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 长治2年 10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别抽了,快去换衣服吧。婚礼快开始了。”表弟说。
  我说:“对了,新娘子还没给咱们点喜烟呢!这可不能落下。”
  杨二车水母:“嘻嘻,还要我点烟呢,我最喜欢点烟了。来,都叼上。”说完发给我们一人一根喜烟。
  我们把嘴叼在烟上,把脸凑过去,等待这上等的待遇。
  只见新娘掏出一杆火焰喷射器,对着我们几个呼呼地喷了起来!烟是全点着了,可我们比香烟着得还旺……
  师傅:“咳咳咳咳,我说,你们这里的打火机真烈!”
  “好了好了,你们进去吧,婚礼马上开始。”表弟催促道。
  来宾一一就座,我们被安排跟双方父母坐在一桌,表弟这么安排也体现了他的聪明,他知道只有丈母娘才能镇得住我们。
  马兰拉面的大厅前端,布置了一个舞台,新郎新娘,伴郎伴娘就站在上面。八戒穿上西装还真像那么回事。新郎站在左边,新娘站在右面;伴娘站在新娘的右边,八戒恬着脸也跟贴着伴娘站在右边。底下就有人喊:“伴郎站错位置了!”八戒这才不情愿地站到了新郎的左边,可是不一会又悄悄挪到伴娘那边……
  主持人盛装出常我就觉得这主持人眼熟:“唉?这不是《鉴宝》的女主持人嘛?”
  师傅:“哼!请她都不请我,我咒你明天就离婚!”
  主持人说:“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双方的亲友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沙家浜和杨二车水母大喜的日子。我为能给他俩主持婚礼而感到无比的荣幸!”
  台下鼓掌。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看看一号新郎的细部特征……他有着一脸浓密的大胡子,打理得古朴典雅。面部轮廓大气不失稳重,雕功细腻……再看新娘,端庄秀丽,特别是她的皮肤,就像和田玉一样温润灵秀。正如我们所知,和田玉是产自新疆和田地区,自汉代以来……”
  台下有人开始发飙扔飞刀。
  支持人:“给现场有人扔飞刀的这个方阵点亮一盏宝石灯……下面,我们有请双方家长上台讲话,为新人送上祝福。”
  女方推选丈母娘上台,丈母娘手持钢叉跳上台,拿起话筒对表弟说:“你小子看好了,以后要是敢欺负我家水母,这音箱就是你的下场!!!”说完一钢叉下去把一只音箱给废了!”
  主持人赞道:“叉得好!丈母娘果然好身手!新郎你小子看到了吧,要是以后敢对新娘子不好,别说丈母娘不会饶你,就是丈母爹也不会让你舒服!”
  “是,是,我一定疼水母。”
  “下面,有请新郎的家长讲话!”
  新郎的家人早就看不惯丈母娘了,就让新郎的妈拿着电锯上了台。
  “大家好,我是新郎的妈妈。感谢大家光临我儿子的婚礼。我们家都是受过教育的人,不和野蛮人一般见识,但是谁要敢欺负我儿子,看好了……她就和这音箱一样!”说完,一电锯下去把另一只音箱也给废了!
  好嘛,一对音箱全哑了。
  主持人:“啊呵呵……没了音箱我感觉我的声音仿佛更宏亮了,可以不用捏着嗓子说话了!下面,我们有请这对新人给大家讲一讲他们是如何相识、相知、相爱的,大家说好不好?”
  “不好!”台下有年轻人起哄。“来点刺激的!”
  “那你们想听什么?”
  “有没有很黄,很暴力的?”
  主持人:“新郎官第一次去女方家,屎都被丈母娘打出来了算不算?”
  “好!就听这个!”
