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万物生长 - 第七章:大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面试完那个外国人,我从饭店出来,站在长安街上等一路公共汽车。好象刚刚下过雨,空气里浮尘尽去。这个时节,路边的花已经开放,而柳絮未起。一年里,这样有月无风的春夜,北京不会多过十个。天气好得让我又想给我的初恋打个电话,但是天已经黑了,街边的电话摊大多上了锁。如果我往永安里那边走走,可能还能找到一两个关门晚的。如果我打到她家去,接电话的多半是她弟弟。她弟弟看见我总是要恶狠狠地盯我一眼,似乎认为我对她的姐姐不怀好意,成天想着和他姐姐上床。我常想找个机会和他平心静气地谈谈,告诉他,他姐姐天生长成这个样子,就是让人不怀好意的,她早晚是要和人上床的,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他和我都无法改变。即使没有其他男人和她上床,也轮不上他这个当弟弟的。
  他不知道要长多大,才能领会到我不是流氓。那个暑假,我在她家的时候,她那个酷爱踢球的弟弟总是守在家里复习功课,每隔十几分钟就进来一次,问他姐姐某个单词的拼写或是某种辅助线的添法。
  她要是在家,能接电话还好,要是不在家,我可能要胡想。她一定和那个少壮处长在一起。对于我的初恋,处长应该没有那么多与主题无关的想法。不知道处长和她从持手相看到颠龙倒凤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他不会那么细致,就象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时候一样。我要是有个大奔,我就把最后一个环节放在大奔里进行。故意让大奔在天安门广场抛锚,然后打起应急灯,开始行动,在警察赶到之前完成。警察敲敲车窗,我按了按按钮,车窗徐徐滑下,我看见警察斜了我的初恋一眼,她的头发凌乱,表情深沉,我平静的对警察说:“车抛锚了。”被大奔堵在后面的车狂按喇叭,广场上有人放几百节穿成一串的蜈蚣风筝,刚才在广场上照相留念的人回去会在照片里看到天安门、主席像以及这辆抛了锚的大奔。
  我决定还是不打电话了。
  我面试的那个外国人为一个著名的基金会工作,就是这个基金会在八十多年前创建了我就读的那所医学院。他热爱收集蝴蝶标本和电影海报,他的工作性质使他不得不东奔西跑。他抱怨他的生物频谱长期紊乱,一年没有几天有很好的心情。他说原来不是这样,他有很好的习惯,每天喝两升矿泉水、跑五英里、吃十盎司胡萝卜,他的生物频谱精确而稳定,呈周期涨落。他每二十八天,体会一个生理和心理的高潮,做事顺手,做爱顺心;每二十八天,体会一个生理和心理的低潮,见鸡烦鸡,见狗烦狗。而且,他和一个女人谈朋友之后,他的周期会和那个女人渐渐一致。我心里暗暗寻思,这个家伙暗合阴阳调和之道,不一般,有慧根。如果他能将他和他女友的周期不自觉中调到与月亮的盈缺相符,他或许能练成周天大法。他又说我的错误非常常见,有一次他在瑞士,两个同名的城市让他象土鳖似的在雪夜里多跑了五百英里。他讲他信奉上帝,上帝造出象我姐姐这样精妙的人物,使他和魔鬼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我姐姐有时候又充满魔力,他怀疑上帝和魔鬼或许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克服时差、保持好心情的最好办法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饱吃一顿,多喝水,倒头便睡,不近女色。你患的是喷气机综合征。”不近女色一条是我为姐姐加的。
