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跑步圣经 - 21传播消息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1传播消息
  跑步者自我崇拜的杂志
  这份杂志有时读起来使人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它好象是跑得过于疲劳,而无法专心处理正在做的事情的人出版的。杂志内容自相矛盾和互有重复,它的质量和笔调也不划一,而且它刊登的幽默文章会使《疯狂》杂志的读者感到怀疑。(问题:
  “能够激励一个跑步者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跑的最重要的情况是什么?”答案:“他从未参加过一次马拉松赛跑。”)假如把它的全体编辑人员关在它小小的编辑室里的话,仍然有充分的余地供他们所有的人在地板上做运动前的准备动作。
  这份不可想象的杂志是一个叫《跑步者世界》的月刊,虽然它只有十年多一点的历史,而且它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但它已经成为人们曾经设计出来的最好和最有影响的跑步刊物了。实际上,凡是关心跑步的人都读它,研究它,好象它是奇异的罗塞达碑(一七九九年在尼罗河口的罗塞达城郊发现的埃及古碑,上面刻有埃及象形文等三种文字——泽注)似的,然后把它同《全国地理杂志》和其它类似的珍贵刊物一起加以收藏。让这份杂志辗转传阅是不可想象的。许多跑步者都是终身订户。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跑步者世界》的情形。我开始跑步几个月之后,一个朋友借给我一迭过期的《跑步者世界》杂志。那时它是一份并不显眼的黑白版小刊物,其吸引力同报纸的分类广告栏差不多。(今天,虽然在杂志的里页仍然没有很多彩色版,可是它的封面总是套四种彩色。)但是我把它拿起来一读,就感到我找到了跑步者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东西。刊登的文章介绍了如何锻炼,吃些什么,如何比赛,如何减轻体重——一个初参加跑步的人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我贪婪地一口气看完了这一迭杂志。
  所有的杂志都喜欢把自己看成在读者的生活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但《跑步者世界》却确实是这样。它的每一部分都同跑鞋和冬季长跑手套一样重要。其理由可以概括为一句格言:《跑步者世界》了解跑步者有些什么要求,而且它满足这种要求。
  杂志的编辑是年龄三十五、六岁、满头粗发蓬松、老是脸带笑容的矮个子乔·亨德森,现在我们听听亨德森的说法:“我们所做的是要宣传这样一种概念:如果你自己亲身去做,这样不仅有意义,而且实际上比有些人在奥林匹克所做的更加重要。我们宁愿看到有一万人在跑道上用七分钟跑完一英里,而不愿看到一万人坐在看台上观看一个人以三分五十秒的成绩跑完一英里。”
  今天,在公园里和小道上到处都有人跑步的时候,亨德森的见解是不会使人吃惊的,但是仅仅在十年前,这种见解却是革命性的。长期以来,美国人一向崇拜优胜者而蔑视第二名。在亨德森看来,这似乎是愚蠢的。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一个人真正在跑步。不久前他写道:“跑步的难处不在于设法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情,而是坚持做任何人都能够做然而大多数人永远不会做的事情。”
  亨德森的办公室在加利福尼亚州芒廷维尤,设在一零一号公路和旧金山湾的沙区之间的一座米色的普通水泥建筑物中。就在公路旁有几间用油毡覆盖的小屋和一座破旧的维多利亚式大房子,它的油漆已经剥落,窗户已用木板堵死。这里几乎不象一个居住区。我在那里的时候,亨德森住的房间里靠墙放着一大堆跑鞋——泰格、阿迪达斯、普马、奈克以及其它牌子的鞋。(当时他正在准备出版一年一期的关于跑鞋的专刊。)旁边有两三管胶质物,把这种胶质物涂在跑鞋底上可以使鞋耐穿。制造商把它们送给亨德森,希望加以宣传。可是,这个可怜的家伙显然没有注意到,现在人人都用一种能散发热胶的小型电器了。
  亨德森身高五英尺六英寸,体重一百三十磅。尽管他戴着时髦的金边眼镜,但在他身上仍然有某种东西暗示他生活在一个比我们所处的要简朴的时代。他有一种天真的正直感,这表明他在夜间也许会偷偷溜去参加圣经班。(他没有这样做。如果他的确溜出去的话,那是去参加一个叫做减税者体育俱乐部的团体的会议去了,这在我访问期间至少发生过一次。)亨德森对待跑步非常认真,花的时间很多,早晨天一亮,他就起床写日记,这一天结束时,还就这个题目思考和写文章。但他也感到可笑,并且觉得在他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讽刺意义。他沮丧地对我说:“我所有的麻烦都是从跑步产生的。然后我又用跑步来摆脱麻烦和消除麻烦。”
