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我的名字叫红 - 41.我的名字叫黑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和伟大的奥斯曼大师面前摆满了各式各手抄本书页,有些已写上书法准备装订,有些要不是还没上色,就是因为某些原因尚未完成。我们花了一整个下午,比对姨父的书页,鉴定各个细密画大师,并列表记下评估的结果。侍卫队长派恭敬却粗鲁的手下,突袭搜查各个细密画家和书法家的居处,把收集到的书页拿来给我们(有些图画和我们的两本书毫无关联,有些书页则证实了书法家也一样,为了赚外快,偷偷接受宫廷外的委托)。正当我们以为这些人都已经了的时候,一位十分自信的侍卫跨步走向大师,从自己的腰带间拿出了一张纸。
  起初我没留意,以为又是哪个父亲,尽其所能接触各个部门总监和单位主管,向们递上请愿,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学徒。透隙而入的微弱光线告诉我,早晨的太阳已经失去了踪影。为了让眼睛休息我开始做一个运动,试图空洞地望向远方不要对焦。这个练习,是设拉前辈大师给细密画家的建议,认为这么做可以预防过早失明。就在这时,我昏眩地发现,大师拿在手里、难以置信地瞪着瞧的那张纸,有着熟悉的迷人颜色和令人窒息的折迭法。它和之前谢库瑞通过艾斯特转交给我的信件一模一样。我正打算像个痴似地开口说“真巧”,但马上注意到,诚如谢库瑞的第一封信,里面也夹了一张画在粗纸上的图画!
  奥斯曼大师留下图画,把信交给我,这时我才尴尬明白果然是谢库瑞送来的。
  我亲爱的丈夫黑,我派艾斯特到已故高雅先生的家去探探他的遗孀卡比叶的口风。在那里,卡比叶拿出一张插画页给艾斯特看了,也就是我随信附给你的这张。稍后,我也去了卡比叶家中尽我所能劝她把画交给我,告诉她这么做对她有利。当可怜的高雅先生被人从井底打捞出来时,这幅画就在他身上。卡比叶发誓说没有任何人曾委托她已故的丈夫画任何马匹。既然如此,是谁画的呢?侍卫队长的手下已经搜过房子。我附上这张纸条,因为这件事对于调查想必系重大。孩子们尊敬地亲吻你的手,向你致意。谢库瑞,你的妻。
  我仔细读了三遍这张优美便条的最后六个字,仿佛凝视花园里的六朵艳红玫瑰。之后,我也倾身望向奥斯曼大师拿着放大镜正在审视的书页,当下看出上面墨渍晕散的形体是马,有好几匹马摆出同一个动作,像是和辈大师那样作为练习而一气呵成画出来的图画。
  奥斯曼大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是谁画的?”
  接着他自己回答:“当然了,是替已故的姨父画马的同一个细密画家。”
  他能如此肯定吗?更何况,我们根本不能确定书中的马是谁画的。我们从九张书页中找出马的图画,开始检查。
  这是一匹骏逸、简单、栗色的马,让你无法转移视线。我这么说是事实吗?我曾经花很长时间看匹马,先是与我的姨父一起研究,后来又独自一人面对这些图画很久,然而从不曾对它特别留意。它是一匹美丽但平凡的马:它平凡到我们分辨不出是画的。它并非纯栗色,比较接近赤棕色,这种赤棕色隐约也有一丝红色。这匹马,我在别的书本和图画中看过很多次,知道它是一位细密画家完全不加思考,顺着记忆直接画出来的。
  我们就这样瞪着马瞧,直到能够发现它所隐藏着的秘密。于是,现在,我可以看见马身上所蕴含着的美,闪烁发亮,像一股热流从眼前升起,包皮含着一股力量,激起人们对生命的热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世界的全心拥抱。我自问:“究竟是哪一位密画家有如此神来之笔,能够描绘出这匹安拉眼中的马?”好像一时间忘了他只不过是一个卑鄙的杀人凶手似的。马站在我面前,像匹真正的马,然而我的内心某处仍然明白它只是一幅图画。陷入真实与虚幻的两难之地,让我有点恍惚,内心莫名地涌起一股完美无缺之感。
  我们花了一点时间,互相对照练习用的模糊马匹与姨父书中的马,最后得出它们是出自一个人之手的结论。那几匹强壮、优雅的骏马,它们骄傲的姿态透露着静止而非动作。姨父书中那匹马则令我惊羡不已。
  “好一匹不可思议的马。”我说,“它使人产生一股冲动,想要拿张纸把它画下来,再画下每一样东西。”
  “一个人可以给一位画家最大的恭维,便是说他的作品刺激了自己对绘画的狂热。”奥斯曼大师说,“不过,现在让我们忘掉他的才华,设法揭发这个恶魔的身份。姨父大人,愿他息,有没有提过这幅图画准备配以什么样的故事?”
