补了一句,“一点也不喜欢。”
  后来,她指着在钢琴上的一张长着一双迷人的大眼睛的女人照片说:“这就是莫伊拉·尼科尔森,这张脸不是很诱惑人吗?有个人前段时间同我们的朋友到这儿来,就被这张照片迷住了。依我看,他还希望介绍认识她。”

  她大笑起来。
  “我明天晚上请他们来吃晚饭。我倒想知道你对他的看法。”
  “对他?”
  “是呀,我告诉你了,我讨厌他,但他绝对是个外貌吸引入的男人。”
  她说话的声调中含有某种意思,弗兰基迅速地朝她看去,但西尔维亚已经转过身去把枯萎的花取出花瓶。
  “我必须集中思想,”弗兰基当天晚上为出席晚餐整妆时,她一面用梳子梳理浓密的黑发,一面想道,“而且,是我进行几项试验的时候了。”她果断地这样想。
  罗杰尔是不是她同博比断定的坏人呢?
  她同博比意见一致的是:那个费尽心机要除掉博比的人肯定具有容易弄到吗啡的捷径。现在从这点上来看,罗杰尔适合这条。如果其兄靠邮路获得吗啡供货,对罗杰尔来说,从中抽取一包为自己所用,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弗兰基在一张纸上写道:
  备忘录:
  (1)查明罗杰尔十六日(即博比中毒的那天)在什么地方。
  她认为自己有可能把这件事弄清楚。
  (2)出示死者的照片。观察反应。特别注意如果罗杰尔承认当时在马奇博尔特的反应。
  她对第二条事项略感神经紧张,这意味着把问题公开化。反过来说,惨案已经在她附近的地方发生了,不在意地提到这事也是世间极其自然的事。
  她将这张纸揉皱后烧掉。
  她打定主意在吃晚饭时把第一条自然而然地抛出来。
  “我说,”她坦率地对罗杰尔说,“我总觉得我们以前见过面,而且就在前不久。碰巧不会是在克拉里奇斯的沙恩夫人家那次聚会上吧?那天是十六号。”
  “不可能在十六号。”西尔维亚立刻说道,“罗杰尔当时在这儿。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那天举行了一次孩子们的聚会。没有罗杰尔,我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她说罢向小叔子投去感激的一瞥,罗杰尔向她一笑。
  “我觉得我以前没见过你,”他亲切地对弗兰基说,“我相信见过的话,我会想得起的。”
  他说的话非常得体。
  “第一条解决了,”弗兰基想,“罗杰尔·巴辛顿一弗伦奇在博比中毒那天不在威尔士。”
  接着提出第二条就相当容易了。弗兰基把话题引向乡村生活,谈到这种生活的枯燥无味,谈到被当地有刺激的事引发的兴趣。
  “上个月,我们那儿有个男人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她说,“我们都受到极大的震动。我激动万分地去参加验尸听证会,但那场听证会真的相当乏味,真的。”
  “是那个叫马奇博尔特的地方吗?”西尔维亚突然问道。
  弗兰基点点头。
  “德温特堡离马奇博尔特只有七英里左右。”她解释道。

  “罗杰尔,那肯定是你见到的那个人。”西尔维亚叫起来。
  弗兰基探询地看着罗杰尔。
  “我当时就在死者身边,”罗杰尔说,“警察来之前,我都同死者在一起。”
  “我原以为是个牧师的儿子在死者身边呢。”弗兰基说。
  “他得去演奏风琴什么的,所以我就接替了他。”
  “多么出人意外呀,”弗兰基说,“我确实也听说还有其他人到过现场,但没听到名字。这么说就是你喽?”
  顿时出现了那种通常可见的“多奇怪呀!世界不是太小了吗?”之类惊叹的谈话气氛。弗兰基觉得自己这招真高明。
  “也许那正是你以前见到过我的地方,是在马奇博尔特吧?”罗杰尔绕着弯子说。
  “事故发生时我不在那儿,”弗兰基说,“两天以后我才从伦敦回来。你参加听证会了吗?”