  亨德森承认,《跑步者世界》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说:“我们没有时间事先进行计划,我们一次只能搞一期。我们几乎没有什么编辑人员。但是,我们凭我们现有的条件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去干。”在该刊人手不足和工作量繁重的情况下,他认真出版这个刊物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翻阅了两三篇他编的稿件。对这些稿件编得都很仔细和熟练,把不必要的字句都用深黑色铅笔删节得干干净净,又用铅笔工工整整地写上了新的字句。”

  亨德森对跑步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有强烈的兴趣。他说:“跑步和写作之间有一种奇怪的联系。肯尼·穆尔——他很可能是跑步方面最好的作家——曾写道,你必须写一下长跑的情况,因为长跑有时使人很难受,并且对肉体和心理方面是这样一种深刻的经历。另一种情况是,——这是我自己的看法,不是肯尼的看法——人们写文章也许会使本来可能没有多大意义的事物具有意义。也许这是大多数跑步者要记某种形式的日记的缘故,他们正在努力坚持下去。人们开始时只不过是跑步。但或迟或早他们开始分析他们的跑步情况了。”
  一些年前,亨德森自己开始记一种简单的日记——以多快的速度跑了多少英里等等。他的这种习惯逐渐发生变化,他发现他自己是在记录他跑步时产生的想法。
  现在这些日记整整齐齐地存放在许许多多的活页夹里,而且占满了他书房里整整一个书架。日记中很大一部分已收进他的这样一些著作中:《慢速长跑:锻炼的正当途径》;《长跑能解决问题》;《缓缓跑,跑得远》;以及他最近的著作《慢跑、跑步、竞赛》。
  亨德森的著作给成千上万的跑步者带来了福音。几年前,在他发现一快跑他的腿就不听使唤的情况后——他在中学里曾取得四分二十二秒跑一英里的好成绩——
  他开始探讨慢慢跑的好处。结果是,他今天跑步的速度很少超过一英里八分钟的。
  虽然为了绝对精确起见,还必须指出,他喜欢偶尔以近乎最高的速度进行短时间冲刺——“只是把我的腿拉开罢了”——在不久前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他参加了一次半英里的竞赛,以二分十六秒的成绩获得第二名。这确实是不慢的。但亨德森还是lsd(长距离慢跑)最有说服力的倡导者,他甚至因创造这个缩写词而获得声誊,虽然他是谦虚的。他对我说:“如果你试图象一个大学里的长跑运动员那样跑步,特别是你的年纪会越来越大,那时你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你将把自己毁掉。但象我这样跑,你可以一辈子跑下去。”
  看起来情况正是这样。每星期六上午八点,亨德森都驱车去富特希尔学院(位于洛斯阿尔托斯的一所未来主义派的小型初级学院),跟一批志同道合的跑步者会合。他们是些形形色色的人——从青年人到中年人,有男人也有女人——但他们都是被亨德森的长距离慢跑的动听歌声吸引去的。一天早晨,我同他们一起跑步,他们慢慢跑上坐落在富特希尔学院西面的一个黑黝黝、光秃秃的山坡,然后沿着崎岖的山路慢慢跑去,经过一片参天的桉树林,再向上,向上,向上,一直超过斯但福大学的人工智力实验室,在这里,旧金山的全景、它四周三百六十度的方圆就可以尽收眼底了。在上山的过程中,只有一两次亨德森稍微加了一把劲。拉开了他的步子,除此之外,他都是迈着轻松的步子。我们象老牛拉破车似的有气无力地跟在他后面,我们的跑鞋在驼背般的加利福尼亚山峰上得得地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一次,有个人提议说:“把速度加快点儿怎么样,亨德森?”亨德森只是笑了笑,保持着原速,轻松地以正好四百八十秒的时间跑完每一英里。我们这样继续跑了两小时,直到跑下最后一个黑黝黝、光秃秃的山坡,并且又回到富特希尔学院,坐上我们的汽车为止。看上去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疲劳。亨德森这样做已有多年,并且显然指望这样一直做到他九十岁。
  到一九七七年初,《跑步者世界》的发行量已经达到六万五千份。它对跑步这个专题进行了如此全面深入的报道,以至在一、二年前,纽约的一名作者要写一本关于跑步的书时,她只是订购了这个杂志的一大批旧期刊,并且把其中有关的部分加以改写就行了。《跑步者世界》在这方面或者那方面吸引了跑步方面最有权威的人士:
  跑步医生乔治·希恩、生理研究员戴维、科斯蒂尔、以及象哈尔、希格登和琼·乌尔约特博士这样一些知识丰富的作家。希格登在年过四十以后的头一次比赛中以三十二分三十七秒八的成绩创造了万米全国记录。乌尔约特对妇女跑步及其科学方面的知识比当代任何人都要多。亨德森还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在报道造成一九七六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极不愉快场面的民族主义情绪时,他写道:“个别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丢了脸,就象个别士兵在战争中丢脸一样。在现代体育运动中,就象在现代战争中一样,是国家领导人们在对垒,运动员们只是他们的卒子。得胜的或者失败的是国家。运动员个人在这类运动会中没有得胜者或失败者——只有幸存者和受害者。”