  “没有。根据他的说法,这居住在我们强大苏丹领地里的一匹马。一匹骏马:有着高贵的奥斯曼血统。它是一个象征,目的在向威尼斯总督展示苏丹陛下的财富与疆土。不过另一方面,就像是威尼斯大师笔下的物品,这匹马也比透过真主之目创造出的马匹更栩栩如生,它就好像住在伊坦布尔的某座马厩里,由某个马夫照料。如此一来,威尼斯总督会告诉自己:‘奥斯曼的细密画家也变得和我们一样观看世界,这表示奥斯曼人民也变得像我们了。’于是,他会愿意接受苏丹的力量与友谊。因为如果用不同的方式画一匹马,你也会开始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尽管它看起来独一无二,这匹马却是依照前辈大师的手法所绘。”

  关于这马我说了这么多,这使它在我眼里变得更加美丽而珍贵。它的嘴巴微张,两排牙齿间隐约可见它的舌头。的眼睛炯炯发亮。它的腿强壮而优雅。一幅图画之所以能传不朽,是因为画的本质,还是人们给它的评价?奥斯曼大师极其缓慢地移动放大镜,观察马的每一个细节。
  “这匹马究竟要说明什么?”带着一股天真的热忱说,“为什么这匹马存在?为什么是这匹马!这匹马有何特别?为什么这匹马能令我激动?”
  “作为委托者苏丹、君王和夏们觉得这些作品华美。因为他们委托制作的图画完全就像他们委托制作的书本一样,都能令人感到他们的力量,充斥其中的大量金箔,包皮含在内的奢侈力与视力的耗损,都证明了他们的富有。”奥斯曼大师说,“一幅精美的插画含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它证明了一位细密画家的才华就如用来制作图画的黄金一样,昂贵而稀少。其他人觉得这幅马的图画很美丽,是因为它像一匹马一匹真主眼中的马,或者纯粹一匹想像中的马;逼真的效果来自于才华。对于我们来说,绘画之美首先在于其细腻而丰富内涵。毫无疑问,当我们发现这匹马还能透露出凶手的痕迹、恶魔的印记时,图画的意义更为延伸扩大。接着会慢慢地察觉,美丽的并非马的形象,而是马本身;也就是说,不把马的肖像看作一幅图画,而视它为一匹真正的马。”
  “如果把马的这幅画当作一匹真正的马来看,那么您看到了什么?”
  “看见这匹马的体型,我会说它不是幼驹,然而,从颈子的长度和弧度来判断,我会说它是一匹优良的赛马,而看它平坦的背部,我会说它很适合长途旅行。从它纤细的腿看来,我们或许可以推论它有阿拉伯马的敏捷聪明,但身体太长又太大,所以不可能是。它的优雅腿部映出布哈拉学者法德兰在《马之书》中形容的精良马匹,如果遇到一条河流,它将不惊不惧地轻松跃过它。皇家兽医富玉济翻译的《马之书》中,描写一匹上等马的种种美妙特性,优美的译文我仍牢牢记得,可以向你肯定我们面前这匹栗色马符合书中每一项描述:一匹精良的马必须拥有一张漂亮的面孔、羚羊的眼睛;它的耳朵应该像芦般竖立,两耳距离要适中;一匹上等的马应该有小牙齿、圆额头和细眉毛;必须高大、鬃长、腰部短、鼻头小、肩膀窄,同时背部宽平;它必须拥有结实的大腿、修长的颈子、宽阔的胸膛、厚实的臀部,以及多肉的大腿内侧。这头牲口踱步时,它应是骄傲而高贵的,行进的姿态仿佛在向两旁的群众致意。”