  他问我为什么要看PhilipRoth这种很病态人的书,我没好意思告诉他,美国人不认为病态的人,按北京的标准,多数属于傻逼。我临走的时候,他一再谢我,夸我送的草莓糕盒子漂亮。我说千万别客气。
  站在长安街上,眼睛里霓虹闪烁。不远处被称为“阴茎大厦”的建筑威严矗立,直指青天。我真不知道设计者是幽默感太强还是脑子里有水,把大厦建得象古代生殖崇拜。底座浑圆饱满,仿佛阴囊;圆柱大厦,酷似阴茎;大厦顶端一个突出的旋转餐厅,好象龟头;大厦建完后,绿化美化,在大厦周围种了不少树,加上原来的古柏,构成阴毛,完成全部创意。在阴茎大厦挺立之前,某个国家权力机关为了突出他们的祖国门户形象,便把他们的大楼建得酷似阴户。如今,这两个建筑距离不远,也算遥相呼应,阴阳调和了。
  我正在想,谁会再建一些乳房别墅以及在什么地方建设的时候,一辆小“欧宝”在我身边嘎然停下,车窗滑落,那个刚才在饭店见过的女人斜着身子,探出头。
  “巧啊,上车吧,我带你一段吧。”她说。
  我说:“好。”
  车里,她的香气似乎浓些,但是光线暗暗的,看不清楚人。我问她点的什么牌子的香水,她说是CD的“沙丘”,我说“沙丘”二代是我最喜欢的电子游戏。
  那个游戏堪称经典,才七M大小,二十七关,情节紧凑,美工精美,游戏人自由度很大,开创战棋类游戏的先河。有一阵子,我和一个已经结婚了的大师兄整夜打这个游戏,歇人不歇机器。后来师兄的老婆和他闹离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不满就是说他夜不归宿。
  她的车开的不快,长安街上,还是有些堵车。我有一搭无一搭地和她聊天。
  “你还在念书?”她问。
  “学医。”
  “东单那个有名的医学院?”
  “对。所以你把我扔在东单路口就好了。不要进东单里面了,太堵。”
  “我将来有毛病,能不能找你?”看来她象做生意的,搭线挺快。
  “行啊,不过别先咒自己。还是多挣些钱,少得点病好。”
  “这些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我到了,多谢。对了,你叫什么?”
  “柳青。”
  车在路边停下,我推开车门,她很随意地把我夹克衫的拉锁往上提了提,“晚上凉了,自己慢点。”我点了点头。

  东单路口的红灯变绿,柳青的那辆欧宝消失在车流中,仿佛一块投进湖中的石子,无意中瞥给什么人的一个眼神,或许永远不会再想起。
  我看看表,才九点,我不想这么早回去。我想我的女友肯定还在自习室念书。班上所有女生可能都在自习室念书。
  我们没有自己的宿舍楼,寄宿在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大楼里。女生住五楼,男生住六楼,七楼是自习室,地下室是食堂,每层都有厕所。简单地说,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成年累月呆在大楼里。其实不少人就是这样做的。食堂四点半开晚饭,五点钟吃完,五点出头,就有人陆续上七楼念书。因为距离宿舍近,好些人连书包皮也不拿,一手抱三四本死厚的课本,一手拎喝水杯子和暖壶。好些女生从下午五点一直念到晚上两点,然后一手抱三四本死厚的课本,一手拎喝水杯子和暖壶,下楼睡觉。中间厕所都很少上。校医小王大夫曾经很神秘地告诉我,我们班上有很多女生月经不调;我很神秘地告诉她,我们班上很多男生得了痔疮,比如我。其实,如果你愿意,你死了以后也可以呆在这个大楼里。有病的器官可以放到病理室的玻璃瓶子里,正常组织可以在组胚室切成薄片后染色,白细胞可以提取DNA在生化室跑电泳,如果魂魄不散,可以在楼道里随风飘荡。
