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我在暧昧的日本 - 第16章 浅谈承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笔者曾经意识到,即便年逾花甲,自己也同样难改好问的学生本能,而绝非做教师的材料。就此,笔者曾对自己做出过如下释怀的解释。即,那是因为年轻时自己有缘得到心仪的最优秀教师的知遇之恩,并度过了一个幸福的青年时代的缘故。因为有此种意识潜藏于心,故而在国内,笔者从不曾有过正式执掌教鞭的经历。但是,却也偶尔能够得到在大学畅抒己见的机会。于是,便要求我必须站在教师的角度上回答问题,亦即受命向大家讲述一下具体的生活方式。笔者自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在作答的同时大都是付之一笑借以敷衍过关。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笔者当时的心中亦存有某种焦躁之感,曾极力想使自己的发言内容充实而并非空洞之谈。
  1997年岁末之际,笔者曾在广岛的大学里同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展开过一场辩论。这十年来,在笔者的读书生涯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便是犹太神秘主义学者盖尔肖姆·肖雷姆。不仅如此,因为自己对犹太民族所遭遇到的苦难和战胜苦难的历史怀有敬意,所以,能够得到与佩雷斯对谈的机会,这对笔者来说的确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说来倒也不觉得与上述事情有什么矛盾——笔者曾和以琼塔·戈拉为首的海外知识分子们一起在一份旨在拯救一名记者的声明上签署过自己的名字。这名记者因为揭露了以色列的核武器问题,一直被关押在以色列的监狱里。
  在辩论会的前半场,就上述问题,笔者也曾在无奈的情况下与佩雷斯发生过冲突。而在会议接近尾声时,自己则提出了下述要求,希望能让笔者把笔者的剩余时间交给佩雷斯,自己则去当一名听众。然而,学生提问的矛头却一直指向着我,令笔者不得不再次阐述己见。

  “您想对当今的年轻人说点什么呢?”
  我冲口回答道,“信守承诺1
  因为笔者自己刚刚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所以便在心底里期待着上述话语能够引来学生们的轰笑声。自己无法以一个信心十足的教师身份登上讲坛这一弱点,按理说立刻就会被大家看得一清二楚。但是,笔者也自知,自己绝非只是单纯地说上了一句笑谈。
  应该信守承诺!如果除了爽约以外便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那就应该怀着痛苦的心情自食其言。但是,却也还有比这更为理想的选择,那就是在痛苦中信守承诺。
  涵义一如字面所示,故而未加赘述。如今亦然。在此,谨写下当时想要向学生们倾诉的自己的切身体验。
  当第一个孩子头部长着硕大的畸形物降临人世之际,自己还是一个大青年。基于当时的感受和行为方式,我写下了《个人的体验》这部小说。这篇作品曾在许多国家被翻译出版。就在最近,还有两个国家的报社和广播电台的记者向我提出了下述问题——
  “在日本,从法律角度上讲是否允许对那些具有较大生理缺陷的孩子不做包括手术在内的治疗,而听任其自生自灭呢?”

  “作为一名年轻的父亲,您当初是否有过那种想法呢?”
  我回答道,“这两种情况都。”啊不,不是那样的。
  孩子出生后必须做一次大手术。而在实施那次手术之前,笔者却先已陷入到一种临阵怯场的短暂体验之中。笔者小说的创作源泉便来自于上述那段短暂的体验。
  此外必须坦言的是,其间自己也曾多次想到过要从那种体验中逃离开去——如果有那种可能的话。于是,当现实世界中已经为那个孩子做了手术,并和他开始了共同生活以后,自己大脑深处想像中的故事便开始膨胀起来。同时,笔者也思忖过要对曾经拥有过上述想法的自己进行一番彻底的反思。
  自打那个如果任凭其自然发展下去生命便难以为继,非手术而不能延续其性命,但却必须留下巨大残疾的孩子呱呱坠地的一瞬间起,笔者便已经将一项难以遵守的承诺扛上了肩头。要使这个降临人世的孩子继续生存下去这件事本身,已经成为父母乃至社会对上苍所做出的再次承诺。倘若信守此种承诺便会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讲,有时或许别无他择只能背信自己的承诺。然而那样做势必会令其背上痛苦的包袱。不过,也还有比这更为理想的处理方法,那便是在痛苦中信守承诺。
  自长子光保住性命那天起,他已经和我们这些家属一起共同生活了将近三十五个春秋。如今,靠着药物的恩惠,其病情已经轻缓了许多。但癫痫仍时有发作。于是,对他本人而言这是一桩痛苦的事情;对家属来说,在和他一起外出等场合下,便每每要在心底里考虑到对方发病之际应该怎样对其进行护理。而笔者则一直以为,只要光病情发作,他本人便成了一个被动体,而家里人则一直对其关爱有加。