  “这就是我们的栗色马!”我说,惊异地望着马的画像。
  “我们已经找到了我们的马。”奥斯大师带着惯有的反讽微笑说,“但很可惜的,它丝毫无助于我们辨别这位细密画家到底是谁。因为我知道没有一位正常的细密画家会画马的时候,用一匹真马作为模本。我细密画家们,自然都是凭借记忆,一口气把马画出来的。要证明这一点,让我提醒你,他们大多先从一个马蹄的尖端开始,勾勒出整匹马的轮廓。”
  “这么做的原因,不是为了让画中的马可以稳稳地站在地面吗?”我辩解说。
  “加兹温的杰玛列丁在他的《马之绘画》一书中写道只有当一个人脑中牢牢记住整匹马的形象时,他才能够从马蹄开始,准确地画出一幅马的肖像。无疑地,如果画马的候必须经过缜密的思索琢磨,或者甚至更荒谬的,要经过一再观看一匹真马,依照这种方法,画家非得从头开始画到脖子,再从脖子到身体。我听说有些威尼斯插画家通过反复尝试与犯错,小心翼翼地画出一些路边随处可见的驮马图画,卖给裁缝或屠夫,并引以为乐。这种绘画本谈不上表达世界的意义,更别说呈现真主创造物的美。然而,我深信即使是这些平庸的画家也一定知道,一幅真正的绘画并非取材于眼睛在某个刹那看见的事物,而是根据手的记忆和习惯自然产生的。画家永远得独自面对画纸。就因为这样,他必须永远依赖记忆。我们面前的这匹马,正是取材于记忆,借助灵活老练的手部动作来完成的。现在,我们别无他法,只能利用‘侍女法’寻找它身上的秘密签名。仔细看看这里。”
  他极为缓慢地移动图上方的放大镜,审视这匹迷人的马,仿佛在一张古老、详细的牛皮地图上,搜寻宝藏的位置。
  “没错。”我说,像一个急着找出高明答案讨好老师的学生,“我们可以比较马鞍毯的颜色和刺绣,看看跟别的画有什么不同。”
  “我的细密画师从不降低份去描那些细节。图画中的服饰、地毡和被毯的刺绣是学徒们画的。说不定是已故的高雅先生画的。别管它们了。”
  “是耳朵吗?”我激动地说,“马也有耳朵……”
  “不。耳朵从帖木儿时代就没变过;它们就好像芦苇的叶子,大家都清楚得很。”
  我本来打算说:“那么,马鬃的编织和每一缕毛发的笔触呢?”但还是闭上了嘴,因为我并不怎么喜欢这场师徒游戏。如果我是学徒,理当清楚自己的角色。
  “看看这里。”奥斯曼大师带着沉重但专注的语气说,好像一位医生向同僚指出一个恶性包皮,“你看见了吗?”
  他把放大镜移到了马的头部,然后慢慢提高,拉开它与纸面的距离。我低下头,以便更清楚地观察被玻璃放大的部位。

  马的鼻子很奇特:它的鼻孔。
  你看见了吗?”奥斯曼大师说。
  为了确认所见无误,我想我应该移动到放大镜的正后方。正巧奥斯曼大师也这么做了,就在离图画有段距离的大镜后方,我们突然间脸贴上脸。感觉到大师粗硬的胡须和冰的脸颊,我不禁陡然间吓了一跳。
  一阵沉默。我酸涩的眼睛下方,一拃外的图画里,似乎正生着一件奇妙的事,而我们则戒慎恐惧地亲眼目睹着。
  “它的鼻子上有什么?”半晌后我才开得了口小声说。
  “他鼻子画得很古怪。”奥斯曼大师说,眼睛不离开书页。
  会不会是他的手滑了?这是个失误吗?”
