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青春咖啡馆 - 第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阔别多年之后,我还见过居伊·德·威尔一回,那是最后一次。在通向奥黛翁那条有斜坡的街上,一辆汽车在我旁边停了下来,然后我就听见有人叫我以前的名字。我还没有回头就听出了那声音。他从车门上降下的玻璃窗里探出身子。他朝我微微一笑。他没有变。只是头发比以前要短些。
  那是在七月份。天气很热。我们俩一起坐在汽车的引擎盖上叙旧。我不敢告诉他,我们离孔岱以及露姬进出的那扇门也就是那扇黑暗之门只有几米远。但那扇门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那里变成了玻璃橱窗,展示着鳄鱼包皮、靴子,甚至还有一个鞍马和一些马鞭。商店的名字叫“孔岱亲王”。是一家皮具商店。
  “嗨呀,罗兰,您别来无恙?”
  依然是跟以前一样的清脆的声音,他在给我们朗读那些深奥莫测的文章时,这声音能够拉近我们的距离。他还记得我和我那个时候的名字,挺让我感动。那么多人参加聚会,卢旺达花园广场……有些人只来一次,出于好奇,另外有些人则持之以恒地参加。露姬属于后者。可是,居伊·德·威尔从不接收弟子。他压根儿就不把自己当什么思想家,也不想对别人施加任何影响。他们是自己找上门来,而不是他要他们来的。有时,我们估摸着,他可能更愿意一个人呆着做自己的梦,可是他不能拒绝他们的任何要求,尤其是他要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好地看清自己。
  “那您呢,您回巴黎了?”德·威尔微微一笑,用揶揄的目光打量着我。“您还是老样子,罗兰……您总是用另外一个问题来回答问题……”这一点他也没有忘记。他经常拿我这一点来开玩笑。他说,假如我做拳击手的话,我一定是一个佯攻高手。“……我已经很久不在巴黎住了,罗兰……我现在住在墨西哥……等一下我必须把我的地址告诉您……”
  那一天我去核实他从前住的那栋房子底楼是否确实长着常春藤的时候,我问过看门人是否知道居伊·德·威尔的新地址。她只是说:“走了没有留下地址。”我跟他讲起了我去卢旺达花园广场朝圣的事情。
  “您真是无可救药了,罗兰,还念念不忘那常春藤的事情……我认识您的时候,您还非常年轻,不是吗?您当时多大来着?”
  “二十岁。”“就是啰,我好像觉得您那时候就出发去寻找那消逝了的常春藤了。我没说错吧?”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我,布上了一层愁云。我们也许想到一块去了,但我不敢把露姬的名字说出来。“真奇怪,”我对他说,“我们聚会的那个时候,我常去那家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咖啡馆。”我用手指了指离我们几米远的地方的那家皮具店。孔岱亲王皮具店。“是啊。”他对我说道,巴黎变化太大了。
  “最近这几年,”他皱着眉头审视着我,仿佛想回忆起一件遥远的往事。“您一直研究那些中立地区吗?”他冷不丁问的这个问题,让我猝不及防,一时间没搞明白他在隐射什么。“您那篇关于中立地区的文章倒是蛮有意思的……”我的老天爷啊,他怎么记得住那么多事情……我忘记自己曾经让他读过那篇文章。一天晚上,在他家里举办的
  聚会结束之后,我和露姬,我们待到最后才告辞。我问他有没有一本关于“永恒轮回”的书。我们在他的办公室里,他往书柜的搁架上瞥了一眼。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本黑白封面的书:《尼采:永恒轮回哲学》,然后他把书递给我,随后的那几天,我非常认真地阅读了这部作品。在我外套的口袋里装着那几张关于中立地区的打印文稿。我想把文稿给他,让他提提意见,但我一直在犹豫。直到离开之前,在楼梯的平台上,我才突然决定把装着那几页文稿的信封递给他——但只字不提里面装的是什么。
  “您那时对天文学也非常感兴趣,”他说道,“尤其是黑暗物质……”我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他还记得这件事情。说到底,他对其他人非常关注,但是这在当时别人是察觉不到的。“真遗憾,”我对他说道,“今天晚上,在卢旺达花园广场没有聚会,像从前一样……”他好像被我的话震住了。他朝我粲然一笑。“您永远也摆脱不了您那永恒轮回的顽念……”现在我们在人行道上来回踱步,每次我们的脚步都把我们带到孔岱亲王皮具店前面。“有一天晚上,因为您家里停电,您就在黑暗之中跟我们讲话,您还记得那天晚上吗?”我问他。
  “不记得了。”
  “有件事情我要向您坦白交代。那天晚上,我差点就狂笑不止。”
  “您应该顺其自然的,”他用责备的语气对我说道,“笑声具有感染力。假如您当时笑了,我们本来也可以在黑暗中狂笑一阵的。”
  他从外套里头的口袋里掏出一个记事本,从上面撕了一页纸下来。“我把我在墨西哥的地址给您。您真的必须去那里看我。”
  他突然使用命令的口吻,仿佛想把我带去那里,让我获得救赎,把我从我自己的藩篱中解救出来。把我从现在解救出来。
  “而且,我在那里继续举办聚会。您来吧。我相信您。”他把那张纸递给我。“我的电话号码也写在上面了。这一次我们可别错过。”上了汽车后,他再次从车门降下的玻璃窗里探出身子。“告诉我……我经常想念露姬……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非常激动。这个说起话来一直快言快语、滔滔不绝的人,现在却不知道如何措辞。“我跟您说这些真的很愚蠢……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弄明白的……当一个人真心实意地喜欢某个人时,就应该接受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我们爱他,正是因为那些东西……不是吗,罗兰?”