  《跑步者世界》既是一个新闻刊物,也是一份跑步者的公报。它刊登读者来信,有一个部门处理短篇来稿(每篇稿件一律付稿酬二十美元),并且设法为各种各样的理论、假设和想法找到发表的地方。它的读者在给它的投稿中,善意的笑话也占一定的数量,他们喜欢这样的情况:如果你等候的时间够长的话,你能够为你所需要的几乎任何理论找到支持。《跑步者世界》的变化无常正是它迷人之处的一部分。一个读者说:“如果他们在这个月告诉你说你必须始终刻苦锻炼的话,你就等着。下个月他们会告诉你说你必须始终轻轻松松地锻炼。”亨德森同意这样的看法:《跑步者世界》好象是个百宝囊,但是他并不为此辩护。他说:“我认为我们没有写出什么可以收进当年任何体育新闻集的消息。但在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们的消息总的说来对许多人都有很大的好处。”
  这些消息正是起到了这个作用,而且亨德森与这些消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有很大关系。他是那些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做他们正在做的工作的幸运儿之一。他生长在衣阿华州一个叫科印的小村庄里,他父亲是那里的一个农民。他离家在一所中学里进行径赛锻炼,因为他在这方面很出色,所以他决定当一个教练。毕业后,他考人德雷克大学,为了维持生计,他找了一个夏季工作,为加利福尼亚州洛斯阿尔托斯的一个叫《田径新闻》的刊物擦地板和校样。进入新闻事业的这一短暂的尝试,使亨德森对选择职业产生了新的念头。他从主修体育改为主修新闻,并且为大学出版的日报工作,最后找到了一个为《得梅因纪事报》写简明体育新闻的职业。他讨厌这项工作。他说:“我不想做体育记者我想做跑步记者。”
  一九六七年,亨德森回到了《田径新闻》。这不是一个了不起的工作,但至少他是在做他喜欢的工作。接着,在一九六九年的一天,他接到一个叫鲍勃·安德森的堪萨斯州发行人的一封信。安德森年二十二岁,四年来,他一直在单枪匹马地出版一份叫《长跑新闻》的小型杂志。现在他希望加以扩大,所以在寻找一个编辑。亨德森会感兴趣吗?他对安德森说:“当然感兴趣。但我不想离开加利福尼亚。我在这儿有两三个女朋友。”
  安德森说:“很好,也许我该到那里去。反正我一直在考虑离开堪萨斯州。”于是安德森来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四周看了看,挺喜欢这一切。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所有的物品装上一辆u字拖曳卡车开往西部。他雇用亨德森的周薪是七十五美元,同他本人领的工资一样多。(亨德森说:“我不会计较他付给我多少钱。我不需要花什么钱。我住在山上的一间小木屋里,驾驶一辆六三年的大众牌汽车。”)
  同亨德森一样,安德森实际上也不需要花什么钱,所以直到那时他并不需要挣很多钱。现在有了一个专职雇员,所以是发展业务的时候了。他想争取更多的读者,并想试试出版书籍。安德森长着一双安详的深褐色眼睛,留着一撮小胡子,具有一副相当自信的神态,他一贯他说干就干。他奉行的已经很坚定的主要办事原则是,如果你发现某件事需要去做,你不要浪费一年时间去了解有些什么障碍;你只要动手干就行了。他就是凭这股劲办起《长跑新闻》杂志的。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对马拉松长跑就产生了兴趣。他在当地的图书馆中,找不到关于怎样进行训练以参加二十六英里的长跑赛的书籍,他就给一些著名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写信,问他们怎样进行训练。安德森告诉我说:“他们几乎都给了我复信,因此我自忖;有这么多的熟人,为什么不出一份杂志呢?我花了一百美元在一九六六年一月出版了第一期。
  那一年我出版了两期,每期一千份。总共卖了五百一十三美元。很快我每年出四期,接着出六期。到亨德森开始在这儿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发行量已增加到两千份了。”
  安德森在州立堪萨斯大学选读几门经济课,但是杂志老是妨碍他上课。他说:
  “我在杂志上花了这么多时间——花的时间跟实际经营一个企业一样多——以至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那些理论性的东西。”他最想做的事是要把《跑步者世界》——
  在一九七零年改用这个名称——办成在任何地方都算是最好的跑步杂志。
  当然,他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他这个发行人具有采用非正统观念的强烈本能。一个典型的发行人关心的主要是财务问题,而安德森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跑步者世界》应刊登些什么。他说:“我的观点同大多数发行人有点不同,主要因为我先是个跑步者,然后才能成为发行人。一九六二年以来我一直跑步,而且我已经参加过八次马拉松。我办《跑步者世界》是因为我要得到那些谁都没有提供的有关跑步的消息。当初,刊登上去的每一个字我都过目,现在对有争论的文章仍由我作出最后决定。”正是安德森吸引了该杂志的许多非常重要的作家参加这一行列。正是他,在妇女跑步运动达到目前这样普遍程度的许多年以前,预见到必定要发生什么情况,并且开始刊登有关女马拉松赛跑运动员的文章。

  然而,安德森最显著的与众不同之点是,他公开宣称鄙视金钱。他对我说:“当然,我需要足够的钱,使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但金钱不是第一位的,跑步才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如果我的工作做好了,钱也会来了。”
