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 第二十二章 不要相信空头支票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十二章 不要相信空头支票
  上司说要给你的不一定会给你,要给你的不说也会给你。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遇到过被上司忽悠的事情。
  有的上司人品稍好,答应十件事里能做到五件,其它不能做到的,也给个交代,但大部分上司都是用许诺来利用人,事情没做之前升官发财一大堆,等事情做完却一个都不兑现。
  上司说话不算数,是职场中最常见的现象,而且往往是越老实的人越被骗,反倒是做事不卖力,只知道拍马屁的人能拿到好处。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觉一个现象,上司说了要给你的,往往兑现不了,越是多次承诺拍胸脯保证的,越是不可能到手。
  绝大部分人因此而觉得上司都是骗子,事实如此么?
  1.所有的承诺都是空头支票
  首先你要明白,上司对你所有的许诺,其实都是空头支票。
  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说出来,而不是做出来的。我们都知道,职场中只有做到的事情才算事情,说出来的通常只是句废话。
  但上司为什么要说呢?因为在当时,你有一定的利用价格,他需要你去做某些事情,所有必须要给你一点好处。
  可是,你仔细想想,当上司必须给你好处的时候,为什么他不直接给你,而是用承诺的形式呢?
  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实际是不想给你的。心底里不想给,但又必须要给,所以权衡一下取其轻,给你一个利益的承诺。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点,当上司说出一个口头承诺的时候,他心底里其实是很不想给你的。这不过是他在利用你的权宜之计,希望用承诺来欺骗你完成事情,达到利用的目的。
  2.事前事后有不同的考虑
  有些人可能会说,上司在提出承诺的时候非常诚信,肯定不会是假的。
  我们当然不能排除某些上司在许诺时是真心的,就等着你做完事情后兑现,把这些当成一种交换。
  但我们必须明白,职场中事情都是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上司心中所想更是变化多端,他们是纯粹的趋利动物,当利益在变化时,他们的决定也会随之变化。
  在你做事之前,上司有利用到你的地方,对你自然关爱有加,他们的承诺可能不是假的,但却要在做完事情后兑现,这就说明,上司是在和你进行利益交换。
  但等你做完事情后,对上司而言,你的利用价格已经没有了,需要你做的东西都完成了,那么上司的利益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会有新的需要,会有新的东西需要别人去做。到那时摆在上司面前的,是一个毫无利用价格的你和另一个即将去做事情的人,你说他会选择谁?
  几乎所有的上司都不会兑现承诺,他们去拿这个诱饵去吸引下一个职员,让他们继续为自己卖命。
  这类上司每次提出承诺时,都可能是真民的,但他们毁约时也是真心的。
  原因无他,不过是利益发生了变化而已,他们之前需要你,之后更需要别人。
  如此而已。
  3.只有三种人能拿到好处
  能真正拿到好处的,往往只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逢迎拍马的人。这类人往往是职场小人,他们对上司阿谀奉承,对同事进行打击;因为把上司哄得很好,所以被当成亲信,这类人往往是上司分配利益的第一选择。
  第二种是事先就兑现好处的人。这类人往往非常现实,他们懂得职场中的许诺都是空头支票,所以在做事情之前就要求兑现好处。如果他们的利用价格非常大,那么上司将被迫把承诺变成现实。这类人是可以获得利益的,但他们也容易得罪上司,所以不会成为上司的亲信。
  第三种是能长期带给上司好处又随时会撂挑子的人。众所周知,长期带给公司好处、具有长时间利用价格的人,并不一定会得到好处。正所谓干活干好做事做到老。你埋头苦干,又不提任何要求,是没人会给你好处的。与此相反的是,既能做事,又懂得提好处,甚至会用跳槽等方式要挟上司的人,是一定能得到好处的。

  譬如在公司中,有些老好人天天干活,以为上司看到了就会给自己加薪升职。这些人往往不太会拿好处,甚至连承诺都很少;一些能把上司最想要的事情做得很好,而且时不时会传出跳槽谣言的人,却能够拿到很多东西。因为上司缺少不了他们,你就只能与职场利益无缘了。
  4.说和做往往只会兑现其一
  上司承诺后不兑现,这是说话不算数么?