  我们继续研究这奇怪、独特的鼻子画法。
  “难道这就是包皮括伟大的中国大师们在内的画家们都在论的所谓模仿威尼斯人而形成的‘风格’吗?”奥斯曼大师讥讽地说。
  我心里升起一怒气,以为他在讥讽我辞世的姨父:“我已故的姨父以前常说,缺陷如果并非来自于能力或才华的不足,而发自细密画家的灵魂深处,那就不该被视为缺陷,那已经是风格了。”
  无论它是怎么来的,是细密画家的手误还是那匹马的问题,要指认出谁是杀害我姨父的恶混,这个鼻子是惟一的线索。然而,遗留在可怜的高雅先生身上的马图画墨迹却已晕散,别说研究鼻孔了,我们连马的鼻子都看不清楚。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查阅奥斯曼大师手下爱的细密画家们些年来为各种书籍所绘的马,寻找同样有问题的马鼻孔。由于尚未完成的庆典叙事诗描述各个行业团体在苏丹陛下面前步行游行,因此在两百五十幅插画中,几乎没几匹马。于是,在苏丹的允许下,我们派人到各处去取书,包皮括存放某些图画书、样本手册,以及新编书籍的手抄本绘画坊,还有苏丹的私人寝宫和后宫,拿回所有尚未被收藏锁入宫廷宝库保存的书册。
  从一位小王子的殿阁找到的《胜利之书》里,有一幅双页插画,内容叙述在济盖特瓦尔围城中身亡的苏莱曼大帝苏丹的葬礼仪式。我们首先检查额头有白斑的栗色马、拖着灵车的羚羊眼灰马,以及其他身披华丽马鞍毯与刺绣马鞍的忧伤马匹。它们全都出自蝴蝶、橄榄与鹳鸟之手。这些马,无论是拖曳着大车轮的灵车,还是立站直,用湿润的眼睛望着红覆盖的主人尸体,皆以同样优雅的姿势站立。这种姿势仿照赫拉特前辈大师的绘画,也就是,一条前腿骄傲地向前延伸,旁边另一条腿则直直地竖在地面。它们的脖子长而弯,尾巴整齐绑起,鬃毛也经过修剪和梳理,然而,所有马的鼻子都没有我们所要寻找的问题。同样地,尽管无数指挥官、学者和教长前来参加葬礼仪式,立正站立于四周的山顶,向辞世的莱曼苏丹致敬,但他们骑乘的千百匹马之中,也没有任何一匹拥有此项异征。
  这幅忧郁的葬礼图画,也把它的哀伤传给了我们。我们难过地看见,这本奥斯曼大师与细密画家们呕心沥血完成的手抄绘本,已被糟蹋得不成样了。后宫的嫔妃用这本书与王子们玩游戏,在书页的各个地方乱涂乱画。一幅苏丹祖父的狩猎图中,有人用拙劣的笔迹在一棵树旁边写着:“我崇高的老爷,我爱你并且等着你,就像这棵树一样坚毅。”就这样,带着满心的悲伤气馁,我们审阅了一本又一本传世之作,这些经典的创作过程我时有耳闻,但从不曾亲眼目睹。
  《技艺之书》的第二册中,都出现了三位细密画师的笔触。书里,我们看见在隆作响的火炮与众多步兵后方,有上百匹包皮括栗色、灰色与蓝色等各种颜色的战马,身披各式威武的全副盔甲,背负着挥舞弯刀的英勇骑兵,整齐划一地登上粉红色的山顶,然而,没有任何一匹马的鼻子瑕疵。“而且,究竟什么算瑕疵!”奥斯曼大师后来说,那时我们正在检查同一本书里的另一张,上头描绘了皇室外门及我们此刻恰巧所在的游行广场。图中把医院画在了右边远处,将苏丹的皇家谒见厅与庭院中的树木以缩小的比例绘画,让它们能容纳进画里,但又富丽堂皇到符合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只不过,在守卫、侍卫队及议会秘书骑乘的各色马匹的鼻子上,也没能找到我们要寻找的记号。接着,我们看见苏丹陛下的曾祖父雅勿兹·苏丹·赛里姆,向杜卡迪尔的统治者宣战之后,沿着库斯昆河岸竖立起帝国营帐,猎捕各种仓皇逃跑的红尾黑灵犬、弹跳四窜的幼羚,以及惊惶失措的野兔,留下一只倒卧血泊的花斑虎,它身上的斑点如花朵绽放。无论是苏丹的白额栗色马,或是驯鹰者——鹰都停在他们的前臂上蓄势待发——腿下的马匹,都没有我们寻找的记号。