  他突然启动马达,可能是为了迅速终止他流露出的激动。还有我的。离开之前,他没忘记对我说:“希望很快就能再见,罗兰。”
  我独自一人站在孔岱亲王皮具店前面。我把脸贴在玻璃橱窗上,想看看是否还留下咖啡馆的一点痕迹:一面墙,里面那扇通往挂在墙上的电话的门,还有那座通往夏德利夫人的小套房的螺旋型楼梯。里面已经面目全非了,变得光溜溜的,蒙上了一层橘黄色的布。在这个街区里,到处都是这样。这样也好,至少不用担心会碰到那些幽灵。那些幽灵本身也死了。从马比庸地铁站里出来的时候不用担心任何事情。再也没有拉贝格拉,再也没有坐在玻璃窗后的墨塞里尼了。
  我迈着轻盈的脚步往前走,就好像我在一个七月的夜晚到达一个外国城市一样。我开始用口哨吹奏一首墨西哥歌曲。但是这种伪装出来的无忧无虑并没有持续太久。我沿着卢森堡公园的栅栏往前走着,《墨西哥牧人之歌》中的迭句“AyJaliscoNoTeRajes”(啊,哈利斯科,不要放
  哈利斯科是墨西哥东南部一个州。
  弃!)在我的嘴唇上消失了。一排可以让我们享受阴凉的遮天蔽日的大树一直长到圣米歇尔街那边的公园入口,其中的一棵大树的树干上张贴了一张布告。“这棵树很危险。它最近会被砍伐。从今年冬天起,它将被别的树取代。”有那么一阵子,我还以为自己做了一个噩梦。我站在那里,把这张布告读了一遍又一遍,呆若木鸡。一个路人走过来问我:“先生,您不舒服吗?”然后,他走远了,看见我那专注的目光,他可能很失望。在这个我越来越觉得是个幸存者的世界上,他们连树木也不放过……我继续往前走着,试着分心想别的事情,但我做不到。我忘不了这张广告和这棵被判死刑的树。我寻思着法庭成员和刽子手的脑袋是什么样子。我恢复了平静。为了安慰自己,我想象着居伊·德·威尔正走在我身边,用他那柔和的声音对我说:“……不是那么回事的,罗兰,您做了个噩梦……他们是不会对树木施行斩首的……”
  我已经过了卢森堡公园入口的栅栏,拐进了通往王家港的那条林荫大道。一天晚上,我和露姬陪一个与我们同龄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我们是在孔岱认识他的。他指着右边矿业学校的那栋大楼,用难过的声音对我们说,他就是那所学校的学生,好像他如此坦白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样。
  “你们觉得我应该在那里待下去吗?”