  从表面看当然算,但从实际效果看,其实上司早已兑现了他的好处。
  空头支票和实际支票都是支票。
  也就是说,上司给你一个承诺,这本身已经是他给你的利益了,对上司来说,根本无需兑现。
  每一次要付出利益时,上司都会面临两个选择,说还是做。如果做的话,每个职场利益都只能用一次,这样成本太高。
  所以,绝大部分的上司,都会把职场利益当成诱饵,用说的方式来口头承诺。这种口头承诺能给员工以心理满足,这就是上司们给予的好处。
  口头承诺满足人的心理,实际利益满足人的生理。
  而说和做往往只会兑现其一,你听到的是口头承诺,就别惦记着兑现,上司真心要给你的东西,他不说也会给你。
  5.被上司欺骗后怎么办
  最后我们都面临一个问题,被上司欺骗后该怎么办呢?
  有些人会当场大闹,逼迫上司兑现承诺,这是最坏的一种选择。因为当众吵架,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结果,上司永远不会在当众胁迫下低头,否则他以后就没办法管理了,而且这种吵闹,会逼得上司整你,如果他不整你,以后当众拍桌子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上司没有选择,只能杀鸡儆猴,拿你开刀。
  另一些人会自暴自弃,觉得已经看穿职场的一切,所以开始瞎混日子,不管领导交代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去做,成为职场中的行尸走肉,这种选择当然也不好,因为放弃自己并不会给上司带来什么伤害,也不会为你和你的家人带来什么利益。放弃自己,最终损害的,都是你自己的利益。
  还有一些人会忍气吞声,他们不再声张,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情,下次领导安排事情,他们也会好好的做,就算被骗多少次也不敢反抗;这种人是很安全的,能够在职场长治久安地生存下去;但是他们却是最不可能拿到好处的人,因为上司看到他们不敢闹事不敢抗争,自然乐得利用,没有那个上司会发善心,把实实在在的好处给老实人的。
  那么,最好的方法是怎么做呢?当你被上司欺骗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忍耐,不能够当场抗争,不能够发火,更不能够报复,然后你要继续做事情,不可以自暴自弃。但是,你又不能学忍气吞声的那一类人。
  区别在哪里呢?
  上司下次有求于你时,就是你讲条件的时候了。你有两个选择,如果上司要你做的是短期的事情,一次性过的,那么就当面讲价,并不是要上司兑现这次的好处,而是要上司兑现上次欠你的好处,这种讲价如果加上技巧,不会像胁迫,更像是商量。
  如果需要你做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那么就先去做,尽可能地把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机密都不让别人知道,让自己处于主导地位,然后可以用撂摊子、跳槽的谣言与上司议价。
  其实,原理是很简单的。
  当你上过一次当后,就不要再上第二次当。
  在同个地方两次摔倒,就绝对不会是别人的责任了。
  案例:
  鲜于搭上周晓华后,迅速地抖了起来,前几天看他还如丧家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但客户指标一结束,鲜于就再度耀武扬威起来。
  原因无他,从前的鲜于,虽然做着大区总经理,却没有太深的高层背景,如今不同了,他有大中国区副总监撑腰,手中又有出色的成绩,一切敌人都被打败,简直是风光无限。

  华东大区的人看鲜于百炼成钢,怎么也打不死,风向逐渐转弯,不少人又慢慢攀附过来。鲜于和黄陵华之间的力量对比虽然没有逆转,也进入了对峙的持久战阶段。
  之前,冯晖给鲜于献策的时候,曾提到过,要鲜于把周晓华手中的渠道整理的试点项目拿过来做,鲜于也答应了,这块项目将交给冯晖负责。
  当鲜于重新活过来后,冯晖多次提及此事,鲜于便上了个心,果真向周晓华要求,拿这个项目到华东区做试点。
  鲜于的性格,自然不是投桃报李,他只是觉得,冯晖这么聪明的人都感兴趣的事情,必然有它的好处。
  渠道整理试点的资料一得手,鲜于粗读了一个晚上,就神采焕发,觉得这次真是发达了。
  所谓的渠道整理,竟然是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以往所想的完全不同。
  从前,A公司和渠道进行合作,就如同黄陵华现在做的一样,签订独家代理协议,将货物交给连锁药店销售,半年结账,属于供销关系,A公司处于上游,渠道终端处于下游。
  正因为这种供销关系的存在,所以黄陵华将此次和人人药房的合作当成直接销售,从而划入李荣名下,让真正掌管渠道的周晓华很是生气。