  表弟:“呵呵,这位兄弟大陆电影看多了憋的吧……还是说说我们是如何认识的吧……
  三年前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去新华书店想买本关于年轻人如何提升自己品位和修养的书。若大的一个书店,找来找去也没有一本是自己想要的。正想放弃的时候,一个女孩爽朗的笑声把我的视线牵了过去。

  在畅销书柜的一角,地上坐着一个妙龄妇女正全神贯注地捧着本书看,不时发出雷鸣般的笑声。我很好奇,就蹲下来看她看的啥书。封面上写着《鲶鱼养殖三百问》。
  啊?我立刻也找了本看,顿时惊了!看鲶胡子竟能如此开心,这女子的人生观该是多么豁达啊!要么就是脑子里长胡子了。
  我问她:“小姐,跟鲶鱼有一腿啊?”
  她抬头看看我,显得很纳闷:“嗯?你说我?没有哇?”
  “图书馆这么安静的地方,你抱着本《鲶鱼养殖》边看边笑,还笑得如此兽性,不是和鲶鱼有一腿是什么!?”
  水母回答说:“噢,那本书是用来打掩护的,我在看《Q版语文》呢。”
  我问:“《Q版语文》?很黄吗?看还要打掩护?”
  水母说:“不黄,挺逗的。找这书的人太多了,书店就剩这一本了,我没钱买,又怕别人买了去,只好偷着看喽。”
  我说:“就剩一本了?可以让我看看吗?我保证不买走。”
  “好吧。”水母把书递给我。我一看不要紧,晴天炸霹雳哇!这不就是我想要的书嘛!字里行间迸流着品位,一字一句浸透了修养!实在是年轻人必读的五十部小说之首哇!可惜只有一本了,我又答应不买走,这可如何是好?
  “真是本好书,我能坐下来和你一起看吗?”我问水母。
  水母说可以,我们就坐在一起如饥似渴地读起来。看到精彩处,我会起身打一套俊秀的螳螂拳,她也会起身舞一曲缠绵的《飞天》……不觉中天色已晚,书店要打烊了,可是我们还没有看到第二页!怎么办?
  “小姐,我想把这本书买回家看。”
  “不行!明天我还来接着看呢。”
  “明天就会被人买走了!”
  “不会的!我先把它拿回家,明天早上再带过来,嘿嘿。”
  “书店是你爹开的呀!没钱还想拿回家。”
  “那我就把书藏在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反正谁买谁是猪带大的!”
  这丫头还真倔,真不想和她一般见识,可是我太需要那书了,总之今晚上看不到,我会血液倒流、经脉尽断、膀胱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我脑子飞快地运转着,思考着任何可行的办法……哎!有了!
  我突然凝视着水母说:“我买下书,晚上你到我家看,可好?”
  “你家要是有瓜子和烤地瓜我就去!”
  “有!瓜子和烤地瓜有原味的,微辣的和变态辣的,你选哪种?”
  “变态辣的!”
  “有胆识!”
  就这样,水母在我家过了一夜。可想而知,我打了一夜的螳螂拳,水母舞了一夜《飞天》……
  第二天一早,丈母娘就把我家门板给铲了。她老人家还语重心长地说:“你这个瘪三骗了我闺女的清白,不娶她,我就去铲你家祖坟!”说的多好哇!我深刻体会到老人家对子女的关心,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门婚事。这就叫:千里姻缘一书牵,功劳全是丈母娘!大家说对不对哇?”
  众人鼓掌……师傅不屑地说了句:“肤浅。”
  主持人:“下面的时刻将是神圣而美好的。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对新人拜堂的盛况!有请双方父母上常”
  双方父母上台就坐,新郎和新娘在他们面前而立。
  主持人:“一拜天地,一哆嗦……二哆嗦……三哆嗦……感谢主赐给你们食物和婚礼。
  二拜高堂,一哆嗦……二哆嗦……三哆嗦……感谢四位老人为我们喂养出这么优秀的年轻人。
  夫妻对拜。一哆嗦……二哆嗦……三哆嗦……感谢你俩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哆嗦。
  师傅问我:“拜堂不是鞠躬吗?这里怎么改哆嗦了?”
  我说:“原先我们这儿拜死人是腰往前弯的鞠躬,拜活人是腰向后弯的鞠躬,可是向后弯难度太大,就改哆嗦了。”

  师傅:“那我问你,你们这儿拜佛是鞠躬还是哆嗦?”