  直到黄昏,我们已经检视过千百匹马,都是这四五年来奥斯曼大师的细密画大师们、橄榄、蝴蝶及鹳鸟所画的:克里米亚大汗麦赫梅特·吉拉伊的美耳栗色有斑点的黑色及黄色的马;作战时头和颈部冒出山顶的粉色和银灰色的马;从突尼斯的西班牙异教徒手中夺回哈库瓦堡垒的哈依达帕夏的马匹,以西班牙人红栗色与开心果绿色的马,其中一匹马在逃跑时摔了个嘴啃泥;一匹黑马(它引起了奥斯曼大师的评论:“我忽略了这一匹,我想不这么草率的图会是谁画的。”);一匹红色的马(它微微转过耳朵,倾听一个皇室僮仆在下随弹奏的乌德琴);席琳的马(和她同样羞怯优雅的雪布狄兹,站在一旁等待趁着月光在湖中沐浴的主人);长枪比武骑乘的活泼马匹;暴躁的马与它俊美的马夫(不知为何,奥斯曼大师看着这幅画说:“我年少时极喜爱他,我为他费了很大的劲。”);安拉派遣给先知伊利亚斯,保护他不受异教徒攻击的金光飞马——它的翅膀被误画在了伊利亚斯的身上;苏莱曼大帝苏丹的灰色纯马,头小身体大(他骑在马上悲伤地凝望着年轻可爱的王子,由于失去了三个爱子,他把年轻的王子叫来一起打猎);愤怒的马;奔驰的马;累的马;美丽的马;被人忽视的马;永远离不开书页的马;以及跨越镀金页缘似乎想要逃离书页囚禁的马。

  它们身上都没有我们所要找寻的签名。
  即便如此,面对着逐渐降临的疲倦与忧愁,我们依然能保持持久的兴奋:有好几次,们忘记了马,无法自拔地沉湎于美丽的图画,流连于迷人的色彩。欣赏这些图画时,奥斯曼大师往往带着怀旧的热情,而非新鲜的惊奇——它们大多是他创作、监督或纹的“这些是卡辛姆帕夏区的卡辛姆画的!”有一次他指着苏丹陛下的祖父苏莱曼苏丹的红色军营下那些小小的紫色花朵说,“他绝对不能算是一位大师。四十年来,他就用这些五片花瓣的朵朵小花,填满了图画中的畸零空白,两年前才刚刚过世。我总是指派他画这些小花,因为没有人画得比他好。”他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哀叹:“可惜,太可惜了!”我的灵魂深处,感觉到这些字眼宣布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正当四周暗下来的时候,一道光线溢满了房间。一阵骚动。我此刻如鼓一般狂跳起来的心,刹那间明白:世界的统治者,崇高的苏丹陛下,忽然间已经走进了房间。我扑身跪倒在他的脚边。亲吻他长袍的衣。我头晕目眩。我无法直视他。
  不过他早已开口和画坊总监奥斯曼大师说起话来了。目睹他与一个几分钟前才和我一起促膝观画的人说话,让我心中充满炙热的骄傲。我不敢相信,崇高的苏丹陛下此刻正坐在我原先坐的座位上,专注地倾听大师讲解,就和我刚才一样。随侍在的财务大臣、驯鹰团指挥官,以及许多我认不出身份的护卫陪侍在他身旁,众人全神贯注望着敞开的书页。我鼓足勇气,斜眼仔细观世界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面孔和眼睛。他是多么英俊!多么高贵挺拔!我的心脏已不再狂跳。就在这时,“他”向我看来,于是我们的眼神交会了。
  “我非常喜爱你的姨父,愿他安息。”他说。是的,他正在对我说话。兴奋之中,我漏听了他说的一些话。
  “……我深感哀痛。然而,看见他创作的图画皆为经典之作,我颇为欣慰。待威尼斯的异教徒们看见它们之后,将惊惧于我的智慧。你们必须从这匹马的鼻子,判断出那位卑鄙妄为的细画家是谁。否则,即便残酷,也不得不严刑拷问所有的细密画师。”
  “世界的庇护,至高无上的苏丹陛下,”奥斯曼大师,“要揪出造成这个笔误的家伙,最好的方法,是命令我的细密画师在一张白纸上画匹马,不加思考,即兴作画。”
  “当然,只要它确实是笔误,而非真正的鼻子。”苏丹陛下犀利地指出。
  “苏丹陛下,”奥斯曼大师说,“为了这个目的,如果可以借由您的命令,宣布今天晚上举行一场比赛;如果可以派遣侍卫前去拜访陛下的细密画家们,要求他们在一张白纸上即兴画马,作为比赛……”
  苏陛下望向皇家侍卫队长,表情仿佛在说:“你听见了吗?”接着他说:“你们知道诗人尼扎米的竞赛故事中,我最喜爱哪一篇吗?”