  几年前的一个周末,安德森静静地考虑着他如何能够使他的公司——世界出版社——得到发展。他陆陆续续地草拟出三十二种体育杂志名称——包括从举重到滑雪橇的各个方面。最后他把这些刊名删到了七种,而且依着他的个性,干脆就把这些杂志办起来了。它们是《水上世界》、《自卫世界》、《体操世界》、《足球世界》、《自行车世界》、《北欧世界》以及《顺流而下》(没有世界字样)。安德森说:“那时候,对于跑步的长期效果没有人知道得很多。如果公共卫生局医务主任站出来宣布跑步对人有害的话,我们就要有一种可以依靠的东西。于是我们先办起了《自行车世界》,接着办起了其它杂志。”在一九七六年底,他断定先出版的三种杂志吸引不到充分的广告和订户续订时,他毫不惋惜地放弃了它们。然而,其它几种杂志销路仍然很旺,不到十年前,世界出版社只有两名雇员,现在已经有大约八十名,一年有将近三百万美元的收入。
  安德森出版书籍的业务也兴旺起来了。他在一九七零年开创这个业务时,出版的书籍大多数是一百页或者不到一百页的小册子。但不久,他就开始出版整部的书籍了。这家公司现在每年大约发行十五本书,其中六、七本是关于跑步的书籍,其余的是有关别的运动项目的书籍。大多数书的销路都很好。《希恩博士谈跑步》是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它在最初的一年半中,销售了三万五千册,即使按第一流的出版标准来衡量也是很可观的。
  对于象《跑步者世界》这样的杂志来说,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知道它。它不是那种通常在报摊上销路很好的刊物,而且也没有非常合适的邮寄单,所以安德森主要依靠口头宣传。他还依靠一种新发明的他所谓的娱乐跑步运动会。这种娱乐跑步运动会经常在地方报纸上宣布召开,现在美国各地大约有七十五个城市中举行;甚至在几个外国城市中,由于特别热心的跑步者们愿意广为宣传,也都举行这种运动会。娱乐跑步运动会特有的优点是:不需要号码,不需要缴费,不需要登记,不需要在运动会结束后长久地等待结果——这些因素使得大多数竞赛都显得乱糟糟的。
  在一场娱乐跑步运动会上人们所能看到的是许多穿短裤的人,一个人拿着起跑枪,另一个人在终点线报时间,其嗓门之高足以压过吃力的喘气声,而且必然设一张桌子,上面满堆着《跑步者世界》和世界出版社的各种书籍。很自然,第一次娱乐跑步运动会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而且是在离《跑步者世界》编辑部不远的地方举行。
  现在,从华盛顿州的沃拉沃拉一直到佛罗里达州的因弗内斯都举行娱乐跑步运动会,安德森甚至准备了一套特殊用具,寄给那些想举办自己的娱乐跑步运动会的人们(见附录a)。
  很清楚,《跑步者世界》不仅是一种娱乐,而且是一种真正的企业,它有同任何地方的企业一样的焦虑和担忧。但是它还会受到来自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的古怪的、难以捉摸的侵袭。有一天午餐时分,亨德森同一个叫埃里克·埃文斯的同事——前奥林匹克选手、《顺流而下》的主编——一起去跑步半小时。他们在办公室换了衣服,然后朝旧金山湾跑去,一边轻松地跑着,一边谈论着他们的杂志所遇到的问题。他们既在工作又在玩耍。突然一只有家猫那样大的褐色长耳大野兔从草丛中蹦出来,跳到了他们前面的土路上。亨德森紧紧追上去,他的双臂象个短跑运动员一样摆动着,他的双脚踢起了阵阵尘土。直至长耳大野兔逃进了草丛为止。当他同埃文斯又会合到一起时,他含笑说:“我们要是在一块开阔的地面上。我就能抓住它。长耳大野兔跑得快,但不能持久。”
或许您还会喜欢: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簪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65 人气:2
摘要:【第一簪春灯暗】☆、一恶名昭彰(一)暗夜中,忽然有暴雨倾泻而下,远远近近的山峦峰林,长长短短的江河峡谷,全都在突然而至的暴雨中失去了轮廓,消渐为无形。前方的路愈见模糊。长安城外沿着山道满栽的丁香花,也被倾泻的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一团团锦绣般的花朵折损在急雨中,堕落污泥道,夜深无人见。 [点击阅读]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说话干吗要“之道”啦!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脱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听,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时,用唱的会显得你很古怪,说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2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2