  我感觉到他在等待我们给他鼓气,帮他跨出这一步。我对他说:“算了吧,我的老弟,别待在那里了……逃走吧……”
  他把目光转向露姬。他还要听她的建议。她跟他解释说,自从她被于尔-费里中学拒之门外后,她就很不相信学校了。我相信我们的话让他最后下定了决心。第二天,他在孔岱对我们说,矿业学校对他来说已经结束了。
  经常,她和我,我们一起从这条路走回她住的宾馆。走这条路绕了弯子,但是我们已经习惯走路了。真的绕弯子了吗?没有,我仔细一琢磨,觉得一条直达路线是通往地底下的。晚上,沿着丹福-罗西洛大街往前走,我们就像走在一座外省的城市,因为那里静悄悄的,教会济贫院所有的大门一扇紧挨一扇。有一天,我顺着那条一边是梧桐树一边是高墙,把蒙帕纳斯公墓一分为二的街道前行。那条路也通往她所住的宾馆。我记得她宁可避开它,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从丹福-罗西洛绕道。但是,最后那段时间,我们什么也不怕了,我们觉得这条把公墓割开的街道在梧桐树盖下还是颇有吸引力的。那个时候,没有一辆汽车驶过,我们也见不到一个人影。我忘记把它记在中立地区的那张名单上了。那里更像是一个边境。当我们走到路的尽头时,进入到一个能让我们躲开一切的地域,
  在那里任何东西也不会侵扰我们。上个星期,我走在那里的时候不是晚上,而是黄昏时分。自从我们一起从那里走过或者我去宾馆找你之后,我就没再回去过。有一会儿,我出现了一个幻觉,觉得自己可以在墓地的那边再找到你。那边,也许就是永恒的轮回。跟以前在宾馆前台拿你的房门钥匙一样的手势。同样陡峭的楼梯。同样白色的标着11号的房门。同样的期待。过后,是同样的朱唇,同样的芳香和同样的如瀑布般倾泻的秀发。
  我依然能听见德·威尔在谈到露姬时跟我说过的话:“我一直不明白是为什么……当一个人真心实意地喜欢某个人时,就应该接受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
  什么样的秘密呢?我确信我们都是同一类人,彼此声气相通,因为我们经常有心灵感应。我们都是处在同一个波长上。同年同月出生。然而,必须承认我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
  不明白,我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尤其是,当我回想起最后那几个星期的时候。十一月份了,日子一天天地短起来,天上下着绵绵秋雨,所有这一切好像都不能动摇我们的精神状态。我们甚至做了旅行计划。再则,孔岱弥漫着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我不记得孔岱的常客之中是谁把那个鲍勃·斯多姆带了过来,此人自称是安特卫普的诗人和导演。也许是阿达莫夫?或者莫里斯·拉法艾尔?那个鲍勃·斯多姆,他让我们笑得肚皮都痛了。他喜欢露姬和我。他希望我们两个到他在马略卡岛的大房子里去消夏。从表面上看,他好像衣食无忧。有人说他收藏名画……人们说了好多事情……然后,那些人在某一天消失了,人们才发现对他们一无所知,连他们的真实身份都不知道。

  鲍勃·斯多姆那厚实的身影经常返回到我的记忆之中,是如此铭心刻骨,究竟是为什么?在人生最愁闷的时刻,经常会出现一个不和谐的轻浮的音符,一张弗拉芒小丑的面孔,一个过客一样的、也许可以驱除不幸的鲍勃·斯多姆。他站在吧台那里,仿佛店里的那些木椅子在他的重压下会垮掉一样。他的身材异常魁梧,因此他的肥胖是看不出来的。他总穿着一件紧身天鹅绒短上衣,黑色的衣服与他红色的大胡子和头发对比强烈。我们看见他的第一个晚上,他径直朝我们的桌子走来,凝视着我们,凝视着我和露姬。然后,他微微一笑,俯下身子悄悄对我们说:“患难之交啊,希望你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当他发现我熟悉大量诗作时,他想跟我进行比赛。谁坚持到最后谁赢。他为我背一首诗,我就得为他背另外一首诗,如此循环下去。比赛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我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优势。我属于某种类型的文盲,一点大众文化也不懂,但是能记住一些诗,就像那些在钢琴上什么曲子都能来一点,但并不懂普通乐理的演奏者一样。鲍勃·斯多姆在这方面比我有优势:他还熟悉英国、西班牙、弗拉芒诗歌的所有诗集。他站在吧台前,背了一首诗向我发出挑战:
  我听到黑压压的马群来临,长鬃毛抖动
  或者:
  就像一堆死狗群中
  所有那些被人遗忘的尸体
  要不就是:
  市长有错