  周晓华提出的渠道管理试点,正是一次绝地反击,也不晓得哪个高人做了此方案,竟然提出,直接在本地各大药房、超市、家电连锁的等渠道终端设立直销柜台,由A公司自行安排人员,安排货物在终端里销售,销售所得与药房超市等分成。
  这个方案对几方面都有好处。对药房超市而言,他们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只要让出一个柜台就能坐收分成的好处;对A公司而言,可以节约大笔渠道费用,还能由自己的人员来掌握销售情况;对周晓华而言,从此以后,药房、超市和A公司之间是合作模式而不是供销模式,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接管过来。
  这对鲜于来说,更是重大利好。黄陵华在做人人药房连锁店的渠道,鲜于接过这个试点,就能全面铺开其他药房和超市的渠道合作,这会重重削弱黄陵华的力量,并且打击他们的业绩。
  鲜于发现渠道整理试点的含金量后,便找到了冯晖,告诉他这个项目马上就要开始,而且会交个冯晖去做。但目前来看,公司内部还有很多人正在觊觎这项目,所以鲜于得把各方面关系先摆平再说。
  这个消息虽然是私底下对冯晖说的,可没几天就传得公司上下人人皆知了。
  王小峰见着冯晖,笑着说:“恭喜啊,马上就要掌管新项目了。”
  冯晖把王小峰拉进办公司,这才开腔:“有什么可恭喜的。”
  王小峰说:“新项目都交给你了,这不是可喜可贺么?我看你很快就能升官发财咯。”
  冯晖冷笑:“你懂什么,鲜于不说还好,这一说,我就一定拿不到新项目了。”
  王小峰说:“这是为什么?鲜于都开口了,君无戏言么。”
  冯晖说:“上司要给你的不说也会给你,不给你的说了也不会给你。今天鲜于越是这么说,就越代表他心里是不想给我的。”
  王小峰倒抽一口凉气:“还有这回事?”
  冯晖摇头:“我和鲜于私底下的一番话,怎么会闹得全公司都知道?我没说,还有谁在说?”
  王小峰瞪大眼睛:“你是说,鲜总自己传出来的?”
  冯晖点点头:“他就是要让这事情传得人尽皆知,这样公司才会乱,乱了才有借口搪塞我。”
  两人这番谈话还没过去几天,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冯晖所料。新项目即将交给冯晖做的消息传开,公司上下立即混乱,小西区的经理和主管率先鼓噪起来。
  当成鲜于势弱,小西区这几个头目还算忠心耿耿,并没有过档,现在鲜于情势好转,正是大家享福的时候,怎么就让冯晖占了这个大便宜呢?

  这些人也不晓得是自发还是别人授意,反正是闹将起来,甚至搅得小东区和小西区产生了不小的对立情绪。
  在如此民意之下,鲜于便找冯晖谈了第二次话,坦言直接把新项目交给冯晖和小东区不现实,只能先两边分一点,冯晖微笑应允。
  于是开会时,鲜于便把渠道整理的新项目分成两部分,冯晖和小西区经理胡柏各占一半,两区各行其事。
  这回王小峰可聪明了,主动跑来问冯晖:“这民意沸腾的事情,是怎么了?”
  冯晖问:“你读历史么?”
  王小峰点头:“当然读过,我是文科出身的。”
  冯晖说:“当年袁世凯为了留住北京当总统,让手下兵丁装作哗变,彻夜闹事。而后,他为了当选大总统,派了一批流氓装成民意代表,包围议会,不选袁世凯就不准走。所谓民意,往往都是有人在背后使坏。”
  王小峰明白了,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小西区干部在闹,其实不过表面文章,背后都是鲜于指使的。
  虽然做的都是表面文章,可时间长了,假事都能变成真事,更何况还有明确的利益在中间。
  东西两区分别做事,祸患四起。先是双方争吵,有牵扯的事情谁都不肯负责,有好处的事情大家都抢着做,后来,干脆变成了互相冲撞,一点小事就能闹到两个经理那边去。这么下去,试点就没办法搞了。
  鲜于趁机再开大会,将东西两区经理狠狠批驳了一番,看似是各打五十大板。但到最后,却任命西区经理胡柏为新项目负责人,冯晖协助。
  这实际上已经是把渠道试点交给小西区了,鲜于再也不提曾经答应过冯晖的事情。
  冯晖见这任命,知道大势已去,他也不多争辩,干脆借口平时工作太忙,辞去了新项目方面的工作,只提出让王小峰代表小东区辅助一下,做好项目交接。
  鲜于求之不得,却还装腔作势地挽留了几句。这个会议变成了杯酒释兵权,几句话下来,冯晖便全然缴枪了。
  会后,王小峰照例去和冯晖密谈。
  冯晖面不改色:“预料之中的事情,鲜于承诺把项目给我,这属于利益交换,可他度过难关,就开始后悔。所以第一次时,用缓兵之计,好话搪塞我,令我不要着急。第二次借着民意暴动而把东西分成两部分做。第三次又借着分权不好办,而把大权塞给胡柏。这是软刀子割肉,一点一点地逼着我离开。”
  王小峰叹气:“难道就这么算了?不像你性格啊。”
  冯晖狡黠地一笑:“你以为我真的想要这个新项目么?”