  我:“佛脱离肉身而得永生,所以拜佛先要前鞠个躬,然后再不停不停不停地哆嗦……”
  师傅:“你们这里民风迥异啊!拜个佛都跟振铃似的。”
  主持人:“现在,请新娘给公公婆婆献茶!喝了这杯茶,老人家就认下这个儿媳妇了。”
  水母端茶递给公公婆婆,说:“沙大爷,沙大妈,请喝茶。”
  主持人:“哎!你怎么还叫大爷大妈的?要叫爸爸妈妈了。”
  水母:“噢,爸爸妈妈请喝茶。”
  主持人:“这爸妈也不是白叫的,改口费二老得表示表示吧。”
  沙大爷&沙大妈:“乖儿媳,给你个大红包皮。”
  接着,新郎同样得了改口费。
  师傅对猴哥说:“悟空,看到了吧,叫声爸妈就能拿到红包皮,你不上去试试?”
  没想到这斯愣劲上来了,上去就喊人家!场面顿时失控,新郎的爸爸没办法只好也给猴子包皮了个红包皮。孙悟呆拿着红包皮嘴咧得跟裤腰样下了台。猴子这么一折腾,表弟觉得让他当证婚人是不太合适,就过来说:“完了!这次要丢人了。表哥,实在不行就让你师傅给我当证婚人吧。唉,破罐子破摔吧……”
  师傅一听,刹那间就跟刚离完婚又打了鸡血似的巨大的兴奋。拍着胸脯说:“嗨!算你小子有福气,我当证婚人,保你这婚结完了还想结!好结你就多结点儿……”
  主持人:“有请今天的证婚人--唐三彩先生上台为新人证婚。”
  师傅一听急了,对主持人说:“是唐三奘!不是唐三彩。还景泰蓝呢!”
  主持人:“不好意思这个字没看清。唐三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宗教人士,欢迎您!”
  师傅接过话筒就开始得瑟:“各位来宾大家好!后面的施主,你们好吗?!今天你南无阿弥陀佛了吗?很高兴应邀给沙先生和杨小姐证婚。也许有人要问:你一个和尚,人家结婚瞎凑什么热闹?我想说,每一个崭新和尚的诞生都始于红尘的一次婚礼,大家不结婚,和尚哪里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吧。所以,我今天来这里意义非凡。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回今生一次擦肩而过!新郎,新娘,今天你们能喜结良缘,想必前生一定是回眸回眸再回眸直回到脖子扭了筋才换到的吧……”
  师傅掏出一本《中华人名共和国婚姻法》精装本,让新郎手按在上面……
  “新郎沙家浜先生,你愿意娶面前这位美丽的女子做你的新娘,在佛的面前和她结为一体,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富有或贫穷,生病或健康;又不论她睡前是否刷牙、做饭多么难吃,不管今后给你带何种颜色的帽子,始终忠于她,直到离开世界吗?……如果你愿意,请编辑短信A发到13811003429;如不愿意,请到丈母娘那里领取钢叉套餐一份……”
  新郎坚定地说:“Ido!”
  唐牧师:“那就请发短信吧。”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短信:‘发完吃饭/……新郎,这是你发的?”
  “不是我发的。”
  师傅看了一下号码,骂:“悟空,你奶奶个腿子!别捣乱!”
  唐牧师接着对新娘说:“杨小姐,你愿意嫁身边这位长相丑陋的大胡子毛人为妻,按照佛的旨意与他同住,爱他、安慰他、尊重他、保护他,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他没房没车没存款,或是有蜜有奶有情人;又不论他没脸没皮没人性,并且睡觉打嗝磨牙带放屁,始终忠于他,直到离开世界吗?……如果你愿意,请发短信:Iamstupid!到13811003429;如不愿意,请到后来领取袈裟一套,随我西去……

  新娘:“凑合吧……”
  唐牧师:“凑合?现在不能说凑合。”
  新娘:“中!怎么着都中!”
