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水知道答案 - 第一章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不只是物质,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现象都有其固定的波动频率。当大气内部的能量发生某种变化时,就会引发雷电或台风。虽然其剧烈的能量转换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但换个角度想,那也未必是件坏事。假如雷电或者台风能把地面上累积的负面能量一扫而空的话,倒也是件值得感谢的事情。
  从这方面去考虑,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祭奠了。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穿着华丽的衣装又唱又跳时所发出的明快而高昂的频率,肯定能使原来凝重的负面能量因此而灰飞烟灭。
  万物皆能发出波动,并有其固定的波动频率。了解了这一点,相信除了能让你更加深刻地感知世界,还能令你在面对过去与未知的未来时,一改压抑在你意识底层的忧郁,通过新的发现与感动,为你的人生增添瑰丽的色彩。
  既然万物都能发出波动,那么也必然能发出声音。
  不过我们未必能听到所有的声音。也许少数人拥有能听见树或者花草之间的对话的能力,但绝大多数人的耳朵却听不见植物所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比较稳妥的说法是,万物所发出的每一种波动,都能被置换成各自不同的声音。
  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大约在!”5~20000赫兹之间。所谓赫兹就是指一秒钟所波动的次数。只能听到这个范围内的声音其实对我们很有益,如果能听到所有的声音的话,恐怕夜里我们就很难入睡了。
  自然界的构成真的可谓非常神妙。有声音,就有倾听声音的高手--那就是水。
  为什么水听到音乐,其结晶会发生变化呢?还有,为什么听到声音或者看到文字的水,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呢?这一切都因为有"波动"存在,还因为水对万物所发出的波动都非常敏感,它能将那些波动一一如实地复制下来。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波动。音乐所拥有的波动频率,是在人的耳朵最乐于接受的范围内。连佛教仪式中的诵经,都通过开口发声,产生出一种有治疗作用的波动。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释水看了文字后其结晶所产生的变化呢?那是因为写在纸上的文字本身就会发出一种固定的波动频率,而水能够感知到这种频率。

  水可以忠实地反映世上所有事物所发出的波动频率,然后通过我们肉眼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看到文字的水,把文字视为一种波动,并将这种波动给它留下的"印象"具体表现出来。
  而语言到底又是什么呢?据《圣经》记载,宇宙在创造万物之前,"语言"就已经存在了。
  我从来不认为语言是人创造的,而觉得是人类从大自然当中学会了语言。
  远古时代,当人类还生活在蛮荒中时,或许为了自己的安全,通过倾听自然界中种种事物所发出的波动及声音,以确定是否有危险临近,才慢慢学会了自己的语言。
  轻拂而过的风声、潺潺而流的水声、动物漫步草丛的脚步声……人类可能通过辨别这种种声音,然后用嘴唇和声带模仿这些声音,并与同类之间相互传递这些信息,这就是人类语言的最初雏形。或许他们当初只能使用两三个最简单的音,但随着文明的进步,积累了更多经验之后,语汇量也渐渐丰富起来。
  那么语言又为什么因国家及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呢?关于这一点,同样可以用语言源于大自然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人类因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当然就有差异。而地域不同,其自然环境中所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灼热的沙漠、气候多变的欧洲、闷热的南亚小岛,这些环境迥异的地方所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
  四季分明的地方,拥有的声音就相当丰富,从而用来表达大自然之灵动的语言也异常确切与多样,以象声词为例,就有"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刷拉刷拉"等等。
  无论是哪种语言,当水看到"智慧"后,其结晶都非常整齐而美丽。图片依次为上图智慧(中文)、中图wisdom(英文)、下图weishieit(德文)。
  无论是日、英、德任何一种语言,当水看到"谢谢"后,其结晶都非常整齐而美丽。与此相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只要是看了带有辱骂及攻击性的,例如"浑蛋"等字眼的水,便都散乱得无法形成结晶,而且样子还惨不忍睹。
  这或许是因为,就如《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所提到的那样,在太古时代,人类曾经使用同一种语言,还可以进一步说明,虽然地域及自然环境存在着差异,但大自然的基本定律却恒久不变。