  我们的经验教训,他的内疚与悔恨
  他有一点讨人嫌,但他是个非常正直的人,年纪比我
  爱尔兰诗人叶芝(1865—1939)的诗作《他让爱人平静下来》的第一句,原文为英文。西班牙诗人洛尔迦(1898—1936)的诗作《灵魂消失》中的诗句,原文为西班牙文。比利时弗拉芒诗人让·凡·尼基仑(1884—1965)的诗句,原文为荷兰语。
  们大出一大截。我也许更喜欢他跟我讲述他从前的生活。回答我的问题时,他总是含糊其辞。当他感觉我们猎奇心理过于强烈的时候,他的满腔热情顷刻之间就冰消雪融,仿佛他有什么事情要隐瞒或者想搞乱线索。他不做回答,最后以爆笑来打破沉默。
  在鲍勃·斯多姆家举办过一场晚会。他邀请露姬和我,还有其他人:安妮特、堂·卡洛斯、保龄、扎夏里亚、米海依、拉欧巴、阿里·谢里夫,以及那个被我们说服不再去矿业学校的年轻人。还有其他的宾客,但我都不认识。他住在安柔河堤路的一套公寓里,上面那层楼是一个十分宽敞的工作室。他在那里接待我们,朗读一部他想上演的剧本:《走开,先生!》我们俩比其他人到得早,照亮工作室的那些枝形大烛台、挂在梁上的西西里木偶和弗拉芒木偶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镜子和家具着实把我震住了。鲍勃·斯多姆穿着那件黑色的紧身天鹅绒上衣。一扇大玻璃窗朝向塞纳河。他一手搂着露姬的肩膀,一手搂着我的肩膀,显出一副保护人的架势,跟我们说了那句口头禅:
  患难之交啊
  希望你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把它递给了我。他跟我们解释说那是他在马略卡岛上的那所房子的钥匙,他要我们尽可能快地赶到那里。然后在那里一直待到九月份。他觉得我们的气色非常不好。多么奇怪的晚会啊……那部剧本只有一幕,演员们念得很快。我们围坐在演员周围。在演员朗读台词期间,时不时地,我们要按照鲍勃·斯多姆的手势一起喊:“走开,先生!”就好像我们属于一个合唱团一样。酒可以放开肚皮狂饮。还有其他的有毒物质。楼下的一间大客厅里已经摆好了冷餐。鲍勃·斯多姆本人亲自往那些有盖高脚杯和水晶杯里倒酒。人越来越多。斯多姆找了个时机把我介绍给一个和他同龄但比他矮得多的男子,一个名叫詹姆斯·琼斯的美国作家,斯多姆说他是跟他住“同一层楼的邻居”。最后,露姬和我,我们都弄不大明白,我们夹在所有这些陌生人中间,到底想干什么。我们在步入人生的初期交往的那么多人,他们永远也不会记住,我们也永远不会再认出他们。
  我们朝出口走去。我们相信没有人会发现我们从这么多喧嚷的人群中悄然离去。可是,当我们刚跨过客厅的门,斯多姆就走到了我们身边。
  “哎呀……孩子们,你们要不辞而别吗?”
  他的脸上挂着惯常的微笑,这种微笑加上他的大胡子和魁梧身材,让他很像文艺复兴时期或者伟大的十七世纪的某个大人物,鲁本斯或者白金汉公爵。但是,他的眼神中掠过一丝忧虑。
  “你们是不是觉得特别乏味啊?”“哪里的话,”我对他说道,“‘走开,先生!’非常精彩呀……”他把两只手搭在露姬和我的肩膀上,就像先前在工作室里做的动作一样。“去吧,我希望明天再见到你们……”他搂着我们的肩膀,把我们一直送到大门口。“尤其是,赶紧出发去马略卡岛,去那里透透气……你们需要新鲜空气……我已经把房间的钥匙给了你们……”在楼梯平台上,他久久地凝视着我们俩。然后,他背了一句诗:
  天空恰似一个穷困马戏场那撕烂的帐篷。
  露姬和我,我们下了楼梯,他倚着楼梯扶手,站在那里。他等着我回他一句诗,就像往常一样。但我什么诗也想不
  原籍瑞士的法国诗人布莱兹·桑德拉斯(1887—1961)的诗句。

  起来了。
  我觉得自己把那些季节都弄混淆了。几天之后,我陪露姬去奥特依。我觉得那是在夏天,要不就是在冬天,一个天气寒冷、阳光明媚、天空蔚蓝的明净的上午。她想去看望居伊·拉维涅,她母亲生前的朋友。我喜欢在外面等她。我们约好“一个小时之后见”,在汽车修理厂所在的那条街的街角。我相信我们已经有了离开巴黎的想法,因为鲍勃·斯多姆留给我们的那串钥匙。有时候,一想到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时,心会揪得紧紧的,但是,我思忖,直到今天,那所房子依然空无一人,依然在等待着我们光临。那天早上,我很幸福。有些飘飘然。我甚至感觉到有些沉醉。地平线远在天边,通往无限。一条静谧街道尽头的一家汽车修理厂。我好后悔没有陪露姬去拉维涅那里。说不定他还会借一辆汽车给我们南下呢。