  唐牧师:“ok!我现在正式宣布你俩结为夫妻,成为合法姘头!新郎新娘交换戒指。”
  新郎:“戒指?我们没准备呀!”
  唐牧师:“什么?这么重要的东西都没准备?你可知道,结婚不带戒指就相当于战士上战场不带牙刷!算了,你们有什么定情信物就交换一下吧。”
  新郎新娘脱下自己的一只袜子给对方穿上了……
  唐牧师:“好的。下面请两位新人一起开启香槟,把香槟酒倒进杯塔……”
  伴郎八戒将杯塔垒了起来。这个杯塔不简单,足有一人多高,下面两个杯,上面一个杯。“没玻璃杯就用司母戊大方鼎将就一下吧。”
  只见服务员抱上来一坛香槟,陶罐上有红布塞子。上面贴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加气二锅头,比20升更多500ML!”
  新郎:“嘿嘿,这高级酒我还不会开呢。怎么开?”
  唐牧师:“怎么开?用啤酒扳子呗!”
  猪二:“你懂个秋子!开香槟酒你先得摇晃一下,然后用拇指顶瓶塞下面那个钮……”
  新郎和新娘合力抱起酒坛子,使劲晃了又晃,然后一顶机关,“砰”地一声红布塞子飞了出去,泡沫涌了出来……然后他俩又合力将酒倒入方鼎塔。
  师傅叹道:“乡镇企业真是敢想敢为啊!”
  当新郎新娘将“香槟”倒入杯塔时音乐响起。主持人说:“各位来宾,喜宴现在正式开始!希望大家吃好喝好。稍后,新郎新娘还要给大家带来精彩的二人转表演!”
  好丰盛的喜宴啊,我可得甩开腮帮子吃,把红包皮吃回来!由于丈母娘在那镇着,所以我和师傅、大师兄只顾埋头苦吃,丝毫气氛也没有。
  没想到丈母娘拧开一瓶酒,对师傅说:“来,唐师傅。我看你呆不溜秋的,没想到小嘴吧嗒吧嗒地还挺能说!我敬你一碗。”
  “哟!丈母娘开酒啦!真是:丈母娘一开,好事自然来呀!”师傅说,“可惜现在酒后驾驶查得严,恕贫僧不能奉陪。”
  “挺能装!”丈母娘脸上有点挂不祝“不喝就不喝呗,还酒后驾驶?你有驾照嘛你。”
  师傅掏出驾照递过去,“D2照,准驾类型:各种牲畜。”
  “挺牛的嘛。算了,既然你不喝酒,我在你旁边舞钢叉,你不介意吧。”丈母娘步步紧逼。
  我忙劝师傅:“你就陪她喝一碗吧,要不然气氛太僵了。”
  师傅见推却不了,就倒了一碗酒端起来,说:“这是你非让我喝的哟……”说完和丈母娘碰了一下碗。
  丈母娘:“哎!怎么碰响了呢!我们这里的规矩是碰响了就得连喝三碗!”
  师傅:“三碗就三碗!”
  咕咚,咕咚,咕咚,啊0好酒啊!可有些日子没喝了,嘴里都淡出鸡来了!悟空,悟净,来,咱仨喝一个!这一路上你们辛苦了……你们别看我平时乐呵呵的,其实师傅我心里苦哇……呜呜……”
  他真喝高了,一喝高就苦得直哭。“师傅,人家大喜的日子你苦什么呀!”
  “你不知道……我……我……昨天……最喜欢的那件衣服……掉了颗扣子找不到了……那种扣子是特制的,配不到……我苦啊我,呜呜……”
  “乖乖,那还真是比苦瓜还苦!”丈母娘又倒了一碗,“唐师傅,别难过了,谁没掉过扣子啊,没关系。赶明儿我再给你做一件衣裳。来,为了逝去的扣子,干!”
  “干!大妹子,你太了解我了。我怎么才发现咱俩这么投缘呢。虽然你……拿着钢叉挺唬人,但……但我会透过本质看现象,发现你内心还是挺温柔的!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要不咱俩到门后头拜把子去?!”师傅舌头都硬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