  我所拍摄到的水结晶,大都呈现出均等的六角形,我想这是因为,这种能形成结晶的水与大自然所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相一致的吧。而对于人类无视自然定律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及受到污染的自然物,水都无法形成结晶。
  我曾试着拍过东京自来水的水结晶,结果竟呈现出非常可怕的形状。这是因为,日本的日常生活用水都用氯来消毒,使水的结构遭到了破坏的缘故。
  水在结冰后,水分子的排列会非常整齐,并形成串联在一起的结晶体,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结构稳定的六角形的样子。但是如果在其中加入一些违背纯自然的成分,水就无法形成美丽的六角形结晶。
  "谢谢"、"爱"与"感谢"等都是人的心底自然萌生的、符合大自然定律的 "圣物",也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因此水在看到这些文字时会呈现出美丽的结晶。
  与此相反,类似"浑蛋"等语言,也许原本在大自然中并不存在,是人类后天衍生出来的。还有责怪、伤害、蔑视等语言,应该都是人类文明出现之后的产物。
  大自然中理应只有"爱与感谢"的共存。这只要看一眼周围的自然风景便能明白。树与花草互相尊重,共存共生。动物也一样,狮子只有肚子饿了的时候才会攻击其他动物。大自然中既没有在树阴下受不到阳光普照而怨气满腹的花草,也没有企图独享食物的禽兽。
  !”989年,美国的科学杂志《2!”世纪》刊载了一位名叫沃伦·哈马曼的人所写的论文。论文中提到,如果将人体中的有机物质的频率转换成声音,相当于42个八度。若真的那样,我们将最高频率的标准定在八长调的"do"的话,它就会高达570兆赫兹。而!”赫兹表示!”秒钟波动!”次,这也就是说,人体所产生的波动每秒钟高达570兆次。换言之,人类其实隐含着超乎想像的能力。
  42个八度的确令人难以想像,但这也恰恰说明,人类拥有各种各样的频率波动。人体就是一个由不同频率所组成的"宇宙",只是依靠人体本身,就能演奏出一首恢弘的大宇宙交响曲。

  我在谈及波动及波动频率的时候,通常会采用我所独创的"八度理论"。
  何谓"八度理论"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包皮罗万象的万物之中,所有事物所具备的频率,均能包皮含在跨越一个八度的7个音符内。
  宇宙是由频率从高到低的不同事物组合而成,就像钢琴上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的琴键一样,只要弹奏上面白色的琴键,八度音中的音符即能流泻而出。
  其中一个八度的"do"和第二个八度的"do"之间的波动频率相差两倍。但是相差两倍的波动频率,同样都由"do re mi fa so la si"这7个音符"构成"。这也就是说,只要重复这7个音,就可以表现从极高到极低的音域。
  那么将所有的波动频率都转换成声音的话,会出现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首先主要会产生一种共鸣现象。同样的波动频率就会产生同样的共鸣。用音叉做个实验,你很快就能明白了。音叉是一种U字形的器具,击打其金属部分就可以发出声音来,通常用于乐器或者合音的调音。
  对着音叉敲出440赫兹"la"音,然后让另外一种发声器同样发出440赫兹的"la"音时,音叉就会产生"嗡嗡"的声音,这就是共鸣。
  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东西,只要一方发出声音,另一方就能产生共鸣。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以类聚,指的就是这种具有相同波动频率的东西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的"共鸣"。
  如果平常仔细观察的话就能发现,这种共鸣现象随处可见。
  走在大街上的狗看到其他动物往往无动于衷,但是道路的另一侧也有一条狗的话,它就会很敏感地作出反应。此外,还有一些狗听到救护车的警笛声,以及沿街叫卖的喇叭声时,会大声狂叫,这都是一种共鸣。
  反观人类也是一样。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吸引,从而成为亲密的朋友;不同类型的人,不管距离再怎么近,彼此也会漠不关心,甚至相互排斥。如果在生活中有一个你讨厌的人试图接近你,其实说明你与他之间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鸣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