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石油战争 - 第十一章 不惜血本 建立“世界新秩序” “英国病人”越治病越重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美英政府以邻为壑的金融和外交政策不仅没有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而且使第三世界陷入全面债务危机。为了应对国际国内日益恶化的经济局面,美国又一次把赌注押向了石油——入侵伊拉克。〗
  在卡尔·马克思构建阶级斗争的概念之前,英国的自由主义者已经发展了社会的概念,在他们的社会概念中,他们给“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赋予了特殊的含义。19世纪,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的自由贸易政策,导致英国在1846年废除了保护性的《玉米法》,从此打开了粮食进口的闸门。进口粮食像洪水一样涌入,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对国内生产造成毁灭性的冲击,正如此前已经指出的那样,导致了大多数英国民众的贫困和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这少数人就是所谓的“上层阶级”。英国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就是为这个经济上不公平的过程进行辩解。
  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吹鼓手是贵族沃尔特·李普曼。他为美国人定义了现代框架下的阶级社会。李普曼认为,社会应该被划分成精英和大众,精英领导大众,精英是由“有责任心的人”组成的“特殊阶级”,他们决定“国家利益”的构成,而大众主要是由无知的“公众”组成。精英将成为职业官僚,为私有权力和私有财产的利益服务。但是,精英们与私人财产支配权之间的关系从来不会向广大无知的公众透露,“因为他们不理解”。
  李普曼认为,普通民众一定会有行使“民主”权利的幻想。而这一幻想必须由“有责任心”的社会精英来塑造,这个过程被命名为“制造同意”。早在保罗·沃尔克涉足华盛顿之前几十年,这一概念就已经由李普曼描述为“自由民主的政治哲学”。
  随着1957年美国经济衰退这个拐点的到来,具有巨大权力的少数国际银行和跨国石油公司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了纽约,它们以19世纪英帝国榜样为基础,开始了界定美国的“自由主义”的过程,这是一个进步的美国版自由主义模式。这个模式由金融贵族们定义,而不是由世袭贵族们定义。然而,随着美国东海岸自由权势集团(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美国金融和石油大财团聚集于此,形成了权力中心)制定的经济政策的结果日益显现,美国已经转变方向。美国,一个曾经是全世界大多数人心目中纯粹的自由国家,正一步一步地滑向自由的对立面。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这一过程正在加速,尽管她仍然保留了一张“自由”的美丽面孔。
  20世纪70年代两次惊人的石油冲击和随后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创造了美国新的“土地贵族”。在危机过程中,那些拥有财产的人突然发现他们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而成为百万富翁的原因,根本就不是经营企业和投资制造业或科学发明,而仅仅是由于拥有土地和房产。

  但是如果说石油冲击只是社会分化的开始,它使少数人财富增加,而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步下降,那么,1979年10月6日之后由保罗·沃尔克在美国推行的这次金融休克疗法,推动了社会分化的最终完成。
  如果把这一政策看作是沃尔克的发明,那就大错特错了。数月前,这一政策就已经制定出来并且在英国得到了实施,沃尔克和他纽约银行界的亲密朋友,只是在美国引入了撒切尔政府的金融休克模式。他的这些朋友包括亲英的华尔街金融公司摩根信托担保公司的刘易斯·普雷斯顿。
  1979年5月初,玛格利特·撒切尔击败工党对手詹姆斯·卡拉汉赢得了英国大选。竞选中,她极力鼓吹“抑制通货膨胀”。但是,撒切尔和聚集在她周围的现代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家们误导了消费者,他们声称,政府赤字开支是造成通货膨胀达18%的“罪魁祸首”,而不是伊朗国王垮台后油价上涨140%。
  撒切尔政府主张,膨胀的价格只需简单地通过减少经济的货币供给,就可以得到降低,她认为,资金剩余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政府预算赤字。为了减少“资金的膨胀”,必须坚决削减政府开支。英格兰银行,作为对财政政策的补充,同时采取高利息政策限制信贷。可以预测,这一政策的结果是萧条,但却被称为“撒切尔革命”。
  减少货币供应和提高利率,这就是撒切尔所做的一切。1979年6月,当选仅一个月,撒切尔政府的财政大臣杰弗里·豪爵士就开始了提高基本利率五个百分点的过程。在12个星期的时间里,银行利率从12%上升到17%。对企业和小业主来说,借款成本上升了42%,这是史无前例的。在现代史上,除了在战时经济紧急状态的情况下,从来没有哪个工业化国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经历了如此剧烈的震荡。
  为维持利率的高水平,英格兰银行同时开始削减货币供给量。因无法支付贷款,企业破产,家庭无法买新房;撒切尔货币主义革命的结果是,能源、地铁、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最终停了下来。