摘要:2009年6月11日凌晨2时41分,《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终于完稿了。从2006年夏完成《货币战争》以来,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酝酿《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近三年以来,仔细梳理了德、英、法、美两百多年来的所有重要银行家族之间的人脉关系,以及他们与各国的战争、革命、政变、危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从1723年开始到2024年结束,中间涉及欧洲、美国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金融运作, [点击阅读]
遇险自救全攻略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在世,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谁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平平安安、幸福快乐。相信这也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是,人生之路多坎坷,在现实生活当中,随时都会有意外事情的发生,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随时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与险境。关于人生,尼采曾这样说道: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点击阅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陕西、甘肃发生了里氏6.5级到7.0级的余震。 [点击阅读]
镜·龙战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沧流历九十一年六月初三的晚上,一道雪亮的光芒划过了天空。那是一颗白色的流星,大而无芒,仿佛一团飘忽柔和的影子,从西方的广漠上空坠落。一路拖出了长长的轨迹,悄然划过闪着渺茫光芒的宽阔的镜湖,掠过伽蓝白塔顶端的神殿,最后坠落在北方尽头的九嶷山背后。观星台上玑衡下,烛光如海,其中有一支忽然无风自灭。伽蓝白塔神殿的八重门背后,一双眼睛闪烁了一下,旋即黯淡。 [点击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少有人走的路作者:(美)派克著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七百万册;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毫无疑问,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点击阅读]
悠情似雨浓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大清年间傲风堡偏厅。内首席端坐着一名老者,由外观看来,约已年届七旬,虽两鬓斑白,威严肃穆的神情却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犀利睿智的眼眸不但并无垂老之色,精锐中反而带着一股天生的权威气势,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一旁卓然而立的男子抿紧了薄唇,英挺卓众的容颜散发着与老者相同的慑魄气势,轻拢的眉宇间有着凝然与苦恼。 [点击阅读]
柳林风声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童年很不幸,5岁丧母,随后丧父,几兄弟都由亲戚收养。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钱继续读大学,20岁进英格兰银行工作,直到1908年,因在银行里被一疯汉用枪击伤而退休。他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和写作,很早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 [点击阅读]
燃烧的卡利姆多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传说,全身披着金属盔甲的创世神泰坦创造了美丽而富饶的艾泽拉斯世界。整个世界,是由与其同名的艾泽拉斯大陆以及卡利姆多、诺森德、奎尔萨拉斯、洛丹伦、卡兹莫丹这几块大陆和位于世界正中的大漩涡附近的安德麦尔群岛构成,各式各样的生物分散其间,除了人类以外,世界上还分布着不少的智慧生物。其中,既有以神奇魔法能力见长的高等精灵与娜迦族,还有擅长机械科技的矮人与地精一族,更有体能超群的巨魔与牛头人部落。 [点击阅读]
石油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当我坐在桌前,铺开笔墨,准备为本书中文版撰写序言的时候,既感到自豪,也感到惶惑。中国读者智慧而敏锐,要在这样一篇短序中将一个纷乱嘈杂的世界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的历史使命。 [点击阅读]