  我看见她从汽车修理厂的那扇小门里走出来。她朝我打了一个手势,跟那一次的手势完全一样,那年夏天,我在河堤路上等着她和亚娜特·高乐,她朝我打的就是这种手势。她迈着同样有气无力的脚步朝我走来,就好像她在放慢步子,仿佛有的是时间。她挽着我的胳膊,我们一起在这个街区散步。有朝一日我们将会住在这个街区。再说,我们一直都住在这个街区。我们沿着那些小街往前走,我们穿过了一个寂静无人的圆形广场。奥特依村慢慢地从巴黎剥离出去。这些赭石色或者米色的楼房可以出现在蓝色海岸,而这些墙壁让人猜想那后面是否藏着一个花园或者一片森林的边缘。我们走到了教堂广场,到了地铁站前面。走到那里的时候,我现在可以说我已经没有任何东西要失去了: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这就是永恒轮回。此前,我一直在努力阅读这一主题的作品,自学的热情很高。正好在走下奥特依教堂地铁站的楼梯之前。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我一点也不明白,这已经无关紧要了。我一动不动地待了片刻,我抓住了她的手臂。我们一起待在那里,在同一个位置,进入永恒,而我们穿越奥特依的漫步,我们已经在成千上万个别的人生中经历过了。没有必要看我的手表。我知道时值正午。
  是在十一月份出的事。一个礼拜六。上午和下午,我都在阿根廷街撰写那篇关于中立地区的文章。我想在那四页纸的基础上再充实内容,至少写到三十页。会像滚雪球一样,我也许可以扩充到一百页。我和露姬约好下午五点钟在孔岱见面。我已经决定最近几天离开阿根廷街。我觉得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伤口已经彻底痊愈了,从今往后我没有任何理由躲藏在一个中立地区了。
  我一直走到了星形广场地铁站。那是露姬和我,我们去参加居伊·德·威尔的聚会时,经常乘坐的线路,也是我们第一次步行走过的线路。过塞纳河的时候,我发现在天鹅林荫路上有许多散步的人。在拉莫特-比凯-格雷纳站换乘。
  我在马比庸下车,朝拉贝格拉方向看了一眼,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墨塞里尼没有坐在玻璃窗后面。
  当我走进孔岱的时候,挂在墙上的那个圆挂钟的指针正好指向五点钟。通常情况下,这个时候是孔岱的低峰时间。桌子都是空的,只是靠门的那张桌子旁坐着扎夏里亚、安妮特和让-米歇尔。他们三个人都朝我投来异样的目光。他们一言不发。扎夏里亚和安妮特的脸上都没有血色,可能是由于从玻璃窗那里映照下来的阳光的缘故。我跟他们打招呼问好的时候,他们没有回应。他们用异样的目光盯着我,仿佛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让-米歇尔的嘴唇挛缩着,我感觉他想跟我说话。一只苍蝇落在扎夏里亚的手背上,他紧张地把它赶走了。然后,他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他站起身,朝我这边走来。他用苍白的声音对我说:“露姬。她从窗户那里跳了下去。”
  我害怕走错路。我从拉斯帕和横穿公墓的那条街道走过。走完那条街之后,我不知道是应该继续往前走,还是应该走福瓦德沃街。从那一刻起,我的人生有了一个缺憾、一个空白,它带给我的并不只是空虚的感觉,而是我的目光不能承受。那个空白整个地用它那强烈的辐射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这种局面将永远持续下去,直至人生的尽头。
  过了很久,我才赶到布鲁塞医院,我待在等候室里。一个五十岁上下、穿着人字斜纹外衣、留平头的灰发男子也坐在一张长椅上等候着。除了他和我之外,没有任何人。护士走过来对我说她已经死了。他走到我们身边,仿佛这事和他有牵连。我想他就是居伊·拉维涅,她母亲的男友,她经常去奥特依的汽车修理厂看他。于是,我问他:
  “您是居伊·拉维涅?”他摇了摇头:“不。我名叫皮埃尔·盖世里。”我们一起从布鲁塞走了出来。外面已是夜色苍茫。我们并肩走在狄德罗街上。“那么您呢,我猜想,您是罗兰?”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我吃力地走着。出现在我眼
  前的是那白晃晃的辐射光……
  “她没留下任何信件吗?”我问他。
  “没有,什么也没留下。”
  是他把事情前前后后都跟我说了。她当时在一个人称
  “死人头”的亚娜特·高乐的房间里。可他怎么知道亚娜特的绰号?她走到阳台上。她一只脚跨过了阳台栏杆,亚娜特试图抓住她的睡裙裙摆把她拉住。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跳下去之前,她还说了一句话,好像在喃喃自语地给自己壮胆:
  “都准备好了。你尽管去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