  但是,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政府拥有英国雷莱德汽车集团、劳斯莱斯或许多其他企业(这些企业已经被拍卖给了私人投资者),而是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升级、培养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科研开发上缺乏政府投资。在应对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动荡时,不是政府有错,而是政府政策有错。
  在“治疗”英国经济病时,撒切尔的“经济革命”是个错误的药方。而伦敦金融城的国际利益集团和围绕在壳牌、BP周围的财大气粗的石油公司,以及它们的盟友才是真正的受益者,这与英国设想中的“均衡”战略的结果完全相同。撒切尔只是个杂货店主的女儿,而把她扶上台的支持者们则要她充当他们更大的地缘政治战略的炮灰。

  撒切尔的政策为她赢得了“铁娘子”的美称。但与此同时,英国的失业人数却成倍上升,从她入主唐宁街时的150百万增至18个月后的300万。在撒切尔看来,工会是货币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障碍,而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通货膨胀。英国石油和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给它们的北海石油定价36美元/桶,这是当时的天价,可是,在英国却听不到批评这些大石油公司和伦敦银行的只言片语。在这种情况下,北海石油为它们带来了巨大的资本财富。撒切尔的政策还在继续推进,她取消了外汇管制,资本没有投在重建英国行将腐朽的工业基础上,而是流向香港房地产从事投机或流向拉丁美洲从事更加赚钱的贷款。
  撒切尔和沃尔克货币主义政策像病毒一样在传播,从英国开始,逐步转向美国,并从英美向全世界扩散。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削减政府开支,降低税收,放开对产业的管制,并且削弱劳工组织的力量。世界范围内利率上涨到从前认为根本就不可能的水平。
  在美国,沃尔克的金融休克疗法使美国的利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上升到了英国水平,而且在以后几个月内甚至超过了英国,达到了令人惊讶的20%的水平。经济学上利率政策的紧缩含义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十分明显的。20%的利率,哪怕是17%,意味着任何投资期超过四五年的正常投资根本不可能盈利。对建设项目的利息费就会让这样的投资止步不前。
  在美国,三哩岛反核活动使已经投入建设的核工厂推迟了好几年才完工。之后,美国的核管制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在沃克尔利率体制之下,美国禁止电力公司投资核电厂。1979年之后,美国再也没有新建核反应堆,并且在建或计划建设的核项目由于财务成本过高而被迫取消。一个最先进的生产性经济部门就这样被迫走向死亡。
  沃克尔休克疗法是被强加给了绝望而无知的卡特总统的。卡特于1980年3月自愿签署一部非同寻常的法律,即1980年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该法授权沃克尔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对银行提出储备要求,哪怕该银行不是美联储成员。该法确保了沃克尔的抑制信贷奏效。此外,这部新法律还取消了银行可能施加给客户的最高利率限制,并且撤销所有州法设置的利率限制(所谓的反高利贷法),此前有一部被称为“Q条例”的联邦储备委员会规定对贷款利率也是有限制的。
  在英、美新货币主义的教义之下,利率无极限;金钱至高无上,全世界则是它忠实的奴仆,至少,对于向伦敦和纽约银行借高利贷的借款人来说是这样的。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诸如铁路、高速公路、桥梁、水利和电力建设这些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基础设施和资本投资被撒切尔沃克尔的政策攻势摧残殆尽。从1975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到1985年,根据国际钢铁协会(IISI)的计算,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水平相比,主要工业化国家政府支出总额中用于公共基础建设的费用下降了一半。世界钢产量、航运吨英哩数和真实的物质经济流通量反映出英美货币政策的灾难性后果。世界钢铁工业处于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萧条之中。

  保罗·沃克尔的金融休克疗法和接着而来的美国经济不景气是吉米·卡特1980年11月竞选失败的主要原因。新的共和党“保守派”总统,前好莱坞电影演员罗纳德·里根,全力支持沃克尔的休克疗法。里根在当加利福尼亚州长时,就一直受到货币主义的宗师,朝圣山学社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熏陶。英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精心培育着她与里根之间所谓的“特殊关系”。她“鼓励”里根支持沃克尔的休克疗法和政府的经济紧缩政策,以及反对工会的政策倾向。在此期间,为了确保英美两国政策的一致性,里根和撒切尔共享同一个经济顾问团,这些顾问主要来自于教条的朝圣山学社,朝圣山学派是弗里德曼1947年建立的,包括卡尔·布鲁纳、米尔顿·弗里德曼、阿伦·沃尔特。
