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山楂树之恋 - 《山楂树之恋》读书笔记·“阅读愤青”的读书报告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不是大脸家路警同学的推荐,也许真的就这样错过了。不喜欢它大红色*的腰封,看了多次简介也没明白究竟好在哪里,索性*更懒得去查书评,生怕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希望或者失望。
  饶是如此,毕竟是朋友推荐。还是存了期待。
  列进当当的购书单,货发过来却独缺了这本。一次两次,终于有货,自己都舒了口气,彷佛完成项任务。
  而事实是拿到书我便倒抽了一口凉气。原来大红色*书封上白色*的不是花纹,是密密麻麻的推荐。从正职作家到导演到演员到房地产大亨再到传媒名人, 头皮就有点发麻(说我无聊也好恶趣味也好反正我就是讨厌一本书打着谁谁谁推荐的旗号,显得太没有底气)。更何况是这样苏联的名字,是那样褶皱里都泛着黄旧 的红色*年代。而且,居然是那么大部头!
  当场就苦笑了:难道是为了拿过去缓解我这失恋人的悲伤?还是我长了一张需要忆苦思甜的脸?
  并不是快餐阅读爱好者,却始终不能接受某类文学。所谓伤痕文学,所谓大时代中的个人悲欢,所谓“久远”到80后“一定”无法了解的“古老”爱 情,动辄作痛心疾首状。有这种姿态的作者,写出的文字无论如何放缓,读来总觉得咄咄逼人,不厚道点说,有点像祥林嫂。见了人就扑过来见缝插针掏心掏肺说着 过去,想要落跑都来不及。还有一种就是时代感太过强烈的文字。作者写的是时代,而不是人。他们的主人公,大多夹在滚滚的时光洪流中步履踉跄,面目模糊。存 在的意义完全是为了凸显时代而服务。然这种文字,很少会写的好看。彷佛是作者打了太过宏大的底稿框架,要填补时却又吃力;又或者本想画卷中姹紫嫣红,到头 来却发现背景比人物还要华丽细致。他写的伤神,我读起来也吃力。不如敬而远之。

  自己亦有疑惑,所谓作家,难道不是应该用文字刻画描摹出各种各样的情来打动人心?那些虚套就是文化?《红岩》之所以现在还有人愿意读也是因为烈士们对国家的情。而至于国家,天地,时代,它们长久的存在本身便是基于某种巨大的无情。说白了就是你能爱它,它永不会爱你。
  好吧,牢骚完毕。作为对您能有耐心看完这么长抱怨的回报是:如果你也是如我一样浅薄幼稚的“阅读愤青“。那么我可以保证,经检验,这本书不会让你讨厌。
  可是我又开始踌躇究竟要不要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因为阅读过程中我掉了很多次泪。以至于至今无法详细的复述书里的情节。感情太过复杂,不是自伤,不是同情,甚至也不是感动。心里有种久违的澈澄的东西满上来满上来,不知不觉,就是满脸的泪。
  我最初的怀疑是是不是这故事实在太美了。它的美源于它的真实细致和它的普遍性*——好吧虽然我很不愿意这么文艺但是我还是得说这也许就是爱情的 普遍性*。爱情最初产生时的互相吸引和惴惴不安,猜测对方心意猜到自己都心痛时的紧张与矛盾,真相大白时略微的慌乱和铺天盖地的甜蜜。还有爱着的人彼此间的 思念,担忧,怜惜,因为爱情而渐渐成长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甚至,甚至还有自己都无法分辨来源的属于人类本性*属于两情相悦时不能抑制的性*冲动。这种细致的 存在感,这种爱情的普遍性*让这个故事永远都不会“过时”。

  因为无论哪朝哪代,无论你是农妇还是公主,爱情都是这样的。不能速成,没有捷径。永远这样数据庞大到无法计算轨迹。
  哲学上讲共性*寓于个性*。以前我不能明白,现在却明白了。爱情的共性*在这个故事里是附属性*质。犹如玉石上的光芒,它增添了玉石的神韵与光彩,但却是由玉石本身的质感而得来的。被静秋故事的不同所打动,才会更为这种相同动容。(我是不是又开始做辨析题了――。)
  免不了又要提到时代,这是静秋故事里最大的不同,也是无法被摒除的因素。他和她的相遇里,有时代的印记;他和她的考验里,有时代的印记;他和 她周围的人物,事件,空气都是时代。而这种时代感好像舞台上忘记撤掉的旧布景,在-阴-影里默默的看着他和她用力的爱着彼此,它的存在妥贴到几乎让人无法察 觉,却是真实的一部分。若是抽掉这个背景,他和她,不能说一定会怎样,但一定是另外的一个故事。

  一口气看完一本书时却突然有些害怕,害怕如果这本书换成别人写还会不会这样动人。如果说这个故事本身是个美女,那么过于浮华过于感性*的语言无 异于浓妆,固然艳丽无匹,却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她的秀丽;可是过于平实沉重的文笔又会使她变得刻板无趣。而艾米的文字初读时并不觉特别出色*,悠闲,轻松, 没有特别大的野心。慢条斯理的,一句一句,不拖沓累赘,却也不是锐利的简洁干练。等看到中间时却忍不住会有些讶异。这种流畅通透,这种慢慢渗透的清澈明 净,有种天然的精致。是智慧,也是气质。
  这种搭配太过完美,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形容。只能说好像一位你特别喜欢的长辈,在她(他)的身上你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她的所有经历都只是经历而已,不是她倚老卖老感慨万千的依据,也不是她追赶潮流时竭力要抛弃的累赘。
  她就这样微微笑着看着你,说:恩,是有这么一个故事的。你想听?好吧。
  最后的最后,我要说:老三不是情圣。我不喜欢这个名字。
  他只是,太爱她。
或许您还会喜欢: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