  “没有。那事发生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回伦敦去了。”
  “他有些荒唐的念头,想在那个地方买幢房子住。”
  “十足胡闹。”亨利·巴辛顿一弗伦奇说。
  “一点也不是。”罗杰尔愉快地说。
  “你明明知道,罗杰尔,你一买下房子,你的旅行热就会一下子发作,然后就跑到国外去。”
  “哦,我总有一天要去住的,西尔维亚。”
  “当你想住下来的时候,最好住在我们附近,”西尔维亚说,“不要离开我们到威尔士去。”
  罗杰尔大笑一阵后对弗兰基说:“那桩意外事故还有什么有趣的情况吗?还没弄清是自杀还是别的原因吗?”
  “哦,没有。令人遗憾的是此事全都真相大白了。几位被吓得神魂颠倒的亲戚来证实了死者的身份。他似乎正在进行步行旅游。太惨了,真的,因为他长得太英俊了。你看见报上登载的照片了吗?”
  “我想看见过,”西尔维亚含糊地说,“不过我记不起来了。”
  “我楼上有张剪报,是从我们当地的报上剪下来的。”
  弗兰基急不可待地跑上楼去,接着手持剪报走下楼来。
  她将剪报递给西尔维亚。罗杰尔走过来越过西尔维亚的肩头看。
  “你不认为他很英俊吗?”弗兰基以一个女学生的口吻问道。
  “是挺英俊的,”西尔维亚说,“他似乎很像一个人,艾伦·卡斯泰尔斯,你不觉得吗,罗杰尔?我记得我当时就这样说过。”
  “长相上同那个人很像,”罗杰尔表示赞同,“但你要明白,真正相似的地方并不很多。”
  “你不能靠报纸上的照片来辨别吧?”西尔维亚把剪报递还弗兰基。
  弗兰基附和说是不能。
  谈话转向了其他的内容。
  弗兰基就寝时仍然觉得问题悬而未决。每个人的反应都十分自然。罗杰尔找房子的事已经毫无秘密可言。
  她惟一成功的是获知了一个人的姓名,那就是艾伦·卡斯泰尔斯。
或许您还会喜欢:
蝇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点击阅读]
血字的研究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八七八年我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就到内特黎去进修军医的必修课程。我在那里读完了我的课程以后,立刻就被派往诺桑伯兰第五明火枪团充当军医助理。这个团当时驻扎在印度。在我还没有赶到部队以前,第二次阿富汗战役就爆发了。我在孟买上岸的时候,听说我所属的那个部队已经穿过山隘,向前挺进,深入敌境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跟着一群和我一样掉队的军官赶上前去,平安地到达了坎达哈。 [点击阅读]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
褐衣男子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使整个巴黎为之疯狂的俄籍舞者纳蒂娜,正一再的向台下不断喝彩赞好的观众鞠躬谢幕。她那细窄的双眼,此时显得更加的细眯,猩红的唇线微微上翘。当布幔缓缓下落,逐渐遮盖住五彩缤纷的舞台装饰时,热情的法国观众仍不停地击掌赞赏。舞者终于在蓝色和橘色的布幔旋涡中离开了舞台。一位蓄须的绅士热情地拥抱着她,那是剧院的经理。“了不起,真了不起!”他叫喊着。“今晚的表演,你已超越了自己。”他一本正经地亲吻她的双颊。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诈骗圈套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一某一天黄昏七点过后,在新宿西口车站纷乱的人群中,田关宏看见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从数米远的地方朝田关宏这边走过来。田关瞥了一眼,谈不上对他怀有特别的兴趣,只是觉得老人的神采炯然。老人的额头宽大,胡子灰白发际上有一圈银丝。脸颊上的皱纹似乎是智慧的象征。老人看上去有七十岁了。这个老人真有贵族气派——这一感觉涌上了田关的心头。由于受到老人目光的吸引,田关又看了老人一眼。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0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