  我不想这么早回去。我在东单街头闲逛,走上东单路口的过街天桥。天桥上有个要饭的,长得很白净,穿了一件破棉袄,坐在地上。他面前摆了一个白色的搪瓷缸子,上面隐约一行红字:三八红旗手,缸子里零零散散一些硬币和毛票。要饭的瞧见我无所事事的样子,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不是要抢他的生意就是要找他麻烦。我把本来准备买公共汽车票的零钱扔到搪瓷缸子里,表明我的立场并且和他划清界线。这个要饭的我以前见过,我记得他的搪瓷杯子,实际上他天天在这里。上回见他,我也扔了钱,还给了他一个建议,他似乎不记得我了,他记性显然没我好,所以我要去考人体解剖。我上次告诉他,他的缸子太新了,这回看,缸子已经被摔掉了几块搪瓷,里里外外也显得黑糊糊的,他显然作了旧。哥哥告诉我,行乞也是一种职业和生活方式,象刺客和妓女一样古老。他带旅行团去桂林,每回在象鼻山下都遇见同一帮要钱的人。两人岁数都不大,男的吞宝剑,女的吃铁球,唾沫沥沥啦啦流了一地。十年之后,这两个人还在,但是多了两个小孩,男的还是吞宝剑,女的还是吃铁球,唾沫还是沥沥啦啦流了一地。
  东单更常见中年妇女带一个小孩驰骋街头,而且带的孩子以女孩居多。中年妇女把小孩牵在手里,小孩两眼放光,象站在老猎人肩头的猎鹰。有合适的目标,小孩冲上去,先揪裤子再抱腿,钱给少了不放手。有时候,两三拨人合作,我见过他们中午一起吃饭。这样身手灵活的小孩前封后堵,多数目标是跑不掉的。这些孩子最理解爱情,利润最高的目标是成对的青年男女。男的被抱住大腿,女友香香地站在旁边看着,很少有不掏钱的。有回,黄芪和他胸大无脑的女友在东单街上行走,黄芪躲闪不及被抱住大腿,他顺势蹲下,他的脑袋和小女孩站着一样高。

  “小朋友,你多大年纪了?”黄芪细声细气地问。
  要钱的小孩看怪物似的盯着他。
  “小朋友,你家在什么地方?”黄芪接着问。
  要钱的小孩还是看怪物似的盯着他。
  “小朋友,我带你读书去吧。就在那边的那栋黄楼,七楼,你可以从晚上五点一直念到夜里两点。没人管你。我有好些书可以给你念。”黄芪拉了小女孩的手就走。
  要钱的小孩突然喊了一声:“妈呀。”挣开黄芪的手,落荒而逃。
  从那以后,黄芪的女友认定黄芪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两个人的关系突飞猛进,原来手拉手,如今女孩走路总把半个人焊在黄芪身上。黄芪长得瘦小尖薄,两人在街上走,黄芪就象扛了半口袋粮食似的,让人想起动画片里偷公粮的老鼠。从那以后,黄芪还添了一个习惯,在东单附近,见了电线杆子上贴的老军医广告,他就设法扒下来,撕得动的就撕,实在难弄的就回宿舍取刷子刷。黄芪说讨钱的小女孩看见了不好,影响她们的成长。我们都奇怪,他怎么想起来的。
  “有一次娟问我,什么叫早泄。我问她怎么想起问这个,她说路边的电线杆上贴的。娟的眼睛可好使了。我说就是泄得太早,她非问什么泄得太早,是不是拉肚子。你们别笑,她是真不懂。第一次来月经,从来没有流过这么多血,以为自己要死了,把平时攒的三块多钱都买话梅吃了,吃完酸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一个人躺在床上等死。不许笑,你们无耻,不能否认有些人,绝大多数人是纯洁的。我就跟她实话实说了。她接着问,多早算早,我说我还没学到,我想我的表现可以算标准,比我早些的就是早泄了。她说,那得多早呀,这病是大病,可得治。你们又坏笑!我想过了,我以后不带娟和你们玩,再好的人也会被你们带坏的!她又问我病因,怎么治,其他的病是什么意思,阳痿啦,遗精啦,淋病啦,梅毒啦,挺而不举啦,举而不坚啦,坚而不久啦。我看我要是不结住,讲下去,她会有心按照广告上的地址去一趟,就说我还没学到,将来一定好好学,然后从头到尾仔细讲给她听。本来吗,我们刚上人体解剖。之后,我想,那些要饭的小女孩应该比娟更好奇,她们月经还没来过哪。如果不识字到也好了,如果认识的几个字都是从电线杆子上的广告上学来的,那可不好。”
或许您还会喜欢: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