  王小峰吃惊:“这是你自己说的啊,而且你还争了很久。”
  冯晖不动声色:“如果我不抢着要?鲜于会放这么大精力下去么?如果我不争,小西区又怎么会被这个项目圈住?”
  王小峰心中一突:“难不成,你还有什么后招?”
  冯晖说:“这就不是你关心的事情了。上次你不是说,我和张宇副总有个大计划么?告诉你,如果想跟着我们干,就得好好潜伏着,渠道整理新项目的事情,你能少管就少管,可以敷衍就敷衍。”
  王小峰倒抽口冷气,他一直都以为冯晖是被鲜于给算计了,但到这时才晓得,原来冯晖才是那个挖坑的猎人。
  所以,不到最后那刻,永远不知道谁才是猎物。
  疑问:为什么冯晖不继续向鲜于争渠道改革的控制权?
  陆琪解答:冯晖的目的是吸引鲜于拿下这个项目,而不是真的要自己做。如果他继续争下去,鲜于别无选择,只能和冯晖斗争,直至把他赶出公司。而冯晖只是象征性的争夺一下就放弃,既能让鲜于以为捡到了宝贝,又能保住现有的位子。
或许您还会喜欢: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氏族之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当古尔丹召唤他们的时候,他们到来了,那些心甘情愿,甚至饥渴地将灵魂出卖给黑暗的人。他们曾经跟古尔丹一样,是有着坚定意志的生命。他们曾经研究自然世界和兽人在其中的归宿;曾向深林和平原上的野兽,天空中的鸟儿,海洋和河流中的鱼儿学习。他们曾经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不多,也不少。这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过去的萨满,现在的术士们,曾极为短暂地品尝过力量,并发现那像舌头品尝到了一大滴蜜糖一样甘美无比。 [点击阅读]
水晶般透明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在盛夏竟然会有这么好的天气!蓝蓝的天透明而清澈,云彩一大块一大块那么洁白,更幸运的是竟然会有风!好凉爽!好舒服!明哓溪深深吸上一大口气,觉得自己真是幸运,第一天到新学校上课,便遇到如此好天气,看来在这个新地方她一定生活得很开心。她快乐地走向她的新学校——仁德学院。 [点击阅读]
没拼过的青春,不值一过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全才学子、《天才知道》第二季总冠军邓楚涵青春励志图书首度问世分享无悔、无怨、无憾的校园奋斗故事和万千中学生一起,用拼搏和汗水谱写青春赞歌【内容简介】邓楚涵的人生履历,和他的脸一样完美无瑕,在看到他的那一刻,你会明白什么叫实力派偶像。他在智力上碾杀一切。《天才知道》中荣耀登顶,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学生竞赛冠军,同济大学全才学子,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他说,成功在于,当别人放弃时,你多忍了一分钟。 [点击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二00七年五月,方智出版社发行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家庭主妇身分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分认同:畅销作家。至目前为止,《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海峡两岸卖出了三十多万本,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我也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倾诉他们读书以后的心声,并且表达他们的感谢。而我自己,还是不断地在成长。 [点击阅读]
浪潮之巅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1.百年帝国编者按:当吴军跟我谈起想写这个《浪潮之巅》系列的时候,心中吃了一惊也有很多感动。吃惊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军是谷歌的研究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观察。感动是因为收到第一篇文章,通读下来,感觉这些故事编纂起来出一本书也不为过!但他却投给我们这个“小小”的黑板报。 [点击阅读]
海底两万里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且不说当时哄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各种传闻,这里只说一般航海人员特别激动的心情。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非常注意这件事。这事大体是这样: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 [点击阅读]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对爱情的淡定。“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后和你慢慢聊。”这是对婚姻的淡定。“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但同样也是如今中国人的职场环境。第二部延续讲故事的风格,主角仍然是王小峰,他将继续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人,那些问题和人熟悉得就像发生在我们周围。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爱情的海洋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序写于书前by楼雨晴当各位正式阅读这本书前,晴姑娘得把话说在前头,这本书依然不是言立冬的故事,如果你们有非言立冬不看的坚持,那么看到这里,你可以合上书了,可别大呼受骗上当,指控晴姑娘欺骗你们的感情哟!关于这一点,请原谅晴某人小小的任性,我也知道你们很期待言立冬,一再晃点,实非晴姑娘本意,很多事不是我能控制的嘛,当某些想法冒出头,那种感觉涨了胸臆,强烈得让人无法抗拒,不把它写出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