  岁末,妻子决定把纸老虎作为画儿的主题。为了寻购这一物品,光和我来到了人头攒动的新宿街头。徜徉之际不觉间来到一家位于狭小弄堂里的饭馆陈列窗前。橱窗内摆放着一个已经做好烧烤野鸭准备的小锅。那小锅与笔者恩师的遗孀按照恩师的烹调方法为笔者烹调野鸭菜肴时所用的那个小铁锅并无二致。
  笔者突然停住了脚步呆然伫立在那里——去年从美国归国后师母已经仙逝的往事,自己孩提时代的友人也已经令人痛惜地作古而去的往事一齐涌上了心头。是那位友人告诉了我——说我在书上发现的那位法国文学家可能是某个大学的教授。在笔者茫然伫立的那段时间里,光就站立在自己的身后,用他那硕大的躯体保护着我,抵挡着潮水般涌来的人流。那举止与他病患发作之际笔者和家里人照顾他时的情景如出一辙。
  在痛苦中信守的承诺——归根结底此乃上苍所赐命运使然。但是笔者相信,只要人之精诚所至,有时便能够得到某种回报。
  (帅松生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蓝色特快上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将近子夜时分,一个人穿过协和广场(巴黎最大的广场,位于塞纳河右岸,城西北部。译注)。他虽然穿着贵重的皮毛大衣,还是不难使人看出他体弱多病,穷困潦倒。这个人长着一副老鼠的面孔。谁也不会认为这样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在生活中会起什么作用。但正是他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发挥着他的作用。此时此刻,有一使命催他回家。但在回家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交易。而那一使命和这一交易是互不相干的。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
蝇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点击阅读]
血字的研究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八七八年我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就到内特黎去进修军医的必修课程。我在那里读完了我的课程以后,立刻就被派往诺桑伯兰第五明火枪团充当军医助理。这个团当时驻扎在印度。在我还没有赶到部队以前,第二次阿富汗战役就爆发了。我在孟买上岸的时候,听说我所属的那个部队已经穿过山隘,向前挺进,深入敌境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跟着一群和我一样掉队的军官赶上前去,平安地到达了坎达哈。 [点击阅读]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
褐衣男子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使整个巴黎为之疯狂的俄籍舞者纳蒂娜,正一再的向台下不断喝彩赞好的观众鞠躬谢幕。她那细窄的双眼,此时显得更加的细眯,猩红的唇线微微上翘。当布幔缓缓下落,逐渐遮盖住五彩缤纷的舞台装饰时,热情的法国观众仍不停地击掌赞赏。舞者终于在蓝色和橘色的布幔旋涡中离开了舞台。一位蓄须的绅士热情地拥抱着她,那是剧院的经理。“了不起,真了不起!”他叫喊着。“今晚的表演,你已超越了自己。”他一本正经地亲吻她的双颊。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诈骗圈套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一某一天黄昏七点过后,在新宿西口车站纷乱的人群中,田关宏看见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从数米远的地方朝田关宏这边走过来。田关瞥了一眼,谈不上对他怀有特别的兴趣,只是觉得老人的神采炯然。老人的额头宽大,胡子灰白发际上有一圈银丝。脸颊上的皱纹似乎是智慧的象征。老人看上去有七十岁了。这个老人真有贵族气派——这一感觉涌上了田关的心头。由于受到老人目光的吸引,田关又看了老人一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