  在1981年入主白宫不久,里根首先采取的行动之一就是解散空中交通专业管制员工会(PATCD)。这一举动向其他工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告诫它们不要因飊升的利率而要求救济。里根与他的英国伙伴撒切尔一样,热衷于“抑制”通货膨胀。某些伦敦金融城的消息灵通人士甚至暗示,撒切尔政府存在的主要理由首先是,影响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美国的货币政策,使整个工业化世界的经济政策远离长期发展核能和工业的方向。
  如果事实上这是一个有预谋的计划的话,它的确成功了。在撒切尔担任首相职务之后的六个月,罗纳德·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据报道,里根总统总喜欢利用一切机会向其内阁成员重复他的口头禅,“通货膨胀就像电波,一旦开启,它就会传播开来并且不断增长”。里根继续让米尔顿·弗里德曼担任非正式的经济政策顾问。里根政府里到处都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信徒,就如同卡特政府里到处都是大卫·洛克菲勒的三边委员会成员一样。
  这种彻头彻尾的货币主义构想,首先在80年代初由撒切尔的英国政府提出,随后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里根政府跟进,是一种最残酷的经济欺骗行为。其目的与供给学派经济学倡导者们所提出的主张完全不同。
  为了打入皮诺切特军事独裁下的智利经济,弗里德曼使用上述手段,伦敦和纽约强大的权势集团也决定使用同样的手段,不过,这次的目的是为了给工业和基础设施需要长期投资的世界经济以致命的第二次打击。因此,英美金融巨头的权力变得更具支配性。对于还没有在20世纪70年代危机中休克和迷失方向的世界来说,20世纪80年代将发生什么还不可想象。
或许您还会喜欢: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谈笑间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前世今生来世唯物主义者不相信前世、今生和来世,我不是,我相信。我的前世也许是个和尚。倒并非因为光头,在我开始光头之前的很多年里,脑中就有个烙印,和尚这个职业很酷,除了不能有男女之情很要命以外,厉害的和尚总是武功高强修行圆满,普济人心慈悲众生,多么令人神往,让我魂牵梦萦。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马云创业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言毋庸置疑,今天的马云已经是名震神州的企业家和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马云已经成了一个楷模:从最初的一个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不仅阿里巴巴成了一个神话,马云创业的成功也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点击阅读]
鲁宾逊漂流记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点击阅读]
再错也要谈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笨——不用太笨,只要笨到会真心相信你那些承诺,爱情就得以成立了。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聪明——不用太聪明,只要聪明到不去追究你那些承诺,爱情就得以延续了。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笨——如果你要求的是恋爱的“量”:爱的时间长久些、或者同时爱好几个、之类的。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聪明——如果你要求的、是恋爱的“质”:要爱得精彩些、要爱得刻骨铭心些、之类的。 [点击阅读]
冬日最灿烂的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好象是为了增加圣诞节前夜的气氛,所以一大早便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这场雪越下越大,傍晚明晓溪和牧野流冰来到东寺家的时候,雪已经厚厚地覆盖了整个大地。明晓溪用手不停搓着冻得绯红的脸蛋,她从小在台湾长大,对这么冷的天气还真有些不适应。不过当她的脚刚踏进东寺家主屋的大门,一股暖洋洋的热流就把她包围了。好,好温暖啊,明晓溪幸福地叹息。 [点击阅读]
卡尔洛斯:求战之心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你让我失望了,卡尔洛斯。不论他再怎么努力,这句话就是无法从他的心头消散。不论在经过阿格玛之锤的时候听到多少声激昂热情的“欢迎霸主!”都没用,不论在愤怒之门前方的废墟里站上多久,对着依然熊熊燃烧的魔法烈焰凝视多久也都没用。就连挥斧砍杀胆敢与他为敌的猛兽与天谴军魔物也只能暂且令他分神,就连热辣辣地喷溅在脸上的鲜血也无法淹没那句话。 [点击阅读]
奔奔族理财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可以理。”这句话的“出镜率”甚高。我几乎遇到过的80%以上的年轻朋友都会这么说,尤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从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王,22岁,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刘,25岁,专科毕业,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