  有些人回答:“我们知道。”有些人说:“哪一篇?”有些人,包皮括我在内,没有开口。
  “我不喜欢诗人的竞赛,或是讲述中国画家和西方画家与镜子之争的故事。”英俊的苏丹说,“我最喜爱的比赛,是大夫的死亡之争。”
  语毕,他倏然起身离去,前往参加晚祷。
  稍后,等晚祷的召唤结束,我在昏暗的天色中走出宫廷大门。我匆忙赶回居住的区域,快乐地想着谢库瑞、男孩们,以及我们的家,但就在路上,我惊恐地想起了大夫之争的故事:
  两位大夫在他们的苏丹面前比赛,其中一位通常被画成身穿桃红衣服的大夫,制造了一枚绿色的毒药丸,药性之强可以毒死一头大象。他把这枚药丸给了另一位身穿深蓝色长袍的大夫。那位大夫先是吞下了有毒的药丸,之后,又吞下一枚他当场配制的深蓝色解药。从他那温和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他点事也没有。接下来,该轮到他让对手尝一尝死亡的滋味了。他从容不迫地享受着这其中的乐趣,从花园摘下了一朵粉红色的玫瑰。他把花拿到唇边,朝花瓣轻吐了一首谁也听不见的神秘诗句。接着,他自信满满地伸长手臂,把玫瑰递给了敌手,让他一闻花的芳香。神秘咒语的力量使得身穿桃红衣服的大夫心慌意乱,尽管花里除了寻常的香气之外什么也没有,但是他刚把玫举到鼻子前,就因为惊吓过度,倒地身亡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星球大战4:新希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时间。“古老的共和国”是传奇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不必追溯它的起源,也不必寻求它的方位……它就是宇宙这一方的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骑土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当财富和权力从受人倾慕而膨胀到令人畏惧时,奸邪之徒就会应运而生。他们贪得无厌,渐荫觊觎之心。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反军军官举起他的电子双筒望远镜,把焦距调准对着那些在雪中坚定地前进着的东西,看上去象一些来自过去的生物……但它们是战争机器,每一个都大踏步地走着,象四条腿的巨大的有蹄动物——帝国全地形装甲运输器!军官急忙抓起他的互通讯器。“流氓领机——回话!点零三!”“回波站五——七,我们正在路上。”就在卢克天行者回答时,一个爆炸把雪和冰溅散在军官和他惊恐的手下周围。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对反军联盟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时期……冻结在硝酸甘油中的汉-索洛,被送到了可恶的歹徒加巴手中。决心救他出来,卢克天行者、莱亚公主以及兰度-卡内森向加巴在塔托勒的堡垒发起了一次冒险的进攻。现在,在这部《星球大战》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章里,反军指挥官把所有反军战斗舰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达斯-维达。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遥远星系。故事已经结束了,任何事都不能改变它。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失去、友情与背叛、勇气与牺牲以及梦想破灭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至善与至恶之间模糊界限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时代终结的故事。关于这个故事,有一件很奇怪的事——它既发生在语言难以描述其长久与遥远的时间之前与距离之外,又发生在此刻,发生在这里。它就发生在你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 [点击阅读]
星际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1938年10月30日晚,一个声音在美国大地回荡:“火星人来了!”顿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真的以为火星人入侵地球了,纷纷弃家而逃,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原来是广播电台在朗读英国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的作品《世界大战》。一本小书竟引起社会骚乱,这在世界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睥睨天下的19世纪末叶。火星人从天而降,在伦敦附近着陆,从而拉开了征服地球战争的序幕。 [点击阅读]
春潮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欢快的岁月,幸福的时日——恰似春水悠悠,已经一去不留!——引自古老的抒情歌曲夜半一点多钟他回到自己的书房。打发走点燃灯烛的仆人,他便猛然坐到壁炉边的安乐椅里,用双手捂住了脸。他还从未感觉到这样疲乏——肉体的与精神的。 [点击阅读]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